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74415
编辑推荐
王先生为章老爷子立传,像老牛耕地,任劳任怨,一步一脚印,可谓上不负章公,下对得起读者。
文史专家王春瑜
作者以充满激情的叙述、翔实的史料书写,描绘了一代方志学大师的人生历程、学术贡献和心路情感。文字畅达,结构明晰,史实清楚。既注重人的性情开掘和心理展示,也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环境中加以呈现,对传主学术成就的形成和对后世的影响也作了可贵的揭示,是一部有特色的传记。
文学专家王必胜
文史专家王春瑜
作者以充满激情的叙述、翔实的史料书写,描绘了一代方志学大师的人生历程、学术贡献和心路情感。文字畅达,结构明晰,史实清楚。既注重人的性情开掘和心理展示,也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环境中加以呈现,对传主学术成就的形成和对后世的影响也作了可贵的揭示,是一部有特色的传记。
文学专家王必胜
内容简介
全书叙述了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志学家章学诚(1738—1801)一生虽生活穷困之极,却坚辞国子监博士,不作肥缺知县,甚至病饿之死子孙8人,依然矢志不渝,热爱文史事业。他曾主讲定州定武书院、保定莲池书院,永平敬胜书院等,提出了重启发,贵独创,主质疑。力辨析的治学思想.他的论著《文史通义》《校雠通义》,集古之大成,成一家之言。在中国文化史上继孔子的“春秋笔法”之后,又提出了“笔削之义”的重要理论。他独创了一整套系统完整的史志理论体系。为国、省、州、府、县修志十六部之多,他的许多修志理论,中外方志学界至今都在使用,梁启超称他为方志圣人。世界尊其为颇有影响的国际文化名人 。
目 录
引子/独有千古 第一章/耕读齐家 第二章/忘年交 第三章/稚鲁与滞 第四章/长而善饮 第五章/爱母问孔丘 第六章/随父赴应城 第七章/《东周书》 第八章/父亲罢官 第九章/天门悟道 第十章/赴京荦荦大端 第十一章/悬疑 第十二章/《修志十议》 第十三章/主修国志 第十四章/凝心修《乐典》 第十五章/《文史通义》创拟 第十六章/主撰《和州志》 第十七章/训约 第十八章/囊笔《永清志》 第十九章/撰写《校雠通义》 第二十章/清漳“尽人达天” 第二十一章/敬胜书院“六经皆史” 第二十二章/精微 第二十三章/归德“信而有征” 第二十四章/立言《亳州志》 第二十五章/《湖北通志》行远 第二十六章/《续通鉴》 第二十七章/《史籍考》 第二十八章/笔削之义 第二十九章/国际文化名人 附录一/章学诚年表 附录二/参考文献 后记
前 言
后记
我到章学诚先生的遗像前,静静地站定。我看到他那真诚严谨的历史眼光,又仿佛听到了他感叹方志的深语。他依三千年文笔风骨,让我们心灵保持纯洁,他让我们心中永远闪烁着智慧之光和燃烧着真理之火。
一个生命渺小得如同一只柳哨,却吹出了伟大的音乐。一个乾嘉时代受尽磨难的学者,他预言之准:“我的学问是不会被时人所认可的,两百年后才会被世人所认识。”现代文明人类已经公认,他是方志集大成者。国际文化界为他唱出的生命灵验之歌称奇。梁启超说:“这也是他那个时代文化人最为羞辱的事。”
章学诚用墨染黑了中国人的黑眼珠,使我们的眼睛这样晶莹透亮。是他把笔削之义的笔,开拓了中国史志的新路。他把科学化的数字首先写入了方志,探讨了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这让中国文化照亮了那个特别黑暗的世界。
写他的传记犹如寻找两百年前春天的花,就是落红遍地,也早已同我们告别,都难寻花儿芳香的踪迹。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我担任中国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章学诚传》的写作任务。虽然我在《渥巴锡大汗》的传记中记录了东归英雄渥巴锡和章学诚的交流,但是只有两千多字,而要写出章学诚史志大师的传记,要购买资料,一部《章氏遗书》就要近五万元,一部章学诚编写的《湖北通志检存稿》就要十几万元,日本学者内腾虎次郎百年前就写出了《章学诚年谱》但却难得看上几眼。这一切将我的信心只好托付给了真诚,我只有老老实实地走访了先生生活过的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先生一生达两千多万字的著作浩如烟海,就连呼喊的东风,都难以表达他的心声。先生辉煌而坎坷的一生,就连永远广阔的碧空,都难以写尽他对中华民族的忠诚。要让我以准确、新鲜、生动的文字,真实性的史料,文学性、故事性、可读性的要求,来写《章学诚传》,真是不期然而然了。
