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329888丛书名: 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
本书分为上编“导论”和下编“本体论与方法论”,共计9章。上编“导论”包括2章,依次阐述刑法解释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体系、刑法解释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刑法解释学的研究方法与刑法解释学的重要性,以及中西方刑法解释(学)的历史沿革;下编“本体论与方法论”分为7章,依次论述刑法解释的概念与特点、刑法解释的类型与功能、刑法解释的基本原则、刑法解释方法、刑法解释方法体系化、刑法解释过程与结论、功能主义刑法解释论。
本书的特色在于:(1)适当兼顾刑法解释学理论知识的周全性、深刻性和逻辑体系性,在学术观点上尽量采用通识的、前沿的和先进的刑法解释学理论,在论述方式上尽量做到理论抽象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以使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获得较为系统的刑法解释学理论知识,掌握较为全面的刑法解释技艺,有效提升刑法解释能力。(2)重点针对刑法解释学研究范式、系列命题进行学术批判、法理检讨和实证分析研究,力图在批判早期功能主义刑法解释论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发展理论,证立整全论功能主义刑法解释学理论体系的“整体有效性”。(3)突出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在借鉴吸纳中国刑法解释学传统文化和中西方刑法解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阐释中国语境下的结果与方法并重整全论、整体有效性原则、刑法解释方法确证功能体系化、刑法解释结论整体有效性、司法公正相对主义、法官决策有效性、判例释法指引功能、刑法解释有限功能等核心命题组成的理论系统,重构并系统阐释崭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整全论功能主义刑法解释学的基础理论。前言
刑法解释学既是解释学(诠释学)、法律解释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刑法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刑法解释活动的规律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在刑法原理、刑事政策原理、法秩序统一原理以及法律解释学原理的指导下,对刑法立法规定进行解释适用的理论知识体系。作为理论知识,刑法解释学博大精深,各种理论学说纷呈,既充满哲学思辨,又富有实践理性,徜徉其间可以博古通今,可谓引人入胜。作为方法论和技艺知识,刑法解释学好似身怀绝技的魔术师,习得者不但可以获得魔法、“活的法”,还可以登高望远,遍览世间疑难奇案,遍数人间司法冷暖,能够在法律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作为高等院校法学类专业教材,本书在编写风格上尽量照顾刑法解释学理论知识的周全性、深刻性和逻辑体系性,在学术观点上尽量采用通识的、前沿的和先进的刑法解释学理论,在论述方式上尽量做到理论抽象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以使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获得较为系统的刑法解释学理论知识,掌握较为全面的刑法解释技艺,有效提升刑法解释能力。
上编导论
第一章刑法解释学概述
第一节刑法解释学的研究对象、基本范畴与理论体系
一、刑法解释学的研究对象
二、刑法解释学的基本范畴与理论体系
第二节刑法解释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刑法解释学与刑法教义学
二、刑法解释学与刑事政策学
三、刑法解释学与刑法社科法学
四、刑法解释学与解释学
五、刑法解释学与法理学
第三节刑法解释学的研究方法
