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54834
这是一本基于当下养老政策、经济环境和养老金融领域的需求,本书具有实用性、专业性、权威性。
不同于市场其他同类书籍“重养老焦虑、轻解决方案”,本书首次采用经典经济学逻辑,从极简的一生收支曲线出发,综合全面地审视这一课题,不仅对养老财务专业人士有所启发,对于各生涯阶段、各财富量级无养老意识或存在观念误区、有养老意识但不知如何行动、有行动且自认为准备充足、有准备但无意外状况下的应急预案的个人及家庭,也将有所裨益。
书中包括:
· 化繁为简的财务规划框架和养老模型;
·可覆盖90%以上人群的养老财务规划解决方案;
·用可视化软件演示理财规划案例。
2024年9月,我国弹性延迟退休政策出台,2025年1月1日起实施。同时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相关的人口年龄分布趋势分析中可以发现,我国老龄化进程速度快、程度深、持续时间长,趋势难以逆转,“未富先老”的现状也使得抚养老人的社会支持力度较为有限。这些都使得中国的养老模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更为迫切,个人养老财务规划的作用也更加重要,这也考验每一个家庭的养老资产储备能力和管理能力。
如何测算自己的养老财务缺口?如何让不同财富量级、不同家庭结构的老年人群都从容不迫地颐享天年?如何提前规划罹患各类慢性病或急性病而需要的大额诊疗费用和康复护理费用?如何确定养老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如何选择养老投资产品?是否选择出售房产、购买商业保险、入住养老院?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老年生活,这也是本书重点讲解的专业问题。
北京当代金融培训有限公司养老课题研究组通过潜心研究和实务论证,独创养老财务规划模型,结合当下最新政策和实际环境,将诸多现实的养老问题、影响因素以及实现养老目标的规划方案和途径生动而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对当前养老模式、养老财务满足度测算、养老投资产品和养老商业保险选择、养老法律问题等进行了详细解读,并结合实际案例、实用养老财务规划工具,以及相关专业APP进行实务操作介绍。
前 言 /III
第一章 抽象思维下的养老模型 /1
第一节 养老财务规划的目标与标准 /4
第二节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养老模式 /10
第三节 现代社会养老财务规划模型的构建 /21
第二章 科技赋能下的养老财务满足度测算 /41
第一节 退休前收支累计盈余终值测算 /44
第二节 退休后收支累计缺口现值测算 /52
第三节 养老财务满足度测算案例 /68
第四节 养老财务满足度的优化和调整 /77
第三章 养老投资的策略与产品选择 /85
第一节 养老投资的重要性和特点 /87
第二节 金融资产的投资策略 /90
第三节 房产的配置策略 /99
第四节 不同人群的养老投资策略 /101
第四章 养老中商业保险的配置 /107
第一节 养老中商业保险规划的基础 /111
第二节 商业健康保险与意外伤害保险 /112
第三节 商业养老保险与其他储蓄保险 /118
第四节 养老中配置商业保险的要点 /122
第五章 养老安排中的法律事务 /127
第一节 监护人与意定监护 /129
第二节 赡养与遗赠扶养 /132
第三节 财富传承的法律规范 /134
第四节 居住权设定 /143
第五节 信托与养老 /145
第六节 老年人反财产侵蚀 /149
第六章 养老财务规划要点 /153
第一章 抽象思维下的养老模型
养老可以理解为一个时空概念,它涵盖了个体从退出全职劳动到终寿期间的生活、健康、精神和财务等多方面的状态。在这个阶段,由于不再劳动或劳动时间显著缩短,个体收入会大幅减少,时常需要依靠前期储备的养老资产来维持日常消费、诊疗照护、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支出。这也正是“养老”一词中“养”的涵义所在。
在以小农经济为主、医学也不发达的传统社会,失能老人的数量少,照护期也短,养儿防老成为主要的养老模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医学的创新和家庭状况的改变,退休后余寿阶段的时间越来越长,老人的疾病诊疗成本和日常照护成本也越来越高,养老越来越依靠个体在退休前积累的储备资产。这样就形成退休前积累储备资产,退休后消耗储备资产的格局。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养老财务规划进行合理的财务安排,以便实现退休后余寿阶段的各项财务目标,保障自己在退休后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活水平。
为了提升养老财务规划水平,我们以个体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着手细化养老财务规划目标、盘清养老财务规划资源、构建养老财务规划模型、挖掘养老财务规划抓手。由于养老财务规划方面的各种影响因素都在不断变动,我们还需要对最初建立的养老财务规划模型进行及时更新和调整。
