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446626丛书名: 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改善与应用前沿
1.《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改善与应用前言》丛书荣获2022年国家出版基金支持。2.丛书系统概述了我国在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改善与营养研究的工作和成果,国际上的*新进展,提出了慢性病“双零”预防的创新性理论,将对我国营养相关慢性病的预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3.丛书作者包括国内相关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医学临床一线专家、产业界研发人员,内容包含大量科研成果、实验数据和临床经验,突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特点。4.本书讲述了微量营养素在生命早期发育中的作用、微生态环境、孕产妇和婴幼儿营养状态的评价与干预以及营养相关慢性疾病胚胎起源等内容,还讲述了宫内生长受限或/和早期环境暴露对不良妊娠和出生结局的影响。本书能为广大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开展营养保健工作提供帮助。
本书从宫内胎儿生长发育,生命初期生长发育的调节与应对,营养素需要量与推荐摄入量或适宜摄入量,宫内生长受限或/和早期环境暴露对不良妊娠和出生结局的影响,微量营养素营养状态在生命早期发育中的作用以及改善孕妇乳母营养状况的重要性,微生态环境(母体和婴儿肠道)与生存,孕产妇与哺乳期妇女和婴幼儿营养状态的评价与干预以及营养相关慢性疾病胚胎起源等方面,系统论述了生命早期1000天获得适宜营养的重要性。本书适合作为围产期工作人员、妇幼保健人员、妇幼营养研究专业人员与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
第1章 概论 001
1.1 孕产期营养对母婴健康的不良影响 002
1.1.1 缺乏微量营养素的不良影响 002
1.1.2 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不良的近远期影响 003
1.1.3 营养过剩对母婴健康的近远期影响 005
1.2 孕产期营养对子代健康影响的机制 010
1.2.1 孕产期营养对子代影响的概念假说 010
1.2.2 孕产期营养对子代影响的理论支撑 011
1.3 改善孕期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展望 012
1.3.1 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 013
1.3.2 应对孕妇营养状况面临的双重挑战 013
1.3.3 关注高龄妇女的孕前问题 013
1.3.4 关注孕期微量营养素营养状况 013
参考文献 013
第2章 妊娠期代谢及体重变化 019
2.1 妊娠期生理与代谢变化 020
2.1.1 妊娠期母体生理与代谢变化 020
2.1.2 胎儿生理代谢特征及其调控 023
2.1.3 胎盘的生理代谢与主要功能 024
2.2 妊娠期妇女增重的构成 027
2.2.1 妊娠期增重的推荐范围 027
2.2.2 妊娠期妇女的增重分布 027
2.2.3 胎儿及附属物的生长特点 029
2.3 孕期母体增重总结 032
参考文献 032
第3章 中国孕妇孕期增重及适宜体重范围 035
3.1 孕期适宜体重增长判定 036
3.2 我国孕妇不同孕期增重及其影响因素 036
3.2.1 不同孕期孕妇基本情况 036
3.2.2 影响孕期体重增加的因素 039
3.3 我国孕妇孕期体重增加适宜范围 041
3.3.1 判定范围的依据及相关定义 042
3.3.2 不同孕前BMI孕妇孕期增重状况 043
3.3.3 分析孕期增重与妊娠结局及母婴体格状况的关系 043
3.3.4 乳母孕期适宜增重范围 045
3.3.5 计算孕期增重适宜范围并对样本人群孕期增重再评价 047
3.4 孕期妇女体重适宜增重范围 047
3.4.1 影响孕期体重增长的因素 047
3.4.2 孕妇孕期增重适宜范围 049
参考文献 049
第4章 中国孕妇的膳食状况 053
4.1 孕期妇女食物消费量 054
4.2 孕期妇女营养素摄入量 056
4.2.1 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量 056
4.2.2 微量营养素摄入量 057
4.2.3 营养素摄入量满足推荐摄入量或适宜摄入量的程度 059
4.3 膳食模式与妊娠合并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061
4.4 改善孕期膳食结构的展望 064
4.4.1 普及推广孕期合理营养与保健科普知识 064
4.4.2 关注高龄妊娠妇女的膳食改善 064
4.4.3 定期评价孕妇膳食状况 064
4.4.4 改善多种微量营养素的营养状况 064
4.4.5 探索孕期膳食模式对妊娠合并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065