一、诠释学方法
二、逻辑学方法
三、系统思维方法
四、比较法学方法
五、历史学方法
六、实证分析方法
第四节刑法解释学的重要性
一、有效化解刑法司法适用中的解释性疑难
二、妥当协调刑法规范文本的稳定性与适应性
三、深刻回应刑法学“方法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刑法解释(学)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西方国家刑法解释(学)的历史沿革
一、西方国家刑法解释的实践历史
二、西方国家刑法解释学的理论沿革
第二节中国刑法解释(学)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刑法解释的实践历史
二、中国刑法解释学的理论沿革
下编本体论与方法论
第三章刑法解释的概念与特点
第一节刑法解释的概念
一、关于刑法解释的概念逻辑
二、关于刑法解释的概念争议与回应
第二节刑法解释的特点
一、刑法解释的特点归纳
二、司法适用性与立法漏洞甄别性
三、主客体性与主体间性
四、主客观性与互动循环性
五、结论性与方法性
第四章刑法解释的类型与功能
第一节刑法解释的类型
一、刑法解释的方法论类型
二、刑法解释的目标论类型
三、刑法解释的正义论类型
四、刑法解释的效力论类型
第二节刑法解释的功能
一、确证功能:确证法律解释结论有效性的功能
二、推动功能:推动法律立法完善的功能
三、促进功能:促进法律理论知识创新的功能
第五章刑法解释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合法性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的概念
二、合法性原则的具体展开
第二节合理性原则
一、合理性原则的概念
二、合理性原则的具体展开
第三节合目的性原则
一、合目的性原则的概念
二、合目的性原则的具体展开
第四节整体有效性原则
一、整体有效性原则的概念
二、整体有效性原则的具体展开
第六章刑法解释方法
第一节刑法解释方法概述
一、刑法解释方法的概念与分类
二、刑法解释方法的价值
第二节文义解释方法
一、文义解释的概念
二、文义解释的特点
第三节论理解释方法
一、体系解释
二、历史解释
三、目的解释
四、当然解释
五、反对解释
六、补正解释
七、比较解释
八、扩张解释与限缩解释
九、合宪性解释
第四节法社会学解释方法
一、法社会学解释(刑事政策解释)的概念
二、法社会学解释(刑事政策解释)的特点
第七章刑法解释方法体系化
第一节刑法解释方法体系化命题检讨与证立
一、刑法解释方法“逻辑顺序论”“层级论”命题检讨
二、刑法解释方法“确证功能体系化”命题证立
第二节刑法解释方法体系化的实质内涵
一、功能性共生融合关系
二、可回溯的功能性循环关系
三、功能性相对填补关系
四、功能性融贯关系
第八章刑法解释过程与结论
第一节刑法解释过程
一、刑法解释过程的认知哲学
二、刑法解释过程的司法逻辑
第二节刑法解释限度
一、刑法解释限度的概念与判断标准
二、刑法解释限度的限定功能
第三节刑法解释的融贯性
一、刑法解释融贯性的概念
二、刑法解释融贯性的判例实证
第四节刑法解释的司法公正性
一、禁止司法上犯罪化
二、反对法官以立法者自居
三、反对以教条主义损害司法公正
四、尽量兼顾程序公正
第五节刑法解释的法律论证性
一、法律论证的特殊针对性
二、法律论证的说理论证性
三、法律论证的规范证立性
第六节刑法解释结论
一、刑法解释结论的多样性
二、刑法解释结论的有效性
三、刑法解释结论的相对性
四、刑法解释结论的可证成性
第九章功能主义刑法解释论
第一节功能主义刑法解释论的源起与学术批评
一、日本学术批评的三维抽象:方法论、刑事政策论、司法公正论
二、中国过去的学术批评偏执一端:就结果论结果的刑事政策论
三、功能主义刑法解释学范式的方向性判断
1?刑法解释
刑法解释,是指对刑法规定含义的理解、释明和具体适用。
刑法解释概念中的“解释”,包括“解”“释”“具体适用”三个关键词。一是“解”,即理解。理解以前理解(前见)为基础,前理解对理解具有基础价值和重大影响,因此,理解是解释者在前理解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刑法规定含义的理解。二是“释”,即释明、阐明、说明、诠释、阐释。这表明,解释需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的具体含义进行释明。三是“具体适用”,即具体适用于个案的过程以及得出的解释结论。例如,法官对个案的审判(审理及其判决结果),就是法官对刑法规定和个案事实的刑法解释,或者说是法官将刑法规定具体适用于个案的刑法解释(活动)。
