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462602
1.原创价值。对于CMF设计领域来讲,是专业的首本工具书。无论是内容架构、编写、图片绘制都是作者团队的原创。2.实用价值。CMF设计涉及多个交叉学科领域,对于学习者和从业者来说难度都较大,垮专业领域的知识的查阅和获取非常重要,本手册正式解决了学习中和工作中的这种需求。3.查阅方便,本书除了从基础和专业的角度进行编排,还特别加入了设计清单,将品类繁多的材料与工艺进行了分类整合,可实现双向检索。
本书从职业设计师查询手册的习惯出发,把章节分为两个模块八个章节。第一模块为CMF的基础模块,包含四个章节:CMF基础篇、CMF色彩篇、CMF材料篇、CMF工艺篇。基础模块涉及了色彩、材料、工程三大专业领域,同时又与企业应用保持着高度同频。第二模块为CMF的专业模块,包含四个章节: CMF设计方法篇、CMF设计流程篇、MF行业对应清单篇、CMF价值关键词清单篇。本书汇聚了企业与高校不同背景的优势力量,从而保证了本书在知识结构上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因此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指导性。因此,本手册完全可以满足企业在职设计师CMF设计的实际需求,也可以满足高校设计类CMF设计教学的需求。
1 CMF基础篇 001
1.1 概念与基本术语 002
1.1.1 CMF基础概念 002
1.1.2 CMF基本要素 002
1.1.2.1 CMF设计模型 002
1.1.2.2 CMF设计思维 004
1.1.2.3 CMF价值 004
1.1.2.4 CMF特征 005
1.2 行业发展与应用 005
1.2.1 CMF发展历程 005
1.2.2 CMF在企业及岗位中的应用 006
1.3 设计师团队框架及职责 007
1.3.1 终端企业CMF设计师框架及职责 007
1.3.2 供应链CMF设计师框架及职责 008
2 CMF色彩篇 010
2.1 色彩设计基础 011
2.1.1 色彩物理学 011
2.1.1.1 光与色 011
2.1.1.2 光源 012
2.1.2 色彩属性 013
2.1.2.1 色相 013
2.1.2.2 明度 014
2.1.2.3 饱和度 015
2.1.3 色彩数值 016
2.1.3.1 RGB 016
2.1.3.2 CMYK 017
2.1.3.3 Lab 017
2.1.3.4 PANTONE 018
2.1.3.5 NCS 019
2.1.3.6 RAL 019
2.1.3.7 COLORO 021
2.1.4 色彩含义与情感 022
2.2 色彩体系与配色方法 023
2.2.1 色立体与色彩体系 023
2.2.1.1 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 023
2.2.1.2 孟赛尔色立体 025
2.2.1.3 PANTONE色彩体系 026
2.2.1.4 NCS色彩体系 026
2.2.1.5 RAL色彩体系 026
2.2.1.6 PCCS色彩体系 027
2.2.1.7 COLORO色彩体系 028
2.2.2 配色方法 028
2.2.2.1 色相配色 028
2.2.2.2 明度配色 029
2.2.2.3 纯度配色 030
2.2.2.4 冷暖配色 031
2.3 色彩工具 032
2.3.1 色卡 032
2.3.2 色彩仪器 034
2.4 CMF技术色彩 034
2.4.1 光致变色 035
2.4.2 电致变色 036
2.4.3 感温变色 036
2.4.4 随角异色 037
2.4.5 变色龙 038
2.4.6 光学结构色 039
2.4.7 极致黑 040
2.4.8 极致白 041
2.5 色彩应用 042
2.5.1 经典色 042
2.5.1.1 蒂芙尼蓝 042
2.5.1.2 玫瑰金 042
2.5.1.3 爱马仕橙 043
2.5.1.4 克莱因蓝 043
2.5.1.5 草木绿 044
2.5.2 流行与传统色 045
