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3517895
10多年前,出版了专著《压力(应激)系统模型·解读婚姻》(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和《医学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合作主编了《临床心理问题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当时有友人问还写么,作者答10年后吧。因为当时还想在余下的时间里,将压力(应激)方面尚未完结的某些设想付诸实施,然后有机会再考虑。
几年的疫情,在不便走动的空当,作者完成了这册文集的收集和初稿的编撰。
作者前20年侧重于医学心理学学科和课程建设,属于“综合”的事情,以2006年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小结,后20年则延续于另一个“综合”的事情,那就是40年来对压力(应激)理论和应用的思考,这个文集算作结果。
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做交代。
【关于本文集的目标和读者群】
编辑这个文集,目的是将长期累积的某些资料保存到图书馆,对40年来先后支持、协作和相伴的同事、朋友、老师、学生、各路合作同仁及家人也有个交代,然后是希望对某些现实中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作者是医学心理学教授、心身医学主任医师,显得有点特殊,但职业显然是教师和医生,主要职责自然是帮助人们解决疾病或与健康相关的某些具体问题,特别是各种复杂的问题。
因此,作者希望本文集的读者,是那些因为心身疾病、心身问题,因为生活压力、职场困顿、家庭矛盾、婚姻不幸,因为灾难危机、临场紧张、“失独”适应等问题,特别是因为各种复杂的综合问题自己难以解决,最终陷入困难的朋友们。作者自然更欢迎那些热心于如何解决各种复杂心理问题的专业同仁通过本文集与作者开展交流、互相促进,作者还特别欢迎从事压力(应激)研究的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界同行们关注此文集,并提出宝贵的意见。作者也希望其他跨界行业精英及广大群众能对本文集有兴趣。
从系统的角度,少数人愿意读下去并有所收益的文字,或许更有意义。
【关于“系统思维”和“线性思维”】
本文集反复出现的“系统思维”和“线性思维”,是作者基于压力(应激)系统模型(system.-.based model of stress,SMS)的特定概念,它们的操作性定义如下(可参阅第20章第2节第6张幻灯片)。
所谓“系统思维”,是基于压力系统模型的思维方式(不完全是systematic thinking,而是thinking of system.-.based model of stress)。包括:面对“系统问题”(指各种复杂的、综合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需要多因素、多维度去思考;需要从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去思考;需要从这种维度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化情况去思考;面对与人有关的系统问题时,还得考虑人的认知因素在问题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人的个性特点在问题发生和解决中的核心作用。综合起来,就是符合压力系统模型5项法则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所谓“线性思维”(linear thinking),也更多是相对于这里的“系统思维”,是人们通常习惯化的、单维度或线性的“因.-.果”式思维。线性思维简单、便捷、现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但线性思维也容易陷于“两极”思维(即非好即坏、非对即错、非高大上即低小下等)。
对待系统思维和线性思维,也要避免“非此即彼”的两极态度。线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精华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线性思维使大多数人(如95%)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以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大大提升人类认识事物的效率,是日常生活中最先使用的认识工具。在线性思维行不通的情况下,个体还会转向其他思维类型。但在少数情况下,也有少数人(如5%)在习惯性线性思维主导下,面对复杂的或综合的“系统问题”时,会陷于困难和迷茫。
这后者,正是医学和心理学临床关注的对象。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与一个人的知识和聪明程度无关。