在有的论著中,刑法解释概念中的“刑法规定”被表述为,“刑法规范”“刑法条文”“刑法文本”“刑法立法文本”“刑法立法规范文本”等,它们的基本含义是一致的,只是表述的角度有所不同。
刑法解释是刑法解释学的基本范畴中具有奠基意义的范畴,可谓基石范畴。刑法解释(范畴)的基本含义表明:刑法解释既包括解释过程,也包括解释结论,是解释过程与解释结论的有机统一体。关于刑法解释(范畴)的概念、特点、类型、功能等方面的具体内容,本书后面将进行专门论述,这里仅对刑法解释(范畴)的基本含义作简要介绍。
2?刑法解释原则
刑法解释原则,是指贯穿于刑法解释活动过程始终,指导和制约刑法解释活动全过程的基本准则。刑法解释原则有以下四项(刑法解释的四项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合目的性原则、整体有效性原则。刑法解释的合法性原则,是指刑法解释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明文规定与基本精神,不能违宪和违反法律。刑法解释的合理性原则,是指刑法解释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实质法理、刑法教义学原理和常识情理。刑法解释的合目的性原则,是指刑法解释必须符合刑事政策目的之价值目标,具体包括防控犯罪价值意义上的“秩序”目的性、保障人权价值意义上的“自由”目的性、社会发展意义上的“效率”目的性与“公正”目的性四项价值目的性及其权衡整合。刑法解释的整体有效性原则,是指刑法解释必须同时符合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合目的性原则,是在合法性底线基础价值范围内以“可包容的优化价值”规则整合的“三性统一体”。
3?刑法解释的功能
刑法解释的功能,是指刑法解释在刑事法治实践中所具有的价值与功用。刑法解释的功能主要有确证功能、推动功能、促进功能等三项功能。刑法解释的确证功能,是指刑法解释具有确证刑法解释结论有效性的功能。刑法解释的推动功能,是指刑法解释具有推动刑法规范文本成长的功能,其具体内容是通过甄别发现真正的刑法立法漏洞以推动刑法立法的修订和完善。刑法解释的促进功能,是指刑法解释具有促进刑法学理论知识创新的功能,有利于繁荣整体刑法学理论知识体系。刑法解释的主要功能是确证功能。
刑法解释的任务,是一个同刑法解释的功能紧密相关的问题。刑法学界仅有少数学者提及刑法解释的任务,例如,有学者指出,“法律解释的任务在于探求与把握法律意旨,并帮助它的实现,即在正义及其衍生价值的指引下,以衡平的、可以被理解的方式去满足人类共同生活所发生的法律上的需要”劳东燕. 功能主义刑法解释论的方法与立场. 政法论坛,2018,36(2):13.;还有学者指出,“法律解释的任务是创造(而非发现)法律的意义”,而“刑法意义具有无限性”聂立泽,庄劲. 从“主客间性”到“主体间性”的刑法解释观. 法学,2011(9):71.,但是其语焉不详,深意难察,从而使得“刑法解释的任务”成为刑法解释学上的谜团。刑法解释的功能是一个在学术界获得了较多理论共识的概念,但是刑法解释的任务与刑法解释的功能之间的关系为何,以及是否需要提出“刑法解释的任务”这一概念,这些问题仍存在争议。通过初步的理论观察可以发现,刑法的任务(《刑法》第2条)有赖于刑法立法的任务与刑法解释的任务来诠释。如果说针对刑法立法文本进行刑法解释,通过充分发挥刑法解释的确证功能获得刑法解释结论有效性,有利于完成刑法解释的任务(以及刑法的任务);那么,针对司法实践中具体个案进行刑法解释,刑法解释结论的多样性存在本身却在相当意义上表明其并没有完成刑法解释的任务,只有通过刑法解释的确证功能体系化地对刑法解释结论多样性进行甄别遴选和合理整合,并且体系化地确证具体个案“唯一正确的”刑法解释结论整体有效性,才能对具体个案作出正确裁判?D?D要么无罪,要么有罪(并且确定具体的定罪量刑等处理结果),这时才能说完成了刑法解释的任务。由此可见,刑法解释的功能和结论本身并不能代替刑法解释的任务。通过初步的理论观察还可以发现,法理学上的法律解释论提出了“解释的任务”这一概念。卡尔?拉伦茨在讨论法律解释时首要论及的问题恰恰是“解释的任务”,他指出:“司法裁判及法学以如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