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976056
本书初版为1998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于2016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再版。此次为修订版。本书从舞蹈思维、舞蹈题材、舞蹈结构、舞蹈语言、舞蹈表演、舞蹈欣赏六个方面来探究了舞蹈的创作全过程。附录中的四篇文章,所分析的四部舞蹈作品恰好印证了书中提及的舞蹈创作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舞蹈创作心理学》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书,作者在大量舞蹈实践的基础上,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舞蹈艺术进行学理性的研究。1988年《舞蹈创作心理学》专著的出版,从而确立了它在中国当代舞蹈思想史上的地位。
目录
001 第一章 舞蹈思维
006 第一节 舞蹈思维的基本特征
008 第二节 舞蹈思维的材料
026 第三节 舞蹈思维的过程
036 第四节 舞蹈思维的结果——作品的舞台呈现特点
042 第五节 舞蹈编导的心理素质
055 第六节 编导素质测验结果选介
065 第二章 舞蹈题材
068 第一节 撞击
080 第二节 选择
092 第三节 转化
101 第三章 舞蹈结构
103 第一节 结构的属性
105 第二节 结构的功能
111 第三节 结构的本质:对现实时空的重建
117 第四节 结构的时空特点
124 第五节 舞剧结构样式的多种试验
149 第四章 舞蹈语言
153 第一节 舞蹈语言的发生基础
154 第二节 舞蹈语言的心理基础
157 第三节 舞蹈语言的层级性
167 第四节 舞蹈语言的“核”与“形”
176 第五节 舞蹈语言的美学要求
185 第五章 舞蹈表演
188 第一节 肢体:舞蹈思维的物质载体
192 第二节“当众自如”的表演特点
199 第三节 表演中的感觉
202 第四节 有意表演与即兴发挥
206 第五节 演员的气质
214 第六节 “恋舞情结”的正、负作用
221 第六章 舞蹈欣赏
224 第一节 人类具有舞蹈感知的心理机能
226 第二节 舞蹈欣赏的双重通道
229 第三节 舞蹈欣赏的心理过程
232 第四节 舞蹈欣赏的层次差异
234 第五节 评论是对作品的选择与发现
242 第六节 舞蹈审美心理的双重结构及其他
253 附录
255 《中国革命之歌》的成就与不足
268 评陈爱莲在舞剧《牡丹亭》中的“编”与“演”
277 贵在清空 美在流畅——评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
282 《长城》:一个新的高度
290 后记
后记
《北京舞蹈学院 70 周年校庆系列丛书》将《舞蹈创作心理学》纳入这项工程可以说是实至名归。这部书的内容对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来说意义重大,是对编导系 30 年来的舞蹈编导技术和理念的总结,且经得起时间考验。30 年的舞蹈编导教学也进一步印证了这部著作中的理论对中国舞编导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舞蹈语言的层级性”理论对于舞蹈编导对舞蹈语言的认识具有指导作用。对于舞蹈作品在制定舞蹈结构时,“炼形、炼意、形意互炼”的定义简洁明了,具有启示性。指导编导在舞蹈构思“形神兼备”的传统中国美学当中做具有时代意义的阐述,运用于指导学生构思时开动思想机器,展开推理思考。时至今日,我的编导课堂还在运用着它的理论,让它的理论在我的编导课堂上辅佐我的教学。可以说,《舞蹈创作心理学》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胡尔岩老师在著作中对舒巧舞剧创作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和评论,也为舞蹈编导提供了可参考的编导方略和理论构架。我就对舒巧舞剧《玉卿嫂》创作中的音乐主题形象与舞剧主题动作在作品结构中的运用做过舞剧教学分析,而这部著作中的理论性论述也成为我的教学参考书目。此次再版又经过编辑细致的工作,使部分用词更为合理恰当,力求精益求精,为《北京舞蹈学院 70 周年校庆系列丛书》再贡献一部力作,祝我们的后学也能在此基础上获得创作上的收益、获得启发、获得新的学术上的进步。
张建民
2024 年 4 月 29 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