【关于幻灯片和案例】
本文集中的系统模型、系统思维、系统问题等概念,都需要有“多维”或“立体”的分析和解读,才能变得清晰和被理解,特别是系统模型的实际应用方面。这让作者在写文章、备教案、做PPT时,用文字表达起来有点“弯弯绕”,也让读者在阅读理解和消化时变得有点“太缠了”,而且还容易忘。
这时候,较好的方式是利用图片(幻灯片)和案例。使用幻灯片和插图比用文字描述更适合表达“系统”中的错综复杂关系。这也是本文集与一般专著显著不同的地方。
本文集的一个特点,是使用了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主题的讲座幻灯片。如果能够读懂幻灯片内容,不但有利于理解和把握该章节主题,更有利于有兴趣的读者(特别是专业工作者)直接将其作为模板参考使用。部分幻灯片资料在编撰时加了解说词;部分幻灯片资料因限于篇幅未加解说词(特别是后面应用部分的专题幻灯片,是内容比较容易直接“读懂”的),读者可结合基础知识和前文内容加深理解。
本文集的另一个特点是使用了典型案例。为了让“系统”的问题容易被读懂和被掌握,典型案例也是必需的,这很像临床医学的教学模型。
本文集是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主题各种资料的组合,部分典型案例会在不同资料里
出现。好在不像文艺工作追求剧情的多姿多彩,学术论证和健康科普工作中反复使用某些典型的案例(范例),有助于读者对压力系统模型理论构架的学习、理解和消化。所以在编撰本文集过程中,未进行更多的修订删改。
【关于内容重复和图表缺失】
作为文集,多数读者应该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以章节为阅读浏览单元。然而,本文集收集各种历史资料,分章节汇编,整体上是为了表达压力系统模型这个主旨(所以没有完全按时序编排)。这就存在一对矛盾,既要保持文集整体上的流畅,又要保障各章节阅读浏览时的独立和通顺。由于文集的素材取自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资料源,除了不可避免存在各章节之间某些内容的重复,还难免有一些标注的图表还留在原来的资料里。对于前者,为了保证章节内容的完整,不得不接受整体上存在某些内容的重复。对于后者,为避免阅读时跳跃着去寻找图表,在编辑文集时,凡涉及标注图表,尽量予以补齐,以使该章节阅读浏览通畅,但与资料原件则会出现一些差异。
【关于博文和微博】
10多年来,作者除了通过社会合作、专业讲座和培训,还通过网络交流继续有关理论模式的构思和推广工作。其中,博文(微博)数量较多,内容涉及面广,基本围绕系统模型展开,是对前期工作的延续和拓展。
基于压力(应激)系统模型是生物、心理、社会多学科交叉的理论模式,其内容看似容易理解,实则较难把握,其学术价值也主要体现在被目标人群所接受和引用。为此,作者选取2011 — 2022年撰写的部分博文(原有链接和表情包已撤去),经组合分别列入部分章节之后,目的是加深阅读者对该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为他们可能开展系统模型主题宣讲和临床咨询等实际工作提供案例素材。
另外,作者2002 — 2007年通过网络咨询也累积有大量案例,未收入本文集,只有部分案例摘录在2011年出版的《压力(应激)系统模型·解读婚姻》一书中,随这次收录部分进入本文集。
【关于应激和压力概念】
应激和压力,在本文集是同义词。
压力系统模型的构建经历几十年。其间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方面,以及在理论和应用侧重上均有些变化。早期理论探讨较多,更多使用“应激”,后期实际应用较多,较多采用“压力”。在本文集中第一篇更多使用“应激”,后几篇更多使用“压力”,但也不可避免有混合使用的情况。故请翻阅此书的读者先明了这一情况,避免在阅读和思考时陷于不必要的纠结。
【关于人格和个性概念及其他】
人格和个性,在本文集同义,与性格近义,但更多涉及个性倾向性,包括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等。在作者的认识里,许多观念,如生活观念、家庭观念、婚姻观念和性观念等,与信念甚至态度存在类似性,都是个体长期认知和行为习惯固化的结果,接近于人格浅层,左右着认知活动,都轻易不能被改变,是个体心理压力的人格方面的重要原因。关于作者对观念、信念、态度等的认识,可参阅专著《医学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的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篇 压力(应激)系统模型的由来
第1章 我,系统论,应激与应对2
第1节 信息论在医学心理学的应用(教材,1986) 3
第2节 医学心理学需要系统论(专著,2012)4
第3节 关于前20年心理应激理论和应用(专题,2004) 13
第4节 30年来我关注的应激与应对(专题,2015) 16
第5节 我,系统论,压力(应激)系统模型与心身医学(专题,2016)20
第6节 博文集(一) 33
第2章 压力(应激)因素43
第1节 生活事件(应激源)(专著,2012) 44
第2节 认知评价(专著,2012) 49
