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470905
◎编辑推荐
温情、阳光、通透
4位畅销书作家韦娜、弘丹、闫晓雨、李菁联袂倾情推荐!
# 抖音、小红书30亿次播放量热议话题!
★ 余生很长,何必慌张?在生命的时区,走自己的路。种自己的花,爱自己的宇宙,在热爱的生活里闪闪发光。愿你是最耀眼的一颗星,也是人间最温暖的理想!
★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但你可以从旷野中,走出独属于自己的那条轨道。找到你所热爱的,把日子过成诗歌。
★ 内含惊喜赠品:1张金句贴纸(元气满满,点缀生活刚刚好) 2款唯美明信片随机掉落(诗情画意的温柔力量)。
★ 双封设计,精美装帧,内含11幅美好独特的彩色手绘图,让你在翻阅间感受艺术的魅力,仿佛置身于一个个梦幻般的场景,享受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 愿你读完本书后,退出被绑架的生活,追随本心,自洽松弛,让内心生出力量。
愿你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不疾不徐,努力生长,成为闪闪发光的自己。
◎内容简介
你知道如何正确地爱自己吗?
你知道怎样更好地爱人和被爱吗?
你知道在内卷和躺平之外,还可以怎样生活吗?
你知道如何找到此生热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
本书分为六章,涵盖职场、家庭、爱情、友情、婚恋、人生态度等成长关键课题。文笔优美,以温暖、坚定、清醒的文字,讲述作者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见所闻的他人经历,兼具共鸣感和力量感。
书中的故事,有对生活的思考,有对自我的探索,也有对生命的叩问,陪你深入生活的中心,体验世间广袤、人间冷暖,找寻自己的答案。
你终会懂得:所谓自由,就是爱自己的每一种模样,有底气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图书目录
Part 1 与其互为人间,不如自成宇宙
忠于自己,才能度过极好的一生
从自卑到自信,一个女孩到底经历了什么?
成为更好的自己之前,请先找到自己
真正的自洽,是允许一切发生
30 岁以后,我终于学会了爱自己
所谓自我管理,很大意义上是欲望管理
女生的独立,不只是“有一间自己的房”
Part 2 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
你一定要奔赴在自己的热爱里
真可惜你年纪轻轻,却总想着走捷径
认真生活,做自己人生的输出者
你最该有的野心,是拥有随时离开的能力
不必焦虑,人生总是在转弯
当所有流过的眼泪,都变成钻石
Part 3 愿有一人,懂你悲欢,知你冷暖
“不将就”,就能找到优质伴侣吗?
让双方感情长久的,从来不只是爱情
当婚姻出现问题,离婚是唯一的涅槃重生路吗?
别让“不配得感”毁掉你的幸福
请提防那个把你“宠上天”的男人
和你在一起,我很快乐
婚姻好不好,生一场病就知道了
不出轨就是婚姻的免死金牌吗?
Part 4 你身上有光,我抓来看看
余生不长,要和滋养你的人在一起
懂得沉淀,年龄就是你的勋章
与其被照亮,不如去发光
精减你的人生节目单
我想要这世上有束光,只为我而来
请记得,你很珍贵
卷不赢,躺不平,还可以怎样活?
Part 5 做自己人生的 CEO
想遇见贵人,请先成为自己的贵人
比你优秀的人,有这四个习惯
写作:救赎我的那道光
没能当上 CEO,那又怎样?
全职做自己,兼职做妈妈
“30 ”姐姐赚钱的正确态度
Part 6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
20 岁很好,没想到 30 岁会这么好
做天后、当新娘,都可以是理想
别等,没有那么多来日方长
那些离开北上广深的人,后悔了吗?
为什么一些好朋友突然就消失了?
松弛感,就是慢下来“虚度”光阴
这条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
◎序言(引言/导言/出版后记/编辑手记/跋)
推荐序
做自己人生最好的记录者
文 / 韦娜
雪婵——一个成长中的女孩,想对世界说什么、想记录什么、想到达怎样的远方,都在她认真的文字里一一体现……
我写作二十年,与雪婵相识多年,虽从未谋面,但对于她,内心总有亲切与熟识的感觉在蔓延——可能因为我们经常一起讨论文学、写作,讨论爱与被爱,可以随时交谈,也可以随时停下来,仿佛与她也是现实中的好友。
得闻她的新书即将上市,邀约我为她写序,真的为她感到开心。读者能够读到温暖且有灵气的文字,是缘分,也是良机;作者可以持续不断地有新作品上市,是幸福,也是幸运。
期待她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发光且温柔,走在她想走的路上——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没有输赢,只有创造之舞;无问对错,只留下为期待努力的时光。
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难忘的瞬间,有那么多随时幻灭又重生的期待与希望,但只有用心的人在记录、在思考,也顺理成章地收获了美好与纯真。
雪婵的一颗七窍玲珑心,让这种记录覆盖并渗透每个闪闪发光的小日常,造就了她的这本书,可爱又温暖,蕴含无限力量。
我们认真地爱着这个世界,爱着生命绽放的瞬间,满怀憧憬地期待未来,但怎样活在当下,既活出真我风采,又不被内心的苛求与外在的束缚所累,需要探索,唯有自己才能找到答案。
我们应该做自己的那座山。若遇到自己喜欢的事,就全心全意地做下去吧。要相信,时间是最慷慨的赠予者,经历是最大的收获。
不必焦虑,不必急着要结果,但求尽可能地发光,去好奇,去拥抱,去相信,去等待。人生缓缓,自有答案。
这就是这本书想要告诉你的事。
成长的路上,有的时候需要把自己的心一片一片揉碎,有的时候需要让自己的眼睛看向更远的地方,有的时候需要停一停再继续走,才可以收获更多的精彩与惊喜。
只要愿意发光,就能持续温暖自己与他人。
愿你也能在阅读这本书时收获宁静与勇气,无惧世俗,坚守热爱,认真对待当下,直至未来明朗。
让我们各自散发出光芒,成为自己人生最出色的记录者与最真挚的表达者,在探索的路上,遥遥相望,互相鼓励。
评论
◎书摘:以下书摘作者均为:然雪婵 著
从自卑到自信,一个女孩到底经历了什么?