灯光在那儿,章学诚高举着一支火炬,点亮了我心中的灯。作为方志之祖章学诚的后学,我自一九八九年从事地方志工作以来,就对先生的爱国情寄,人生悲剧,学问遭际,总是静静地守望着。又如浮荡杂乱的白云,没有形成一点儿理性的认识。一旦挑起这千载难逢的重担,我打乱了所有工作和生活的程序,投入到向章学诚大师学习中来了。就是吃多少苦,遭多少难,那又有什么呢,我用了十个月的时间,二〇一二年除夕,完成了三十六点八万字的初稿,算算已经有一个月没有睡觉了。春天是美好的,咱中国人的春节就更美好!我也是美美地睡了五天五夜。
生命像花朵一样在春天里苏醒了,人醒觉清新愉悦,修改传记就应当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不溢美,也不贬损。这就需要有真正的文学功力外,还要有章学诚大师所具备的历史方志、政治经济、社会科学、训诂考据、音乐韵律等方面的知识结构。面对挑战,我除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又加紧了向书本和专家学习,这成了我修改书稿的先决条件。
中国两千多年前就创造了人物传记体的春秋笔法。而我在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向中国百位文化名人传记创作座谈会专家和同行请教:“能否以编年体和传记体相结合的写法,让读者看清传主一生的命运?”我的不成熟的提法,受到了一些同行的质疑和否定,但也得到了与会的何建明、黄宾堂、何西来、王春渝、李炳银、孙郁、田珍颖、郭启宏等专家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因为外国不少人物传记专家,如得过美国人物传记普利策奖的摩尔根说:“中国一些古代人物传记是拦腰杀人,看不到人物一生的全貌。”章学诚大师也深恶痛绝这一点儿。我打破了中国古代传记体一点儿老写法,从章学诚出生的第一天写起,写到他逝世的最后一天。我的这种写法使专家们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审读,他们提出了要在事件中展现人物的个性,要在章节中叙述人生的特征,要在真实中揭示传主的平凡和伟大,要在创新中有继承,继承中有创新来显示章学诚大师生命的浓墨重彩。他们的反复修改和教诲使我受益匪浅。这也是告慰章学诚大师的人们共同的心愿。
我的母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她说的两句话,使我永志不忘:“你写的字,要永远切记:国是什么,就是真啊,人是什么,就是心啊!”我想这是母亲让我“一切为了国家的质量,一切为了读者的心灵”来写作。二〇一三年除夕第二十遍二十六点五万字修改稿完成,谨以此书署笔名王作光来纪念母亲王汝君诞辰一百周年。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先后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包明德,中国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编辑部主任黄宾堂和责任编辑史佳丽老师、工作人员原文竹亲自指导。得到了史学专家王春渝和文学专家王必胜精心审读反复修改和耐心帮助指导,还得到了浙江大学历史系原主任著名章学诚研究专家仓修良、浙江大学历史系党委书记兼副系主任鲍永军、河北保定地委史志办主任孙进柱,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史志办主任朱水涛真诚的帮助。