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4155044
人生之路,崎岖坎坷,路遥的一生,亦是无法从容。本书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从不同的视角,丰富、丰满着路遥的人物形象,着重展现作者眼中路遥的人生主题——无法从容。这不仅是一部传记,更是对一位文学巨匠精神世界的深度探寻。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是王刚、王晓飞历经多年精心打磨的一部文学作品,基于多年研究积累,并结合近年新曝光的路遥的信件、轶作、影像等史料与研究成果,以路遥人生重大节点为结构,将其一生串连,力图在时代发展的宏阔背景下,通过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拂去时间的封尘,调查真相并甄别真相,还原路遥并审视路遥,清晰生动地展现路遥的成长、创作历程与精神魅力,便于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认识一个更为本真的路遥。
一、清涧是故乡
出生地/ 2
永远的故乡/ 8
二、被过继的长孙
砍柴少年/ 16
过继延川/ 19
三、在困难的日子里
“半灶生”/ 28
饥饿的少年/ 35
下乡的知识青年/ 40
四、恋爱的季节
初恋/ 48
成为“路遥”/ 56
五、延大岁月
报考大学/ 68
生活在杨家岭/ 72
从“延河”到《延河》/ 76
六、两位导师
柳青:“我的文学教父”/ 84
秦兆阳:“文坛伯乐”/ 89
七、“人生”成名
被当作神经质的人/ 100
“我相信她一定能感动上帝”/ 104
“我的生活完全乱了套”/ 113
《人生》提高了路遥的知名度/ 119
八、深入生活
“酝酿一部大书”/ 126
煤矿生活/ 131
“转战陕北”/ 136
九、平凡的日子
县城文化圈的一件大事/ 156
婚姻“围城”/ 159
“兄弟失和”/ 172
十、不惑之年
45 度角的世界/ 182
中年获“茅奖”/ 193
十一、最后的日子
早晨从中午醒来/ 212
告别“人生”/ 219
附 录
路遥生平简谱/ 232
“半灶生”
离开父母的路遥,被40岁的大爹和大妈抚育。这个新家是个四口之家,有奶奶、大爹、大妈和路遥,三个大人三个劳力。与清涧相比,延川的生活相对来说要“富裕”一些。在这里,路遥虽然没了父母的陪伴,但却能幸福地沉浸在奶奶的宠爱中成长,而且能像别的孩子一样有快乐玩耍的时间,还能在该上学时正常入学。
路遥的好友曹谷溪(1941— )曾说:“路遥七岁时父亲把他从清涧王家堡送到延川郭家沟他的伯父家中。伯父母没有生养,他们把路遥视为亲生儿子,宁愿自己不吃,也不能让路遥饿着;宁愿自己受冷,也要路遥有穿戴;不管自己要承受多大的困难,也要供路遥进城上学……”
与路遥同村,且因父辈们是结拜兄弟从小就与路遥以姐弟相称的刘凤梅(1947— )回忆:
我们的小学设在马家店。这是一所坐落在河畔的用庙宇改作的学校,三孔窑洞教师办公占去一孔,四个年级的学生挤占了两孔,操场则设在河滩里。路遥比我低两级,我们分别坐在两孔窑洞内,但是上操、课间活动是在一起的,嬉笑打闹,无尽的欢乐充溢在童趣中。
路遥12岁那一年,因为一件小事与大妈闹别扭,大妈骂了他几句,他赌气跑了,并扬言要回清涧老家。天黑了,仍然不见路遥回来,大妈很是着急,赶快外出寻找。在村子的不远处,大妈发现路遥独自坐在一块圆形的石盘上,手里抓着一把小石头,一颗一颗地往河里扔,嘴里还数着数。大妈问:“你不是要回清涧去吗?怎么坐在这里?!”路遥噘起小嘴,半嗔半恼地说:“我从来就没有那种坏毛病!”12岁路遥的这一回答,让人听来心疼。此时的他大概对自己的求学之路已经有了清晰的认知,他内心深处的生命意识一直在提醒着自己:我还是要上学!
柳青:“我的文学教父”
中国当代老一辈作家当中,柳青对路遥无论是人生还是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分别出生在陕北的吴堡与清涧,都讲着陕北口音的方言。两人几经辗转后又都在西安长期生活并从事文学创作,对文学都有着至高的信仰,这种共同的追求让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路遥把柳青称为他的“文学教父”,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柳青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是路遥在做人和创作上的可见可触、可亲可爱的楷模,更称得上是路遥的精神导师。他们都信奉现实主义文学,路遥对柳青的敬重便源自这种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继承。路遥曾多次提到,在《平凡的世界》准备创作前,自己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中阅读次数最多的就数柳青的《创业史》,前后通读达七次,而且每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由此可见,路遥对柳青这位同乡确实是怀着一种极高的敬意,而且对他是义无反顾地追随。当然,这种敬意与追随中,也有着路遥的清醒与深刻。路遥在《柳青的遗产》一文中写道:“对于今天的作家来说,我们大家不一定都能采取柳青当年一模一样的方式,但已故作家这种顽强而非凡的追求,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尊敬和学习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