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0134678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具有相当学术价值的作品,对于理解马克思思想的起源和演变,以及19世纪革命政治的复杂性,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
内容简介
主体虽然诞生于西方启蒙运动当中,但真正激发人们思索主体性问题的机缘却是19世纪中期西方殖民主义经济鼎盛时期由奴隶造反运动所导致的社会和政治危机。本书分别讨论了1848年前后青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的影响之下对无产阶级共同体的构想,其对法国二月革命中小资产阶级共同体的批判,以及亚洲知识分子群体基于本国的革命需求在《共产党宣言》感召之下寻找和塑造新的历史主体的复杂思想历程。
目 录
目 录
引言 流放者归来:麦尔维尔、奴隶制与主体性的起源
- 寻找新的主体:西耶斯、黑格尔与青年马克思对政治共同体的构想
- 第三等级作为民族
- 民族作为个人的联合体
- 君主主权与人民主权
- 现实政治与主权归属
- 谁是普遍阶级?
- 民族与无产阶级共同体
- 反叛的幽灵:马克思、本雅明与1848年法国革命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 谁是小资产阶级?
- 密谋家
- 浪荡汉或波希米亚文人
- 幽灵
- 世界主义、种族革命与《共产党宣言》中译文的诞生:以《天义》《衡报》的社会主义宣传 为中心
- 《共产党宣言》与欧洲革命
- 《共产党宣言》与亚洲的联合
- 无产阶级革命/平民革命
四、《共产党宣言》与清末革命思想的分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