本章在明确了养老财务规划的目标与标准后,比较了传统养老模式和现代养老模式的差别以及二者各自的经济与社会背景,概述了现代三支柱养老模式的兴起与发展过程,并进一步剖析了现代三支柱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本章介绍的养老财务规划模型体系包括静态全时段展示模型和动态量化分析模型两部分。静态全时段展示模型以个体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形象地描绘了个体的各期收入与支出的分布状况,以及个体累积和消耗养老储备资产的过程。动态量化分析模型则从养老财务规划实务操作入手,把规划日养老储备资产、规划日之后各期收入与支出等关键要素整合为便于进行量化评估的数学表达式,并创设了养老财务满足度(Financial Adequacy Ratio for Retirement,FARR)这一核心指标。这种动静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既可以通过提纲挈领式的动态量化分析模型获得简洁实用的评估结果,又可以通过静态全时段展示模型直观地拆解和分析其中的逻辑,从而让养老财务规划顾问和其他读者更好地提升对各类备选养老方案进行评估与比较的能力。
第一节 养老财务规划的目标与标准
制订任何规划的第一步都是明确该规划的目标和愿景,然后再进行现状评估、环境分析、策略制定、资源分配、进度安排与管理、风险评估与应对、落地实施与调试、事后总结与反馈等后续环节。因此,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个体有哪些养老需求,然后探讨设定养老目标和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财务规划要点
个体的整个生命周期大体可以分为以学习为主的青少年期、初入职场的单身期、家庭与事业形成期、家庭与事业成长期、家庭与事业成熟期、以养老为主的退休期。
其中,青少年期基本上没有收入,初入职场的单身期往往是“月光一族”。在这两个时期,个体可以开始培养理财意识,但由于很难形成收支盈余,通常没有太多的财务资源可以用来积累和规划。在家庭与事业形成期,个体对工作已基本熟练,收入也有所提高,财务规划的作用渐渐凸显,但由于需要开始组建家庭,人们通常会面临购房、购车等大额支出,财务规划往往以短期规划为主,主要为购房、购车等决策提供支持。
中长期财务规划大多出现于家庭与事业的成长期和成熟期。在家庭与事业成长期,个体的职业发展通常进入高峰期,收入逐步增加且对未来发展较有信心,收支盈余也逐步增加,开始有财务规划的需要。但此时,多数家庭开始为子女教育担忧,财务规划中的相当一部分资产会偏重于重要且紧急的子女整个教育阶段以及子女后续婚嫁阶段的支出安排。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自然会抬高对可能积累的养老储备资产的预估,从而让想象中的退休生活增色不少。
在家庭与事业成熟期,职业发展或个人事业趋于巅峰,个体收入处在高位且趋于稳定。由于子女逐渐走向工作岗位,不久后男婚女嫁、经济独立,之前的按揭贷款也还得差不多了,家庭收支盈余通常会显著增加,理财需求也日益凸显。此时是进行养老财务规划的最佳阶段。在收入方面,此时个体对退休前的整体收入状况可以有比较明确的预期,可以比较准确地预判自己在退休时积累多少养老储备资产;在支出方面,其他大额支出或已结束;或接近尾声,养老财务规划开始成为关注的焦点。许多金融机构将这一阶段的客户群体称为“备老客群”,并针对性地开发了多种养老财务规划服务和相应的金融产品。
退休后,养老储备资产已大体定型,能调整的主要是支出端。世界卫生组织曾根据个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功能状况,将老人划分为健康老人、脆弱老人和依赖老人三类。联合国为了方便统计,分别对这三类老人划分了大致的年龄,并按该年龄标准将老人分为年轻老人(the young elderly,发展中国家60~74岁,发达国家65~74岁)、老年人(the old elderly,75~89岁)、长寿老人(the longevous,90岁以上)。这三个阶段的个体的养老财务规划有所不同。年轻老人(有时也被称为活力老人)虽然难以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但在生活完全自理之余,往往仍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从事一些脑力劳动和对体力要求不高的服务业,也可以时常参加一些旅游和文艺活动。这一阶段初期个体可能还有一些劳动收入,中后期则会因为闲暇时间增加而临时增加一些兴趣爱好方面的支出,因此仍然需要定期重新审视自己的养老财务规划,确保当下生活得精彩,同时能为以后的生活留出足够的财务资源。到了老年人阶段,大部分人都不再有劳动收入了,生活自理能力会有所下降,诊疗和照护成本有所增加,养老储备资产消耗量逐步增加,养老财务规划的重心愈加偏向对支出的安排。进入长寿老人阶段,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难免需要他人协助,诊疗和照护成本会显著增加。此时的养老财务规划需要特别关注如何从子女、社区、企业或其他来源获得额外的财务支持来弥补可能因各种原因出现的收支缺口。
二、养老需求分析
(一)对养老需求层次的分析
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涉及生活、健康、精神和财务等多个方面。与其他人群一样,其需求也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最基本的是弹性最小的生存需求,其次是健康需求,再次是陪伴、被需要、被尊重的需求,最高层是弹性最大的理想的实现和自我超越的需求。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重视每一个层次的需求,更关注日常饮食,更关注健康,更需要亲人的陪伴和婚恋自由,更需要实现未完成的梦想。
