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文学中国现当代诗歌以诗之名(精)

以诗之名(精)

(迄今*权威严整的席慕蓉诗歌全纪录)

作者:席慕蓉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9月 

ISBN: 9787506390798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0.99

类别: 中国现当代诗歌 SKU:5c241224421aa985877c1e0f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90798

编辑推荐

漫漫岁月的雕琢与淬炼,新的体悟缤纷涌现……

席慕蓉*部诗集《七里香》,距今正好三十年。漫漫岁月的雕琢与淬炼,使一颗诗心更加温润、澄澈。从亚洲到欧洲,从四川到蒙古,岁月的河流洗去绵长的喜悦与哀愁,也卷进了无尽的怀想与坚贞。

《以诗之名》为席慕蓉*诗集,也是其第七本诗集,收录了2006年以来未收录、甚至未发表过的作品。旧的情怀依然发酵,新的体悟继续涌现,是爱诗之人不可错过的珠玉之作。

《以诗之名》延续了席慕蓉一贯的丰厚的简单。人生感悟依然在其笔端缓缓流淌,伴随着每一次晨钟暮鼓。“一生 或许只是几页/不断在修改与誊抄着的诗稿/从青丝改到白发 有人/还在灯下”。经历过太多的云卷云舒,人生于她,早已不是一种诱惑,而是一出宁静的风景,其中,沉淀了太多的人生智慧,和回忆,和遥想。

 

内容简介

《以诗之名》为席慕蓉的第七本诗集,收录了其*的诗歌创作。诗集中收录的大部分作品写成于二00五年之后。诗人也在其中特意放进了精心挑选的一些旧作,有些是从来没有发表过的,有些是虽然发表了却从没有收入到诗集里的,因此这就成为一本以诗之名将时光层叠交错的集子。诗人近年多次往返于台湾与蒙古草原之间,作为那个远离族群远离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的蒙古人,诗人借此次诗集的出版重温了自己的精神回乡之旅,并终于在心中、在诗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乡。关于原乡经验的书写,终于靠着一次又一次的行走,将故乡草原上的月光引入诗行。

诗集《以诗之名》离册诗集《七里香》的面世正好隔了三十年。漫漫岁月的雕琢与淬炼,使一颗诗心更加温润、澄澈。从亚洲到欧洲,从四川到蒙古,岁月的河流洗去绵长的喜悦与哀愁,也卷进了无尽的怀想与坚贞。

从创作首诗的一九五九年三月算起,到此次新诗集的出版,总数不过四百首的诗歌连接了诗人生命里超过五十年的时光。用诗人借用朋友的话说,“回头省视自己一路走来,可能忽然发现,原来走了这么久,现在才正要开始。”这本诗集记录了诗人几十年的故乡寻觅之路。如今,诗人站在故乡的月光里,回望来时路,再翘首未来。旧的情怀依然发酵,新的体悟继续涌现,是爱诗之人不可错过的珠玉之作。

作者简介

席慕蓉,祖籍蒙古,生于四川,童年在香港度过,成长于台湾。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赴欧深造。1966年以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

在国内外举行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担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现为专业画家。

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现为内蒙古大学、宁夏大学、南开大学、呼伦贝尔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等校的名誉(或客座)教授,内蒙古博物院荣誉馆员,鄂温克族及鄂伦春族的荣誉公民。

    诗作被译为多国文字,在蒙古国、美国及日本均有单行本出版发行。

目  录

篇一  执笔的欲望

时光长卷

执笔的欲望

一首诗的进行

明镜

寒夜书案

秘教的花朵

春天的演出

 

篇二  后的折叠

白垩纪

琥珀的由来

晨起

寂静的时刻

别后——之一

梦中的画面

纪念册

后的折叠

小篆

别后——之二

篇三  旦暮之间

诠释者

翩翩的时光

旦暮之间

樱之约

关于“美”以及“美学”

诗的旷野

 

篇四  雕刀

雕刀

恨晚

别后

等待

偶遇

淡化

 

篇五  雾里

桐花

眠月站

独白

孤独的行路者

雾里

 

篇六  浪子的告白

我的愿望

昨日

晚慧的诗人

恐怖的说法

呼唤五则

揭晓

陌生的恋人

浪子的告白

 

篇七  以诗之名

胡马之歌

以诗之名

母语

素描巴尔虎草原

封号

黑骏马

塔克拉玛干

当时间走过

 

篇八  聆听 《 伊金桑 》

聆听《 伊金桑 》

祖先的姓氏

梦中篝火

“退牧还草”?

