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2031236
是循规蹈矩,坐以待毙;
还是打破陈规,自我救赎?
在这本书里,你将读到近百年前一群中国底层女性的生命故事。她们大都不善书写,其经历却意外被封存于当时的法律案卷之中。在通奸、逃婚、重婚、贩卖人口、走私、贩毒等罪行的背后,是乱世之下小人物艰难谋生的心酸日常,也是个体与社会冲突和对抗的复杂境况,以及主流社会变迁之外不为人知的一段历史。尽管时隔近百年,这群底层妇女在面对动荡不安的命运考验时的痛苦、无奈和期盼,却仍能为我们所深深共情。
1937—1949年,北平深陷重重危机。日伪的统治、战乱的动荡、经济的崩溃以及各种运动严重冲击着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秩序,百姓生活愈发艰难,传统婚姻家庭关系也因此摇摇欲坠。
本书借助于档案馆里保存的海量民国时期司法案卷,透过历史的尘埃,还原北平底层妇女的生活境况与内心世界。对于档案中频繁出现的“通奸”“诱拐”“重婚”等法律案件,作者试图揭示其背后的真实原因:战时经济失衡、粮食供应匮乏,使传统上依赖丈夫养活的妇女陷入绝境——种种犯罪行为,实则是她们迫于生存不得已采取的自救手段。不同于同时代活跃在公共领域的精英女性,这些游走于灰色地带的贫困妇女,只能借助于市井“潜规则”,在法律和制度的缝隙中谋取生路。她们的经历满载底层小人物的血泪心酸,却也呈现出一段被宏大叙事忽视的真实历史,以及一个建立在非正常经济基础之上、借由邻里关系网络运转的城市下层社会。
前言
第一部分 艰难时世
第一章 劳作中的妇女
第二章 供养问题
第二部分 街头巷尾
第三章 大杂院小社会
第四章 重婚的考量
第三部分 游走城乡
第五章 人口流动与生存手段
第六章 流动的秩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书将下层妇女的日常生存策略放置于与更广泛的社会改革、女权运动、法律变革和现代规训国家的互动过程之中。妇女由此成为婚姻、性别、劳动、旅行,以及妇女的公共生活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中的核心人物。
——《亚洲研究杂志》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将法律叙事与家庭生活相结合,是本书的独特之处,二者相结合将性别权力差异视为了解城市运作的基本前提。
——《东方研究杂志》
(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
这是一部关于在日伪统治及国共内战期间北京贫民生活的研究,它极具原创性,且文笔感人。这是一项杰作,罕见地揭示了伟大古都北京在战乱岁月中的命运。
——《太平洋事务》
(Pacific Affairs)
这本书对抗战史研究与中国内战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哈佛亚洲学研究学报》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