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46995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材
《中公版·202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是中公教育图书研发团队根据历年考题考查情况编写,力求帮助考生把握复习要点,具备以下特色。
特色一:讲解核心考点,内容丰富功能强
编者分析了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统考历次考题的考试内容与考点分布规律,确定了图书的核心内容。本书对考点讲解详尽透彻,力求不留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死角。
特色二:模块齐全,突出备考重难点
本书为帮助学员全面掌握考点,设计了以下模块。
考点精讲:深入讲解考试的核心考点,力求简明、直接,让复杂知识一目了然。
考点解读:多角度剖析命题趋势,扫清备考盲区。
强化练习:精选典型试题,强化实战演练,即时检验学习成果,巩固新知。
要点回顾:以知识导图形式呈现,化繁为简,便于考前快速浏览,加深记忆。
特色板块:书中穿插“敲黑板”“易错提示”“技巧点拨”“考点补充”“知识启迪”等创新栏目,力图使看书学习的过程课堂化,将自学备考的过程系统化,使读者懂考点、知考情、辨异同。
同时,高频考点以☆标识,关键词句下划线标注,便于记忆与掌握。
特色三:图书视频课程,让复习更便捷
本书配有精讲课程,采用直播 回放的形式,按阶段设计,重难点突出。按时听课,消除疑惑。
《中公版·202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根据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的考试真题以及考试大纲,构架起以化学学科专业知识、化学课程与教学知识、主观题备考攻略三个部分有机结合的庞大知识体系,是一本针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的教材。
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考试重点和考试要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并配有经典真题,使考生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点,把握考试方向。
本书第三部分为主观题备考攻略,为考生全面分析主观题的考情、特点、备考指南等,助力考生全面掌握主观题答题方法。
目录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整体考情/
第一部分化学学科专业知识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
第二节化学用语和常用计量/
第三节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第四节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第五节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第二章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三章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节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五节电化学/
第四章有机化学基础/
第一节有机化学基本理论/
第二节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第五章化学实验/
第一节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第二节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第三节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第二部分化学课程与教学知识
第一章化学课程标准与化学教材/
第一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第二节化学教材及其使用/
第二章化学史与化学学科概述/
第一节化学史/
第二节化学学科的观念与思想/
第三节化学学科的认识方法/
第三章化学学习与教学理论/
第一节化学学习方式/
第二节化学学习策略/
第三节化学教学理念、原则与活动/
第四节不同化学知识的教学/
第四章化学教学设计/
第一节化学教学设计概述/
第二节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
第三节化学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设计/
第四节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五节化学教学基本过程/
第五章化学教学实施/
第一节化学探究式教学/
第二节化学实验教学/
第三节化学课程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
第六章化学教学评价/
第一节化学教学评价/
第二节化学课堂教学评价/
第三部分主观题备考攻略
第一章简答题/
第二章诊断题/
第三章案例分析题/
第四章教学设计题/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整体考情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是高中学段化学教师资格考试中三大必考科目之一(另外两科分别为综合素质·中学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该科目考试一般于考试当日16:00—18:00举行,考试时长为120分钟。
一、试卷概况
试卷的满分为150分,共包含25道题,以五种题型考查。其中,单项选择题20道,每道题3分,共60分;简答题2道,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共25分;诊断题1道,15分;案例分析题1道,20分;教学设计题1道,30分。
二、题型分析
(1)单项选择题。共20题。单项选择题的考点比较分散,各个章节都有涉及,其中化学学科专业知识一般为10~12道题,化学课程标准与化学教材一般为1~2道题,化学史与化学学科概述一般为1~2道题,化学学习与教学理论一般为0~2道题,化学教学设计一般为0~3道题,化学教学实施一般为1~3道题,化学教学评价一般为1~2道题。在备考时,考生需要重点关注基本概念和原理。
(2)简答题。共2题。简答题的材料多样,涉及的知识面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化学科学发展素材(如元素周期表、原子学说);②化学教学方法的对比;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④化学教学理论;⑤化学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等。在备考时,考生需重点关注分点列出的“优点”“原则”“功能”“教育价值”“教学价值”“主要内容”“如何利用……进行教学”等知识点。
(3)诊断题。共1题。材料考点集中在氧化还原、物质的提纯与检验、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知识点。考查的问题主要围绕3小问:①题干中化学题目的正确答案;②分析或诊断学生解答错误的原因;③分析解题思路。
(4)案例分析题。共1题。案例分析题主要通过呈现有关教学实录或教学设计(引入设计、问题设计、探究设计、过程设计、教法选择、教学实施等)、教学反思记录、教研论文等材料,针对案例材料中的某个细节或整个过程进行命题。每道案例分析题一般下设2~4问,每一问考查不同的知识点,要求考生针对案例,或阐述自己的看法,或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或分析教师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的优缺点等。
(5)教学设计题。共1题。教学设计题一般给出三段材料,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这三段材料,依据一定的化学学科专业知识和化学教学论知识回答两个问题。第一问常考查化学学科专业知识或化学教学论相关的理论知识;第二问为完成相关的教学设计,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
三、模块解读
1.化学学科专业知识
化学学科专业知识是历年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在历次考试中考频较高。每年会考10~13道题。单项选择题、诊断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都可能会涉及,以单项选择题和诊断题为主。本部分中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物质结构与性质、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重点无机物的化学性质、化学平衡及其移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电化学、重要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等内容为高频考点。
2.化学课程与教学知识
