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46841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材
《中公版·202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是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在深入研究历年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
(一)研发力量雄厚
本书是由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在多年教师资格考试研究的基础上,推出的契合大纲、真题的教师资格考试辅导图书。
(二)契合考试大纲
本书依据考试大纲编写,紧随考试形式变化,分析命题规律,优化图书内容,将真题和考点紧密结合起来。
(三)图书体系完备
本书整体使用双色设计,详细讲解重难点,层次分明。并在正文部分穿插经典真题、敲黑板、要点提示、知识拓展、易混辨析、强化练习等板块,对教材要点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便于考生巩固提高。
本书配有图书精讲课,扫描封二二维码即可领取。
《中公版·202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根据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的考试真题以及考试大纲,构架起以数学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教学技能四个部分有机结合的庞大知识体系,是一本针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的教材。
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考试重点和考试要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并配有经典真题,使考生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点,把握考试方向。
目录
第一部分数学学科知识
第一章中学数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集合与命题/
第二节函数/
第三节不等式与数列/
第四节平面解析几何/
第五节复数/
第六节计数原理与二项式定理/
第七节统计/
第八节数学史/
第二章数学分析/
第一节极限/
第二节函数连续性/
第三节一元函数微分学/
第四节一元函数积分学/
第五节级数/
第三章高等代数/
第一节多项式/
第二节行列式/
第三节线性方程组/
第四节矩阵/
第五节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第六节二次型/
第四章空间解析几何/
第一节仿射坐标系与向量的外积和混合积/
第二节空间的平面与直线/
第三节空间的曲面与曲线/
第五章概率论/
第一节随机事件与概率/
第二节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三节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二部分课程知识
第一章初中数学课程概述/
第一节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
第二节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第二章初中数学课程内容/
第一节课程内容/
第二节学业质量/
第三章初中数学课程实施/
第一节教学建议/
第二节评价建议/
第三部分教学知识
第一章教学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教学原则/
第二节教学方法/
第二章数学概念、命题与思想方法/
第一节概念与命题/
第二节数学思想方法/
第四部分教学技能
第一章教学设计/
第一节设计原则/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撰写/
第二章教学实施/
第一节课堂教学技能/
第二节教学辅助手段/
第三章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节案例分析题作答分析/
第二节案例分析题实战演练/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整体考情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整体考情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是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学科三大必考科目之一(另两科分别为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该科目考试一般于考试当日16∶00—18∶00举行,考试时长为120分钟。
一、模块解读
学科知识考查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内容。
课程知识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教学知识掌握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教学技能①教学设计:能够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能正确把握数学教学内容;能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②教学实施:能创设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能正确处理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③教学评价:能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评价;能对教师数学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能够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试卷结构
题型题量分值考查模块单项选择题840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简答题535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解答题110学科知识论述题115课程知识、教学知识案例分析题120教学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设计题130教学知识、教学技能三、题型分析
(1)单项选择题。共8题。考点涉及数学学科知识(6~7题),课程知识与教学知识(1~2题),其中数学学科知识涉及的考点大部分为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以及少量的高中和初中课程中的基础内容。课程知识是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重要内容的考查;教学知识是对教学原则和方法,数学概念、命题,数学思想等的考查。
(2)简答题。共5题。其中前3题考查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内容,而且需要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对考生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后2题考查课程知识和教学知识,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并能结合初中数学课程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
(3)解答题。共1题。考查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内容,解答题比简答题考查的知识点更多、综合性更强,一般设有2~3个小问,难度递增,且相互关联,建议按顺序作答。
(4)论述题。共1题。考查课程知识和教学知识,一般考查考生对某一观点、现象或行为的认识和理解,答题时一般需要提出论点,并结合实例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5)案例分析题。共1题。考查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一般是让考生针对给出的材料进行作答,材料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或学生的学习行为,答题时要审好题,做到有理有据,层次分明。答题依据为课程标准、教学知识以及教学实践常识等。
(6)教学设计题。共1题。考查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题干会给出一段教科书中的材料或教学课题,让考生按要求进行设计,一般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等方面进行考查。
注:上述所说的“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
第一部分数学学科知识第一部分数学学科知识01
