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339429
本教材主要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78年)。全书首先在绪论中介绍了本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发展阶段和主要内容,以及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共分七章分析和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恢复国民经济,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及恢复与发展,“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的曲折发展,实现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最后在结语中总结了1949—1978年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基本经验以及若干教训。
教材生动呈现和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突出体现和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之后,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而艰辛的历史进程;突出体现和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经济建设道路的艰辛曲折,在经济理论和经济建设领域取得的历史性进步;突出体现和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经验教训,以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准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本教材的主要定位,一是作为不同类型高校经济学专业、党史党建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二是作为高校相关公共选修课程教材。三是作为教育培训教材和大众阅读的“四史”类理论读物。
绪 论/ 1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二、发展阶段和主要内容/ 5
三、学习目标和意义/ 9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 15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任务/ 16
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共同纲领》的制定/ 16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与任务/ 21
三、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一切不平等条约/ 22
四、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 23
第二节 没收官僚资本和实行企业民主改革/ 31
一、没收官僚资本/ 31
二、建立国营经济/ 33
三、实行企业民主改革/ 36
四、接受来自苏联的经济援助/ 38
第三节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40
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0
二、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42
三、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43
第四节 稳定物价和统一财政经济/ 45
一、治理恶性通货膨胀/ 46
二、统一财政经济/ 47
三、合理调整工商业/ 48
四、“三反”“五反”斗争/ 50
第五节 全面恢复国民经济/ 51
一、恢复国民经济的投资和成效/ 51
二、全面恢复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53
三、全面恢复商业和贸易/ 56
四、扩大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 57
第二章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建设/ 63
第一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工业化/ 64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64
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68
三、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与优势/ 71
第二节 “一五”计划与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72
一、开展有计划工业化建设的紧迫性/ 73
二、“一五”计划的编制/ 75
三、 “一五”计划的完成/ 81
第三节 计划经济体制/ 83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83
二、统购统销政策/ 88
第四节 经济建设的初步成就及基本经验/ 92
一、经济建设成就/ 92
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95
三、经济建设基本经验/ 97
第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步建立/ 102
第一节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3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103
二、农业合作化进程/ 106
三、农业合作化是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 111
第二节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4
一、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114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116
三、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完成/ 119
第三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1
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施/ 121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125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探索/ 128
第四节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32
一、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壮大/ 13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135
三、通过和平改造实现经济制度变革/ 138
第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144
第一节 中国经济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45
一、探索经济建设道路的尝试/ 145
二、《论十大关系》/ 147
第二节 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探索/ 152
一、中共八大明确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152
二、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154
三、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 15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161
一、赶超英国口号的提出与批评反冒进/ 162
二、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与“大跃进”的全面发动/ 165
三、“二五”计划草案及其调整/ 167
第四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73
一、国民经济的“大跃进”/ 173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 177
三、纠“左”的努力与反复/ 181
第五章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及恢复与发展 / 191
第一节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92
一、对国民经济困难认识的不断加深/ 192
二、调整国民经济方针的提出及执行/ 194
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99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艰苦调整/ 201
一、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 202
二、国民经济的初步调整/ 204
三、国民经济的继续调整/ 208
第三节 农业、工业、商业和手工业的调整/ 211
一、农村经济体制与政策的调整/ 212
二、工业体制与政策的调整/ 216
三、商业和手工业政策的调整/ 222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25
一、国民经济的积极变化/ 225
二、“三五”计划制定与三线建设战略布局/ 233
三、国民经济在调整中恢复与发展/ 240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的曲折发展/ 250
第一节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251
一、国民经济受到冲击/ 251
二、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受到批判/ 256
三、“批林批孔”运动对国民经济的干扰/ 257
第二节 以三线建设为重点的大规模工业建设/ 259
一、三线建设大规模展开/ 259
二、三线建设主要项目/ 261
三、三线建设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262
第三节 重申“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 267
一、重申实现“四个现代化”/ 267
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 268
三、全面整顿取得显著成效/ 272
第四节 艰苦努力下经济建设的成就/ 273
一、“四五”计划的实施和《十年规划纲要(草案)》的拟定/ 274
二、工农业生产在困难中发展/ 283
三、“四三方案”及其实施/ 285
四、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援助/ 290
第七章 实现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97
第一节 解放思想与拨乱反正/ 298
一、邓小平大力推动思想解放/ 298
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301
三、开展按劳分配讨论/ 303
第二节 在恢复中前进的经济建设/ 305
一、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 305
二、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的倾向/ 309
三、经济比例关系出现新的失调及调整方针/ 312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314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探索/ 314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起步/ 319
三、对外开放决策的提出及执行/ 321
第四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28
一、中央工作会议的召开/ 328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30
三、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33
结 语/ 338
一、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及评价/ 338
二、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341
三、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若干教训/ 345
阅读文献/ 349
附 录 1949?—?1978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统计数据/ 352
后 记/ 353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