2.5.2.1 流行色 045
2.5.2.2 年度色 045
2.5.2.3 传统色 046
2.5.3 色彩应用手法 047
2.5.3.1 点缀色 047
2.5.3.2 渐变色 048
2.5.3.3 矩阵色 049
2.5.3.4 莫兰迪色 051
2.5.3.5 双色车身 051
3 CMF材料篇 053
3.1 成型材料 054
3.1.1 塑胶 054
3.1.1.1 ABS 055
3.1.1.2 PP 056
3.1.1.3 PC 057
3.1.1.4 PS 058
3.1.1.5 PET 059
3.1.1.6 PMMA 060
3.1.1.7 PPSU 061
3.1.1.8 PA 062
3.1.1.9 PBT 063
3.1.1.10 PPS 064
3.1.1.11 PEEK/PEKK 065
3.1.1.12 PVC 066
3.1.1.13 PU 067
3.1.1.14 PR 068
3.1.1.15 EP 069
3.1.1.16 UF 069
3.1.1.17 MF 070
3.1.1.18 UP 071
3.1.1.19 聚氟树脂 072
3.1.1.20 液态硅胶 072
3.1.1.21 固态硅胶 073
3.1.1.22 氟硅胶 074
3.1.1.23 氟橡胶 075
3.1.1.24 热塑性有机硅弹性体 075
3.1.1.25 TPE、TPU、TPR热塑性弹性体 076
3.1.2 金属 077
3.1.2.1 铁 078
3.1.2.2 铜 079
3.1.2.3 铝合金 080
3.1.2.4 钛合金 081
3.1.2.5 锌合金 082
3.1.2.6 锡合金 083
3.1.2.7 镁合金 084
3.1.2.8 镍合金 085
3.1.2.9 钴合金 086
3.1.2.10 钨合金 087
3.1.2.11 贵金属 087
3.1.2.12 液态金属 088
3.1.3 玻璃 089
3.1.3.1 钠钙玻璃 090
3.1.3.2 高硼硅玻璃 090
3.1.3.3 钢化玻璃 091
3.1.3.4 磨砂玻璃 092
3.1.3.5 压花玻璃 093
3.1.3.6 夹丝玻璃 094
3.1.3.7 中空玻璃 094
3.1.3.8 大猩猩玻璃 095
3.1.3.9 2D玻璃 096
3.1.3.10 2.5D玻璃 097
3.1.3.11 3D玻璃 098
3.1.4 陶瓷 098
3.1.4.1 生活陶瓷 099
3.1.4.2 精细陶瓷 099
3.1.5 天然材料 103
3.1.5.1 木头 104
3.1.5.2 竹子 105
3.2 装饰材料 106
3.2.1 纸张类 106
3.2.1.1 三聚氰胺装饰纸 106
3.2.1.2 杜邦纸(特卫强) 107
3.2.1.3 水贴纸 109
3.2.2 皮革类 109
3.2.2.1 牛皮 110
3.2.2.2 羊皮 111
3.2.2.3 麂皮 112
3.2.2.4 仿麂皮 113
3.2.2.5 翻毛皮 114
3.2.2.6 纳帕皮 115
3.2.2.7 素皮 116
3.2.2.8 PVC革 117
3.2.2.9 PU合成革 118
3.2.2.10 PU超纤革 119
3.2.2.11 发光皮革 120
3.2.3 纺织类 122
3.2.3.1 棉纤维 123
3.2.3.2 麻纤维 123
3.2.3.3 羊毛纤维 124
3.2.3.4 蚕丝 125
3.2.3.5 锦纶纤维 126
3.2.3.6 涤纶纤维 127
3.2.3.7 腈纶纤维 128
3.2.3.8 氨纶纤维 129
3.2.3.9 丙纶纤维 130
3.2.3.10 维纶纤维 131
3.2.3.11 超细纤维 132
3.2.3.12 欧缔兰 132
3.2.3.13 发光面料 133
3.2.3.14 混纺面料 134
3.2.4 化工类 135
3.2.4.1 常规涂料 136
3.2.4.2 效果涂料 137
3.2.4.3 特种涂料 138
3.2.4.4 涂料粉体 139
3.2.4.5 涂料配方 139
3.2.5 木竹类 140
3.2.5.1 原始木皮 140
3.2.5.2 科技木皮 141