第3节 应对方式(专著,2012) 51
第4节 社会支持(专著,2012) 55
第5节 人格特征(专著,2012) 58
第6节 应激反应(心身反应)(专著,2012) 60
第7节 博文集(二) 66
第3章 系统模型(一)理论构架76
第1节 应激及其概念模型(书稿,2015) 77
第2节 应激因素交互影响(书稿,2015) 82
第3节 应激(压力)系统模型(书稿,2015)86
第4节 基于系统模型的应激(压力)控制(书稿,2015) 90
第5节 拓展阅读:应激研究及应用进展(书稿,2015) 98
第6节 国内技术现状(部分)(资料,2008) 100
第7节 应激理论在医学心理学中的位置(专题,2001) 104
第8节 博文集(三) 107
第4章 系统模型(二)实证资料116
第1节 应激和应激理论相关研究论文(摘要) 117
第2节 后期研究生相关毕业答辩论文(摘要) 127
第5章 心理咨询(一)基本模式144
第1节 心理咨询中“心理问题”的评估与诊断(专著,2012) 145
第2节 基于系统模型的门诊心理咨询基本流程(专著,2012) 152
第3节 咨询中来访者认识改变的3个层面(专题,2007) 163
第4节 咨询中的心理干预技术(专著,2012)167
第5节 作者1993年开始的心理门诊模式 170
第6章 心理咨询(二)实践和实例173
第1节 压力系统模型与心理咨询技术(工作坊,2007) 174
第2节 心理咨询实例分析和问题讨论(专题,2013) 184
第3节 临床操作举例(专著,2012) 188
第4节 博文集(四) 198
第二篇 压力(应激)系统模型与心理健康
第7章 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210
第1节 写在前面 211
第2节 心理压力管理 —— 基础宣教(专题,2016) 215
第3节 博文集(五) 232
第8章 生活压力242
第1节 案例与分析(专著,2011) 243
第2节 理论剖析(专著,2011) 246
第3节 压力评估(专著,2011) 250
第4节 压力干预(专著,2011) 253
第5节 博文集(六) 261
第9章 婚恋家庭问题(一)解读婚姻270
第1节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分课题概况 271
第2节 压力系统模型,认识婚姻家庭问题(专著,2011) 274
第3节 压力系统模型,促进婚姻家庭和谐(专著,2011) 288
第10章 婚恋家庭问题(二)应用示范308
第1节 婚姻家庭问题网络专栏案例(专著,2011) 309
第2节 媒体关注(博文,2011) 325
第3节 清官难断家务事(专题,2018) 329
第4节 博文集(七) 334
第11章 心理危机(自杀)问题344
第1节 心理危机两种概念和系统模型干预策略(专著,2012) 345
第2节 与灾难心理救助有关的若干心身医学原理(专题,2008) 349
第3节 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专题,2008) 352
第4节 遭灾人群心理健康研究设计(资料,2008) 360
第5节 关于学生自杀问题 365
第6节 关于企业员工自杀(资料,2010) 375
第7节 博文集(八) 379
第12章 员工援助计划(EAP)387
第1节 团体压力与管理(专著,2012) 388
第2节 压力系统模型与EAP实操(资料,2008)391
第3节 基于EAP工作的压力综合筛查评估问卷初步修订(资料,2016) 403
第13章 儿童与学生心理健康409
第1节 儿童少年心理特点与问题(专著,2012) 410
第2节 青年(学生)心理特点与问题(专著,2012) 417
第3节 中学生心理特点、常见心理问题与应激干预模式(专题,2004)420
第4节 大学生一般心理健康问题及处理(专题,2011) 424
第5节 考试压力自我管理(专题,2005) 427
第6节 如何保持良好的临场心理状态(专题,2006) 429
第7节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 行为理论的应用(专题,2012) 431
第8节 博文集(九) 439
第14章 离退休与“失独”人群心理健康450
第1节 中老年心理特点与问题(专著,2012)451
第2节 退休老人心理健康与心理社会应激因素(论文,1999) 460
第3节 中老年人的应对方式初探(论文,2000) 462
第4节 老年抑郁程度及与应对方式关系的探讨(论文,2001) 465
第5节 离退休老人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与身体健康关系(论文,2002) 467
第6节 退休老年群体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论文,2003) 469
第7节 老年心理健康(专题,2005) 471
第8节 “失独”家庭的心理健康工作(专题,2016) 476
第三篇 系统模型在心身健康领域的应用
第15章 心身医学(一)概述480
第1节 早期对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的认识 481
