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358231
`
《变量7》记录了我们不肯服输的2024年。
在这本书中,你将看到很多故事:
天鹅到家怎样规划从月嫂服务到养老服务的转型?
河北河间怎样从收废品发展出再制造产业集群?
天元智能为什么会用3D打印技术维修机器?
年轻人如何助力戏曲复兴?
极飞的自动驾驶如何另辟蹊径?
中国游戏怎样从“野孩子”变成了“好孩子”?
以蓝箭为代表的中国民营航天公司如何借助中国供应链取得成功?
企业出海,如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人制造”?
……
你将看到对很多问题的探讨:
什么样的创新才是最终的赢家?是破旧立新还是修修补补?
哪种新技术最有可能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角?
老龄化会带来哪些创新的可能?
全球化会回来吗?
怎样实现文化逆袭?
企业竞争的三个维度:价格、质量和内容,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了解时代精神?
中国企业出海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承担什么战略任务?
……
翻开这本书,让自己赢到最后。
第一章 为了不下牌桌的创新
1.1 了不起的掼蛋 3
1.2 重要的是不下牌桌 5
1.3 创新者的牌桌 11
1.4 熊彼特式创新 14
1.5 德鲁克式创新 18
1.6 最终的赢家 22
第二章 光芒来自远方的山顶
2.1 先下山,再上山 29
2.2 光芒来自远方的山顶 35
2.3 为谁赋能 41
2.4 老人潮 50
2.5 全球化会回来吗 57
2.6 穿越峡谷 62
第三章 从拓荒时代到拾荒时代
3.1 大萧条时期的孩子 69
3.2 拾荒时代 74
3.3 空旷的舞台 82
3.4 差点把市场搞丢了 90
3.5 对存量市场的误解 98
第四章 怎样实现文化逆袭
4.1 下沉 109
4.2 逆袭 118
4.3 上升 124
4.4 三维竞争 132
4.5 时代精神 140
第五章 你的成功来自别人的努力
5.1 黄石 149
5.2 路径依赖性 155
5.3 斯瑞新材 161
5.4 蓝箭 167
5.5 交叉小径 175
第六章 企业出海的全球新布局
6.1 路线图 183
6.2 出海策略 192
6.3 大分流 200
6.4 全球新布局 208
6.5 中国人的经济 212
第七章 伟大是熬出来的
7.1 起跑点 219
7.2 逃难基因 223
7.3 训练日 227
7.4 竞赛日 233
7.5 9字真经 239
7.6 熬 245
后 记 248
何帆规则 251
蓝箭
2015年10月,一位叫张晖的西安投资人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待了几个年轻人。年轻人们说自己刚成立了一家公司,想做火箭。什么时候成立的?大概三个月以前。为首的小伙子叫张昌武。一打听,他并不是火箭工程师,以前是干金融的。张晖说,那就说说看,你们打算怎么做火箭?这几个年轻人显然没有做好准备,他们来西安出差,本来是要和西安的同行交流,顺带着约几个投资人聊聊,抱的是试试看的态度,所以连PPT都没做,拿了打印的四张A4纸,写了他们的背景、思路和工作计划,就来找张晖了。等他们说完之后,张晖说,行了,听明白了,我投你们。
要投,总要有个估值的依据吧?可是,这是个初创企业,什么像样的财务数据都没有。张晖说,要不这么着,四页纸,一页一个亿。那几个年轻人说,早知道我们多写几页了。张晖笑了笑说,你们写得再多,还是这四个亿。
就这样,张晖成了这家民营航天企业最早的投资人之一。这家企业叫蓝箭,现在已经成了中国民营航天企业中的翘楚。2018年8月,蓝箭自主研制的朱雀一号运载火箭总装完毕。当年10月27日,朱雀一号首飞,距离入轨最后十五秒,第三级箭体飞行姿态出现异常,导致其运载的卫星没能进入预定轨道。2023年7月12日,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2024年9月11日,朱雀三号VTVL-1试验箭成功完成十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蓝箭距离它的商业发射梦想越来越近了。
我问张晖:“你第一次见到蓝箭的团队,对他们毫无了解,怎么就敢投他们呢?”