参考文献 065
第5章 孕期妇女常见的营养缺乏症 067
5.1 贫血 068
5.1.1 贫血的全国监测结果 068
5.1.2 贫血的区域性调查结果 068
5.1.3 贫血的影响因素 069
5.2 维生素A缺乏症 071
5.2.1 维生素A的全国监测结果 071
5.2.2 维生素A的区域性调查结果 072
5.3 维生素D缺乏症 073
5.3.1 维生素D的全国监测结果 073
5.3.2 维生素D的区域性调查结果 073
5.3.3 维生素D的影响因素 074
5.4 碘营养缺乏 074
5.5 其他微量营养素缺乏 076
5.5.1 孕妇钙摄入量的调查 076
5.5.2 孕妇叶酸摄入量的调查 077
5.5.3 孕妇锌摄入量的调查 077
5.6 改善孕妇营养缺乏症的展望 077
5.6.1 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 077
5.6.2 加强重点地区的防治工作 077
5.6.3 改善孕前的微量营养素营养状况 078
5.6.4 重视孕早期微量营养素营养状况 078
5.6.5 积极主动应对孕妇营养状况面临的双重挑战 078
参考文献 078
第6章 中国孕妇健康状况 083
6.1 超重与肥胖 084
6.1.1 超重与肥胖的全国监测结果 084
6.1.2 超重与肥胖的区域性调查结果 085
6.1.3 孕期肥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085
6.2 妊娠合并症 086
6.2.1 腓肠肌痉挛 086
6.2.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086
6.2.3 妊娠糖尿病 087
6.3 对孕期健康状况的展望 088
6.3.1 推广普及孕期健康教育 088
6.3.2 对孕妇进行个性化营养指导以预防不良妊娠结局 089
6.3.3 关注和指导孕妇的健康行为 089
6.3.4 加强孕期健康状况监测 089
6.3.5 研究孕期健康状况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089
参考文献 090
第7章 微量营养素营养状况对妊娠结局和子代的影响 093
7.1 妊娠期叶酸与不良妊娠结局 094
7.1.1 叶酸与先天性神经管缺陷 094
7.1.2 叶酸与先天性心脏病 095
7.1.3 叶酸与妊娠糖尿病 096
7.1.4 叶酸与子痫前期 097
7.1.5 叶酸与自然流产 097
7.1.6 叶酸与早产 098
7.1.7 叶酸与多胎妊娠 098
7.2 妊娠期维生素B12与不良妊娠结局 098
7.2.1 维生素B12与早产 099
7.2.2 维生素B12与出生体重 099
7.3 妊娠期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与巨幼细胞贫血 099
7.4 妊娠期铁缺乏与缺铁性贫血 100
7.5 妊娠期碘与甲状腺疾病 103
7.5.1 妊娠期碘营养状况评价指标 103
7.5.2 妊娠期碘营养状况对母儿甲状腺疾病的影响 104
7.5.3 妊娠期如何进行碘补充 106
7.6 妊娠期微量营养素与腓肠肌痉挛 107
7.6.1 腓肠肌痉挛的特点 107
7.6.2 腓肠肌痉挛的原因 107
7.6.3 腓肠肌痉挛的发生率 108
7.6.4 腓肠肌痉挛的影响因素 108
7.6.5 腓肠肌痉挛的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 109
7.7 总结 110
参考文献 110
第8章 孕前及孕期的营养需要及指导 117
8.1 孕前营养 118
8.1.1 孕前膳食营养推荐 118
8.1.2 孕前运动指导建议 119
8.1.3 维持或尽量达到理想体重 119
8.1.4 合理补充微量营养素 120
8.1.5 两次妊娠之间的体重管理 120
8.2 孕早期营养 121
8.2.1 孕早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121
8.2.2 孕早期营养指导 127
8.3 孕中、晚期营养 129
8.3.1 孕中、晚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129
8.3.2 孕中、晚期膳食指导原则 134
参考文献 137
第9章 妊娠合并肥胖的营养及体重管理 139
9.1 女性肥胖的定义 140
9.1.1 体质指数 140
9.1.2 WHO对女性肥胖的定义 140
9.1.3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对女性肥胖的定义 140
9.2 孕前肥胖对生殖能力的影响 141
9.3 孕前肥胖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141
9.4 孕前肥胖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143
9.5 肥胖女性的围产期体重管理 144
9.5.1 妊娠前体重管理 144
9.5.2 妊娠期体重管理 147
9.5.3 分娩后体重管理 148
参考文献 149
第10章 妊娠期高血糖的营养治疗及管理 153
10.1 妊娠期高血糖诊断方法及标准的相关研究 154
10.1.1 一步法筛查诊断妊娠期高血糖 154
