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507040
★ 中国不会亡!中华抗日英烈的纸上纪念碑,国殇志铸造中国魂。
★ 辑录英勇殉国的国共两党将领500余名,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国军抗战牺牲录,八路军、新四军、抗联等敌后战场抗日英雄传。
★
中国抗战岂止8年,其实始于1931年,是14年,本书以人物为经,堪称14年中国抗战编年史,全面了解抗战不可不读的一本书。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人民便投身于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整整14年,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自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据记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将领战死沙场的人数为各参战国之。
《国殇志——中华抗日英烈录》以年为单元,以烈士牺牲的时间先后为序,辑录了1931年到1945年间在抗日战争中壮烈殉国的中国军队将领少将以上职(衔)人员500余名,其中包括:八路军、新四军旅职以上烈士110余名,东北抗日联军师职以上烈士近100名,国民党抗日军队少将以上烈士220余名,东北、华北义勇军和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牺牲将领20余名。每位先烈小传均单独列明所属部队、牺牲战役、相关上下级等信息,配有大量图片,包括合影、使用武器、遗言、遗物、后人题词等。
1932年 滕久寿 关跃洲 韩家麟 孙铭武 孙铭宸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李1933年 徐达三 田 霖 胡泽民 李春润 白子峰 武止戈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孙耀祖 1934年 童长荣 景振卿 张文偕 邓铁梅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张锡武 1935年 朴翰宗 李红光 孙永勤 何忠国 苗可秀 韩 浩 李松波 杨太和 刘壮飞 李光林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赵四川 王殿臣 1936年 傅显明 梁锡夫 李敏焕 赵一曼 李学忠 史忠恒 夏云杰 王德泰 曹国安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张敬山 1937年 宋铁岩 左子元 陈荣久 王凤阁 周树东 李福林 佟麟阁 赵登禹 郝贵林 黄梅兴 蔡炳炎 张本禹 张甲洲 路景荣 李天柱 尉迟凤岗 梁鉴堂 姜玉贞 杨 杰 郝梦龄 刘家麒 郑廷珍 庞汉桢 秦霖 宫惠民 朱耀华 吴继光 昊克仁 刘启文 高志航 夏国璋 饶国华 李伯蛟 金根 万全策 易安华 朱赤 高致嵩 司徒非 李兰池 姚中英 罗策群 肖山令 刘国用 蓝运东 张中华 周建华 王仁斋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庞泰峰 吴桐岗 邓玉琢 朱之荣 柴阴轩 1938年 王平陆 理琪 赵锡章 刘震东 王毓峰 王铭章 赵渭滨 谢升标 范廷兰 马德山 刘桂五 陈钟书 扈先梅 严家训 周 元 朱家麟 李必藩 黄启东 邓佐虞 彭 璋 马威龙 张相武 关化新 金正国 周建屏 方叔洪 魏长魁 杨俊恒 李学福 刘曙华 张传福 陈德馨 常有均 陈宇寰 雷 忠 钟芳峻 范荩 姜克智 吴景才 李延平 洪麟阁 冯安邦 朱炎晖 张镜远 范筑先 徐光海 郁仁治 徐积璋 温健公 王光宇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陆希田 贺成九 徐德明 秦进乐 付忠贵 金道松 1939年 林英灿 刘廷仲 雷 炎 邓永耀 张谓行 李国良 胡发坚 王自衡 王禹九 白君实 龙树林 王克仁 陈安宝 唐聚五 董少白 马耀南 祁致中 侯国忠 魏大光 马秉忠 李文彬 郭征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卢尚秀 李剑卜 于化臣 杨铁成 1940年 马玉仁 丁炳权 冯治纲 黄玉清 杨靖宇 郑作民 彭德大 袁聘之 陈文彬 柳万熙 曹亚范 桂蓬洲 杨木贵 钟毅 张敬 张自忠 王汝起 张兰生 赵敬夫 量天知 闻允志 熊德成 高禹民 王 溥 郝玉明 陈翰章 朱鸿勋 戴民权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冷赤斋 李荣 张炯 徐秋 1941年 汪雅臣 苏精诚 张铎 白乙化 陈师洛 魏拯民 韩仁和 谢晋元 陈文杞 王竣 梁希贤 唐淮源 寸性奇 刘克信 孙春林 陈中柱 金崇印 陈震寰 郭铁坚 杨 忠 石作衡 朱实夫 李翰卿 赖传湘 武士敏 罗忠毅 廖海涛 陈 明 刘海涛 刘子超 朱立文 辛俊卿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张忠喜 林铎 戴克信 王立人 曹友民 1942年 马玉堂 黄春庭 郭国言 赵尚志 范子侠 刘德明 包森 刘诚光 郭陆顺 杨宏明 孙毅民 陈元龙 朱世勤 胡义宾 陶净非 张仁槐 谢翰文 左权 孙开楚 戴安澜 常德善 石景芳 杜子孚 王远音 张友清 王凤山 许亨植 张庆澍 窦来庚 魏金三 汪 洋 王泊生 孔庆同 夏云超 陆升勋 于寄吾 于一心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刘诗松 彭 光 肖伟成 袁心纯 王炳三 赖国清 王志发 王东福 王兴汉 刘小秀 李宝乾 1943年 韩子衡 徐尚武 唐克威 李永安 周 复 张少舫 郭好礼 王立业 李忠 杨承德 彭雄 田守尧 易良品 夏祖盛 高道先 马定夫 邓振询 陈耀元 赵义京 李竹林 柴世荣 杜邦完 朱程 袁鸿化 萧永智 李忍涛 许国璋 彭士量 符竹庭 孙明瑾 柴意新 刘志超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周致中 郑前学 江春炎 1944年 康俊仁 马本斋 胡继亭 吕公良 黄永淮 卢广佛 李家钰 陈绍堂 周鼎铭 王剑岳 胡乃超 余子武 马晓云 王甲本 李恒泉 曾锦云 阚维雍 吕旃蒙 陈济恒 史蔚馥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吴其芳 胡厚基 1945年 文立征 齐学启 才山 白云 王先臣 桂干生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王魁一 王成林 汪德清 李星三 附录 国民政府追晋的部分陆(海空)军少将名单 后记