本模块包括化学课程标准与化学教材、化学史与化学学科概述、化学学习与教学理论、化学教学设计、化学教学实施、化学教学评价六章内容。该模块是备考的重点内容。每年会考12~15道题。其中,各个题型的考查均会涉及该模块。本部分中有关《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史,化学学科的观念,化学学科的逻辑思维方法,合作学习,化学事实性知识、化学理论性知识、化学技能性知识的学习策略,化学教学理念,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化学探究式教学,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教学评价的理念,化学教学评价的类型,化学教学评价的方式等内容为高频考点。第一部分化学学科专业知识第一部分化学学科专业知识01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第一节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考频·单选题*8诊断题*1
一、物质的组成(一)原子★★★原子的概念最初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从哲学的角度提出来的。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原子
(AZX)原子核质子(Z)——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N)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原子的种类同位素核外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2.原子内的等量关系
质量数(A)=中子数(N) 质子数(Z)
质子数(Z)=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AZXn±m中各符号的含义及应用
(1)
(2)AZXn 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的电荷数=Z-n;AZXn-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阴离子的电荷数=Z n。(二)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分子的种类
分子单原子分子:He、Ne、Ar、Kr等双原子分子:O2、H2、HCl、NO等多原子分子:H2O、P4、H2SO3、C6H12O6等高分子:CH2—CH2、CH2—CHCH—CH2等
2.分子的特点★★
分子具有以下特点:①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如在厨房炒菜,在其他地方可以闻到香味;②分子之间有间隙,如100 mL酒精加100 mL水得到的溶液的体积小于200 mL;③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如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三)离子、基、根
1.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其中,带正电荷的离子叫阳离子,如Na 、Al3 等;带负电荷的离子叫阴离子,如Cl-、SO2-4等。原子、分子失去或得到电子,以及电解质的电离均可以生成离子。
2.基
“基”是指分子中失去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以后剩下的原子团(也可能是单个原子),它是电中性的,通常不能稳定存在,如—NO2(硝基)、—CH3(甲基)、—SO3H(磺酸基)等。
3.根
“根”是指带电的原子团,能够稳定存在,如NO-2(亚硝酸根离子)、HSO-3(亚硫酸氢根离子),它们各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根”与“基”的区别在于是否带电荷。
(四)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
1.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比较(见表1-1-1)★★
表1-1-1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比较
项目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本质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范畴同类原子,存在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原子原子单质特性只有种类,没有个数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微粒由同位素各自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完全相同由同一种元素组成,可独立存在决定
因素质子数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组成元素、结构举例H、C、O三种元素11H、21H、31H三种核素23492U、23592U、23892U互为同位素石墨与金刚石2.元素和原子的比较(见表1-1-2)
表1-1-2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类别元素原子区别①元素是一种宏观名称,只有“种类之分”,没有“数量”“大小”“质量”的含义;
②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②原子是一种微观粒子,既有“种类”之分,又有“大小”“质量”的含义;
③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联系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统称为一种元素,原子是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单位应用
举例例如,可以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或者说“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二、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见表1-1-3。
表1-1-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类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区别微观(本质)无新分子生成有新分子生成,旧键断裂、同时新键形成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特征物质的形状、状态改变吸热或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实例水的三态转化、石油的分馏、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等铁钉生锈、白磷自燃、石油裂化、煤干馏等联系①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生成CO2和H2O是化学变化;
②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③物理变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键的断裂或者化学键的生成,如NaCl晶体熔化,就是破坏NaCl晶体中的离子键;而液态NaCl降温变成晶体时,又形成了离子键与组成、性质的关系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组成、结构;性质决定变化,变化反映性质①有气体放出的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向水中吹气。
②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是物理变化,炸药爆炸是化学变化。
③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可能出现不同的颜色,如氧气是无色的,而液化后就变成淡蓝色。所以有颜色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三、物质的分类(一)物质的初步分类按物质的组成,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物质的初步分类如图1-1-1所示。
图1-1-1物质的初步分类
(二)有关物质类别间的比较和联系
1.纯净物和混合物(见表1-1-4)
表1-1-4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
项目纯净物混合物宏观区别由同种物质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微观区别由同种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特征具有固定的组成,有相应固定的性质无固定的组成和物理性质;各成分保持各自原有的性质所含元素含一种元素,如O2、N2等(单质);含多种元素,如KClO3等(化合物)含多种元素,如合金;含一种元素,多种单质,如O2和O3、白磷和红磷的混合物等实例氧气、冰水混合物、氯酸钾空气、海水联系纯净物不同种物质简单混合分离、提纯混合物(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
(2)由同位素的不同原子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由H2和D2、H2O和D2O混合而成的物质都是纯净物,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也是纯净物。
(3)冰水混合物、结晶水合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