10.1.2 两步法筛查诊断妊娠期高血糖 154
10.1.3 中华医学会推荐的诊断标准 155
10.2 妊娠糖尿病相关研究 155
10.2.1 GDM高危因素的相关研究 155
10.2.2 妊娠期高血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研究 156
10.2.3 GDM营养治疗的相关研究 157
10.2.4 GDM的膳食食谱 163
10.2.5 GDM的运动治疗 164
10.2.6 GDM的药物治疗 164
10.2.7 GDM的妊娠期监测 167
10.2.8 分娩时机的选择 169
10.2.9 妊娠期高血糖的分娩时机 169
10.2.10 产后血糖监测及随访 170
10.3 PGDM妊娠前的综合管理 171
10.3.1 非妊娠期间糖尿病的分类及诊断 171
10.3.2 针对PGDM的多学科管理 172
参考文献 175
第11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营养防治 181
11.1 HDP的诊断标准 182
11.1.1 妊娠高血压的定义 182
11.1.2 子痫前期(PE) 182
11.1.3 子痫 182
11.1.4 妊娠合并高血压 182
11.1.5 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 182
11.2 影响HDP的高危因素 183
11.3 HDP的预防及营养管理策略 183
11.3.1 肥胖/孕期增重、三大供能营养素与HDP的相关性研究 183
11.3.2 维生素及矿物质与HDP的相关性研究 186
11.3.3 肠道菌群与HDP的相关性研究 190
11.3.4 推荐膳食模式及建议 190
参考文献 191
第12章 妊娠期高脂血症的营养防治 197
12.1 正常妊娠血脂的变化 198
12.2 妊娠期高脂血症的定义 198
12.3 妊娠期高脂血症与近期预后 199
12.4 妊娠期高脂血症与远期预后 199
12.5 妊娠期高脂血症的治疗进展 200
12.5.1 改善生活方式管理脂质紊乱 200
12.5.2 调整膳食营养防治血脂异常 200
12.5.3 适量运动调整血脂水平 201
12.5.4 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管理 201
12.5.5 孕期药物治疗需要考虑安全性和适应证 201
12.5.6 孕期高TG血症难以控制时考虑血浆置换 202
12.5.7 诱发急性胰腺炎应适时终止妊娠 202
12.6 妊娠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 202
12.6.1 妊娠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基础治疗 203
12.6.2 妊娠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 203
参考文献 204
第13章 双胎妊娠的营养及体重管理 207
13.1 与双胎妊娠营养相关的研究 208
13.1.1 双胎妊娠的能量需求 208
13.1.2 双胎妊娠与妊娠期增重 209
13.1.3 双胎妊娠与微量营养素 211
13.2 多胎妊娠的妊娠期体重管理 213
13.2.1 妊娠期体重管理目标 213
13.2.2 妊娠期体重干预措施 213
参考文献 214
第14章 巨大儿的膳食预防 217
14.1 巨大儿的概念 218
14.2 导致巨大儿的高危因素 218
14.2.1 孕前超重肥胖导致巨大儿 218
14.2.2 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导致巨大儿 218
14.2.3 妊娠合并糖尿病导致巨大儿 218
14.2.4 经产妇极有可能出现巨大儿 219
14.2.5 妊娠期高脂血症导致巨大儿 219
14.2.6 巨大儿分娩史是重要危险因素 219
14.2.7 分析导致巨大儿的其他因素并进行预防 219
14.3 巨大儿对母婴的危害 220
14.3.1 巨大儿对母体的危害 220
14.3.2 巨大儿对胎儿的危害 220
14.3.3 巨大儿对子代远期健康状况的影响 220
14.4 巨大儿的膳食预防 220
14.4.1 孕前超重肥胖者应减重后再怀孕 220
14.4.2 孕期应控制体重增加幅度 221
14.4.3 孕期血糖监测及管理 222
14.4.4 孕期血脂监测及管理 224
参考文献 224
第15章 胎儿生长受限的营养支持及管理 227
15.1 胎儿生长受限的相关概念 228
15.1.1 FGR的概念 228
15.1.2 严重FGR的概念 228
15.1.3 SGA的概念 228
15.1.4 LBW的概念 228
15.2 FGR流行病学研究 228
15.3 对FGR进行疾病分类 229
15.3.1 根据胎儿的估计体重分类 229
15.3.2 根据发病孕周分类 229
15.3.3 根据胎儿身体比例分类 229
15.4 FGR的病因 230
15.4.1 母体因素导致FGR 231
15.4.2 胎盘脐带因素导致FGR 233
15.4.3 胎儿因素导致FGR 235
15.5 FGR的筛查 236
15.5.1 排除危险因素 236
15.5.2 进行体格检查 236
15.5.3 母体血清学筛查 236
15.5.4 子宫动脉血流筛查 236
15.6 FGR的诊断 237