因你而留下的歌

热血青春

送别查嘎黎

他们的声音

 

篇九  英雄组曲

英雄噶尔丹

英雄哲别

锁儿罕·失剌

 

附录  三家之言

席慕蓉诗有感 三木直大

诗就是来自旷野的呼唤 李瑞腾

——论席慕蓉之以诗谈诗

地平线 林文义

前  言

回 望

——自序

 

几年前,马来西亚的水彩画家谢文钏先生,托人给我寄来一张小画,是我自己的旧时习作,应该是大学毕业之前交到系里的一张水墨画。文钏是我的同班同学,毕业后的那个夏天,去系办公室辞行的时候,见到这些已经无人认领的作业,在助教的建议之下,他就当作纪念品带回马来西亚去了。多年之后,才又辗转寄还给我。

这张小画是临稿的习作,画得不很用心,乏善可陈。倒是画面左上角我用拙劣的书法所提的那些字句,唤醒了我的记忆:

 

关山梦,梦断故园寒。塞外英豪何处去,天涯鸿雁几时还,拭泪话阴山。

 

生硬的字句,早已忘却的过去,可是我知道这是我填的词。应该是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在溥心畬老师的课堂里开始学习,胡乱试着填的吧?后来在别的课堂里交作业的时候,又把它写了上去。

这真正应该是早已被我遗忘了的“少作”了。但是,多年之后,重新交到我的手上,怎么越看越像是一封预留的书信?

原来,为了那不曾谋面的原乡,我其实是一直在作着准备的。

年轻的我还写过一些,依稀记得的还有:

“……头白人前效争媚,乌鞘忘了,犀甲忘了,上马先呼累。”等等幼稚又怪异的句子,交到溥老师桌上的时候,他看着吟着就微微笑了起来,是多么温暖的笑容,伫立在桌前的我,整个人也放松了,就安静地等待着老师的批改和解说……

是多么遥远的记忆。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会开始写诗?又为什么还在继续写诗?我或许可以用生活中的转折来回答,譬如战乱,譬如寂寞,并且也曾经多次这样回答过了。可是,心里却总是有些不安,觉得这些答案都并不完全,甚至也不一定正确。

什么才是那个正确而又完全的答案?

或者,我应该说,对于“写诗”这件事,有没有一个正确而又完全的答案?

我是一直在追问着的。

是不是因为这不断的追问与自省,诗,也就不知不觉地继续写下去了?

 

《 以诗之名 》是我的第七本诗集。

预定在今年的七月出版,那时,离册诗集《 七里香 》的面世,其间正好隔了三十年。而如果从放进第二册诗集中早的那一首是写成于一九五九年三月来作计算的话,这总数不过四百首左右的诗,就连接了我生命里超过五十年的时光了。

五十年之间的我,是不断在改变呢还是始终没有改变?

记得在一九九九年春天,第四本诗集《 边缘光影 》出版,在极为简短的序言里,我曾经斩钉截铁地宣称:“诗,不可能是别人,只能是自己。”

我现在也不会反对这句话。可是,我也慢慢发现,在这一生里,我们其实很难以现有之身的种种经验,来为“诗中的那个自己”发言。

是的,诗,当然是自己,可是为什么有时候却好像另有所本?

一个另有所本的自己?

