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3413739
☆文史学者李旭东历史通俗读物全新力作,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贾英华作序推荐。
☆史料丰赡,逻辑严密,以案说法讲史,寓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为读者提供从法律案例了解唐朝历史的新角度。
☆婚姻纠葛、遗产归属、交通肇事、故意伤害、贪污受贿……从上百件尘封已久的唐朝案例中,探寻繁华盛世背后的隐秘角落。
☆依托官修正史、唐人笔记、唐代传奇、敦煌遗书,在抽丝剥茧之中抵达历史深处,于细微处读懂大唐律法、世俗人情和生活百态。
☆封面设计精良,采用烫金工艺,内文排版疏朗。
本书是一部通俗历史读物,通过对唐朝上百个典型案例的讲述,依托官修正史、唐人笔记、唐代传奇、敦煌遗书等史料,全景式再现了大唐法律制度、世俗人情、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
本书史料丰赡,逻辑严密,为读者提供从法律案例了解唐朝历史的新角度,书中既有民法领域的婚姻纠葛、财产纠纷、继承纷争、物权归属、损害赔偿、收养法规,又有刑法领域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盗窃等犯罪行为,还有古代法律特有的谋反、谋大逆等罪名。作者用以案说法讲史的方式,讲述了大唐律法背后的社会环境,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唐朝社会的政治运作、思想观念与生活百态。
第一章 结婚那些事儿
我的婚姻我做主
“一女嫁二夫”的尴尬
曲折离奇的“近亲结婚”
与同姓结婚也会坐牢
“唐朝陈世美”的悲惨下场
封疆大吏的桃色新闻
暗藏权色交易的“性贿赂”
公主居然也会被“家暴”
涉外婚姻讲究多
离家出走的后果很严重
第二章 离婚可不是那么简单
高句丽婢女的“仙人跳”
为了离婚不择手段的大将军
唐朝女子可不能当丁克
宰相儿子的醋坛子老婆
“怕老婆”怕出了新境界
离奇盗窃案牵出的奸情
公婆可是万万招惹不得
太子居然两度被迫离婚
以“恩断义绝”结局收尾的婚姻背后
离婚后财产子女的归属问题
前前夫、前夫与前妻的故事
守节还是再嫁
第三章 孽缘背后的一地鸡毛
险些丧命的危险约会
胆敢栽赃皇帝的奸夫
逍遥法外的狂徒
“死而复生”的妻子
收获无数粉丝的杀人真凶
形形色色的杀妻案
辨声识奸情的大画家
借刀杀人的人终被杀
第四章 争夺家产的暗战
闹出八条人命的遗产纠纷案
时代不同了,男女不一样
女儿也不是好欺负的
“继母杀子”与“儿子不孝”
出家人的遗嘱
第五章 被侮辱与被损害
交通肇事案背后的玄机
老赖们的克星
一鸣惊人的苏无名
不知名官员侦破的知名案件
涉外案件折射出的大唐之痛
第六章 令人咋舌的花式骗术
骗官、骗色、骗财的邪恶人生
与大富商偷换人生的江湖术士
是馅饼还是横祸
当“伪侠客”遇到真骗子
宰相“跑官要官”遇到诈骗犯
被骗子讹诈的高官
胆敢欺骗皇帝的狂徒
花样百出的装病技巧
第七章 贪腐与渎职的潜规则
飞扬跋扈的藩王
国舅带刀入宫的后果
“死得其所”的“最高法院”法官
唐太宗因袒护腐败分子而谢罪
大唐第一贪家中的心爱之物
中书令低价买房引发的风波
一起贪污案引发的宰相对决
众说纷纭的元和三年制举案
长庆元年科举案背后的利益之争
第八章 小驿站内发生的惊天大案
小人物之死牵涉出的大人物
杀害杨贵妃的凶手究竟是谁
一代枭雄史思明猝死真相
无畏义士与狡诈宦官的战争
因为被打而葬送了大好前途
孟不疑骇人听闻的遭遇
第九章 扑朔迷离的谋反
命悬一线的唐太宗
“性骚扰”公主引发的政治大清洗
人人自危的“被谋反”时代
利用妖术谋害皇帝的人
太平公主谋反是个惊天骗局
大唐宰相当街公然被杀
甘露之变——宰相居然被宦官屠杀殆尽
第十章 皇室死亡案件背后的隐情
唐太宗居然死于“神药”
武则天子女猝死的真相
被逼死的太上皇与被吓死的皇帝
宪宗皇帝之死——大唐杀夫第一案
爱玩的皇帝居然被“玩死”
同昌公主死亡背后的隐情
参考资料
序
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乃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中华法系。无疑,唐朝法律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唐朝法律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法律制度,不仅在中国,即便在整个儒家文化圈;不仅在当时,即便是在现在,仍有着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唐朝法律继承并发展了“礼法并用”的正统法律观念,以儒家礼教纲常作为指导思想,大量援用儒家经典思想,强调社会风气需要礼教与刑罚并用,突出礼教对法律的指导作用。在唐朝法律中,礼是确定罪名和刑罚的主要依据,同时融入了等级身份差别思想,亲疏、尊卑、良贱的法律地位有着天壤之别, 同一行为的法律后果也有着巨大的差别。
唐朝法律思想的集大成者《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李治主持修订完成的综合性法典,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开创了我国古代法典中法律与历史结合的先河,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法典,也是我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在世界法制史上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堪称整个世界中世纪法典的杰作。