生存和日常生活消费是最一般的需求,属于必需层次,出现在日常的高频场景中,需求弹性最小;健康需求(主要是生理健康方面)中的主要部分属于渴望能够实现的改善型消费,其出现频率低于生存型消费,需求弹性略高一些;精神需求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部分,其中陪伴、被需要、被尊重是多数人维持基本心理健康所必需的,属于希望层,而一些成功人士往往希望通过好友聚会、演讲、研讨、口述历史、撰写回忆录等方式实现立德、立功、立言,此类需求就属于梦想层了,其出现频率通常是最低的,需求弹性往往也最大。
虽然上述这些需求会偏重某些需求层次,但它们通常都离不开财务资源的支撑,因此养老的财务需求会覆盖所有需求层次。鉴于此,在进行养老财务规划时,我们最好全面考虑退休后余寿阶段的各类需求,并相应地排列优先顺序,以便根据财务资源状况及时调整希望满足的需求。
(二)不同家庭结构的养老需求不同
从1953 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到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国的户均规模从4.33人降至2.62人,家庭结构呈现小型化趋势,一人户比例大幅增长。“七普”显示,一人户与两人户合计占比达到55%,三人户及三人以上家庭的占比为45%。单身或独居的人在活力老人(年轻老人)阶段的养老需求弹性相对较大,对养老财务规划的调整频率也相对较高;在非活力老人(老年人和长寿老人)阶段的养老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养老财务规划的调整余地也相对较小。
60岁以上人口在不同婚姻状态下的主要收入来源不一样。从总量看,60岁以上人口中有配偶的比例为75.21%,丧偶的比例为21.81%,离异的比例为1.32%,未婚的比例为1.66%。60岁以上人口中未婚的性别差异较大,90.17%为男性;60岁以上人口中丧偶的性别差异也较大,女性占73.12%。1不论婚姻状态如何,主要收入为财产性收入的老年人很少,主要收入为养老金收入、劳动收入、家庭转移收入的老年人较多。
(三)不同财富量级的养老需求不同
根据可投资资产金额的大小划分,大众人群的可投资资产不到100万元,中产人群的可投资资产在100万元到600万元之间,财富人群的可投资资产超过600万元。这些人群除了资产规模不同,其资产构成往往也有较大的差异。大众人群一般80%以上的资产都是房产,金融资产的占比不到20%,且金融资产中大多是银行存款;在中产人群的资产构成中,房产约占50%,其他为权益类资产、固收类资产等;财富人群的房产占比低于20%,权益类资产的占比较高,资产比较多元,分布地点也更广泛,部分资产可能在境外。
大众人群的收入来源较为单一,退休前以工作收入为主,退休后以基本养老金为主;中产人群的收入有一半来自工作,一半来自理财;财富人群的收入来源非常多元,包括企业经营收益、股权投资收益等。三类人群的养老需求有很大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养老财务规划的时间弹性均不同。
(四)不同自理程度的养老需求不同
随着年龄的增长,60 岁以上老人中健康人群的数量逐渐减少,无法自理人群的
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在不同老年阶段,相比于男性,女性的健康人员比例更低,
不能自理的比例较高。
2021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2.67亿,预计在2050年之前会增长至5亿。当前我国的“年轻老人”大约有2亿,“老年人”约有6千万,“长寿老人”约有4百万;到2050年,这三个阶段的老人数量分别是2.8亿、2亿、2千万。
在男女性别比例方面,当前90岁以下的老人男女性别相对均衡。2050年,“年轻老人”中女性的数量将少于男性;2082年,“老年人”中女性的数量将少于男性。“长寿老人”男女性别差异较大,年纪越大,女性数量相对越多,二者差异越大。目前,百岁老人中女性是男性的13.38倍,随着时间推移,预计这一比例差异会逐渐收敛。到2100年,预计在百岁老人中,女性是男性的2.6倍。
“年轻老人”往往退而不休,活跃在劳动力市场、孙辈看护、社交、广场舞、旅行、老年大学、兴趣爱好等场景;他们不认老,自理能力相对较强,但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丧偶后再婚风险、遭受诈骗风险等。“老年人”通常已完全退出劳动力市场,身体不算健康但是自理程度高,能够自己管理财务账户;但是其交友圈开始缩小,独自出远门的概率减小。“长寿老人”最典型的特点是生理机能出现系统性衰退,他们也是最容易被金融机构忽视的一个群体;这个阶段的老人行动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弱,自理程度低,金钱管理能力较弱;他们的同龄人减少,子女也已经变老;其面临的意外风险加大,例如意外摔倒会带来重大危害。
三、为养老财务规划设定目标和标准
养老需求形形色色、挂一漏万,但我们还是需要为养老财务规划设定目标和标准,尽量使每位老人都能享受有质量的、健康的、体面的、财务充足的老年生活。有质量的老年生活意味着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与退休前相比不降级,也就是说尽量使退休后的支出水平与退休前相近。健康的老年生活则要求有必要的医疗资源介入,以便维持相对健康的生理状态。体面的老年生活体现为家庭和社会的关怀和尊重足以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财务充足的老年生活要求财务资源足以支撑各项养老需求都得到满足。
上述目标和标准是本书后续分析养老支出水平、判断养老财务满足度、提出养老财务规划优化建议的基本原则,后面的几个章节中会多次提及。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