3.2.6 膜材类 142
3.2.6.1 PET膜 142
3.2.6.2 PVC膜 143
3.2.6.3 PP膜 144
3.2.6.4 彩膜 145
3.2.6.5 卷对卷膜 146
3.2.7 板材类 147
3.2.7.1 彩板 147
3.2.7.2 三聚氰胺板 148
3.2.7.3 多层板 149
3.2.7.4 密度板 149
3.2.7.5 岩板 150
3.2.7.6 复合板 151
3.2.7.7 玻璃纤维板 152
3.2.7.8 PC板 153
3.2.8 耗材类 154
3.2.8.1 砂 154
3.2.8.2 轮 155
3.2.9 复合材料类 156
3.2.10 石材类 157
3.2.10.1 仿岩板 157
3.2.10.2 蓝宝石 158
4 CMF工艺篇 159
4.1 成型工艺 160
4.1.1 塑胶成型工艺 160
4.1.1.1 热塑 160
4.1.1.2 吹塑 162
4.1.1.3 吸塑 163
4.1.1.4 滚塑 164
4.1.1.5 搪塑 165
4.1.1.6 滴塑 166
4.1.1.7 挤塑 167
4.1.1.8 压塑 168
4.1.1.9 注塑 168
4.1.1.10 双色注塑 169
4.1.1.11 嵌件注塑 170
4.1.1.12 二次及多次注塑 171
4.1.1.13 发泡注塑 172
4.1.1.14 免喷涂注塑 173
4.1.1.15 低压注塑 174
4.1.1.16 硅胶注塑 175
4.1.1.17 浸塑 176
4.1.1.18 熔喷 177
4.1.2 金属成型工艺 178
4.1.2.1 车削 178
4.1.2.2 铣削 179
4.1.2.3 刨削 180
4.1.2.4 钻削 181
4.1.2.5 镗削 182
4.1.2.6 拉削 183
4.1.2.7 弯折 183
4.1.2.8 拉伸 184
4.1.2.9 锻造 185
4.1.2.10 旋压 186
4.1.2.11 铸造 187
4.1.2.12 粉末冶金 188
4.1.3 玻璃成型工艺 189
4.1.3.1 玻璃吹制 189
4.1.3.2 玻璃浮法 190
4.1.3.3 玻璃压延 191
4.1.3.4 玻璃热弯 191
4.1.4 陶瓷成型工艺 192
4.1.4.1 泥浆手工/石膏模注浆/树脂模注浆法 192
4.1.4.2 陶瓷粉末注塑成型 193
4.1.5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194
4.1.5.1 编织和叠层 194
4.1.5.2 缠绕成型 195
4.1.5.3 碳纤维喷涂 196
4.1.5.4 橡胶磁材成型 197
4.1.5.5 纳米注塑成型 198
4.1.5.6 碳纤维注塑与热压成型 199
4.1.6 增材制造 200
4.1.6.1 层叠贴合 200
4.1.6.2 槽内光聚合 201
4.1.6.3 材料挤出 203
4.1.6.4 粉体床熔合 204
4.1.6.5 材料喷射技术 205
4.1.6.6 黏结剂喷射技术 206
4.1.6.7 定向能量沉积 207
4.2 装饰工艺 208
4.2.1 喷 209
4.2.1.1 喷涂 209
4.2.1.2 喷粉 210
4.2.1.3 喷绘 211
4.2.1.4 喷砂 212
4.2.1.5 喷丸 213
4.2.2 印 214
4.2.2.1 胶印 214
4.2.2.2 丝印 215
4.2.2.3 移印 216
4.2.2.4 烫印 217
4.2.2.5 压印 218
4.2.2.6 水转印 220
4.2.2.7 热转印 221
4.2.2.8 UV转印 221
4.2.3 刻 222
4.2.3.1 化学蚀刻 223
4.2.3.2 激光雕刻 224
4.2.4 氧化 225
4.2.4.1 阳极氧化 225
4.2.4.2 微弧氧化 226
4.2.4.3 化学氧化 227
4.2.5 物理方式 228
4.2.5.1 模压(压纹、压花) 228
4.2.5.2 批花(车花、铣花) 229
4.2.5.3 拉丝 230
4.2.5.4 抛光 231
4.2.5.5 CNC加工 231