第2节 三十年前作者笔下的心身疾病总论(教材,1993) 485
第3节 对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认识的拓展 490
第4节 部分应激和应对研究论文 501
第5节 部分专题幻灯片 509
第6节 博文集(十) 523
第16章 心身医学(二)心血管病531
第1节 心理社会因素与高血压临床(综述,1986) 532
第2节 心理社会因素与冠心病(教材,1993)537
第3节 音乐松弛训练对高血压患者即时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1986) 544
第4节 心肌梗死康复期性生活若干问题(专论,1988) 547
第5节 A型行为的改造(专论,1990) 550
第6节 “否认”机制在心肌梗死疾病中的临床意义(专论,1992) 554
第7节 应激与应对深入研究的例子:否认机制与冠心病临床(专题,2010) 557
第17章 心身医学(三)癌症563
第1节 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教材,1993) 564
第2节 癌症患者发病史中心理社会因素的临床对照调查分析(论文,1987) 569
第3节 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近况(综述,1990) 572
第4节 癌症患者应对特点研究(论文,2000)575
第5节 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与癌症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性(论文,2000)578
第6节 癌症应对研究与应激作用理论(专论,2002) 581
第7节 影响癌症患者屈服应对策略的心理社会因素(论文,2003) 584
第8节 癌症患者心身症状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资料,2003) 586
第9节 博文集(十一) 589
第18章 心身医学(四)外科和手术593
第1节 外科临床心理(专著,2012) 594
第2节 心理社会因素与痛和痛情绪反应(专题,1982) 603
第3节 外科手术患者的辅助行为治疗(综述,1985) 609
第4节 集体心理咨询和行为训练对手术康复的影响(论文,1988) 611
第5节 心理社会因素与手术康复的关系(一):临床调查与理论探讨(论文,1999) 614
第6节 心理社会因素与手术康复的关系(二):气功的干预作用(论文,2001) 617
第7节 绝育术后神经症与心理应激有关因素的关系(论文,2001) 620
第8节 心理应激有关因素与女性绝育术后心身症状的相关性(论文,2001) 623
第9节 外科手术及应激心理干预技术(专题,2012) 625
第19章 伤残与康复631
第1节 心理社会因素与康复医学(教材,1988) 632
第2节 伤残患者康复期心理行为问题(综述,1989) 638
第3节 康复心理学(专题,2014) 641
第4节 压力系统模型在残障人群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专题,2016)645
第四篇 集 余
第20章 专题培训和继续教育652
第1节 程序化心理咨询技能高级研修班(资料,2005) 653
第2节 婚姻家庭问题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班(资料,2013) 655
第3节 婚姻家庭问题咨询技能工作坊(资料,2015) 668
第4节 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班(资料,2016)673
第5节 社会心理服务平台的工作模式问题 679
第6节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心理应激最新理论及临床应用”(资料,2000) 685
第21章 压力(应激)量表、软件和多因素研究设计692
第1节 心理社会压力调查表(PSS) 693
第2节 生活事件问卷(LEQ)694
第3节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 696
第4节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 699
第5节 压力反应问卷(SRQ) 701
第6节 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 703
第7节 医学应对问卷(MCMQ) 707
第8节 老年应对问卷(WOCS) 710
第9节 心理门诊问卷测查计算机支持系统(软件) 714
第10节 卫生部医学心理学测验CAI项目介绍(2001) 715
第11节 心理社会压力调查表PSS的计算机软件介绍 724
第12节 心身医学多因素研究设计(专题,2003、2013) 731
资料目录743
后记750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