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924359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全记录震撼来袭
奉上中国人自己的“追火指南”
快来解锁一场“含火量”爆表的盛宴
中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以史无前例的壮举,一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铸就了中国航天事业又一座巍峨丰碑。本书将通过翔实的资料、简洁的叙述、精美的图片,带领大家循着天问一号的足迹,走进遥远而迷人的火星世界。从运载火箭一飞冲天的轰鸣,到探测器穿越星际的孤勇;从整器精确进入火星轨道的千钧一发,到着陆舱精准着陆火星表面的惊心动魄;从睁眼看火星第一幅全景图像传回的惊艳,到火星车驶上火星表面的悸动,每一个瞬间都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航天的智慧与风采。书中全景式呈现了天问一号任务及其取得的火星形貌探测成果,展现了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图及天问一号独家捕捉的火星地形图像,覆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确定的29种火星地形以及中国自主命名的22个火星地理单元,并一一讲述这些地貌特征与其命名背后的故事。
01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 1
世界火星探测 3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 4
天问一号探测器 8
环绕器 11
环绕器科学载荷 12
着陆巡视器 14
火星车 16
火星车科学载荷 18
运载火箭 21
文昌航天发射场 22
深空测控网 24
地面应用系统 26
发射 29
中途修正 31
深空机动 32
火星特写 35
捕获制动 36
着陆区详查 38
着陆区细节 41
两极眺望 43
两器分离 44
冲向火星 46
气动减速 49
降落伞减速 51
动力减速 53
精准着陆 54
建立工作状态 56
着陆点全景图 60
驶达火面 63
中国印迹 64
着巡合影 66
蜿蜒车辙 68
降落伞和背罩 71
行驶路线 73
02火星地形地貌 75
地形命名规则 78
反照率特征 80
环形坑 82
谷 96
坑链 102
洼地 108
浑地 112
峡谷 116
丘陵 122
山脊 126
流地 130
沟 134
滑坡 138
迷宫 142
高原舌 148
暗斑 152
方山 154
山、山脉 160
沼泽 164
碟形坑 168
平原 174
高原 175
峭壁 176
陡崖 182
蛇曲 188
沟垄 192
高地 198
穹丘 204
沙波 208
荒原 214
03火星典型地貌 217
奥林波斯山 218
塔尔西斯山脉 222
水手谷 230
南极冰盖 236
阿西莫夫坑 248
俄古革斯沙波 250
大浅滩高原风蚀痕 252
沙丘 254
04中国火星人文景观 259
中国火星人文景观(地名) 260
齐都 263
郑集 264
古绛 266
胡襄 267
窑店 268
马集 270
西柏坡 271
五星 272
平乐 273
文家市 274
周庄 276
天柱山 277
古田 278
杨柳青 279
鲁克沁 280
漠河 281
05中国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图 283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正射投影 288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鲁宾逊投影 290
天问可即,志在无垠。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以其独有的浪漫情怀与深邃哲思,仰望星空,追问苍穹。“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从屈原《天问》中那穿越千年的思索,到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的壮举,中华民族问天求索的步伐从未停歇,并逐渐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愈发璀璨。
火星,这颗遥远而神秘的红色星球,以其与地球最具可比性的结构、环境及空间位置,成为人类深空探测的热点。中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以史无前例的壮举,一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铸就了中国航天事业又一座巍峨丰碑,更彰显了中华民族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非凡勇气与能力。
天问一号迄今已飞行超过 1500 天,圆满完成了所有既定探测任务,目前仍源源不断地传回火星科学数据,不仅成就了一次精彩的火星之旅,更以其丰富的探测成果不断刷新人们对火星的科学认知。
本书将通过翔实的资料、简洁的叙述、精美的图片,带领大家循着天问一号的足迹,走进遥远而迷人的火星世界。从运载火箭一飞冲天的轰鸣,到探测器穿越星际的孤勇;从整器精确进入火星轨道的千钧一发,到着陆舱精准着陆火星表面的惊心动魄;从睁眼看火星第一幅全景图像传回的惊艳,到火星车驶上火星表面的悸动,每一个瞬间都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航天的智慧与风采。
支持祝融号火星车完成巡视探测任务后,天问一号环绕器进入全球遥感轨道,仅用 8 个月时间即获取了百分之百覆盖火星表面的真彩色图像数据。我国科学家夜以继日地制作出分辨率为 76 米的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图,为世界贡献了覆盖最完整、影像最清晰的真彩色火星科学底图,以独有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为人类研究火星做出中国贡献。本书以这幅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图为蓝本,精选了 80 幅天问一号拍摄的高分辨率全色图像和中分辨率彩色图像,直观展示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确定的 29 种火星地形,并对这些地形的形貌特征、可能成因及其命名来源进行扼要解读。同时,选择火星特殊地质构造或地貌单元,进行全景展示和介绍。
基于天问一号获取的祝融号着陆区高分辨图像,我国科学家识别了火星上 22 处未曾命名的地理实体,并用中国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予以命名,将中国标识永久刻印在火星大地上。这些中国文化符号,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将今日中国航天的腾飞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连接起来,向全世界展示这份来自东方的独特魅力。本书对这 22 个火星地理单元的形貌进行了详细
展示,并一一讲述了这些名称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
本书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全景式呈现了天问一号任务及其取得的火星形貌探测成果。所有图文均源于天问一号任务单位提供的一手资料,所有火星影像图均按照科学标准制作,配套的文字介绍均由专业人士依据学术规范编写,同时还兼顾了普通爱好者的阅读习惯。本书既可以作为专业研究人员的基础参考,又可以作为广大航天爱好者和天文爱好者的伴手读物。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向始终支持、关心本书编写工作的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光电技术研究所、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文昌航天发射场等
单位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上时间仓促,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