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84910
著名学者、作家冯至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杜甫研究,并发表了《杜甫传》。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约请冯至选注杜诗,冯先生完成选篇后,因工作安排无法注释,于是出版社另约请著名学者浦江清和吴天五为该书注释,在浦、吴全力以赴,终于完成了这本当代影响力巨大的杜诗选本。该书1956年出版,全书选释264首,按照时间先后编次,是一部兼有普及性和学术性的杜诗选本。可以与冯至先生《杜甫传》配套阅读。这次再版,我们附上了部分浦江清、吴天五讨论注释的书信,这些书信展现了本书撰写过程的历史细节。
目 录
前言1
例言1
卷一
望岳1
房兵曹胡马2
画鹰3
春日忆李白4
饮中八仙歌4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6
高都护骢马行8
前出塞九首9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13
兵车行15
乐游园歌17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18
丽人行20
醉时歌22
秋雨叹三首24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26
后出塞五首28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31
卷二
月夜36
哀王孙37
悲陈陶39
悲青坂40
塞芦子40
春望42
哀江头43
喜达行在所三首44
述怀46
玉华宫47
羌村三首49
北征51
彭衙行57
曲江二首59
偪侧行赠毕曜61
瘦马行62
义鹘行63
洗兵马65
赠卫八处士69
新安吏70
潼关吏71
石壕吏72
新婚别73
垂老别75
……
前 言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里的一个,他的作品是我们文学遗产中最宝贵的一部分。他生活在第八世纪,现在距离他的死年已经有一千一百八十多年,在这长久的时间内,他的诗始终联系着广泛的读者,对于后代的诗歌发生巨大影响,对于人民起着积极的教育作用。
他发展了《诗经》和汉魏乐府以来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写出时代的矛盾,采取了鲜明的进步立场。他的诗,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他成为后代诗人的楷模;凡是他居住过的地方,自从两宋以来,都有碑铭或祠堂之类的建筑来纪念他;他被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的诗流传下来的约一千四百余篇。现在选在这里的二百六十余首,仅及全部作品中的百分之十九弱。这一部分诗能代表杜甫全部的创作吗?我们的回答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从这部选集里读到杜诗里最主要的部分,并且进一步认识他的诗人的道路:他怎样在他的诗里反映了他所处的变化剧烈的时代,他怎样对祖国和人民怀有无限的热爱,他怎样勤苦地从事创作,而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一个古典现实主义者。
杜甫生于七一二年,死于七七○年。他降生时,唐帝国正发展到一个经济繁荣时期;他死时国内社会秩序紊乱,外族不断入侵,人民过着难以忍受的困苦生活。在那繁荣时期,由于一百多年的国内统一,劳动力充足,许多荒地垦为良田,公私储粮丰富,米一斛或绢一匹值钱不过二百。商业和手工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城市也兴盛起来。通往西域的大道上商旅不绝;南海有从大食、天竺开来的商船;东海有日本遣派来的僧侣。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互相交流,工艺、美术、音乐、舞蹈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七五四年是唐代人口最多的一年,据户部统计各郡县人口的数目将及五千三百万。
衰落的时期又是什么景象呢?在七六四年各郡县的人口只剩下一千六百九十余万,十年的时间内人口减少了十分之七。劳动力减少,良田遍生荆棘,米价每斛、绢价每匹都升到万钱左右。安史之乱,从七五五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叛变到七六三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整整延续了七年零三个月,遭受骚扰的区域遍及现在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数省。随后江南和西蜀到处都有军阀的叛乱和小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情形直到杜甫死时都没有停息。西北和西南有两个占有广大领土的新兴的民族:回纥和吐蕃。
在这急剧变化的时代里,唐代的统治阶级是什么情况,我们也需要提一提。在杜甫降生的那一年,唐睿宗(李旦)传位给玄宗(李隆基)。玄宗初年,还能励精图治,培养良好政风,社会繁荣,形成历史上所谓的“开元之治”。可是在他做皇帝的期间内,边疆上不断有战争,一方面由于吐蕃等族势力的膨胀,一方面也由于玄宗具有开拓边疆的野心,不愿与邻邦和平相处。最初如抵御吐蕃,平定契丹与灭东突厥,尚能获得胜利,但自从七五○年以后,无论东北对于契丹,西南对于南诏,西方对于葱岭外的大食,都是每战皆败。打败了,就需要补充兵额,人民负担着极大的征役痛苦。同时玄宗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帝,看着府库丰满,仓廪充实,觉得天下的财富取不尽,用不完,他和他的统治集团的生活也渐趋腐化。他夺取了他的儿子李瑁的妃子杨玉环,封为贵妃。贵妃和她的兄弟姊妹仰仗帝王的势力尽量享用从民间搜刮得来的财富,建筑华丽的第宅,衣着饮食都穷奢极欲,车马仪仗也各出新奇。他们丝毫没有觉到,长年的用兵会使劳动力减少,农村生产下降;他们也意识不到,这样没有止境的大量消耗已远远超过人民负担的能力。又加以水旱相继,酿成七五四年的关中大饥。所谓太平盛世,这时只不过像是一个果实的空壳,其中的果肉与浆汁早已干枯了。
……
发阆中
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别家三月一得书 (1),避地何时免愁苦 (2)?