 

在这本新的诗集里,大部分的作品都写成于二○○五年之后,但是,我也特意放进了一些旧作。有的是从没发表过的,有些是虽然发表了却从没收进到自己诗集里来的,因此,这本新诗集就成为一本以诗之名来将时光层叠交错在一起的书册了。

时光层叠交错,却让我无限惊诧地发现,诗,在此刻,怎么就像是什么人给我预留的一封又一封的书信?

时光层叠交错,当年无人能够预知却早已写在诗中的景象,如今在我眼前在我身旁一一呈现——故土变貌,恩爱成灰,原乡与我素面相见……

 

我并不想在此一一举例,但是,重新回望之时,真是震慑于诗中那些“逼真精确”的预言。是何人?早在一切发生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之前,就已经为我这现有之身写出了历历如绘的此刻的生命场景了。( 是那个另有所本的自己吗?  )

原来,五十年的时光,在诗中,真有可能是层叠交错的。

原来,穷五十年的时光,也不过就只是让我明白了“我的不能明白”。

原来,关于写诗这件事,我所知的是多么表面!多么微小!

 

可是,尽管如此,在今天这篇文字的后,我还是忍不住想为我这现有之身与“诗”的关联多说几句话,譬如那诗中的原乡。

向溥老师交出的作业“天涯鸿雁几时还,拭泪话阴山”,应该是一九六二年秋天之后的填词习作。一九七九年,我写了一首《 狂风沙 》,这首诗的后一段,是这样写的:

 

一个从没见过的地方竟是故乡

所有的知识只有一个名字

在灰暗的城市里我找不到方向

父亲啊母亲

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刺

 

这首诗写成之后的十年,一九八九年八月一日,台湾解除了公教人员不得前往中国大陆的禁令,我在八月下旬就又搭飞机,又坐火车,又转乘吉普车地终于站在我父亲的草原上了。盘桓了几天之后,再转往母亲的河源故里。然后,然后就此展开了我往后这二十多年在蒙古高原上的探寻和行走,一如有些朋友所说的“疯狂”或者“诡异”的原乡之旅。

朋友的评语其实并无恶意,他们只是觉得在这一代的还乡经验里,我实在“太超过了现实”而已。

我的朋友,我们这一代人,生在乱世,生在年轻父母流离生涯中的某一个驿站,真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完全来不及为自己准备一个故乡。

我们终于在台湾寻到一处家乡,得以定居,得以成长,甚至得以为早逝的母亲( 或者父亲 )构筑了一处墓地。所以,在几十年之后,这突然获得的所谓“回乡”,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回的都只是父母的故乡而已。不管是陪着父母,或者只能自己一个人回去,也都只是去认一认地方,修一修祖坟,了了一桩心愿,也就很可以了。朋友说,没见过像我这样一去再去,回个没完没了的。

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我为的是什么,所以,只好保持沉默。一直到今年,二○一一年的春天,我写出了《 英雄哲别 》《 锁儿罕·失剌 》,与去年完成的《 英雄噶尔丹 》一起,放进这本《 以诗之名 》的诗集里,成为书中的第九辑,篇名定为《 英雄组曲 》,在那种完成了什么的兴奋与快乐里,我好像才终于得到了解答。

我发现,这三首诗放在一起之后,我的快乐,并不在于是不是写了一首可以重现历史现场的诗,更不是他人所说的什么使命感的完成,不是,完全不是。我发现,我的快乐是一种可以称之为“窃喜”的满足和愉悦。

只因为,在这三首诗里,在诗中的某些细节上,我可以放进了自己的亲身体验。

我终于可以与诗中的那个自己携手合作,写出了属于我们的可以触摸可以感受的故乡。

靠着一次又一次的行走,我终于可以把草原上那明亮的月光引入诗行。我还知道斡难河水在夏夜里依旧冰凉,我知道河岸边上杂树林的茂密以及林下水流温润的光影,我知道黎明前草尖上的露水忽然会变成一大片模糊的灰白,我知道破晓前东方天穹之上那逼人的彤红,我甚至也知道了一面历经沧桑的旌旗,或者一尊供奉了八百年的神圣苏力德,在族人心中的分量,有多么沉重……

这些以我这现有之身所获得的关于原乡的经验,虽然依旧是有限的表面和微小,可是,无论如何,在此刻,那个名字再也不会是只能躲在我的心中,却又时时让我疼痛的那一根刺了。

靠着不断的行走与书写,当然,还有上天的厚赐,我终于得以在心中,在诗里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故乡。这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存在,因而是毫不费力的拥有。可是,对于我这个远离族群远离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的蒙古人,却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故乡啊!

