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9320468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近十年来的玉米栽培领域整个产业链条各环节的最新关键生产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玉米产业概况,玉米生物学基础,玉米主要栽培及推广品种,玉米栽培技术,玉米杂交制种技术,玉米肥料使用技术,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玉米贮藏技术、特用玉米栽培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 玉米生产概况
第一节 世界玉米生产概况
第二节 美国玉米生产概况
一、美国玉米生产发展历史
二、美国玉米持续增产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 我国玉米生产概况
一、我国玉米种植区划
二、我国玉米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三、我国玉米生产发展历史
四、我国玉米生产现状
五、我国玉米生产发展潜力
六、我国玉米进一步增产的主要措施
第二章 玉米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玉米的分类
一、按籽粒形态和结构分类
二、按生育期分类
三、按株型分类
四、按照植株高度分类
五、按制种方式分类
六、按播种时间分类
七、根据收获物用途分类
八、按照籽粒颜色(主要为胚乳颜色)分类
第二节 玉米的生长发育
一、生长发育时期
二、生长发育阶段
第三节 玉米器官的形成特征及功能
一、根
二、茎
三、叶
四、雄穗、雌穗
五、籽粒
第四节 玉米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一、土壤
二、矿质营养
三、水分
四、光照
五、温度
第三章 玉米肥料施用技术
第一节 矿质元素在玉米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一、大量元素的生理作用及缺素症状
二、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及缺素症状
第二节 常用肥料品种及其有效成分
一、氨肥
二、磷肥
三、钾肥
四、复合肥
五、微量元素
六、生物肥料
七、商品有机肥料
八、农家肥(有机肥料)
第三节 玉米施肥量及施肥技术
一、玉米施肥量
二、玉米施肥技术
第四章 玉米病虫草害防治
第一节 我国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概况
一、病害
二、虫害
三、草害
第二节 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一、病害防治
二、虫害防治
三、杂草防治
第五章 杂交种子生产技术
一、制种基地的选择与配置
二、规范播种
三、田间管理
四、花期预测
五、严格去杂
六、严格去雄
七、人工辅助授粉
八、割除父本
九、加速脱水
十、种子收获入库
第六章 玉米的贮藏
第一节 高水分玉米降水方法
一、通风栅自然干燥
二、春季晾晒
三、码风垛自然干燥
四、机械烘干
第二节 玉米贮藏与管理
一、玉米的贮藏方法
二、玉米贮藏的管理措施
第七章 玉米主推栽培技术及模式
第一节 玉米主推栽培技术
一、“一增四改”关键技术
二、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
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五、玉米密植滴灌高产关键技术
第二节 玉米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一、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二、玉米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三、玉米种肥同播一体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四、玉米保护性耕作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五、春玉米雨养旱作稳产技术模式
六、东北春玉米坐水种保全苗技术模式
七、黄淮海夏玉米贴茬直播高产技术模式
八、西南西北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九、玉米抗倒伏防灾减损技术模式
十、玉米促授粉保结实防灾减损技术模式
第八章 玉米高产潜力探索与高产创建
第一节 玉米高产潜力探索研究与实践
一、我国玉米高产潜力探索研究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玉米创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
第二节 玉米高产创建
一、玉米高产创建基本情况
二、玉米高产创建的主要成效
第三节 玉米高产集成与配套技术
一、北方春玉米区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
二、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
三、西南玉米区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范
第九章 特用玉米栽培技术
一、甜玉米栽培技术
二、糯玉米栽培技术
三、爆裂玉米栽培技术
四、笋玉米栽培技术
五、青贮玉米栽培技术
六、优质蛋白玉米栽培技术
七、高油玉米栽培技术
第十章 玉米品种介绍
第一节 普通玉米品种简介
一、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
二、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
三、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
四、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
六、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
七、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
八、西北春玉米类型区
九、西南春玉米类型区
十、热带亚热带玉米类型区
十一、东南春玉米类型区
第二节 特专型玉米品种简介
一、京科糯2000
二、万糯2000
三、农科糯336
四、金冠218
五、京科甜608
六、申科甜811
七、京科糯768
八、京紫糯219
九、北农青贮368
十、京科青贮932
十一、沈爆6号
第十一章 玉米加工产品介绍
一、食用
二、饲用
三、工业加工
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