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7370073
全书分为生理和营养基础、营养诊断和治疗通则、营养不良风险人群的营养治疗、临床营养学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内容,从食物到营养剂,从基础到临床,从诊断到治疗,从病房到家庭,围绕临床营养问题进行讨论、叙述。全书包括22章168节,每一节一个专题,每一章自成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接。以营养为主线,以合理应用为目标:以患者为中心,以最佳结局为追求。内容既涵盖了基础营养,也涉及了与营养关系密切的临床常见疾病,以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能掌握更新、更完整的知识。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临床营养学的发展历史/1
第二节现代临床营养理念——价值营养/3
第三节临床营养学未来与展望——精准营养/6
第二章食物营养成分/9
第一节碳水化合物/9
第二节蛋白质/11
第三节脂类/13
第四节矿物质/15
第五节维生素/18
第六节水/22
第七节膳食纤维/23
第八节食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24
第三章食物营养价值与膳食结构/27
第一节植物性食品的营养价值/27
第二节动物性食品的营养价值/29
第三节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31
第四节常见膳食结构/32
第五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33
第四章营养代谢概述/35
第一节食物消化、吸收与排泄/35
第二节能量代谢/38
第三节宏量营养素代谢/40
第四节水、电解质代谢/42
第五节维生素代谢/43
第六节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45
第七节营养与基因/46
第八节代谢节律/47
第五章特殊食品与营养制剂/50
第一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50
第二节肠内营养制剂/52
第三节肠外营养制剂/53
第四节保健食品/55
第五节营养强化食品/57
第六节微生态相关制剂/59
第六章临床营养诊断/61
第一节营养状况的意义/61
第二节营养三级诊断/63
第三节重要营养筛查量表/66
第四节重要营养评估量表/70
第五节膳食调查/73
第六节心理社会评估/77
第七节生活质量评估/78
第七章实验营养诊断/81
第一节重要实验室检查/81
第二节人体学测量/83
第三节人体成分分析/85
第四节能量需求测算/87
第五节肌肉功能和体力状况评价/89
第六节影像营养诊断/92
第七节人工智能营养诊断/93
第八章临床营养治疗通则/97
第一节营养治疗的价值/97
第二节营养处方/99
第三节五阶梯营养治疗/103
第四节营养教育/105
第五节整合营养疗法/108
第六节营养治疗的疗效评价/110
第九章膳食营养治疗/113
第一节概述/113
第二节医院膳食健康要求与标准/114
第三节医院基本膳食/115
第四节诊断膳食/117
第五节治疗膳食/120
第六节生酮膳食/126
第七节限制性饮食/130
第十章肠内营养/133
第一节概述/133
第二节口服营养补充/135
第三节管饲及通路/137
第四节肠内喂养耐受不良/139
第五节导管相关并发症/141
第六节感染性并发症/143
第十一章肠外营养/146
第一节概述/146
第二节肠外营养常用通路/147
第三节肠外营养处方与配制原则/149
第四节肠外营养代谢相关并发症/150
第五节肠外营养导管相关非感染性并发症/152
第六节肠外营养导管相关感染性并发症/154
第七节脂肪超载综合征/156
第十二章临床营养相关治疗/159
第一节营养代谢调节治疗/159
第二节消化液回输/162
第三节粪菌移植/164
第四节免疫调节治疗/166
第五节减重与增重/168
第十三章特殊人群的营养管理/171
第一节早产儿/171
第二节婴幼儿/173
第三节学龄前儿童/176
第四节学龄儿童/179
第五节孕产妇/181
第六节围绝经期人群/183
第七节老年人/184
第八节素食人群/187
第十四章特殊环境人员的营养管理/189
第一节概述/189
第二节高温环境/190
第三节低温环境/192
第四节高原环境/194
第五节夜间工作/197
第六节常见特殊职业环境/199
第十五章营养影响症状/203
第一节营养影响症状概述/203
第二节恶心、呕吐/206
第三节厌食/209
第四节腹胀/212
第五节便秘/215
第六节腹泻/217
第七节反流与误吸/219
第八节吞咽困难/221
第九节嗅觉障碍和味觉障碍/223
第十节口腔溃疡/225
第十一节口干/227
第十二节乏力/230
第十三节疼痛/233
第十六章营养紊乱/237
第一节营养不良/237
第二节肥胖症/241
第三节恶液质/245
第四节肌肉减少症/250
第五节衰弱综合征/254
第六节贫血/257
第七节维生素异常/260
第八节矿物质异常/265
第九节食物过敏/268
第十节食物耐受不良/270
第十一节营养相关心理障碍/272
第十二节隐性饥饿/275
第十三节再喂养综合征/277
第十七章特殊生理阶段重要疾病的营养治疗/281
第一节婴幼儿腹泻病/281
第二节儿童遗传性代谢性疾病/282
第三节儿童生长减缓/287
第四节儿童单纯性肥胖/289
第五节儿童糖尿病/291
第六节妊娠期高血糖/292
第七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94
第八节老年综合征/296
第十八章手术、创伤及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300
第一节创伤应激代谢特征/300
第二节围手术期/304
第三节创伤与烧伤/306
第四节重症胰腺炎/308
第五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10
第六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12
第七节短肠综合征/313
第八节慢性伤口/316
第九节肠瘘/319