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时14年,牺牲的军民达3500万以上。这部《国殇志——中华抗日英烈录》辑录了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军队少将以上职(衔)人员的主要经历及其英烈事迹。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军民在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中,为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不畏强暴,与敌人浴血奋战,不怕牺牲,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实现全国抗战的政治基础和争取民族革命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党正面战场和解放区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同仇敌忾,许多为民族独立而英勇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士,与抗击日本侵略军而壮烈牺牲的无数共产党员、我军将士和人民群众一样,令人崇敬,令世代缅怀。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迄今为止缺乏一部较为完整地辑录国共两党军队抗日殉国将领及其事迹的图书。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极大地推动了抗日战争历史研究的发展;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也进一步有利于历史认识的前进和对抗日战争历史共识的取得。
可以说,这部《国殇志——中华抗日英烈录》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而且这本书将在对日军作战中牺牲的国共两党军队的将领,按牺牲年代做统一排列,避免了通常的“国民党军队”“共产党军队”的划分方法,我想是有些创意的。它反映了抗日战争全民族革命战争的本质和全国人民不分党派、军队、民族、信仰,团结一致,共御强敌的历史。当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东北和华南等地的抗日部队,除少数将领在抗日战争初期开始改编时被国民政府授予正式军衔外,其后在长期的敌后抗战和部队的大发展中,就再也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正式任命或授予军衔。鉴于这些具体的历史情况,编者将八路军、新四军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牺牲的将领定格在旅以上领导干部,应该说,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以当时国民革命军的旅指挥员相当于少将军衔,基本上是公平合理的。我想这样理解,可能比机械地对比国共两党各牺牲了多少将军更有意义一些。
人物研究是近代历史研究比较复杂、比较困难的方面。当然这一本人物集不能说是尽善尽美的。我与编者的态度一样,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进一步推动对抗日战争历史人物的研究,也是对死难的、为国捐躯的英烈的一种纪念,也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具体研究,弥补当前研究的某些不足和疏漏。
何 理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
2012 年9 月
张自忠
张自忠(1891—1940),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追晋陆军上将。
字荩忱,1891年8月11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唐园村。1905年,考入临清县立中学。1912年,考入天津政法学堂。1914年,投奔奉天陆军第二十师三十八旅八十七团团长车震。1919年,进入鹿钟麟的教导团学习,被冯玉祥誉为“标准学员”。此后任连长、旅长等职。
1927年,任第二十五师师长兼西北军官学校校长和开封戒严司令。北伐战争期间,他致力于训练部队,向来自我带头、严肃军纪,极重训练和管理,注重中国传统的道德精神、爱国精神和军纪精神的教育。所辖部队考绩常为军中,号称“模范”。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冯军大部被蒋介石收编。第二年,张自忠任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兼张家口警备司令。
1933年初,日军侵占山海关和热河省,并向长城各要塞推进。宋哲元奉命率第二十九军前往喜峰口到罗文峪一线阻敌进犯。此时张自忠为前线总指挥。张部与敌在长城一线较量四十余日,取得一次次胜利。5月30日,《塘沽协定》签订,战斗停止。