第一章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第一节集合与命题考频·单选题*2注:本书“考频”中的数字代表该节内容在2019—2024年考试中考查的总次数。
一、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简称为集。我们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来表示集合,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来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B={a,b,c}。
给定一个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即对于给定的集合,一个元素在或不在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此外,给定集合中的元素还必须是互不相同的。
数学中常用的集合及其记法:表示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N表示自然数集,N*和N 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C表示复数集。
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韦恩图,如图1-1-1。韦恩图可以直观地呈现出集合间存在的一些关系。
图1-1-1
2集合的表示方法
自然语言法:用自然语言的形式来描述集合。如A={小于5的所有自然数}。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如A={0,1,2,3,4}。
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如A={x∈Nx<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相等关系如果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即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集合B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那么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2包含关系
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根据集合相等的定义可知,A=B AB,且BA。子集的性质:(1)AA;(2)若AB,BC,则AC。
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B,但存在x∈B,且xA,那么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对于任意一个集合A(可以是空集),都有A(因为不存在元素x满足x∈,且xA);对于任意一个非空集合B,都有B。
如果集合A有n(n∈N*)个元素,那么它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表1-1-1集合的基本运算
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由所有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设U是一个集合,A是U的一个子集,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相对于集合U的补集,记作?瘙綂UA,即?瘙綂UA={xx∈U,且xA}韦恩图示性质A∩A=A
A∩=
A∩B=B∩A
A∩BA
A∩BBA∪A=A
A∪=A
A∪B=B∪A
A∪BA
A∪BB(?瘙綂UA)∩(?瘙綂UB)=?瘙綂U(A∪B)
(?瘙綂UA)∪(?瘙綂UB)=?瘙綂U(A∩B)
A∪(?瘙綂UA)=U
A∩(?瘙綂UA)=四、命题的定义与四种命题
1命题的定义
一般地,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作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作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作假命题。我们常用小写字母p,q,r,…来表示命题。
2四种命题
对于大部分命题,我们都可以将其改写成“若m,则n”的形式,如“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就可以改写成“若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我们把命题“若m,则n”中的m叫作命题的条件,n叫作命题的结论。
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作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作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作原命题的逆命题。
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作互否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作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作原命题的否命题。
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称这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作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作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综上,设“若m,则n”是原命题,那么
“若n,则m”是原命题的逆命题;
“若m,则n”是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n,则m”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一般地,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这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如图1-1-2所示。
图1-1-2
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相同;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一般地,“若m,则n”是真命题,是指由m通过推理可以得出n。此时,我们称由m可推出n,记作
m n,
并说m是n的充分条件,n是m的必要条件。
如果“若m,则n”是假命题,那么称由m推不出n,记作
mn,
并说m不是n的充分条件,n不是m的必要条件。
如果既有m n,又有n m,那么称m等价于n,记作
m n,
并说m是n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显然,如果m是n的充要条件,那么n也是m的充要条件。概括地说,如果m n,那么m与n互为充要条件。
五、逻辑联结词1“且”“或”“非”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p∧q,
读作“p且q”。如命题p:“3是质数”,命题q:“3是奇数”,用“且”联结构成的新命题p∧q:“3是质数且是奇数”。
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p∨q,
读作“p或q”。如命题p:“△ABC是锐角三角形”,命题q:“△ABC是钝角三角形”,用“或”联结构成的新命题p∨q:“△ABC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对命题p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的命题,记作
p,
读作“非p”或“p的否定”。如命题p:“12是3的倍数”的否定p:“12不是3的倍数”。
2 p∧q,p∨q,p的真假
对于p∧q,p∨q,p的真假,规定如下。
当p,q都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q是假命题。
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都是假命题时,p∨q是假命题。
当p是真命题时,p是假命题;当p是假命题时,p是真命题。
六、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定义(1)全称量词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作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作全称量词命题。全称量词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
x∈M,p(x)。
注:这里的p(x)是含有变量x的语句,M是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存在量词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作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