15.6.1 核对孕龄 237
15.6.2 观察胎儿生长速度 237
15.7 FGR的膳食营养支持与管理 242
15.7.1 改善孕妇生活方式 242
15.7.2 进行孕期体重管理 242
15.7.3 进行FGR孕期管理 243
15.7.4 FGR膳食营养支持 243
15.8 FGR的预后 251
15.9 选择合适的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 251
15.9.1 终止妊娠指征及时机 251
15.9.2 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252
15.10 FGR对远期健康状况的影响 252
15.10.1 低血糖 252
15.10.2 红细胞增多症 253
15.10.3 多脏器损伤 253
参考文献 253
第16章 泌乳生理机制 259
16.1 乳房的进化、发育与结构 260
16.1.1 乳房与哺乳的进化过程 260
16.1.2 乳房的发育阶段 261
16.1.3 乳房发育的调节 263
16.1.4 乳房的一般结构 264
16.2 母乳分泌的调节 265
16.2.1 母乳分泌的开始过程 265
16.2.2 乳汁分泌的维持与调节 266
16.2.3 泌乳过程的不同阶段和神经反射 267
16.2.4 泌乳量充足与否的评价标准 270
16.2.5 导致延迟哺乳(下奶)的因素 271
16.3 影响乳汁分泌的因素 271
16.3.1 内分泌因素对乳汁分泌量的影响 271
16.3.2 乳母营养状况对泌乳量的影响 272
16.3.3 乳母其他因素和婴儿因素对泌乳量的影响 274
参考文献 274
第17章 初乳在新生儿发育中的作用 277
17.1 人与其他动物的初乳中主要营养成分比较 278
17.2 人初乳营养成分丰富 279
17.2.1 蛋白质及含氮化合物 279
17.2.2 脂肪与脂肪酸 280
17.2.3 碳水化合物和低聚糖 280
17.2.4 维生素A、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 280
17.2.5 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280
17.2.6 生长发育相关的激素 280
17.3 人初乳具备优良的免疫活性 281
17.3.1 启动新生儿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 281
17.3.2 具有广谱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281
17.3.3 富含细胞因子 283
17.4 人初乳的其他功能 283
17.4.1 预防过敏性疾病和食物不耐受 283
17.4.2 减轻新生儿黄疸 284
17.4.3 预防新生儿眼部感染 284
17.4.4 促进T细胞活化 284
17.4.5 参与新生儿生长和组织修复 284
参考文献 285
第18章 母乳喂养对婴儿的益处 289
18.1 母乳为婴儿提供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 290
18.2 我国婴儿母乳喂养状况 290
18.2.1 我国母乳喂养的总体趋势 291
18.2.2 母乳喂养率的城乡差别 292
18.2.3 母乳喂养率的地域与种族差异 293
18.2.4 母乳喂养率与乳母的年龄的关系 293
18.3 母乳喂养对婴儿的近期与远期影响 293
18.3.1 母乳喂养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关系 293
18.3.2 母乳喂养与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关系 295
18.3.3 母乳喂养与认知、行为、气质及运动发育的关系 296
18.4 母乳喂养与儿童疾病易感性的关系 297
18.4.1 母乳喂养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关系 297
18.4.2 母乳喂养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 298
18.4.3 母乳喂养与儿童牙齿健康和发育的关系 302
18.4.4 母乳喂养与贫血和佝偻病的关系 303
18.4.5 母乳喂养对婴幼儿死亡率的影响 303
参考文献 304
第19章 母乳微生物在婴儿免疫系统启动与发育中的作用 309
19.1 母乳中微生物的来源 310
19.1.1 母乳中微生物的传统假设 310
19.1.2 母乳中微生物的主动迁移理论 310
19.1.3 “迁移假说”有待解决的问题 311
19.2 母乳中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311
19.2.1 母乳中已发现的微生物 312
19.2.2 影响母乳中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的因素 313
19.3 母乳微生物与新生儿免疫系统启动 313
19.3.1 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肠道益生菌群的生长与定植 313
19.3.2 初乳在启动新生儿肠道免疫中的作用 314
