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480790
1、走近弘一法师,深度解析其思想精髓
结合当代事例解析弘一法师经典语录,让你学到为人处世的智慧。
2、疗愈心病的妙药,拒绝内耗的良方
弘一法师彻悟一生的人生真谛,帮你重遇未知的自己,走出心理困境。
3、语言生动,字里行间常有一种禅意
在客观分析和生动叙述中,让你学会把世事看淡,不计较,不纠缠,不抱怨。
4、工艺升级,全新上市
畅销纪念版全新上市,雅致装帧,内外双封,精美设计,宜读宜藏。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是弘一法师彻悟一生的人生真谛。每次读它的时候,都能明悟一些禅思哲理,让浑浑噩噩却又不甘如此的人生增添了一抹光亮。
得不到的东西、走散的人、忘不掉的伤,只有坦然放下,才能真正享受人生。
很多时候,你那些义无反顾的执着,那些让你遍体鳞伤的坚持,终将成为浮云。
这个世界没有天大的事,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放不下的自己。你要明白,世界不会为谁而停留,一切也终将成为过去,放不下、舍不得,只不过是徒增烦恼而已。
人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一念执着,万般皆苦;一念放下,便是重生。
放下不是懦弱,不是妥协,而是认清自己后,做出恰当的选择。
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求而不得是常态,不圆满才是生活。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精选了弘一法师李叔同《格言别录》《晚晴集》《寒笳集》《改过十训》等作品中的经典语录,如“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知足长足,终身不辱”等,并结合李叔同的深邃思想对这些语录进行了深度解析。读者可以从书中富含哲思的文字中感悟人生智慧,获得更好的人生体验。
Part1 放下欲念:修一颗清净心
1.恬淡是养心的第一法
2.无它求,无奢望,所以生命强大
3.舍弃浮躁,人生才能淡定如水
4.安禅何必须山水
5.内心宁静,才能认清事情的根本
Part2 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
1.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2.知足的人生最富足
3.十分福气,享受三分
4.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好处
5.一米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6.劳动是上天赐予的生活方式
Part3 心平气和,才能内心强大
1.忍耐是一种人生的修行
2.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3.拈花前行,无惧流言讥讽
4.不抱怨,心中无嗔便是净土
5.少一份争执,多一份从容
Part4 放下放下,越放下,才能越快乐
1.别让欲望绑架了你的心
2.放下包袱,让心灵轻装前行
3.心被外物所牵你才会受煎熬
4.不要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5.把生命最重要的时刻过好,不错过当下的美景
6.顺其自然,便能万事遂心
Part5 修好这颗心,人生更从容
1.扫地亦是修行
2.学会自省,清扫内心尘埃
3.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4.慎独,不自欺
5.心安即是福
6.劝人改过必先美其长
7.好说话,说好话
8.通过自我警醒、悟知改掉坏习惯
Part6 看淡红尘纷扰,内心自在安闲
1.安好你的心,从容生活
2.花繁柳密处拨得开,风狂雨骤时立得定
3.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4.告别那些没有意义的应酬
5.珍惜生活,学会认真对待每一天
6.悦纳苦难,将心事交付清风浮云
Part7 放下执念,才能等到幸福来敲门
1.人生不过是路过,没什么不可放下
2.富贵终如草上霜
3.不能舍,只好泥里团团转
4.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
5.虚名竟如何,总是一南柯
6.学会专注做事,能让你更快乐
Part8 与人为善,心灵才会真正安宁
1.一只蚂蚁的生命也是宝贵的
2.常怀感恩心,增加正能量
3.若要世人爱你,你当先爱世人
4.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5.吃亏是福:最朴素的幸福哲学
Part9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1.懂得谦虚学习,便能不断成长
2.所有面向苦难的修行,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3.多情至极是无情
4.追求不圆满的人生
5.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6.追着别人的幸福跑,你永远不会幸福
恬淡是养心的第一法
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恬淡,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恬静淡泊。古人认为:“恬静养神,弗役于物。”意思就是说,恬静可以养神,使人不拘于外物。恬静讲的就是一种“退”的处世态度,万事不萦于怀。保持这种心境的人,在养心方面必然可以做得很好。
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养生”,养生包括养心、养性和养身。但不少人只热衷于养身之法,认为只要身体养好了、健康了,就能更长久地享受生活。所以,不少人能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吃健康的食物,但很少有人能够坚持每天养心。
有一个朋友的妈妈非常注重养生,每次见到她,她都会不厌其烦地向别人宣讲养生的道理,告诉别人每天要吃什么东西,吃多少、怎样吃,每天要运动多长时间,等等。她一次又一次地申明:只有这样,才能不生病!可是,我每次听到这些却很奇怪,一个人每天从早到晚都为如何给自己准备健康的食物而忙个不停,害怕自己一顿饭吃得不好就会生病。一边养生却一边为身体而焦虑,唯恐自己生病,唯恐自己不够长寿。每天都这样担心,怎么能开心?