原来,我要的就是这个。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寻找,我现在终于明白,我要的就是这个。

而且,我还希望能够再多要一些。

我多么希望,能像好友蒋勋写给我的那几句话一样:

“书写者回头省视自己一路走来,可能忽然发现,原来走了那么久,现在才正要开始。”

我多么希望是如此!

我多么希望能如此。

 

                                   二○一一年四月廿五日于淡水乡居

                                                                                                       附录 三家之言

在线试读

执笔的欲望

——敬致诗人池上贞子

一生 或许只是几页

不断在修改与誊抄着的诗稿

从青丝改到白发 有人

还在灯下

 

这执笔的欲望 从何生成?

其实不容易回答

我只知道

绝非来自眼前的肉身

有没有可能

是盘踞在内难以窥视的某一个

无邪又热烈的灵魂

冀望 借文字而留存?

 

是隐藏 也是释放

为那一路行来

频频捡拾入怀的记忆芳香

是痴狂 并且神伤

为那许多曾经擦肩而过 之后

就再也不会重逢的光影图像

是隐约的呼唤

是永远伴随着追悔的背叛

是绝美的诱惑 同时不也是那

无力改变的承诺?

 

如暗夜里的飞蛾不得不趋向烛火

就此急急奔赴向前

头也不回的 我们的一生啊

请问

还能有些什么不一样的解说?

 

今夜 窗里窗外

宇宙依然在不停地消蚀崩坏

这执笔的欲望 究竟

从何而来?

为什么 有人

有人在灯下

还迟迟不肯离开?

 

2009.1.7

 

时光长卷

谁说绵延不绝?

谁又说不舍昼夜?

其实 我们的一生只是个

空间有限的展示柜

 

时光是画在绢上的河流

 

这一生的青绿山水

无论再怎么精心绘制

再怎么废寝忘食

也只能渐次铺开再渐次收起

凡不再展示的

就紧紧卷入画轴

成为昨日

 

2010.7.4

 

浪子的告白

何等奢华又荒凉的一生啊!

 

散尽的 岂止是万贯家财

当后

我们只能在记忆中不断确认

彼此的 曾经相爱

 

2009.3.9

 

 

秘教的花朵

诗的秘密在于出走或者隐藏

集中所有的意念于笔尖 然后

背道而驰

 

不可能再停留在原地

也并非为了去取悦于你

那魅惑

如薰香蜜蜡雕琢出的秘教的花朵

来自灵魂所选择的信仰

似近又远 仿佛是自身那幽微的心房

时而 又仿佛是那难以触及的

渺茫的穹苍

 

2010.11.13

 

晨起

——给H·P

仿佛有青鸟引路

有花香伴着我们登岸

丰饶的丛林

就在前面延展着绿色的浓荫

生命美如

一个刚刚开始的梦境

 

而我是那个衷心感激的女子

 

醒来之后 发现

你依然在我身旁

静静的衾枕间

一如梦中静静的湖面

漂浮着青草的芳香

 

窗外 曙光微涼

 

1986.11.5

 

琥珀的由来

在黑暗中 我开始

重新回想

那些芜杂的光影

那些片刻的欢娱 曾经

如何映照过

松脂静静溢出的泪滴

 

沉埋之后 光泽与芳香依旧

这不肯消失的印记 我爱

就是琥珀的由来

 

2003.7.3

 