如原稿中使用了章学诚和姚鼐打架的史料,仓修良教授和鲍永军教授认为不实,三次打来电话建议不要使用,由此可见他们对这本书的中国质量的严谨态度。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农历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八,章学诚已经离开我们二百一十三年了。他独出别裁的笔削之义的一家之言,人类文明才认识其底蕴,他留下的修志理论全世界方志同仁还在使用,他的文史理论和校雠理论,为建立一个创新中国和质量中国打下了他的一个时代的理论基础,我坚信太阳受到大地一吻,天下就会开满鲜花,愿章学诚大师永垂不朽。
我到章学诚先生的遗像前,静静地站定。我看到他那真诚严谨的历史眼光,又仿佛听到了他感叹方志的深语。他依三千年文笔风骨,让我们心灵保持纯洁,他让我们心中永远闪烁着智慧之光和燃烧着真理之火。
一个生命渺小得如同一只柳哨,却吹出了伟大的音乐。一个乾嘉时代受尽磨难的学者,他预言之准:“我的学问是不会被时人所认可的,两百年后才会被世人所认识。”现代文明人类已经公认,他是方志集大成者。国际文化界为他唱出的生命灵验之歌称奇。梁启超说:“这也是他那个时代文化人最为羞辱的事。”
章学诚用墨染黑了中国人的黑眼珠,使我们的眼睛这样晶莹透亮。是他把笔削之义的笔,开拓了中国史志的新路。他把科学化的数字首先写入了方志,探讨了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这让中国文化照亮了那个特别黑暗的世界。
写他的传记犹如寻找两百年前春天的花,就是落红遍地,也早已同我们告别,都难寻花儿芳香的踪迹。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我担任中国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章学诚传》的写作任务。虽然我在《渥巴锡大汗》的传记中记录了东归英雄渥巴锡和章学诚的交流,但是只有两千多字,而要写出章学诚史志大师的传记,要购买资料,一部《章氏遗书》就要近五万元,一部章学诚编写的《湖北通志检存稿》就要十几万元,日本学者内腾虎次郎百年前就写出了《章学诚年谱》但却难得看上几眼。这一切将我的信心只好托付给了真诚,我只有老老实实地走访了先生生活过的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先生一生达两千多万字的著作浩如烟海,就连呼喊的东风,都难以表达他的心声。先生辉煌而坎坷的一生,就连永远广阔的碧空,都难以写尽他对中华民族的忠诚。要让我以准确、新鲜、生动的文字,真实性的史料,文学性、故事性、可读性的要求,来写《章学诚传》,真是不期然而然了。
灯光在那儿,章学诚高举着一支火炬,点亮了我心中的灯。作为方志之祖章学诚的后学,我自一九八九年从事地方志工作以来,就对先生的爱国情寄,人生悲剧,学问遭际,总是静静地守望着。又如浮荡杂乱的白云,没有形成一点儿理性的认识。一旦挑起这千载难逢的重担,我打乱了所有工作和生活的程序,投入到向章学诚大师学习中来了。就是吃多少苦,遭多少难,那又有什么呢,我用了十个月的时间,二〇一二年除夕,完成了三十六点八万字的初稿,算算已经有一个月没有睡觉了。春天是美好的,咱中国人的春节就更美好!我也是美美地睡了五天五夜。
生命像花朵一样在春天里苏醒了,人醒觉清新愉悦,修改传记就应当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不溢美,也不贬损。这就需要有真正的文学功力外,还要有章学诚大师所具备的历史方志、政治经济、社会科学、训诂考据、音乐韵律等方面的知识结构。面对挑战,我除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又加紧了向书本和专家学习,这成了我修改书稿的先决条件。