如果我们不从养心和养性开始养生,心中有诸多烦恼,有万般欲念,就算身体再健康,不过是一具躯壳罢了。我们所能体验到的幸福,也无非是吃穿玩乐这些享受,人生本身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升华。
弘一法师认为恬淡是“养心第一法”。他所讲的“恬淡”,归根到底就是要人静心。世间的事纷纷扰扰,容易扰乱人的心境。所以,很多人认为自己心不静,是因为有太多事情在干扰。其实,扰乱我们的不是纷扰的世事,而是不静的心。当我们能把一切外在事物剥离的时候,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真正享受闲适的生活。
有一次,法师到宁波,住在七塔寺,夏丏尊居士前去探望他。
七塔寺云水堂里住了不少的云游僧人,住的地方很简陋,床铺分上下两层,他住在下层。
他对夏居士说:“到宁波已经三天了,前两天住在一个小旅馆里。”
夏居士问:“那家旅馆好不好?”
“很好!臭虫也不多,只有两三只。主人待我很客气呢!”
夏居士邀他前往上虞白马湖小住几日。法师的行李太简陋了,铺盖是用破旧的草席包着的。到了白马湖,法师打开铺盖,把破草席铺在床上,摊开了被子,用衣服当枕头,然后拿出一条又黑又破的毛巾走到湖边洗脸。
夏居士说:“这毛巾太破了,帮你换一条新的好吗?”
“哪里!还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说着,他把那条毛巾打开给夏居士看。
“臭虫不多,主人待我很客气”,法师就觉得很开心,这就是恬淡的表现。
如果换作我们,哪怕只有一只臭虫,也会大叫起来,立即找老板投诉臭虫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店主人若有一语为自己辩护,我们马上便会认为,店主真是太黑心了!第二天,还要打电话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说自己旅途中的经历,说这地方的人如何如何不好!真是越说越郁闷,越说越愤怒。其实,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一只臭虫罢了,却能令你生气好几天。想一想,是不是有些吃亏的感觉?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何止一只臭虫,有很多事情会使得我们“动”。当我们看到社会的种种弊端时,往往会义愤填膺。
当一个人每天赚10元钱,仅仅能吃饱饭的时候他很轻松,但是幻想着每天赚100元的生活;当他终于过上了每天赚100元的生活,比原来累了一些,却不太满足了,因为有人过着每天赚1000元的生活;他工作更加努力,终于过上了每天能赚1000元的生活,他开始买车子、房子,过上了曾经向往的好生活,但他又开始向往一天赚1万元的生活……我们往往进入这样一个怪圈。我们总以为得到了某些向往已久的东西,心就会安定了、满足了,从此就可以幸福了。可是,得到之后,却觉得不过如此,更大的欲望立刻接踵而来,目标不断提高,我们也越来越累了。因此往往一个人在有了别墅、汽车之后,会变得更不幸福,因为他害怕有一天会失去这样的生活,于是只能更加拼命地工作。逼迫自己每天要赚100万,赚80万就唉声叹气,每天生活在害怕失去名利的恐惧中,背负着巨大的压力生活,怎么能不生病?当然,不是说人绝对不能过这样的日子,有钱也不是什么坏事,而是说,如果这样的日子令我们感到压力倍增、烦恼不断,毫无幸福感可言时,完全可以考虑换一种思路。不一定非得抛弃别墅、汽车这些东西,只要放下固守这些东西的执着心,就算每天赚100万也不觉得得意,每天赚10元也不觉得失意,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不要逼迫自己,就能立刻感觉到幸福感的提升。
内心恬淡的人,即使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也仍能悠然自得,没有一丝不适和不快的感觉。即使面对烦恼和生死,也能安然对待,心中不生一丝痛苦的波澜,这样的人生,并不需要吃穿玩乐这样的感官享受进行配合,一样会感到宁静和幸福。