与自卑和解的最好方式,
就是停止和别人比较,将注意力聚焦到当下,
不断去做,去行动,去创造一个个小成就,
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获取正反馈。
这样,自信就会慢慢生长起来。
01
听过这样一段话:
“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人生要经历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去除自卑;第二个十年,建立自信;第三个十年,清晰认知。”
你以为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是资源或努力,其实真正造成差距的是自卑。
因为一些家庭因素,我幼时便随父母从穷乡僻壤的村里辗转到远方的城镇务工。
入学后,班里大多是城里的孩子,他们衣着光鲜,用着我无论如何也买不起的文具和书包;他们的父母要么是体面的双职工,要么是政府或街道的工作人员,要么就是老师。
而我操着带有浓浓乡音的“塑料”普通话,一开口便有同学捂着嘴笑,说我是“乡巴佬”。因此在学生时代早期,我很少开口说话,不合群,走到哪儿都是低着头。
小学二年级那年夏天,我八岁。
我在大扫除时不小心从学校二楼的楼梯缝摔了下来,掉到了一楼的杂物里。由于杂物遮挡视线,几乎没有人看见。
我躺了好一会儿才逐渐恢复意识。当我吃力地坐起来,才发现下巴一直在流血。后来我才知道,下巴上被割开了一道很长的口子。
我摇摇晃晃站起来,不敢惊动老师和同学,怕给他们添麻烦,一个人跌跌撞撞往家的方向走。
那日,回家的路似乎格外漫长。那天下午,夕阳很美,我不知道是怎么走回家的。到家后,妈妈见我的衣服上都是血,吓坏了,赶紧送我去医院。
下巴上缝了几针,头部抽出几管瘀血,我被包得像个熊猫。走在学校里,头上的白色纱布格外醒目,引来一阵阵哄笑。
自那以后,我对摔下去的那个楼道有了心理阴影,每次走到那里都会绕着走,也更加沉默寡言。
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梦里常常出现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满身是血,无助地走在大街上,路过的行人则满脸嫌弃地嘲笑她、唾弃她。
整个学生时代,我遭遇过许多打击与否定,它们来自同学、老师、家人、陌生人,我一度陷在孤独、拧巴又破碎的情绪里。而这种情绪的底色,是一种无法言说的自卑。
现实和梦想之间隔着的,是永远觉得不够好的自己。
02
后来,我们家搬到另一个镇上,我终于有了一个能玩到一起的小伙伴。
我们同一年出生,有着相同的喜好,成绩也相当;不同的是,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如冬日暖阳般明媚的笑,对万事万物大方地表达厌恶或喜欢,毫无顾忌地和我分享她的成长经历、父母的爱情故事、邻里间的趣事。
我在她欢快的笑声里,捕捉到了一种与我截然不同的灵魂散发的力量。
那是一个长期生长在富裕、舒展环境里的孩子,沐浴在父母温柔而深沉的爱里,完成了对自我的深度接纳,滋生出坦荡和自信的气质。
那是我不曾拥有过却一直渴望着的力量,我想成为像她那样接纳自己和坦然表达的女孩。
后来,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县城的重点高中,我又搬家了,与她就此失散。
我再次孑然一身。好在高中有图书馆,书籍成为我的好朋友,我通过书体验这个世界。
我沉浸在路遥《平凡的世界》和陈忠实的《白鹿原》里,与主人公一起体验那个时代的悲欢沉浮;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我看到了那个时代女性内心深处的绝望;而在《简·爱》和《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我读到了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
我读托尔斯泰和雨果,也读金庸和古龙,读巴金和朱自清,也读郭敬明和饶雪漫。
读书这件事,抵消了我成长路上的很多烦恼。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写作出书的种子悄悄在我的心底埋下了。
那时除了作文常常被老师拿来做范文,还有贴满了整面墙的大大小小的奖状,见证着我努力的回报。优异成绩和长期阅读让我内心的自卑感逐渐减少。
但我依然羡慕班里那些虽然成绩不好却三五成群在操场上自由奔跑、肆意欢笑的姑娘。
我觉得,那才是高中生该有的样子,那才是青春最耀眼的色彩。
03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姑娘,上大学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进城”。
某个周末,约了一个同学买衣服。我早到了半小时,便独自去步行街上闲逛。
我走进街角的一家服装店,店主热情地招呼我试了两件衣服。我觉得不合适且有些贵就没买,店主很嫌弃地指着我骂:“看你这穷样是买不起吧?买不起就别试啊!浪费我的时间!赶紧走!”
