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2840345
生动讲述了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传奇故事,揭开故事背后隐藏的真相,还原了被改写的历史,并给予女性科学家以公允评价。
★医学史教授霍华德·马克尔的重磅著作,全面回顾了为揭示DNA结构而展开的科学竞赛
★生动再现了20世纪50年代以剑桥大学为代表的欧美科研生态
★大胆揭露了欧美科研文化和体制中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所谓“科学进步”中的不端行为
★深入探究了女性科学家弗兰克林·罗莎琳德的功绩是如何被抹杀遗忘的
★细致考察了发现“生命秘密”的历程,以及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莫里斯·威尔金斯和莱纳斯·鲍林等杰出科学家的贡献和作为
DNA结构发现的故事是由五位杰出科学家追求科学进步的事迹所组成,他们几乎都希望名垂青史: 他们是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罗莎琳德·弗兰克林、莫里斯·威尔金斯和莱纳斯·鲍林。他们每个人都才华横溢,令人着迷,但又都个性鲜明,经常发生冲突。霍华德·马克尔巧妙地再现了最终促成重大突破的紧张智性时刻和充满矛盾的个人关系。然而,正是五个人中唯一的女性科学家罗莎琳德•弗兰克林,最终成为马克尔关注的焦点。
《生命的秘密》是一个关于天才和毅力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关于裙带关系、厌女症、反犹主义以及夹杂着不端行为的传奇。马克尔通过大量的档案研究,包括对詹姆斯•沃森和弗兰克林的妹妹詹妮弗•格林的采访,引人入胜地揭示了在科学进步的细节处,名誉是如何被毁坏,历史是如何被改写的。
卷一 序曲
第一章 开场
第二章 僧侣和生物化学家
第三章 双螺旋发现之前
卷二 DNA玩家俱乐部
第四章 带我去卡文迪许实验室
第五章 第三个人
第六章 柔弱如海葵之叶
第七章 举世无双莱纳斯
第八章 问答小子
卷三 命运来敲门,1951年
第九章 朝闻道,夕死可矣(Vide Napule e po’ muore)
第十章 从安娜堡到剑桥
第十一章 在剑桥的美国人
第十二章 国王学院的纷争
第十三章 弗兰克林的演讲
第十四章 牛津的梦幻尖塔
第十五章 克里克先生和沃森博士:构建梦想中的DNA模型
卷四 止步不前,1952年
第十六章 鲍林博士的困境
第十七章 查尔加夫法则
第十八章 巴黎和鲁亚蒙修道院
第十九章 慌乱的夏天
卷五 最后的冲刺:1952年11月至1953年4月
第二十章 莱纳斯之歌
第二十一章 克莱尔学院难以下咽的饭菜
第二十二章 彼得如狼
第二十三章 51号照片
第二十四章 接下来的日日夜夜
第二十五章 医学研究理事会的报告
第二十六章 碱基对
第二十七章 大美如斯
第二十八章 功败垂成
第二十九章 我们注意到了
卷六 诺贝尔奖
第三十章 斯德哥尔摩
第三十一章 故事终章
致谢
注释
插图来源说明
索引
霍华德•马克尔这部研究DNA结构发现的杰出著作是生物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必 读书”。但它也适合所有读者;该书将生命秘密的发现之旅展现得栩栩如生。从弗兰克林、沃森、克里克,到作者笔下的其他诸多人物,《生命的秘密》涵盖了广阔而重要的领域……是一本无可替代的作品。
——西达莎•穆克吉,普利策奖得主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光辉时刻”,科学界乃至人类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有关这一主题的著述已经很多,但都不能与霍华德•马克尔的这部巨著相媲美。《生命的秘密》文笔优美,作者从大量原始资料中汲取全新见解,带领我们走进主要参与者的内心世界和实验空间,突显了书中人物的才华、抱负,以及有时令人质疑的不道德行为。其成果的确非同凡响。
——大卫•奥辛斯基,纽约大学历史与医学教授,普利策奖得主
《生命的秘密》写得非常精彩,书中探讨了从遗传学的发展一直到20世纪中期DNA结构革命性发现的整个脉络。即使对那些自认为了解这个故事的人来说,这本书也显得新鲜、有启发性、蕴含着惊人的洞察力,读起来很过瘾。
——黛博拉•布卢姆,普利策奖得主
《生命的秘密》不仅了展示令人激动的兴奋时刻、独特的个性,还描绘了机遇、灵感、执着和正确科学方法的相互作用,正是这些因素促成了DNA秘密的显露。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历史学家、医生和出色的作家,马克尔的写作技巧使这一科学史上的光辉时刻栩栩如生。
——亚伯拉罕•维基斯,斯坦福大学医学教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