19.3.3 母乳在新生儿和婴儿免疫系统发育中的作用 314
19.3.4 剖宫产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定植 315
参考文献 316
第20章 乳母营养状况的近远期影响 321
20.1 乳母营养状况影响儿童的健康 322
20.2 乳母营养状况对泌乳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322
20.2.1 乳母营养状况对泌乳量的影响 322
20.2.2 乳母营养状况对乳汁中宏量营养素含量的影响 323
20.2.3 乳母营养状况对乳汁中微量营养素含量的影响 323
20.3 母乳喂养对乳母健康状况的近期影响 323
20.3.1 母乳喂养促进乳母产后恢复 324
20.3.2 母乳喂养对乳母排卵恢复的影响 324
20.3.3 母乳喂养对乳母营养状况的影响 324
20.4 母乳喂养对乳母健康状况的长期影响 324
20.4.1 母乳喂养预防乳母生育性肥胖 325
20.4.2 母乳喂养降低生殖系统癌症发生风险 325
20.4.3 母乳喂养降低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 325
20.5 2013年全国乳母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 326
20.6 乳母营养与健康状况改善建议 326
20.6.1 将乳母营养与健康状况改善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326
20.6.2 建立和完善乳母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系统 327
20.6.3 重视和加大营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投入 327
20.6.4 重视乳母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改善,控制和预防产后肥胖 327
20.6.5 积极预防贫血和微量元素缺乏症 327
参考文献 328
第21章 中国乳母的营养状况 331
21.1 乳母膳食营养状况 332
21.1.1 分娩后一个月内乳母的膳食状况 332
21.1.2 分娩一个月后乳母的膳食质量 333
21.2 乳母膳食中主要营养素摄入量 335
21.3 产后体重滞留和肥胖 336
21.3.1 产后体重滞留状况及影响因素 336
21.3.2 乳母肥胖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337
21.4 微量营养素缺乏对乳母与婴幼儿的影响 337
21.4.1 缺铁与缺铁性贫血及其影响 337
21.4.2 维生素D缺乏及其影响 338
21.4.3 维生素A缺乏及其影响 339
21.4.4 其他微量营养素缺乏及其影响 340
21.5 乳母膳食补充剂使用情况 341
21.6 改善育龄妇女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展望 342
参考文献 342
第22章 中国7日内纯母乳喂养率和乳母下奶延迟流行情况 347
22.1 中国产后0~7日纯母乳喂养状况 348
22.1.1 纯母乳喂养的乳母及新生儿样本情况 348
22.1.2 对调查对象基线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348
22.1.3 对纯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348
22.1.4 影响我国新生儿0~7日纯母乳喂养的因素 352
22.2 乳母下奶延迟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353
22.2.1 样本基本情况及下奶延迟率 353
22.2.2 影响下奶延迟的多因素分析 356
22.2.3 影响乳母下奶延迟的因素 357
参考文献 358
第23章 肠道微生物与生命早期营养研究的新进展 361
23.1 肠道微生物群与人类生存与进化 362
23.2 肠道微生物的失调与孕期健康 363
23.2.1 母体肠道微生态在妊娠期的变化 363
23.2.2 超重孕妇孕期肠道微生物的变化 364
23.2.3 肠道微生态失调诱发子痫前期 365
23.2.4 肠道微生态失调与妊娠糖尿病 366
23.3 肠道微生物与胎儿生长发育及母乳喂养 367
23.3.1 肠道微生物与胎儿生长发育 367
23.3.2 肠道微生物与母乳喂养 368
23.4 肠道微生物的干预与重塑 369
23.4.1 益生菌有益于防治子痫前期 369
23.4.2 肠道菌群干预在GDM的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 369
23.4.3 婴幼儿时期肠道菌群的干预 371
参考文献 372
第24章 环境污染物与生命早期代谢性疾病研究的新进展 379
24.1 空气污染物与生命早期代谢性疾病 380
24.1.1 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妊娠期代谢性疾病的关联 380
24.1.2 细颗粒物(PM2.5)与妊娠期代谢性疾病的关联 380
