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758940
马克·卡曾斯,一位危险而魅力四射的英国宝藏影评人:
他是电影的狂热分子,阅片量惊人,如同一座喷发的电影知识火山,曾以一部15小时纵横影史的纪录片巨制《电影史话》惊艳世人;
他是行动主义者,与蒂尔达·斯文顿共同创立“8½基金会”,一同发起穿越苏格兰高地的流动电影节,将重达33.5吨的移动电影院安装在一辆大卡车上,翻山越岭行驶到各处播放电影;也曾与张曼玉合作中国影展,向英国观众推介他钟爱的影片。
身兼BBC文化类节目主持人与纪录片创作者,采访、拍片也是他传播电影奇迹的方式,曾走访各大洲,用镜头记录影史。斯皮尔伯格接受过他的采访后,称其为“人生采访”;
他的文章态度鲜明,绝不趋炎附势,不管你是大呼过瘾,还是想与之争辩,都会得到一些启发。他总能在诸如《小丑》《冰雪奇缘》这样截然不同的电影间找到联系,这或许正是影评的更高境界;
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字,能够唤起观众对电影的好奇和向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许我们可以跟随《宽银幕》这本书,一起潜入电影的世界,解除戒备,让神经舒展开来,再次发现电影的魅力,体验做影迷的幸福。
“我生性浪漫而不善谋略,总处在倾情赞美和严厉痛斥的两个极端之一。我想要让那些被遗忘的电影更多地被人感知,想要挑战标准,拓宽已知和上映的边界……生发出组织力量的零星火花。”
◎ 75篇毫不妥协的硬核文章,每篇都是一次挑战公论的思想实验
观看——在CGI时代,对电影媒介的18次匆匆一撇
人物——英雄与无赖的画廊
真实——电影接近真实世界的时刻
别处——去他的西方中心,放眼看看世界吧!
◎ 穿透表象,叩问真相,敏锐地捕捉到了现代电影中易变的社会潮流和审美意蕴,并以睿智又不失激情的文字加以见证和记录,为不甘“受骗”却无暇深究的观众提供新鲜的视野
电影如何治愈我们的创伤?
电影在政治正确的博弈中究竟发挥什么作用?
电影节除了充当文旅噱头,还有别的意义吗?
戈达尔会如何看待其迷弟昆汀的《杀死比尔》呢?
摄影机和枪天生就亲密共舞?
……
◎ 设计简约大方,细腻纹理艺术纸彰显经典本色;精致小开本,内外双封,轻盈便携,手感舒适
这是一本“大胆开麦”“敢于挑战公论”的影评集,精选自国际知名电影评论家马克·卡曾斯刊登在《展望》杂志上的专栏文章。秉持着批评家的使命感,作者思考着新千年电影的诸多变化,探寻表象下潜藏的真实,以期为不甘“受骗”却无暇深究的观众提供新鲜的视野。这些文章涉及“亚洲电影美学”“西方中心的荒谬”“电影中的暴力与人文主义”等话题,亦走近并描绘了作者眼中的蒂尔达·斯文顿、张曼玉、罗曼·波兰斯基、大卫·林奇、伯格曼等电影人。本书不仅是时代变迁的见证,也是留给下一代影迷的盛世备忘录。
序 幕
批评的意义
过去的13 年
致 谢
观 看
8½
想 法
寡 言
移 情
汤姆·克鲁斯的脸
双性爱欲
创 伤
西尼玛斯科普
电影院
取景地
雨
暴 力
正片长度
小 说
结 局
史 诗
儿 童
电影节
真 实
《爵士百年》
弗里德曼家族
《华氏9/11》
莱 妮
别再谈性
灾 难
黑 暗
《斯巴达300勇士》
真 实
英国的数字化
FilmFour
家 乡
复 苏
电影的故事
穆格拉比
枪
人 物
波兰斯基
肖恩·康纳利
查理·考夫曼
比利·怀尔德
英格玛·伯格曼
让—吕克·戈达尔
索科洛夫
让娜·莫罗
阿莫多瓦与克鲁兹
夏 因
伽塔克
安东尼奥尼
丹尼·博伊尔
晚期作品
林奇和巴尼
柯南伯格
张曼玉
文德斯
别 处
阳关大道
亚 洲
初评戛纳
西方东方
东方主义
英 国
英格兰性
伊斯法罕
伊 朗
俄罗斯
非 洲
墨西哥
中 国
莫斯科
愤怒的美国
再审戛纳
《神枪手之死》
反国际主义
尾 声
一些疑虑
电影是右翼的
电影是左翼的
电影是重要的
出版后记
名人推荐
太天才了!
——杜可风,摄影师,代表作《重庆森林》《花样年华》《无间道》《英雄》等
马克·卡曾斯写的任何有关电影史的东西都引人入胜!
——肖恩·康纳利,奥斯卡影帝,第 1 代 007 扮演者
媒体推荐
卡曾斯的方法新颖,观点极具说服力。
——《帝国》
卡曾斯的品味兼收并蓄,他的判断精确而有说服力。
——《纽约时报》
每一页都发人深省。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