中国两千多年前就创造了人物传记体的春秋笔法。而我在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向中国百位文化名人传记创作座谈会专家和同行请教:“能否以编年体和传记体相结合的写法,让读者看清传主一生的命运?”我的不成熟的提法,受到了一些同行的质疑和否定,但也得到了与会的何建明、黄宾堂、何西来、王春渝、李炳银、孙郁、田珍颖、郭启宏等专家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因为外国不少人物传记专家,如得过美国人物传记普利策奖的摩尔根说:“中国一些古代人物传记是拦腰杀人,看不到人物一生的全貌。”章学诚大师也深恶痛绝这一点儿。我打破了中国古代传记体一点儿老写法,从章学诚出生的第一天写起,写到他逝世的最后一天。我的这种写法使专家们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审读,他们提出了要在事件中展现人物的个性,要在章节中叙述人生的特征,要在真实中揭示传主的平凡和伟大,要在创新中有继承,继承中有创新来显示章学诚大师生命的浓墨重彩。他们的反复修改和教诲使我受益匪浅。这也是告慰章学诚大师的人们共同的心愿。
我的母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她说的两句话,使我永志不忘:“你写的字,要永远切记:国是什么,就是真啊,人是什么,就是心啊!”我想这是母亲让我“一切为了国家的质量,一切为了读者的心灵”来写作。二〇一三年除夕第二十遍二十六点五万字修改稿完成,谨以此书署笔名王作光来纪念母亲王汝君诞辰一百周年。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先后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包明德,中国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编辑部主任黄宾堂和责任编辑史佳丽老师、工作人员原文竹亲自指导。得到了史学专家王春渝和文学专家王必胜精心审读反复修改和耐心帮助指导,还得到了浙江大学历史系原主任著名章学诚研究专家仓修良、浙江大学历史系党委书记兼副系主任鲍永军、河北保定地委史志办主任孙进柱,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史志办主任朱水涛真诚的帮助。如原稿中使用了章学诚和姚鼐打架的史料,仓修良教授和鲍永军教授认为不实,三次打来电话建议不要使用,由此可见他们对这本书的中国质量的严谨态度。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农历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八,章学诚已经离开我们二百一十三年了。他独出别裁的笔削之义的一家之言,人类文明才认识其底蕴,他留下的修志理论全世界方志同仁还在使用,他的文史理论和校雠理论,为建立一个创新中国和质量中国打下了他的一个时代的理论基础,我坚信太阳受到大地一吻,天下就会开满鲜花,愿章学诚大师永垂不朽。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耕读齐家
有史记载“章氏始祖仔钧五代时起家于福建浦城”。①浦城是一座童话般的县城,就如春天站在你的面前。它抚摸着孩子们的心灵,唤醒童心未泯的人们,尤其到了夜晚,它的春灯,把河水照亮,就像一个个渔家女儿来迎接观灯的人们。章仔钧从莲花村带领一家人,来这里生活。说起章仔钧在福建可是个人物,曾当过节度使之类的官儿,因为东征西杀耳朵聋了。四十岁时,章仔钧以耳聋为名,辞官来到浦城,过上了和平安宁的日子。事与愿违,就在第二年,南唐军队打到浦城,因为当地的军队稍微抵抗了一下,夺取胜利军队的首领南唐将军就要屠戮全城的人,章仔钧的妻子是个有勇有谋的女人,她三次向南唐将军陈说浦城老百姓热爱和平,热爱稼穑,热爱生活之情,终于感动了南唐将军,答应了她的求情。“使得城中百姓免遭屠戮”。②这个女子成了福建的骄傲,也是章氏子孙的最光荣的历史。四十多年后,章仔钧也活到了八十四岁。那年冬天,他老是感到头昏眼花,就自言自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说完就笑着摆了摆手,安然地躺在被窝里,带着一肚子的心满意足,闭上了眼睛。大孙子叫了三声“爷爷!”他不答应。儿子又叫了三声“阿爹!”他还是不答应。十岁的重孙子以为老祖爷平时爱闹笑话就说:“老祖爷爱演戏,可能进入戏中了吧!”二儿子说:“好像不像。”一摸真的咽气了。顿时大家哭成一团。