4.2.5.6 植绒 232
4.2.5.7 打孔 233
4.2.5.8 绗缝 234
4.2.5.9 电泳 235
4.2.6 化学加工 236
4.2.6.1 浸染 236
4.2.6.2 蚀刻 236
4.2.6.3 化学抛光 237
4.2.7 镀 238
4.2.7.1 蒸发镀 240
4.2.7.2 光学镀 241
4.2.7.3 防眩光镀膜 242
4.2.7.4 防反射镀膜 243
4.2.7.5 抗指纹镀膜 244
4.2.7.6 不导电真空镀 245
4.2.7.7 直流溅射镀 247
4.2.7.8 中频溅射镀 248
4.2.7.9 射频溅射镀 249
4.2.7.10 多弧离子镀 250
4.2.7.11 电镀/水镀 251
4.2.7.12 电铸 253
4.2.7.13 化学镀 254
4.2.7.14 喷镀 255
4.2.7.15 退镀 256
4.2.7.16 镀铜、镀镍、镀铬、镀银 257
4.2.8 膜 258
4.2.8.1 模内装饰 258
4.2.8.2 IMD 259
4.2.8.3 INS 260
4.2.8.4 IME 261
4.2.8.5 IMT 262
4.2.8.6 模外装饰 262
4.2.8.7 烫金膜 263
4.2.8.8 热转印装饰膜 264
4.2.8.9 手机装饰膜 265
4.2.8.10 家居装饰膜 266
5 CMF方法篇 267
5.1 前期——趋势分析 268
5.1.1 项目背景研究 268
5.1.2 竞品分析 269
5.1.3 市场调研 270
5.1.4 用户研究 271
5.1.5 趋势跟踪 271
5.2 中期——设计提案 272
5.2.1 CMF初步方案 272
5.2.1.1 部件分型 272
5.2.1.2 色彩材质搭配 272
5.2.2 故事与情绪表达 274
5.2.2.1 营销卖点感知价值 274
5.2.2.2 消费者情绪共鸣 275
5.2.3 CMF提案 276
5.2.3.1 氛围情绪板 276
5.2.3.2 产品可视化 277
5.2.3.3 CMF初步材料与工艺方向 277
5.2.4 视觉效果实物化 278
5.2.4.1 实物情绪看板 278
5.2.4.2 目标色板 279
5.2.4.3 物理外观模型 280
5.2.5 提案沟通 280
5.2.5.1 不同职能部门反馈 281
5.2.5.2 方案调整 281
5.3 后期——量产转化 282
5.3.1 研发与成本评估 282
5.3.2 量产工艺文档 282
5.3.3 试产开发 284
5.3.4 CMF质量控制 284
5.3.5 样品管控 285
6 CMF流程篇 287
6.1 汽车行业CMF设计流程 288
6.2 手机行业CMF设计流程 292
6.2.1 创意设计化流程具体操作 293
6.2.2 设计产品化流程具体操作 294
6.3 家电行业CMF设计流程 295
6.3.1 家电CMF的设计节奏 296
6.3.2 家电CMF的色彩设计 296
6.3.2.1 色彩管理 296
6.3.2.2 色彩开发 297
6.3.3 家电CMF的材料设计 298
6.3.4 家电CMF的工艺设计 298
6.4 定制家居行业CMF设计流程 300
6.5 汽车内饰行业CMF设计流程 300
6.5.1 前瞻趋势研究 300
6.5.2 项目需求输入 301
6.5.3 设计策略制定 301
6.5.4 创意概念设计 302
6.5.5 产品设计提案 303
6.5.6 设计方案转化 303
6.5.7 持续改进与转入量产 304
7 CMF清单篇 305
7.1 汽车行业常用材料、工艺 306
7.1.1 汽车外饰常用材料工艺清单 307
7.1.2 汽车内饰常用材料工艺清单 308
7.1.3 汽车内饰材料常用材料与工艺清单 309
7.2 电子行业常用材料、工艺 310
7.2.1 手机行业常用材料工艺清单 311
7.2.2 耳机常用材料工艺清单 312
7.3 家电行业常用材料、工艺 313
7.3.1 冰箱常用材料工艺清单 316
7.3.2 洗衣机常用材料工艺清单 317
7.3.3 空调常用材料工艺清单 317