诗的旷野

——给年轻的诗人

文字并非全部

生活也不是 我们其实

不需要逼迫自己

去证明这一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诗的旷野里

不求依附 不去投靠

如一匹离群的野马独自行走

其实 也并非一无所有

 

有游荡的云 有玩耍的风

有潺潺而过的溪流

诗 就是来自旷野的呼唤

是生命摆脱了一切束缚之后的

自由和圆满

 

2006.5.16

 

我的愿望

不希望 我爱的诗人

后成为一间面目模糊的

小杂货铺

也不希望他成为 一本

众人推崇的 百科全书

 

我只希望

他能依照着生命的要求去成长

开自己的花 结自己的果

 

在阳光下

或者长成松 长成柏

或者 长成为一株

在高高的岩岸上正随风摇曳的

瘦削的 野百合

 

2005.4.5

 

雕刀

——给立雾溪

纵然 你已去远

想此刻又已隔了几重山

我依然停顿在水流的中央

努力回溯 那刚刚过去的时光

 

想你从千里之遥奔赴到我的身边

原也只为了这一刻的低回和缱绻

 

从云到雾到雨露 后汇成流泉

也不过只是为了想让这世界知道

反复与坚持之后

柔水终成雕刀

 

1988

 

以诗之名

以诗之名 我们搜寻记忆

纵使 一切都已是过去了的过去

在溪流的两岸 目光迂回之处

毕竟有人曾经深深地爱过

稍早如拓跋鲜卑 更远如戎狄

 

这里原是千万株白桦的故居

有巫有觋 在暗夜里一一点燃的篝火前

击鼓高歌 齐声颂唱

以诗之名 呼求繁星

其旁有杜鹃 盛开如粉紫色的汪洋

秋霜若降 落叶松满山层叠金黃

而眼前的湿润与枯干 其实

同属时光细细打磨之后的质感

所谓永恒 原来就在脚下

是这林间何等悠久又丰厚的腐植层

 

仿佛我们的一生 总是在等待

何时 何人( 他会不会踏月而来?  )

以诗之名 重履斯地

以沙沙作响的跫音逐步深入

好将洞穴里沉睡着的昨日

( 那所有的百般不舍的昨日啊!  )

轻

轻

唤

醒

 

是的 一切都已是过去了的过去

( 为什么还让我如此痴迷?  )

以诗之名 我们重塑记忆

在溪流的两岸 我与你相遇之处

毕竟 有人曾经深深地爱过

或许是你

或许只是我自己 而已

 

2008.3.31

 

晚慧的诗人

如果

想要把一天

或者七日都全部荒废

可以去

试着写一首诗

 

不过 如果

想要让一生都不会后悔

 

今夜 她才敢说

除了写诗 恐怕

也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

 

2010.10.31

 

恐怖的说法

诗 是何等奇怪的个体

出生之后 就会站起来 走开

薄薄的一页 瘦瘦的几行

不需衣衫 不畏冻饿

就可以自己奔跑到野外

( 甚至 只要有几句

写到谁的心里面去了 就可以

从商周到隋唐

一直活到所谓的当代 )

 

有一种恐怖的说法:

诗继续活着 无关诗人是否存在

还有一种更恐怖的说法是——

要到了诗人终于离席之后

诗

才开始真正完整地

显露出来

2009.12.17

抢先评论了 “以诗之名(精)”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海子的诗(娄烨、撒贝宁、白岩松、高晓松、俞敏洪、周云蓬推荐,一个阅读诗歌的人比不阅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

EUR €27.99
评分 4.67 / 5
加入购物车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新增2万字 插图修订版)

EUR €23.99
加入购物车

汪国真精选集(精装)(青春、励志、温暖的主题,优雅、清浅、睿智的诗行,与顾城、海子、北岛共创当代中国诗歌的辉煌,与三毛、席慕容、金庸构建90年代的青春记忆,一代诗坛“白马王子”的诗作、散文、书画精选)

EUR €22.99
加入购物车

毛泽东诗词鉴赏(手迹出处权威,可以作为语言表达之外具象化的补充。)

EUR €26.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