【注释】
*七六三年冬末,杜甫由阆州回到梓州。此诗当是在途中所作。
(1)〔别家〕时杜甫的家眷在梓州。
(2)〔避地〕为避难而迁移转徙。
冬狩行
君不见东川节度兵马雄(1),校猎亦似观成功 (2)。夜发猛士三千人,清晨合围步骤同。禽兽已毙十七八,杀声落日回苍穹。幕前生致九青兕(3),驼?峞垂玄熊(4)。东西南北百里间,仿佛蹴踏寒山空。有鸟名?鹆(5),力不能高飞逐走蓬。肉味不足登鼎俎 (6),何为见羁虞罗中 (7)?春蒐冬狩侯得同(8),使君五马一马骢(9)。况今摄行大将权(10),号令颇有前贤风。飘然时危一老翁(11),十年厌见旌旗红。喜君士卒甚整肃,为我回辔擒西戎。草中狐兔尽何益,天子不在咸阳宫(12)。朝廷虽无幽王祸(13),得不哀痛尘再蒙(14)!呜呼得不哀痛尘再蒙!
【注释】
*诗题下有原注云:“时梓州刺史章彝兼侍御史,留后东川。”(“留后”,义同留守。唐代官制,如节度使有事故,可令部下用“留后”的名义统辖其众。)七六三年夏,章彝任梓州刺史兼东川留后。他在这年的冬天,曾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打猎。时杜甫正客居在梓州,写了这首诗,劝勉他应该尽力国事。〔狩〕冬季打猎叫作狩。
(1)〔东川节度〕指章彝。
(2)〔校猎〕用阑校(木栅)遮止禽兽打猎叫作校猎。〔观成功〕凯旋奏功。
(3)〔生致〕活活猎得。〔九〕极言其多。〔兕(sì)〕雌的犀牛。头上有一只角,青色。皮坚厚,可以制甲。
(4)〔(tuō)驼〕骆驼。〔?峞(lǜ wéi)〕高貌。〔垂〕挂下来。〔玄熊〕黑熊。〔驼句〕骆驼负了很多猎得的黑熊。
(5)〔?鹆(qú yù)〕也作鸲鹆,属鸟类鸣禽类。修剪其舌尖,可教以人言。俗名八哥。
(6)〔鼎俎〕“鼎”,古铜器,三足,可以煮肉。“俎”,形似几,可以搁肉。
(7)〔见羁〕被拘禁。〔虞罗〕“虞”,是掌管山泽的官。“罗”,是张鸟的网。
(8)〔蒐〕春天打猎叫作蒐。〔侯〕指章彝。〔春蒐句〕春蒐冬狩本是“天子”之事,唯古代诸侯亦得同用。唐刺史当一诸侯。“同”,一本作“用”,读平声。
(9)〔五马一马骢(cōng)〕“五马”,汉时太守驾车用五匹马。“一马骢”,后汉桓典为侍御史,常骑骢马(骢,青白杂色的马)。这里用来指说章彝以刺史兼侍御史。
(10)〔摄行大将权〕言章彝留后东川。
(11)〔老翁〕杜甫自指。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