厚葬,是中国人一生最后一次荣耀。司仪是章仔钧的兄弟章仔韵。他泣不成声地说:“长兄如父,父母死得早,你拼死挣钱供我读书,给我娶妻成家。我却笨得榆木疙瘩一般,十年寒窗竟没有考取任何功名,没有为章家人挣来脸面。你却一辈子没有说我一句,总是对我亲切地笑。你为了我,直到三十七岁才完婚。你好人有好报,婚后连生三个儿子,为我们章家人续上了香火。我却婚后无子,为了使我的日子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义,你又将三儿子过继给我。你就如父亲一样的长兄啊,让我一辈子都羞于喊出口的。让我喊你一声‘亲阿爹’吧。”他说着就背过气去。儿孙们赶快把他弄醒了,他让人做了七七四十九个道场,葬埋了长兄。
奇怪的是章家每代都是兄弟两三个,只有排行老大的能生育儿子。从章仔钧一直传了十代,代代都是如此香火不旺。到章这一代竟然成了单传。不过,他的儿子却在十二年间,一连生了五个儿子。
北宋宣和六年(1124),章日子难过到了极点。章的儿子章续,是这浦城县的县丞,被人下绊得了花柳病,夫妻双双寻了短见,章怕丢不起这个人,都没敢哭出声来。将儿子儿媳的尸体搬到自己的耕田祖墓里,埋了他们。然后带着老伴和五个孙子,到坟上大哭了一天。
北宋末年,章根据儿子的遗嘱,将田产卖了,来到浙江山阴,找到儿子的一个朋友,帮他们买了几间草房,一处山坡,祖孙七人就这样将就着住了下来。第二年,听说有一家姓赵的人家要迁往外地,就买下了他的三十亩好水田和一座草房四合院,才算定居下来。祖孙齐心合力,他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富裕,建起了一座座房院,又购置了一块块水田。
章人善心好,邻人家贫,养活不了老婆。老婆活不了就逃走了。他在山阴城里置办年货,看到这邻家女人插草自卖,就将那女人劝了回来。送给邻人三亩好水田,穷夫妻感动,认作干爹。此事传遍山阴,山阴知县让他做乡里三老里正。
一阵阵读书声从章氏大院中传来,一个个孙儿努力读书的故事甜到了章夫妇的心里,一房一房的孙媳妇接了回来,一个个孙女呱呱坠地,章家真是喜事不断。
不知老天爷有意为难人,还是怎么地,整整二十年过去了,章已到了八十三岁,他想带着满足去见阎王爷,可是老天爷却给他留下了两大烦心事。
一是五个孙子竟然没有一个学业有长进的,连个秀才都没得中的。一次秀才三次考,就连一次登榜的都没有。
二是五个孙媳妇都生了二十八个孙女了,就是不见生一个孙子。让他们老夫妻一肚子不高兴。不说五个孙子不生儿子,就是干儿子也非要姓章,已生了五个姑娘,也不见生一个儿子。孔夫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感到人生的无限压力,尤其在山阴,有女无儿的人称为断子绝孙的人。他过了八十四岁大寿的第二天,他睡晌午觉,一个呼噜打了个响声连天,接着停了下来,就去见了阎王爷。在他死后第二天,大孙子找的一个小妾就生了一个小子,总算是章没成了绝户,让人背后戳脊梁骨。年复一年,章氏家族又经历五代都是单传。
南宋光宗年间,香火传到了章彦武这一代,他还是只有一个独生儿,整天都是提心吊胆的,他又找人算了一卦。说山阴这地方山不在阳面,姓章的人只有早晨一点儿阳气,所以姓章的人只能是单传。章彦武决定迁往萧山,就带着妻子和一子五女,把三处老宅子和五十亩好水田全卖了,迁往了萧山。到了萧山一片麦田的村庄里,他找到了过去一位认识的朋友,帮着买了几十亩好田,又盖了一座四合院五间房子,就定居了下来。
有史记载“章氏始祖仔钧五代时起家于福建浦城”。①浦城是一座童话般的县城,就如春天站在你的面前。它抚摸着孩子们的心灵,唤醒童心未泯的人们,尤其到了夜晚,它的春灯,把河水照亮,就像一个个渔家女儿来迎接观灯的人们。章仔钧从莲花村带领一家人,来这里生活。说起章仔钧在福建可是个人物,曾当过节度使之类的官儿,因为东征西杀耳朵聋了。四十岁时,章仔钧以耳聋为名,辞官来到浦城,过上了和平安宁的日子。事与愿违,就在第二年,南唐军队打到浦城,因为当地的军队稍微抵抗了一下,夺取胜利军队的首领南唐将军就要屠戮全城的人,章仔钧的妻子是个有勇有谋的女人,她三次向南唐将军陈说浦城老百姓热爱和平,热爱稼穑,热爱生活之情,终于感动了南唐将军,答应了她的求情。