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357866丛书名: 北大经院论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自2014年起推出“两会笔谈”品牌活动,聚焦中国经济动态,分享改革谋略,并按年度结集出版。本书稿由五十多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专家学者的时评文章构成,共六部分,内容紧扣全国“两会”热点,结合党的二十大、二十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十四五”规划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中国式现代化出发,对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产业升级、动能培育、政府施策、民生增进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讨论,从经济学专业角度出发,提出客观独到的政策建议,为中国经济学创新理论体系化和学理化贡献力量,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提供智力支撑。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自2014年起推出“两会笔谈”品牌活动,聚焦中国经济动态,分享改革谋略,并按年度结集出版。本书稿由五十多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专家学者的时评文章构成,共六部分,内容紧扣全国“两会”热点,结合党的二十大、二十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十四五”规划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中国式现代化出发,对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产业升级、动能培育、政府施策、民生增进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讨论,从经济学专业角度出发,提出客观独到的政策建议,为中国经济学创新理论体系化和学理化贡献力量,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提供智力支撑。
第一部分 高质量发展:因循善策,经济繁荣
第二部分 双循环畅达:内通函夏,外联瀛寰
第三部分 产业升级:继往开来,万象更新
第四部分 动能培育:开拓出新,如日方升
第五部分 政府有为:施政有方,发展有序
第六部分 民生为本:增进福祉,民康物阜
序言
本书为专家学者2023年“两会”之后围绕当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所著,因此部分观点(如对2023年全年宏观经济数据的预测以及对新冠疫情发展趋势的判断)与后来的事实略有出入。——编者注
张辉
如今我们已经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征途。回首百年奋斗路,为实现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历史宏愿,中国共产党怀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带领中国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2020年、2021年、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接连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120万亿元大关,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连续四年超过10 000美元,截至建党百年2021年,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上升至18.5%,我国人均GDP恢复至世界平均水平的1024%。我国已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党的二十大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继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我们应看到近年来,特别是过去一年,面对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形势,党和国家果断应对、及时调控,出台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使得中国经济迎难而上,顶住压力稳中有进,展现出坚强韧性。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成果的取得实属不易,面临着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冲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交织并存:国内层面,我国经济增长企稳向上的基础尚需巩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稳企业、保就业、惠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国际层面,我国亟须应对全球通货膨胀高企、外贸压力增加等严峻挑战。但总体而言,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平稳运行并持续向好发展的基本面依旧稳固。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特别是面对更趋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与充满挑战的国内形势,我们更应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紧抓经济发展机遇,释放经济发展潜力,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启航新征程,我们应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坚持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前提,统筹开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随着病毒的变异、疫苗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进入新阶段,主要矛盾有所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实现阶段平稳转换,需要全面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新阶段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完善医疗保健体系,提高疫情防控的精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也要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启航新征程,我们应更好地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培育发展新优势。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应对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带动中国与全球经济的良好运行发展。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突破和畅通经济循环现存的卡点、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深挖内需市场潜力,优化经济布局结构。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宽领域、深层次的开放格局,为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引进全球优质要素资源,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以国际循环推进国内循环高效高质运行,以国内循环带动国际循环,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启航新征程,我们应更好地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畅通经济循环。发展完整内需体系,创新多元业态模式,着力扩大消费、投资、金融需求。重点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完善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推动实现高质量供给,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增长,以高水平需求牵引供给提质,形成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的高水平动态平衡,释放发展潜能,实现良性循环。
启航新征程,我们应更好地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速高质量发展。推进传统实体经济升级转型,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的机遇,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创造经济增长新动能,开辟经济发展新赛道。重视人才培养,完善人才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以量的合理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支撑和保障,以质的有效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方向动力,推动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
启航新征程,我们应更好地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积极发挥有为政府作用,需要发展宏观调控体系,完善政策实施方式,以市场主体需求为主要内容,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保障政策时效性的基础上,货币政策精准有力,财政政策加力提效,防范化解潜在风险隐患,促进经济平稳回升,维系社会稳定发展。要以系统观念引领,增强全局观,协调经济政策与其他政策取向,实现不同政策有机配合、共同发力,以政府有为推动市场有效、社会有序,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启航新征程,我们应更好地统筹当前和长远。衔接好当前工作与未来发展,需要坚持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坚持把发展目标和现实条件相结合。从长远看,我国正在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前途光明,任重道远。从当前看,面对经济发展的困难与挑战,短期纾困不能进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盲目之举,而应把着力点放在提振信心、深化改革、培育经济新动能上来。要立足客观实际,前瞻未来发展,统筹长期目标与当前机遇,抓住当前经济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发展、改革开放深化、绿色发展加速、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等发展机遇,充分释放有利因素,有效应对外部冲击,推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向着远大目标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我们所要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我们所开启的新征程是独树一帜的实践创新,不可避免地将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更加迫切地需要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理论、新方略的指导。
“经世济民”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一贯秉承的核心理念,“两会笔谈”正是由此理念发展而来的重要平台。2014年至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密切关注每年“两会”,组织本学院专家学者聚焦会议热点,发挥经济专业优势,对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前沿问题进行解读评述,形成兼具前瞻性、专业性和影响力的系列品牌活动,搭建了讨论“两会”热点、研究经济问题、发表政策建议的有力平台。作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和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工程的构建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专家学者们紧握中国经济学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时代机遇,以笔为铧,深耕祖国大地,心系家国人民,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践行经世济民初心,做好中国特色经济学研究。
在今年的“两会笔谈”中,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专家学者紧扣2023年全国“两会”热点,结合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中央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十四五”规划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中国式现代化出发,对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产业升级、动能培育、政府施策、民生增进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讨论,从经济学专业角度出发,提出客观独到的政策建议,为中国经济学创新理论体系化和学理化贡献力量,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提供智力支撑。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