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625165
1.国学大师傅斯年解读古文,寥寥数语道尽千年智慧。
2.沉浸古文之美,感受字里行间的古人情思与智慧。
3.以图文互证形式降低古文鉴赏门槛,打造“纸上美学课堂”。
4.激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契合“Z世代”对文化自信的追求。
5.国学大师带你近距离get千年唯美古文。
《傅斯年笔下的古文之美》是国学大师傅斯年对古典文学的深情诠释,展现了他洞穿古文幽微、启迪智慧星河的深厚功力。作为胡适、陈寅恪等推崇的学术巨擘,傅斯年以考据之严谨与感悟之细腻,寥寥数语间道尽世间万象与人生百态。傅斯年不仅解析古文的文学之美,更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基因与普世智慧,使千年文字在当代焕发新生。无论是品味生存哀叹,还是领悟古文简练笔触下的永恒人性,本书都将带读者穿越时空,在文字的星河中汲取精神养分,于古今对话中获得生命的启迪。这是一部兼具深度与美学价值的文化盛宴,让古文之美成为滋养心灵的永恒泉源。
文言之美,美在简洁。寥寥数语,便可描绘世间万象,道尽人生百态。
语言和文字——所谓文言
风
雅
颂
《大雅》
《小雅》
踏入古文之境,与古人同游,或喜或悲,或忧或愤,皆发自肺腑,与之同频共振。
最早的传疑文人——屈原、宋玉、景差
楚辞余音
贾谊
儒林
《诗》
《书》
《礼》
《礼记》
《乐》
《易》
《春秋》
隐公
《论语》、《孝经》
五言诗之滥觞,经岁月之淘漉,熠熠生辉于华夏诗坛之长河。
五言诗之起源
《诗经》,有“关关雎鸠”的纯真爱情;“蒹葭苍苍”的惆怅思念;“岂曰无衣”的慷慨激昂;“式微式微”的哀怨悲叹……
泛论诗经学
西汉《诗》学
《毛诗》
宋代《诗》学
明季以来的《诗》学
我们怎样研究《诗经》
语言和文字——所谓文言
把语言和文字混做一件事,在近代欧洲是不会有的,而在中国则历来混得很利害。例如,中国和朝鲜和安南和日本是同文,不是同语,英德以及各腊丁民族是同文,即是同用腊丁文书,不是同语。西洋有国语而无国文,文书都是在一个时期向文化较久的别个民族借来的,而中国却有一个自己国人为自己语言用的文书,虽说这种文书后来也为外国人用了,如朝鲜、安南、日本,不过这些外国人是把汉语汉化一齐搬去的,所以他们实在是以文化的原故借汉语,只是读音有些变迁,到很后才有把汉字表他们语言的,如日本文中的训读。汉字既专为汉语用,而汉语也向来不用第二种工具来表他,只到近代耶稣教士才以罗马字母作拼音字,以翻译旧新约书,中国人自己也有了各种的注音字母,所以汉字汉语大体上是“一对一”的关系,历史上的事实如此。其实汉字和汉语并没有什么生理上的关系,我们固然可以汉字写英语 (假如为英语中每一音设一对当之汉字) ,也可以腊丁乃至俄罗斯字母写汉语,这里只有一个方便不方便的较量,没有不可能性。古来人尚知文语两件事的分别,譬如说,“老子著作五千言”,这是和五千文不同的,五千言是指读起来有五千个音,五千文是指写下来有五千个字。这个分别汉后才忽略,正因汉后古文的趋向益盛,以写在书上的古人语代流露口中的今人语,于是这层分别渐渐模糊,文即是言言即是文了。
把文字语言混为一谈,实在是一个大误谬。例如所谓“文字学”分为形体、声音、训诂三类,这三类中只有形体是文字学,其余都是语言学。又如只有《说文解字》是字书,后来的如《干禄字书》等乃是纯粹字书。《广韵》、《释名》、《玉篇》等等在大体上说都是语书,而后人都当作字典看。我们现在所习的外国语是英语、法语、德语等,并不是英文、法文、德文等,而误称做“文”。这一层误谬引起甚多的不便,语言学的观念不和文字学分清楚,语言学永远不能进步;且语、文两事合为一谈,很足以阻止纯语的文学之发展,这层发展是中国将来文学之生命上极重要的。
胡 适|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
陈寅恪|今生事业余田舍,天下英雄独使君。
周作人|表面上故意相反的显示得大胆,动不动就叫嚣,人家叫他傅大炮,这正中了他的诡计。
蒋梦麟|九·一八事变后,北平正在多事之秋。我的参谋就是适之和孟真两位,事无大小,都就商于两位。
杜维运|自晚清迄今百年间的新史学,其创获辉煌成绩者,不是梁启超、何炳松所倡导的新史学,而是傅孟真先生所实际领导的新史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