“使得城中百姓免遭屠戮”。②这个女子成了福建的骄傲,也是章氏子孙的最光荣的历史。四十多年后,章仔钧也活到了八十四岁。那年冬天,他老是感到头昏眼花,就自言自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说完就笑着摆了摆手,安然地躺在被窝里,带着一肚子的心满意足,闭上了眼睛。大孙子叫了三声“爷爷!”他不答应。儿子又叫了三声“阿爹!”他还是不答应。十岁的重孙子以为老祖爷平时爱闹笑话就说:“老祖爷爱演戏,可能进入戏中了吧!”二儿子说:“好像不像。”一摸真的咽气了。顿时大家哭成一团。
厚葬,是中国人一生最后一次荣耀。司仪是章仔钧的兄弟章仔韵。他泣不成声地说:“长兄如父,父母死得早,你拼死挣钱供我读书,给我娶妻成家。我却笨得榆木疙瘩一般,十年寒窗竟没有考取任何功名,没有为章家人挣来脸面。你却一辈子没有说我一句,总是对我亲切地笑。你为了我,直到三十七岁才完婚。你好人有好报,婚后连生三个儿子,为我们章家人续上了香火。我却婚后无子,为了使我的日子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义,你又将三儿子过继给我。你就如父亲一样的长兄啊,让我一辈子都羞于喊出口的。让我喊你一声‘亲阿爹’吧。”他说着就背过气去。儿孙们赶快把他弄醒了,他让人做了七七四十九个道场,葬埋了长兄。
奇怪的是章家每代都是兄弟两三个,只有排行老大的能生育儿子。从章仔钧一直传了十代,代代都是如此香火不旺。到章这一代竟然成了单传。不过,他的儿子却在十二年间,一连生了五个儿子。
北宋宣和六年(1124),章日子难过到了极点。章的儿子章续,是这浦城县的县丞,被人下绊得了花柳病,夫妻双双寻了短见,章怕丢不起这个人,都没敢哭出声来。将儿子儿媳的尸体搬到自己的耕田祖墓里,埋了他们。然后带着老伴和五个孙子,到坟上大哭了一天。
北宋末年,章根据儿子的遗嘱,将田产卖了,来到浙江山阴,找到儿子的一个朋友,帮他们买了几间草房,一处山坡,祖孙七人就这样将就着住了下来。第二年,听说有一家姓赵的人家要迁往外地,就买下了他的三十亩好水田和一座草房四合院,才算定居下来。祖孙齐心合力,他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富裕,建起了一座座房院,又购置了一块块水田。
章人善心好,邻人家贫,养活不了老婆。老婆活不了就逃走了。他在山阴城里置办年货,看到这邻家女人插草自卖,就将那女人劝了回来。送给邻人三亩好水田,穷夫妻感动,认作干爹。此事传遍山阴,山阴知县让他做乡里三老里正。
一阵阵读书声从章氏大院中传来,一个个孙儿努力读书的故事甜到了章夫妇的心里,一房一房的孙媳妇接了回来,一个个孙女呱呱坠地,章家真是喜事不断。
不知老天爷有意为难人,还是怎么地,整整二十年过去了,章已到了八十三岁,他想带着满足去见阎王爷,可是老天爷却给他留下了两大烦心事。
一是五个孙子竟然没有一个学业有长进的,连个秀才都没得中的。一次秀才三次考,就连一次登榜的都没有。
二是五个孙媳妇都生了二十八个孙女了,就是不见生一个孙子。让他们老夫妻一肚子不高兴。不说五个孙子不生儿子,就是干儿子也非要姓章,已生了五个姑娘,也不见生一个儿子。孔夫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感到人生的无限压力,尤其在山阴,有女无儿的人称为断子绝孙的人。他过了八十四岁大寿的第二天,他睡晌午觉,一个呼噜打了个响声连天,接着停了下来,就去见了阎王爷。在他死后第二天,大孙子找的一个小妾就生了一个小子,总算是章没成了绝户,让人背后戳脊梁骨。年复一年,章氏家族又经历五代都是单传。
南宋光宗年间,香火传到了章彦武这一代,他还是只有一个独生儿,整天都是提心吊胆的,他又找人算了一卦。说山阴这地方山不在阳面,姓章的人只有早晨一点儿阳气,所以姓章的人只能是单传。章彦武决定迁往萧山,就带着妻子和一子五女,把三处老宅子和五十亩好水田全卖了,迁往了萧山。到了萧山一片麦田的村庄里,他找到了过去一位认识的朋友,帮着买了几十亩好田,又盖了一座四合院五间房子,就定居了下来。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