无它求,无奢望,所以生命强大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寡欲”就是少欲,和佛家所讲的“清心”是一个意思,但程度有所不同,“清心”有种超凡脱俗的意味,世俗人难以做到,“寡欲”却是可以做到的。人心不静,往往是因为欲望太多。
人有欲望是正常的,人生如果没有一个追求的目标,也会索然无味。对正常的欲望,每个人都可以用正常的途径去追求,从而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但不满足是人的一种本性,我们是永远不会觉得自己的欲望多的。弘一法师所处的时代,大多数人都是粗茶淡饭,能吃饱就是富有了,如果这时候还幻想天天吃肉,那就是奢望了;有衣服穿,冻不着就是福气了,如果还能穿着不打补丁的衣服,就是富有了。如果还天天奢望穿绫罗绸缎,就超出了人的正常欲望。如果此时不加以克制,就会陷入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之中。如果为了钱做了不好的事情,就会使人生走向罪恶的深渊了。如今,我们希望自己每天有肉吃,每天有漂亮衣服穿也不算是奢侈的事。“寡欲”不能再以过去的标准来定。那么,对现代人来说,欲望到底在一个什么度上,才算合适呢?
其实,只要是通过正常的劳动便能够满足的欲望,都算正常。更重要的是,看一个人内心的欲望是多是少,可以看他在欲望时得不到满足时,是否仍能安之若素,不会因此而感到不方便、抱怨和痛苦。比如两个人到一个贫困山区旅行,平时这两个人的生活条件差不多,到了山区以后,甲在山区物质极度缺乏、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很愉快地生活,吃着别人吃不下的食物;而乙则感到非常痛苦,每天抱怨不已,好像生活在地狱中。这两个人在平日的生活里虽然消费差不多,但是乙显然过得很不快活,因为他的欲望太多。
法师说“寡欲故静”,寡欲者大都淡泊名利,注重内心的修养而不为外物所累,因而能够在红尘中做到“静”。欲望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源,当人有欲望的时候,就会为了满足欲望而“动”,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清心寡欲”,自然不会有任何动作。现实中的我们忙忙碌碌就是因为欲望太多,当我们满足了一个欲望之后,另一个新的欲望又会产生,永远不会有终结的时候。因此,我们始终不得空闲,难以腾出时间修养身心。
儒家认为修养身心主“静”,所谓“静以养德”,一个人必须心如止水,没有杂念,才能做好修养身心的工作。弘一法师给了我们一个“静”的方法,那就是减少欲望。当我们没有欲望的时候,世间的权势、金钱、名利都不能动摇我们的内心,心绪就会安定,这对于修养身心是非常有好处的。
孙思邈曾经指出,长寿对大多数人而言有“五难”:名利难去,喜怒难去,声色难去,滋味难去,神虑难散。“寡欲故静”,静则能排除“五难”,人自然能长寿。弘一法师则进一步提出了“有主则虚”,“有主”就是有目的。当我们做到“静”的时候,则需要用另外一种东西来填充我们的内心,否则,心无一物,必如无根之萍,随波游荡。
有一位老书法家谈及自己当初练习书法的缘由时说:“人长着手,就总想拿点东西。比如,看见女人的腰,就想搂一把;看见钱,也想抓一把;看见官印,更想据为己有。可是我知道这些东西会让我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为了转移自己的欲念,有一天,我就想,就让手抓住这支笔吧,每天都把心思放在练字上,手里也不闲着,那些欲望也就都消失了。”
用健康的爱好代替酒足饭饱之后的各种欲望,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一些老年人退休之后,骤然闲了下来,反而很难适应,这时候,一些人开始学习书法、绘画、唱歌等,人活得充实,精神变得饱满,心头的烦恼也一扫而光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