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7869812
《铃铛里的童年》收录了作者从2014年起创作发表的反映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晋北地区乡村生活的系列散文。这些作品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幽默诙谐的风格,展示了作者童年时期的乡村生活图景,呈现了晋北地区独特的年俗文化,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绵绵哀思,寄托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平凡民众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的钦敬赞美,对陪伴自己度过童年时代的动物朋友悲惨命运的同情悲悯。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能勾起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时隔多年,虽远离家乡几十年,但对家乡的爱缺未减少。
《铃铛里的童年》作为一部散文集,集子中各篇均在《黄河》《飞天》《都市》等刊物发表,作者薛荣用心用情,将时间和记忆拉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其独特的生命体验,书写雁北大地上人民的生存、生活及风俗文化,细节、场景和人物命运凸显时代印记,语言鲜活生动且不乏诙谐, 文章充满了深沉的生命意识,蕴含着哲思和审美。
雁北的年味儿
军号嗒嗒地吹
看戏
血染海棠红
鸽哨里的乡愁
乌兰察布的月亮(上)
乌兰察布的月亮(下)
铃铛里的童年
故乡的冬天
胡杨树下的歌声
童年的冬天真的是冷。一大早起来,小伙伴们却像注射了兴奋剂似的,眵目糊也不擦,稀糊糊也不喝,像有狼撵着,又好似被猎人追赶的兔子,一溜烟从东头窜到西头,从山顶跑到平川,直跑得戴着兔皮狗皮猫皮做的烂棉帽子的小脑袋瓜,在寒风中冒着一团团白气。后面,总跟着一群公的母的、大的小的、有毛的没毛的狗,一个个龇着森森白牙乐得合不拢嘴。人狗过处,烟尘蔽日,绘就了一幅乡村独有的人犬同欢图,那才真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时代啊!小孩儿和狗为什么要满世界疯跑呢?他们是在期待着一些新鲜有趣刺激的事情发生,而且最好自己是第一个目击者,这将极大提高他在小伙伴中的地位。那时候的我们正接受世界上最好的素质教育,没有升学压力,也不用择校,小学毕业直接上本村的戴帽初中,初中毕业也不发愁就业,马上扛起锄头到广阔天地沾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很快还会大有作为。所以那时候,我们虽然在食物上是穷人,在时间上绝对是富翁。
最不稀罕的是时间,无论怎么挥霍,第二天太阳照样升起,依然是红彤彤的艳阳天。那时候朝思暮想的,是平凡的日子里发生一些奇怪的、新鲜的、刺激的、有趣的、好玩的事情。从一早上睁开眼,就盼这些事快点到来。
电影下乡
我们盼来电影放映队。
那年头,村子里几乎是一片文化的荒漠,电视自不用说,收音机也没几台。大喇叭小喇叭播的是西哈努克又来走亲戚了,外交部长姬鹏飞往机场迎接之类。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当外交部长必须长着翅膀,要不西哈努克说来就来,迎接迟了影响了中柬人民传统友谊咋办。西哈努克要是不来,国庆节天安门城楼上的外国友人,就只剩下路易斯·斯特朗了,那多不热闹呀。小伙伴们特别惋惜白求恩死得太早了,要是活着肯定能上天安门,我们的国际友人也不至于这么少。还有就是大寨、小靳庄、沙石峪三个村粮食大丰收,社员们喜交爱国粮。我们就羡慕这三个村的地咋那么好,不管旱涝年年能丰收,就后悔自己命苦,没能投生在那里。电影呢,全公社只有一台放映机,放映员也是挣工分的社员,他们也只能趁农闲来放映一场两场,放的也都是老掉牙的旧片子,不等说上句,下句早知道了。演《红灯记》,小伙伴们根本不关心铁梅苦难的身世,要等柏山游击队打过来才从睡梦中醒来。放《智取威虎山》,从来不管可怜的小炉匠如何被代表党和人民的杨子荣判处死刑,直到少剑波带着李勇奇、小常宝、小白鸽杀上山,才肯看上一眼两眼。看《南征北战》就记住一句话:张军长,救兄弟一把。张军长却让他再坚持五分钟,不肯增援,从此我就对国民党军队印象不好。就这,放映员还一年来不了几回,经常说要来却没来,害得小伙伴们早早喝了糊糊,搬着石头砖头小板凳,白占了三天座位。来了呢,不是没电,就是片子送不来,上一匣演完得等三五个小时才能从另一个村送来下一匣。送来了也总是断片,银幕上一片雪花。戏呢,县上的“毛宣队”哪能来我们这烂村子。小人书呢,全村统共十来本,没有几代人替生替死的交情,轻易借不来。借来了也一天三五十回地催要,而且前后十来页早撕掉了,看半天不知所以然,只能发动天才般的想象力瞎编。于是,一本小人书有几十个开始和结局,小伙伴们经常为争原创和正宗争得面红耳赤,打得头破血流。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看来只能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