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4295194
“美术”概念在近代中国的生成,不仅标志着新词汇的传入,新知识的确立,也是新的社会实践路径的开辟。对其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认知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变迁、知识结构转换,还能为审视既存事物提供新的视角。
本书致力于在中、西、日的时空坐标上,通过对 Art 的早期译介、词形演变、意涵更迭进行系统梳理,勾画近代“美术”概念生成、传播、迁衍的轨迹,并揭示其传入中国的知识整合与文化交流过程。本书还立足“名”与“实”的双向互动,考察了“美术”在社会场景中的丰富呈现,以及与革命、政治实践的交织,力图厘清其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名实交错与误读。
引言 /1
第一章 Art 的初传与汉译 /23
第一节 早期英汉词典中的 Art/25
第二节 早期在华西文报刊中的 Art/33
第三节 清末汉文著译中的 Art/40
第二章 “美术”与 Fine art 的对译 /57
第一节 新名“美術 ”在日本的诞生 /58
第二节 日制新名“美术”的入华 /66
第三节 新名“美术”在中国的定着 /78
第三章 “美术”概念的展开 /89
第一节 “美术”与“美学”的相互观照 /90
第二节 “美术”与“艺术”的名实交错 /111
第三节 “美术”与“工艺”的场景重叠 /134
第四章 “美术”概念的衍生 /151
第一节 “美术”知识的整合与重塑 /152
第二节 “美术”与道德、宗教、科学 /161
第三节 “美术”的功能指向 /165
结语 /183
主要参考文献 /191
19世纪初,当西方传教士为传道布教而踏入东方土地之时,其便积极通过编纂字典、创办刊物、翻译、著述等活动建立其文化传播途径,由此拉开晚清西学东渐的序幕。鸦片战争后,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之下,以寓华传教士为主体的办报、著述、翻译活动范围,更是由南洋地区逐渐扩展至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和内陆地区,经此渠道,西方知识、文化、观念被源源不断地介绍至中国。对 Art 及 Fine art 相关词汇、知识、观念的翻译和介绍,在晚清寓华西人的著述中便已有迹可循。此章笔者拟以19世纪初至19世纪90年代寓华西人所撰中英文文本为资料,对Ar概念传入中国的早期脉络进行梳理、探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