生平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下被人指着鼻子咒骂,那一刻,我的脑袋轰的一下像是要炸开,我满脸通红地落荒而逃。约的那位同学终于到了,我再也绷不住情绪,拥着她的肩放声大哭。哭声里有委屈,有愤懑,有不甘,更多的是被自卑、怯懦以及不配得感支配的无能为力。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独自去逛街试衣服。我甚至不敢抬头走路,不敢大声说话,不敢靠近比我优秀的人,怕被嫌弃和嘲笑。
我在心绪不安里潦潦草草地长大,期待着一种连自己都难以明了的救赎。
毕业后,我来到了深圳。
作为一个出自底层的孩子,我身上从来不缺努力的动力和勇气。
刚毕业那几年,我在城中村住着不到十平方米、终年不见阳光的房子,要忍受被子的潮气和满屋的蟑螂,做着最难的工作,加着最晚的班,出着最长的差。
半夜出差回程途中,望着海那边繁华的夜景和绚烂的霓虹,内心仍会觉得凄凉。这座城市越繁荣昌盛,我就越感到自己的渺小。
我依然不敢独自逛商场,不敢流连于高档的餐厅和咖啡厅,在人群中说话时声音也依然是怯怯的,总是被忽略的那一个……
就这样,在二十出头的年纪,我羡慕着那些精致光鲜的人,同内心的自卑感进行着拉扯和斗争,从未放弃寻求自我成长和破局之路。
我读了很多书,走过很多地方,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尝试将注意力慢慢地从外界转向自己,学会自我接纳,勤勤恳恳地工作和生活。我停止了无谓的比较和羡慕,也不再觊觎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繁华。
同时,我发掘了自己身上高敏感和容易共情的特质,重拾少时写作的爱好,将心底波涛汹涌的情感诉诸文字。
这些年,文字就像一个知心老友,见证了我所有的自卑和胆怯,懂我所有未说出口的无奈与悲欢。
我一边用文字治愈别人,一边被文字治愈。
04
二十八岁那年,我的文字获得了大量曝光。
开始写作后,我的努力才算有了一点成就。我进入了新媒体写作圈,被很多人称赞“优秀”。
同时,我不断深入探索内心那个自卑敏感的小人儿,尝试进行自我剖析:
“为什么我一刻都不曾懈怠,学历背景、工作境遇、所得所获也并不比别人差,我却始终被自卑和低自我评价困扰着?”
正是开始写作后,我结识了一些作家朋友、旅行达人,一些义无反顾做着热爱的事情而不求回报的人。他们内心富足,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爱着自己、爱着这个世界,他们敢于尝试,不怕失败。
原来,人生的运行法则不仅关乎努力,爱自己和信自己也很重要。
二十九岁那年,我获得了出书机会,完成了二十多万字的书稿,第一本书《所谓优秀,不过是和自己死磕》在打磨两年后终于出版。
幸运的是,这本书广受读者喜爱,帮助很多人走出了人生至暗时刻,收到了大量积极正向的反馈。很多读者还自发建立社群,共读此书,分享心得体会。
我平日里写的一些文章,也收到了一些读者的正反馈。有人留言道:“每当觉得很沮丧的时候,就去你的公众号看一看,能获得一种平静治愈的力量。”
约稿越来越多,我的写作领域也在逐渐拓宽,从采访到撰写商业稿件、人物传记等,我的每次努力总能得到编辑的认可与好评。
写作,为我的人生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这个过程也让我醍醐灌顶,终于找到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的答案:
与自卑和解的最好方式,就是停止和别人比较,将注意力聚焦到当下,不断去做,去行动,去创造一个个小成就,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获取正反馈。这样自信就会慢慢生长起来。
我也意识到,木桶理论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有时候,一味地补齐短板并不能令你把事情做好,越努力,可能反而越容易失败。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于是,我开始冲破自卑的藩篱,坦然接受别人的赞美,相信自己值得好的一切,把自己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捧出一颗心去回应别人的信任。
这个时候的自信,出自于自知“这件事我能做好”的底气。
时至今日,我仍未停下自我探索的脚步。
当你不断向内求,重建自己的评价体系,便不会再被外界的看法裹挟。发自内心地相信世界是多元的,你才能接纳和尊重这个多元世界中的自己。拥有稳定的内核,自卑便无处遁形。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说:“无法成为我们自己,是一切绝望的根源。”
如果命运没有给我们一个好剧本,我们要争取做自己人生最好的演员。期待有一天我们都跨越自卑,成为更好的自己。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