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464590
本书介绍了利用工程渣土制备流态固化土用于建筑和市政工程的回填技术,涉及流态固化土的技术优势、工艺特点,以及流态固化土的强度、拌和物流动性、匀质性、体积收缩、透水性、温度变形等性能指标,重点介绍了流态固化土填筑技术方案设计、材料性能要求、配合比设计,以及流态固化土的生产、运输与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并给出了若干在日本成功应用的工程案例。本书适合填筑设计、流态固化土生产与施工、工程渣土和固废资源化利用等方向的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阅读。
第1章 概论001
1.1 流态固化土的概况及特点 001
1.2 应用002
1.3 术语说明004
1.4 性能要求006
1.5 适用工法上的注意点008
1.5.1 考虑选定工法008
1.5.2 工程渣土利用的注意事项008
第2章 工程性能011
2.1 强度特性011
2.1.1 单轴抗压强度与龄期011
2.1.2 单轴抗压强度与现场贯入试验013
2.1.3 单轴抗压强度与CBR013
2.1.4 地基反力系数015
2.1.5 抗压强度/压密屈服应力016
2.1.6 抗拉强度017
2.1.7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017
2.2 流动性 018
2.2.1 扩展度值与填充性019
2.2.2 扩展度值与流动梯度022
2.2.3 扩展度值与可泵性025
2.2.4 扩展度经时损失026
2.3 泌水和材料离析027
2.3.1 水和泥土颗粒的离析027
2.3.2 泥浆和粗粒土的离析030
2.4 透水性031
2.5 体积收缩032
2.6 流态固化土对周边地基的影响034
2.6.1 砂质地基流态固化土回填施工的周边调查034
2.6.2 综合管廊回填引起的周边地下水pH值变化035
2.6.3 测试井的pH值测定036
2.7 作用于埋设管等的浮力037
2.8 温度特性039
第3章 设计041
3.1 设计流程041
3.2 施工条件讨论041
3.3 设定性能要求042
3.3.1 设定强度044
3.3.2 设定流动性045
3.3.3 泌水率(材料抗离析性)045
3.3.4 设定湿密度046
3.4 配合比试验及确定配合比046
3.4.1 配合比试验046
3.4.2 确定配合比048
3.5 考虑与强度相关的安全系数049
第4章 施工051
4.1 施工概要051
4.1.1 施工流程051
4.1.2 施工计划051
4.2 渣土的管控055
4.2.1 堆场渣土的接收管控055
4.2.2 混入渣土的异物055
4.2.3 工程渣土的土质管控056
4.3 生产方法056
4.3.1 生产工艺056
4.3.2 生产工厂的形态058
4.3.3 土量变化率060
4.3.4 工厂的噪声和振动060
4.4 运输方法062
4.5 浇筑方法062
4.6 施工(性能)管控063
4.6.1 性能管控063
4.6.2 成型管控065
4.6.3 配合比修正065
第5章 工程应用案例067
附属资料105
参考文献109
译者后记:流态固化土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111
原著前言
根据《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1991年4月)以及建设省令,已经开始了对工程渣土的回收再利用。当时,以有效利用工程渣土为目的,建设省设立了综合技术开发项目“建设副产物的发生抑制和再生利用技术的开发”(1992~1996年),作为其成果之一,土木研究所和日本建筑业经营协会共同编制了《关于流态固化土应用技术的研究报告》(土木研究所共同研究报告书第172号),并于1997年出版发行了《流态固化土应用技术手册(初版)》。
此后,在“循环利用计划21”(1994年4月)、“建设循环利用推进计划97”(1997年10月)和“建设循环利用推进计划2002”(2002年5月)等政策文件的基础上,持续开展了工程渣土在工程中的就地利用和各种技术开发。然而,根据2005年的建筑废弃物实际状况调查,基础设施工程产生渣土的运出量(弃方量)约为运入量(填方量)的2倍,而且渣土在工程建设中的利用率仅为62.9%,工程渣土的再生利用仍然处于严峻的状况。
因此,鉴于当前的社会动向和技术进展,土木研究所以及日本建筑业经营协会决定对本书第一版进行修订并出版发行第二版。
我们希望本手册能获得广泛使用,为促进工程渣土的再生利用做出贡献。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土木研究所 理事长
坂本忠彦
株式会社流动化处理工法综合监理
岩渊常太郎
2007年1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