《唐律疏议》将法条、司法解释与综合评价有机地融为一体,共分为十二篇,各篇律条的排序有着极强的内在逻辑性,分别是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与断狱,可谓是研究唐代阶级关系、等级关系以及官制、兵制、田制、赋役制的重要依据。
《唐律疏议》很枯燥,也很难懂,但此书却采用以案说法的形式,依托官修正史、唐人笔记、唐代传奇、敦煌遗书等史料,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一百多个代表性案件娓娓道来,让人看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在收获阅读快感的同时,读者也在感受着案中人的喜怒哀乐,体会着案中人的辛酸苦涩,仿佛真的走进了唐朝的社会生活之中,还可以通过观察现场、推敲供词、寻找物证,最终锁定嫌疑人,不仅能提升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还能学到很多断案智慧。
此书的最大特点是寓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通过一个又一个光怪陆离的案 件阐释唐朝独特的法律制度。此案为什么这么判,应当如何判,其中很多内容都是读者此前并不熟悉的。比如唐朝官员随意休掉妻子也是会断送自己政治前途的;同姓男女即便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凡结婚都要坐牢,表哥与表妹、表姐与表弟即使属于近亲,但结婚却是被允许的;主人杀死自己的奴仆最高只会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但若是奴仆谋害主子,即使还在谋划阶段,依旧会被判处死刑……
这本书洋洋洒洒 30 万字,几乎涵盖了唐朝法律的方方面面,既有民法领域的婚姻纠葛、财产纠纷、继承纷争、物权归属、损害赔偿、收养法规,也有刑法领域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盗窃等犯罪行为,还有古代法律特有的通奸、谋反、谋大逆等罪名。此外,行政法与国际法领域也有所涉及,几乎每个案件都具有唯一性,不仅案件本身曲折离奇,同时又能使读者从不同侧面对唐朝法律有所了解。
毫不讳言,我是研究晚清史的,对于晚清法律也有所涉猎,早年还收藏了光绪七年的全部《大清律》。无疑,这对于追溯并研究唐朝法律文化,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法律的复杂之处在于它不是孤独存在的而是置身于天理人情、风俗习惯、道德评判之中。完善法律条文是一个漫长而渐进发展的过程。历史上,白纸黑字的规则其实很难践行,有的司法官员徇私舞弊,公然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有的司法官员听之任之,为有权有势之人大开方便之门;不过依然有很多司法官员始终秉持公平公正、不畏权势之心,手中有权,心中有法,温暖着人心,亦照亮了历史!
离婚后财产子女的归属问题(节选)
和离需要双方全都同意,只要有一方不答应,那么这个婚就离不成,但如果妻子符合“七出”的情形,即便女子不同意离婚,丈夫依旧可以单方面提出离婚,但如果是妻子想要离婚,丈夫却不同意,妻子又该怎么办呢?
颜真卿担任抚州(今江西省抚州市)刺史的时候,州内有个叫杨志坚的人,虽然酷爱学习,但家里却很穷。他的妻子嫌弃他没有出息,便不想和他继续过下去了,于是向他索要休书,但丈夫却只给他写了一首诗:
当年立志早从师,今日翻成鬓有丝。
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迟。
金钗任意撩新发,鸾镜从他别画眉。
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
妻子拿着丈夫的诗,兴高采烈地到州里想要官府出具公文,以便自己日后改嫁。颜真卿查明真相之后,做出了这样的判决:“妻可笞二十,任自改嫁。杨志坚秀才,饷粟帛,仍署随军。”
官府给予生活困顿的杨志坚经济补助,还让他在军中效力,他的妻子却被笞打了二十下之后准予自行改嫁,虽然落得个嫌贫爱富的坏名声,但她毕竟可以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了,如果在明清时期,与自己的丈夫离婚可是绝大多数女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即便是丈夫去世之后,很多人都会选择终身为丈夫守节。
虽然杨志坚的妻子为了能够离婚挨了一顿打,还受了一顿骂,但也有女子主动向丈夫提出离婚而广受赞誉。
刘寂的妻子夏侯氏的父亲患有严重的眼疾,后来居然失明了,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夏侯氏放心不下自己的父亲,只得请求与丈夫离婚,想要回家照顾自己的老父亲。离婚请求得到丈夫同意之后,夏侯氏便回到娘家悉心照料患病的老父亲 ,最后因为孝顺而得了朝廷褒奖。
两人离婚之后,夫妻双方的财产又该如何分割呢?子女又该归谁抚养呢?这些都是如今司法实践中很棘手的难题,时常会引发旷日持久的诉讼,不过在唐朝却很容易,唐朝并没有夫妻共同财产这个概念,丈夫家的财产与妻子没有任何关系,妻子结婚时带来的嫁妆也要原封不动地退还给妻子,不过妻子在丈夫生前
用丈夫的钱购置的写在自己名下的资产也应被认定为妻子的个人财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