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89533
本书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十年纪事”丛书中的一部,是迎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七十周年的献礼之作。
本书围绕原三五九旅三个团的历史变迁,通过三代兵团人的屯垦戍边、守疆兴疆历程,加入新时期各路援疆人员在这块土地上的奋斗与梦想成真的人生际遇,形象地揭示了三代人对老兵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作品人物鲜活生动,每一段人生都是历史的一个侧面。作品写出了这群改变自己、改变历史、改变地貌、改变出城市的兵团人的心灵史和奋斗史,写出了那些沉淀在历史深处的三代人的记忆。
序言 老兵精神永存 / 1
上篇 沙海月
第一章 向西行 / 3
南干大渠水清清 / 5
农机交响曲 / 19
高尔基垦区的日与夜 / 28
第二章 沙海微澜 / 39
艾孜塔娃的讲解 / 41
建疆与永安 / 48
我们在这里挺好的 / 66
沙海小郎中 / 72
第三章 天山月明 / 79
霍尔果斯河畔的夫妻哨 / 81
沙海生明月 / 91
家在 5 号哨点 / 98
半山月色半山雪 / 105
……
后 记
此书的采访和写作,是一次追寻老兵光荣足迹、跟随一个个兵团人的人生之路,感悟“老兵精神”传承的心灵之旅。“老兵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得以进一步光大,“老兵精神”何以有如此魅力,是我们在写作中逐步得到领悟的。
“老兵精神”之所以能够对今天兵团的人们产生强烈的感召,在于这种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相承的关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其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意志品质等,承载先辈们智慧的精髓,是滋养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精神力量的源头活水,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老兵精神”,深刻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新疆和平解放后,从祖国四面八方进疆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当中,有不少十几岁便参军入伍,原本在新中国成立后便可以回到思念已久的家乡,与父母团聚,娶妻生子,享受天伦之乐,但他们四海为家,守土有责,以祖国需要处、皆是我家乡的报国情怀,毅然留在新疆,扎根新疆,建设新疆,将屯垦戍边作为自己的终生职责,面对严酷异常的自然环境、严峻复杂的社会形势,老兵们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危险、不怕牺牲,展现出迎难而上、愈挫愈勇的坚韧意志,不愧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体现。老兵们发扬团结友爱、和睦互助优良传统,与新疆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结下深厚友情。十五团(四十七团前身)进驻和田后,为减轻和田人民的负担,立即开展大生产运动,地方群众把坎土曼、犁等生产工具和耕牛借给部队使用。四十七团成立以后,墨玉县的吐外特、普恰克其、柯其、邬尔其、英依尔、奎牙、喀尔赛、雅瓦等乡都与团场连队接壤,老兵与当地群众同走一条路、同饮一渠水,互帮互助。1955 年到 1964 年,四十七团无偿支援地方耕地 3000亩(原三连开垦的土地让给柯其乡再盖村),从资金到技术指导援助忙来乡、普恰克其乡修建了两座干渠闸。
“老兵精神”对人民军队革命军队光荣传统的有力传承,深深影响着一代代兵团人。1953 年,驻疆人民解放军一部整编为生产部队,主要承担生产建设任务,老兵们脱下军装,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但革命军人的本色保持不变,视人民军队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色革命精神为生命线,始终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作为四十七团前身的三五九旅七一九团,久经革命战争考验,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历来党指向哪里,就打向哪里,先后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南泥湾大生产、南下北返、中原突围、解放西北等。1949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王震的率领下进军新疆,由三五九旅改编的步兵五师于1949 年 10 月 12 日从酒泉出发、经过四十九天的长途跋涉抵达阿克苏。其间,还先后完成了哈密、焉耆和库车等地的平叛任务,一路上极度疲劳。然而,当得知和田出现叛乱的紧急情况后,五师十五团指战员没有来得及休整,又立即听从命令向和田进军,最后扎根在和田。
老兵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体现出人民军队勇于斗争、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血性胆魄。在抗日战争中,装备简陋、经费短缺的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在敌后战场既同武器精良的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作战,又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武装挑衅和经济封锁作斗争,完成了极其艰巨、复杂、残酷的斗争任务。十五团向和田进军时,为了早日接管和稳定和田局势,毅然选择横穿大漠,直取和田。新疆和平解放后,驻疆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一边剿匪平叛、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减租反霸、土地改革,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卫边防,一边迅速开展轰轰烈烈的垦荒生产。征尘未洗,就响应毛泽东主席关于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平叛守边,减租反霸,帮助地方建党建政,披荆斩棘,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向戈壁沙漠进军,大生产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短短两三年里,就在和田、墨玉、皮山、洛浦、于田等县开垦出 4.5 万亩引水灌溉良田,将亘古荒原变成万顷粮田,收获的粮食、棉花、蔬菜、瓜果等,既满足了自身需要,又造福了当地各族人民。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