1935年,华北事变后,张自忠任察哈尔省主席。作为“守边大臣”,他在不战不和的境地中审时度势,加紧整训部队,使部队的战斗力大有增强。1936年5月,又兼任天津市市长。这段期间,他“迨主津政、忍辱待时”,“为人之所不能为”(周恩来《追念张荩忱上将》),既不意气用事,又不屈服于帝国主义的淫威,坚守民族尊严。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华北、平津局势变得极为复杂特殊。张自忠临危受命,任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北平绥靖主任兼北平市长。多年后,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外界不明真相,均误以张氏为卖国求荣的汉奸。”对于这段历史,冯玉祥在张自忠殉国后曾撰文写道:“民国二十五六年的时候,华北造成一个特殊的局面,张自忠在这局面下苦撑,虽然遭到许多人对他误会,甚至许多人对他辱骂,他都心里有底字,本着忍辱负重的精神,以待将来事实的洗白……”其救国之心矢志不移。
同年11月,张自忠回到原部队,此时部队已编为第五十九军,张自忠任军长,被调往五战区。1938年初,日军板垣师团在山东半岛南沿强行登陆。一路西侵,进逼鲁南军事要地临沂,企图与矶谷师团在台儿庄会师。3月上旬,日军进至临沂城下,张自忠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部星夜兼程,于3月11日傍晚赶到临沂北郊沂河西岸。经过侦查,得知当面日军有三个联队共九千余人,并拥有大量装甲车、坦克、大炮,临沂城外村庄都驻有敌军。在与守城官兵取得联系后,张自忠决定于14日拂晓兵分三路从北面对围城之敌发起攻击。至29日,张自忠下达总攻击令,日军全线退却。至3月底,临沂之围告解。
临沂之役是卢沟桥事变后张自忠重返前线打的个大胜仗,他摒弃个人恩怨,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率部与庞炳勋部协力作战,此役揭开了台儿庄大捷的序幕。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此次临西之捷,张自忠的第五十九军奋勇赴战之功,实不可没。”后有张宗衡谈及此事时说,当时“若非张大义凛然,不挟前嫌,及时赴援,庞氏已成瓮中之物,必致全军覆没,更谈不上临沂、台儿庄大捷了”!临沂战后,张自忠升任第二十七军团军团长,兼第五十九军军长。
1938年5月初,张部又取得歼敌三百余人的碾庄战斗胜利。1938年9月初,潢川之战历时12昼夜,张自忠部虽付出巨大代价,但给敌以痛击,完成了预定任务。潢川战斗为武汉会战前第二十七军团进行的系列战事之一。由于战功卓著,10月,第二十七军团改番号为第三十三集团军,张自忠升任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十九军军长,晋升为上将。武汉陷落后,张自忠又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
1939年5月,日军沿鄂北襄阳至花园公路和鄂中京山至钟祥公路分兵西犯,企图横扫大洪山、桐柏山,巩固武汉外围。同年12月,日军又集中强大兵力在飞机和战车的配合下,向在汉水以东、大洪山以西的长寿店地区进行防御的第三十三集团军三二师等部发动进攻。两次战事张将军有勇有谋,正奇兼用。人们美称张自忠为“活关公”。
1940年4月,日军集中六七个精锐师团近十五万兵力,再次向鄂北的随县、枣阳地区进犯。当时第三十三集团军驻守在襄河西岸。从5月1日开始,日军分三路大举进犯,于8日进至枣阳,与守军发生激战,迫使守军撤出。第五战区即组织部队对北进之敌实施反包围,经过恶战,日军向南撤退。张自忠部奉命出兵截击敌人。作为有上将军衔的集团军总司令,张将军本可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坚持由副总司令冯治安率部负责襄河西岸的防务,而自己亲自渡河督战。5月1日,张自忠曾亲笔谕告所部将领:看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从5月8日,张部在新街与敌人遭遇后到16日拂晓,张部进至宜城大洪山区罐子口时,遭到日军猛烈炮击,张部被迫退至南瓜店。午时,张自忠左臂负伤。稍后,张自忠腰部又被机关枪击中,他卧在地上浴血督战。战斗后期,张自忠身上又中五弹。高参张敬用手枪击毙敌兵数名后牺牲。弥留之际,张自忠留下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一代名将张自忠壮烈殉国。时年49岁。
他的尸骸被日军盛殓安葬。后经寻觅,由黄维纲部开棺将忠骸起出,另以上将礼服重殓后再将灵柩运往重庆。国民政府为张自忠举行国葬,颁发“荣哀状”,由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晋陆军上将,其遗体安葬于重庆北碚山上。
国共两党分别在重庆和延安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
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题词:其立志也坚,其制行也烈,初龋齿于危疆,终受命于前敌,身死功成,永为民族之光荣,使军人之圭臬。
在延安,主席赠词“尽忠报国”,周恩来题写“为国捐躯”,朱德书挽“取义成仁”。1943年5月16日,《新华日报》发表周恩来的文章《追念张荩忱上将》,文中说:张上将是一方面的统帅,他的殉国,影响之大,决非他人可比。……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
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北京、天津、武汉等大城市相继恢复了张自忠路的名称,以纪念这位抗日烈士。
(武 冰)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