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8098546
知演变,读趣事,赏国潮 听美术学博士讲中国美学!
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美学典籍中汲取精华,浏览记录着人类心灵历程的诗歌,吟诵着那些铭刻着作者心路的名篇佳句,在起风的季节怀想愁悒的诗人 同时,我们陶醉于水墨淋漓、气韵生动的中国书画,领略着一幅幅大好风景,或重峦叠嶂,或万顷碧波,或暧暧远村,或孤蓑渔翁
?秦汉质朴、魏晋洒脱、唐代明艳、宋代风雅
追寻中华文明根脉,读懂“国潮”的美学基因与文化密码!
品味中国人才懂的意境与浪漫,唤醒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专业视角、深度讲解、用艺术的方式涨知识!
诗歌意象 戏曲风华 书画气韵 园林建筑
?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中国美学史! 一览中式美学的意象世界,共赴中国美学之旅!
四色彩图,历代名迹搜罗广泛,是系统了解中国美学史的精美图书!
本书是一本写给大众读者的中国美学艺术通识读物。作者系统梳理从先秦诸子奠基时期、汉代过渡时期、唐代鼎盛时期、宋元繁荣时期、明代丰富时期、清代总结时期到民国新气象时期的美学发展轨迹,抓住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美学思想和美学作品,注重把握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从事例中分析美学存在的意义,是一本向广大读者介绍中国美学的普及性读物。本书内容涉及音乐、小说、戏剧、书法、绘画、教育等,不但有通俗的理论知识讲解,还有生动有趣的佳作赏析,此外本书还配有有数十张精美插图,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了解什么是美,如何欣赏美,以及怎样发现美。
目 录
第一章 先秦——古典美学奠基期001
第一节 原始审美意识的发生 003
第二节 老子:“道”之美 005
第三节 孔子:“仁”与“美” 008
第四节 庄子:自由之美 010
第五节 孟子:人格之美 012
第六节 荀子:性“伪”而美 013
第七节 《周易》:“象”之美 016
第八节 《管子》:“精气”说与“虚”“静”论 018
第九节 《乐记》:礼乐之美 020
第二章 汉代——古典美学的展开023
第一节 《淮南子》:美与美感 025
第二节 董仲舒:“天人合一”说 027
第三节 《说苑》:儒家的美学思想 029
第四节 《毛诗序》:诗歌的社会功能 031
第五节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 033
第六节 王充:元气自然论和真善美统一 034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学的自觉
037
第一节 曹丕:论建安文学 039
第二节 王弼:“得意忘象” 041
第三节 嵇康:“声无哀乐”论 043
第四节 钟嵘:论诗歌创作 045
第五节 刘勰:首次文论总结 047
第六节 顾恺之:“传神写照” 051
第七节 宗炳:“澄怀味象” 054
第八节 谢赫:绘画“六法” 056
第四章 隋唐五代——美学的发展
059
第一节 孔颖达:“情志”诗论 061
第二节 白居易:诗歌的“美刺”作用 062
第三节 殷璠:“兴象”说 065
第四节 张彦远:“凝神遐想,妙悟自然” 067
第五节 司空图: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 069
第六节 荆浩:绘画中的美与真 071
第五章 宋代——宋明理学和美学的完成
075
第一节 苏轼:“诗”“书”“画” 077
第二节 黄庭坚:“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 081
第三节 郭熙:“身即山川”与“三远” 085
第四节 黄休复:逸格是最高的艺术层次 090
第五节 董逌:“天机”与个性 091
第六节 范温:美学中的“韵” 093
第七节 范晞文:诗歌中的情景交融 095
第八节 严羽:“兴趣”与“妙悟” 097
第九节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099
第六章 元代美学——美学的过渡期
103
第一节 元好问:“天然”与“心画”“心声” 105
第二节 赵孟:复古与文人画 107
第三节 倪瓒:聊以写胸中逸气 111
第七章 明代——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
117
第一节 王廷相:元气论与诗歌意象 119
第二节 王阳明:心学与美学 121
第三节 徐渭:抒发性情的真我说 123
第四节 李贽:解放个性的童心说 128
第五节 汤显祖:情是艺术的原动力 131
第六节 袁宏道:性灵说与艺术发展观 133
第七节 叶昼:真实与典型 135
第八节 王骥德:戏曲“本色” 137
第九节 董其昌:“南北宗论”与文人画 139
第十节 计成:《园冶》与园林美学 142
第八章 清代——古典美学的总结
145
第一节 王夫之:“情景统一”说和诗歌意象 147
第二节 叶燮:艺术的美学体系 150
第三节 金圣叹:小说典型人物的塑造 153
第四节 毛宗岗:情节与人物 155
第五节 脂砚斋:《红楼梦》评点 157
第六节 李渔:戏剧的真实性与通俗化 159
第七节 石涛:“一画论” 162
第八节 郑燮:一枝一叶总关情 165
第九节 刘熙载:《艺概》的美学思想 168
参考文献173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