张晖说:“我之所以会投这家民营航天企业,当然不是因为那 四页A4纸,而是因为基础条件具备了,只要是真正干事情的团队,最终一定是能干出来的。”
什么基础条件呢?第一,政策的支持;第二,团队的商业思路;第三,造火箭的技术基础。
从政策环境来看,从2014年开始,政府就一直鼓励和支持民用航天。这是因为航天是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行业。目前的格局是美国第一,中国第二,别的国家都是第三梯队。要想保住这个第二名,并力争缩小和第一名的差距,需要体制内的国家队,也需要更多的民营企业一起努力。
从商业思路来看,也是非常清晰的。这得感谢埃隆·马斯克。马斯克已经蹚出了一条路,大家跟着走就行了。马斯克干的是商业航天,那就必须计算成本。为了降低成本,马斯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实现火箭的可回收。这个目标一旦确定,技术路径就很清晰了。比如说,要想实现可回收,就要使用液体燃料。蓝箭紧跟在马斯克的后面,也是采用液体燃料,也是研究火箭可回收。
为什么非要跟在别人后面,不能自己开辟一条新路吗?事实上,做追随者是一种明智的策略选择。先行者会遇到很多未知因素,这会增加试错的成本。追随者其实是在“搭便车”。有人跑在前面不可怕,这说明没有跑错路。怕就怕只有自己一个人在跑,这样就会心里发毛,万一跑错方向,就要在无人地带迷路了。所以,正是因为前面有赶超的目标,中国民用航天的成功概率才提高了。
这两个条件都具备了,就要看造火箭的企业有没有真本事,能不能把火箭造出来了。有一个词叫“火箭科学”,用来指代那些看起来特别高深、特别复杂的技术。但在真正的火箭科学家看来,这个行业一点也不神秘。
说起来,火箭科学原理没有那么难。怎么才能让火箭上天?这背后的基础科学是力学,要计算火箭的速度、飞行角度和运行轨道。造火箭用什么材料?以前的火箭会用钛合金、铝合金,还有碳纤维,但造价都很贵。埃隆·马斯克想了个办法,他用不锈钢造火箭,就是我们家里的水盆、热水器,甚至饭盒、勺子常用的那种不锈钢。火箭的燃料用什么?埃隆·马斯克的SpaceX、贝索斯的蓝色起源,都在研发液氧甲烷火箭。液氧就是液体氧气。炼钢的时候会有一道吹液氧的工序,去除钢的杂质。生产化肥的时候也会用到液氧。医院里有时候需要让病人吸氧,用的也是液氧。甲烷你就更熟悉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家里供暖、做饭用的燃气灶,都会用到天然气,还有一些公交车、卡车会用甲烷做燃料。
既然火箭科学没有多么神秘,造火箭怎么就那么难呢?这是因为造火箭是个系统工程,魔鬼藏在细节里。任何一个环节稍有差错,都可能导致火箭发射失败。航天人常说,只有零分和一百分,只要扣掉一分,就变成零分了。
既然造火箭这么复杂,那中国的民营企业为什么能造出火箭呢?答案也很简单。它们之所以能造出火箭,首先是因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中国的航天科技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已经从仿制、自力更生,发展到了前沿创新。其次,中国的民用航天还得益于整个工业体系的配套能力。生产火箭需要各种各样的零部件,火箭企业的供应商来自五湖四海,很多都是长三角、珠三角的民营企业,像西安这样的航天基地,也有不少加工商。
袁宇是蓝箭航天研发中心技术战略部总经理。2018年,他曾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三十五岁以下的科技创新者代表。他和同事共同研发的十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室,从设计到生产完成,只用了一百天时间,而传统工艺则需用时一年左右。他们后来研发的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室,与传统工艺相比,重量轻1/4,生产周期缩短一年以上,制造成本仅为其1/3,并且可以重复使用二十次以上。
袁宇并不是那种一天到晚躲在实验室里不出门的工程师,他喜欢到处跑、到处看。蓝箭的研发速度这么快,有很多都是“搬救兵”的结果。他们会和供应商一起解决技术难题。袁宇感慨地说,我们苦思冥想也想不出来,人家不知都干了多少年。
以火箭发动机喷管的焊接为例。火箭发动机长得很像一位身材颀长的少女,少女的裙摆就是所谓的喷管。火箭发射和飞行时,经过喷管的燃气温度在1000~3000摄氏度。每平方米能让人感受到的热量与太阳表面非常接近。人类目前掌握的耐高温金属材料均无法承受。怎么办?液体火箭发动机会将喷管的结构做成夹层,从横截面看,就像是一块蜂巢板,中间流淌的是“冰”, 外面承受的是“火”。怎样才能保证夹层的牢固度呢?方法就是焊接。喷管壁的厚度往往不到一毫米,还要抵御焊接造成的变形。但凡有一点点裂缝或者气泡,就会造成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喷管损毁,因此对焊接质量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体制内的“国家队”,这个活儿是工人手工干的。能干这活儿的可不是一般人。中央电视台在《大国工匠》这部纪录片中,就特意介绍了火箭“心脏”焊接第一人高凤林,他负责焊接了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氢氧发动机喷管。
蓝箭是一家新成立的民营企业,资金不足,也找不到顶级的焊工,那就只好另辟蹊径。袁宇作为技术负责人,尝试了各种方法,都觉得行不通。一次出差途中,他忽然想起,瑞典曾经开发了一项激光焊技术。不然,我们也试试激光焊?他们先找了几家做激光焊的企业,但人家一听就说,太难了,干不了。袁宇被逼急了,心想,中国激光技术最好的是大族激光,不如直接去找他们吧。
大族激光的总工程师陈根余接待了他们。听完蓝箭的需求,陈根余很有信心地说:“在我们做激光焊的人看来,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太高深的难度。”这让袁宇吃下了一颗特别大的定心丸。激光的优势在于它能穿透金属,焊接的热输入很小,只要保证喷管里层、外层严丝合缝地贴在一起,用激光焊完就不会变形。大族激光说,你们负责装配精度,我们负责焊接质量。
难题又到了袁宇的手上。发动机的喷管像大钟一样是曲面,而且内外壁都特别薄,就像两张软塌塌的纸。在机床上加工的时候,好容易对齐了,一旦取下来又会变形,精度就不够了。第一次用激光焊焊喷管,效果并不理想——激光穿透了外壁,但内壁不在指定的位置上,熔化的金属就流走了。这可怎么办?袁宇一边摸索,一边总结经验。他忽然发现,以前的思路错了。喷管上一共有七百五十条焊缝,蓝箭以前的思路是先把不好焊的焊完,再去焊容易焊的,就像吃甘蔗,先从不甜的一头吃起,然后越吃越甜。这是不对的。正确的方法是反过来,先焊容易焊的,这些焊好的地方就会收缩,把外壁紧紧地包裹在内壁上,于是,那些一开始不好焊的地方也就容易焊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