第十节器官移植/321
第十一节乳糜胸和乳糜腹/324
第十二节减重代谢手术/325
第十九章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329
第一节恶性肿瘤/329
第二节炎症性肠病/333
第三节慢性肝病/336
第四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37
第五节慢性肾脏病/339
第六节高血压/343
第七节缺血性心脏病/345
第八节慢性心力衰竭/347
第九节慢性皮肤病/349
第十节共病/352
第二十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355
第一节代谢综合征/355
第二节高糖血症与糖尿病/357
第三节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360
第四节高尿酸血症与痛风/362
第五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65
第六节骨质疏松症/367
第七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69
第八节甲状腺疾病/372
第二十一章感染性疾病的营养治疗/375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375
第二节肺结核/377
第三节艾滋病/380
第四节急性肠道传染病/382
第五节病毒性肺炎/384
第二十二章神经、精神心理疾病的营养治疗/387
第一节帕金森病/387
第二节阿尔茨海默病/389
第三节脑卒中/392
第四节癫痫/394
第五节神经性厌食/贪食/396
第六节物质依赖/399
第七节抑郁症/401
第八节焦虑障碍/403
第九节孤独症谱系障碍/405
第二十三章延续营养管理/409
第一节营养管理的内涵、模式与评价/409
第二节营养查房及会诊/410
第三节医院营养管理/411
第四节社区营养管理/414
第五节家庭营养管理/414
第六节个人营养管理/416
推荐阅读419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420
中国医学史会记住这一天!2022 年9 月19 日,《临床营养学》正式纳入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十轮规划教材。自此,我国临床营养学教学一步跨进世界领先行列,正式开启新篇章。
2012 年6 月10 日,石汉平、曹伟新、于康、伍晓汀和李薇教授联名向国家有关部门递呈了《关于将临床营养学纳入医学生必修课程的提议》。此后,中国临床营养人发扬“四千”精神,以滴水穿石的决心推动医学生的临床营养学教育。十年过去了,梦想成真,九转功成。此时此刻,苦涩的汗水化为甘露,辛酸的眼泪变成释怀:临床营养学终于昂首阔步走进医学教育殿堂,营养治疗终于返璞归真成为一线治疗。这是患者之福,健康之本。
众所周知,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营养驱动的,营养状况是机体健康水平和功能状态的镜像。营养不良不仅是疾病的结果,而且是疾病的原因;不仅导致体重丢失,而且影响所有器官系统。营养治疗不仅提供能量,而且调节代谢,更加焕发自愈力,促进患者食物权、健康权、生命权的有机结合。因此,在“以健康为中心”的时代,我们要大声疾呼“营养治疗是基础治疗,是人文关怀,还营养为一线治疗”,切实把营养治疗整合到每一位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中去,充分发挥其价值医疗作用,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康复。
人才培养,始于教育。改变行动从改变观念开始。把临床营养学纳入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对培养高水平、重人文的未来医师有巨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建设先要规划,教书先需教材。为此,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23 年6 月28 日组织召开了本教材第一次编写工作会议,确定了“编写高质量教材”的目标,描绘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愿景。全体编写人员不辱使命、不负荣誉、不辞劳苦,致力打造经典,历时八个月,修改数十次,更新数千处,最终成稿。
全书内容分为营养生理代谢、营养诊疗通则、不同人群营养管理、临床营养学科发展四个方面,从食物到制剂,从基础到临床,从病房到家庭,从患者到人群,围绕一个主题—“营养紊乱”、贯穿一条主线—“营养治疗”,落实一个主旨—“生命至上”进行讨论、叙述。全书共23 章173 节,既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相互融合。本书以价值营养为核心,以精准营养为方向,以护佑健康为峰点,力求回答不同患者的主要营养关切,力争反映营养研究的最新重要成果,广泛适用于医学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不仅探索了新形态教材的模式,而且方便了广大读者的学习。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共同努力的结果。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河北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34 家单位、35 位专家直接负责编写工作,他们多年耕耘在医疗、教学、科研一线,是本领域的一流专家,是懂营养的临床医师、懂疾病的营养师、懂学生的教师。本书不仅凝集了编委团队的心血,还汇聚了多位未署名的幕后英雄的智慧,借此付梓之际,一并表示衷心感谢。限于编者水平和经验,由于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加上内容涉及广泛,本书可能存在不足、遗漏乃至错误,恳请批评指正。
谨以本书献给亲爱的医学生和患者!
石汉平
2024 年10 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