7.3.4 热水器常用材料工艺清单 318
7.3.5 厨电常用材料工艺清单 318
7.3.6 电视常用材料工艺清单 318
7.4 定制家居行业常用材料、工艺 319
7.4.1 定制家居常用材料清单 319
7.4.2 定制家居常用工艺清单 320
8 CMF价值篇 321
8.1 创新价值 323
8.2 商业价值 326
8.3 消费价值 337
8.4 社会价值 349
CMF设计的价值是赋予产品外表“美”的品质,创造产品功能之外的与消费者对话的产品灵魂。在21世纪初,随着国际跨国大企业将制造业大规模迁入中国,也将发展中的CMF设计带入了中国。在企业的推动下,CMF设计已在中国开启了职业化发展道路。目前企业与高校都对CMF有了较为专业的认知,从越来越多企业设立CMF岗位与组建CMF团队、高校开设CMF课程与建设CMF实验室的社会发展动态中得以印证。这也预示着,CMF设计即将进入到更高发展质量阶段。
CMF设计结合了设计思维、工程思维,又与供应链息息相关,随着CMF设计在交通、消费电子、家电、家居行业的充分发展,CMF设计创新工作进入到了更高的发展水平,跨界创新、底层创新成为重要方向。由于CMF需要大量的设计实践经验、海量的材料与工艺知识作为支撑,个体设计师的成长速度、知识获取量很难满足企业创新需求,加之受限于企业所在行业属性,CMF设计行业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加全面的参考资料与理论体系。
为达成以上需求与目标,本手册编委会特别邀请企业与高校两大背景团队进行合作编写。企业方面邀请了长城汽车、上汽大众、美的、海尔、伊莱克斯、OPPO、魅族、安克、极米、我乐家居、延锋国际、旷达科技等现任或曾就职该企业的相关设计负责人、资深CMF设计师,他/她们拥有丰富的设计经验,代表交通、消费电子、家电、家居行业,同时还有材料与工程方面的资深专家及企业。高校方面得到了诸多高校多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企业与高校团队为本书奠定了扎实的产业与学术基础。
本手册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黄明富;第二章:王祥、张根磊、吴风南、张美萍、葛凌蓝、吴月、张聪聪、黄明富;第三章:张莉、闫胜昝、王娴雅、董建春、邱耀弘、施浩、吴双全、井后帅、黄明富;第四章:侯建军、张亮、邱耀弘、王娴雅、周文强、董建春、唐丽丽、井后帅、黄明富;第五章:仇媛、黄明富;第六章:唐丽丽、曲辰、仇媛、施浩、吴双全、黄明富;第七章:唐丽丽、曲辰、周文强、施浩、吴双全、黄明富;第八章:黄明富。
本手册的最终成型,要感谢编委会各位专家的通力协作撰写;感谢李亦文教授给予全程指导,进行专业学术把关及审定;感谢郑静教授/院长的大力支持;感谢材料与工艺专家邱耀弘博士、哈尔滨理工大学张莉教授、纺织面料专家旷达科技吴双全总工,给予材料与工艺方面的专业支持,感谢企业界的同仁,给予交通、消费电子、家电、家居等领域真实宝贵的产业支持;感谢国际CMF设计奖历届申报企业与设计师,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真实优秀的产品案例;感谢唐伟嘉、谢戈倩、刘小惠、魏璟欣、刘坚,科美研创创始人高懋森,PPG色彩设计经理薛卫,以及业内众多企业朋友,为本书在配图方面提供的帮助。
由于CMF涉猎的行业领域、产品类型、专业学科极为广泛,是典型的交叉性学科,又是应用实践型岗位。在本手册编写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编写难度之大,难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我们将不断地去更新与完善,我谨代表编委会感谢读者的包容与理解。
另,为便于设计师选材与应用,本手册对诸多材料提供了成本参考,但材料价格会因行情、地域、时间推移等因素而有所浮动、仅供大家比较与参考。
黄明富 Samy
2024年于深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