24.1.3 二氧化氮与妊娠期代谢性疾病的关联 381
24.1.4 臭氧与妊娠期代谢性疾病的关联 381
24.1.5 二氧化硫与妊娠期代谢性疾病的关联 382
24.1.6 一氧化碳与妊娠期代谢性疾病的关联 382
24.2 重金属污染物与生命早期代谢性疾病 382
24.2.1 砷暴露产生的影响 383
24.2.2 汞暴露产生的影响 383
24.2.3 铅暴露产生的影响 383
24.2.4 镉暴露产生的影响 384
24.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生命早期代谢性疾病 384
24.3.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385
24.3.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子代神经系统的影响 386
24.3.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子代生殖系统的影响 387
24.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388
24.4.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简介 388
24.4.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388
24.4.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生命早期代谢性疾病 389
24.5 新兴污染物 391
24.6 对环境污染干预措施的展望 392
参考文献 392
附录 399
附录1 母乳喂养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400
F1.1 母乳喂养过程传播的可能性 400
F1.2 病毒是否能通过母乳传播 401
F1.3 母乳中检出COVID-19特异性抗体的意义 402
F1.4 母乳喂养期间的防护措施 402
F1.5 局限性 403
F1.6 结论 403
参考文献 404
附录2 母乳喂养的误区及对策 406
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DOHaD)假说,认为包括营养因素在内的生命早期环境因素可对个体成年期非传染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其他疾病等)和精神疾患等造成显著而持续的影响。因此,改善生命早期母体营养状况,指导生命早期母体膳食营养及微量营养素的合理摄入对子代全生命周期健康意义深远。
本书以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改善为主题,按照孕前期、孕期及哺乳期顺序,系统论述了生命早期生长发育的调节与应对、营养素需要量与适宜摄入量、微量营养素营养状态在生命早期发育中的作用、妊娠相关疾病的营养防治以及孕产妇与哺乳期妇女营养状态的评价与干预,强调了生命早期1000天获得适宜营养的重要性。同时,本书关注生命早期营养与相关环境因素的科研进展,介绍了肠道微生物及环境污染物与生命早期营养及代谢性疾病的相关研究。本书适用于各级妇幼保健人员、妇幼营养研究专业人员与相关专业研究生等。
本书编者为国内产科学、营养学、内分泌学、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流行病学等多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在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各位编者查阅了大量中外最新文献,秉持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及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历经数次讨论及校正方全部成稿。在此向参与本书编写及在编写过程中提供帮助的专家和同道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希望本书能为广大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开展营养保健工作提供帮助,限于编写时间及水平有限,不足及遗漏之处殷切希望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以求再版时改进与完善。
最后,非常感谢书中每位作者对本书所做出的贡献。本书是获得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的“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改善与应用前沿”丛书的组成部分,在此感谢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同时感谢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对本书出版给予的支持。
编 者
2024年3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