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836576
本书以医圣张仲景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及相关科学文献为主要参考资料,全面系统详细论述和讲解医圣张仲景药方中的19种食物调料,穿插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和中医历史与文化故事,既能帮助读者知晓日常食物调料害利,为读者提供饮食营养指导,也有助于读者利用日常食物调料调理未病或已病身体,同时还具有普及中医学基础知识与中医药文化的意义。
上篇
医圣是谁3
什么样的人是圣人3
圣人泽惠天下4
中国医圣是谁4
医圣是如何确定的7
伊尹7
扁鹊8
仓公9
华佗10
张仲景11
医圣的药方13
医圣的著作怎么一分为二了13
医圣药方的效果怎么样14
医圣的药方为什么很好15
医圣的药方为医方之祖17
食物与药物的区别19
食物与药物有哪些的不同19
中药往往亦药亦食20
药食同源是什么意思21
有药膳,有膳药吗22
什么是药膳22
有没有膳药23
医圣的一些膳药方25
治疗与调养30
治疗与调养的区别30
未病、已病与第三状态31
三分治,七分养32
正气与邪气的关系33
人类的饮食需要调料吗34
最早期的人类饮食用调料吗34
如今人类对食物调料已经上瘾34
两个具有启发性的故事36
食物的味道与人的食欲37
下篇
生姜41
泻心汤泻的是心脏吗45
生姜汁的制取方法49
吃生姜要去皮吗51
“冬吃萝卜夏吃姜”51
干姜54
干姜和生姜有什么不同54
生姜“走而不守”与干姜“守而不走”55
脾与胃是怎样的关系56
由理中丸和理中汤说到汤、丸的区别57
中药的味道与它们的功能有关吗59
用四方之神的名字命名的药方60
干姜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吗63
醋65
怎么改变中药的寒热性质呢68
醋的性质是温的,还是凉的68
醋泡食物有养生保健功效吗72
服药期间可以多吃醋吗73
蜀椒75
“知”是什么意思79
“烧灰存性”是什么意思80
为什么未开口的花椒不能吃83
葱84
经方用的葱是大葱还是小葱85
诸花皆升,唯旋覆花独降86
大枣90
文火和武火煮药的区别94
脏躁病是怎么形成的呢94
男性也会得脏躁病吗95
十枣汤的君药是大枣吗97
大枣吃的时候一定要掰开吗98
桂枝100
桂、桂枝、桂皮、桂心和肉桂有什么不同100
汤药的煎服方法很重要104
为什么说桂枝汤为医圣“群方之魁”105
说说中医的烧针和灸法107
在心脏之外,还有哪里也称为“心”吗109
甘草112
蜜122
大便干结与尿量有关系吗123
通便栓在什么时候用合适123
什么是中药的七情126
服药期间可以食用蜂蜜吗128
豆豉130
中医说的虚、实是什么意思131
五六沸的“沸”字是什么意思134
紫苏139
饴糖143
橘皮148
打嗝、呃逆与嗳气151
新鲜橘子皮可以代替陈皮吗152
盐153
乌梅158
鸡蛋清162
酒165
阴道出血还能用活血药物吗168
猪膏170
清浆水173
近几年来,笔者经常在中央电视台及各个地方电视台讲养生,其中有许多内容讲食物调料的养生保健作用。节目播出后,有朋友建议笔者把相关内容整理一下,写一本书,以便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笔者想了一想,也觉得很有必要。电视节目受播出时间及表现形式的限制,常常未能全面、细致地把应该讲的内容全部讲出来;有时候在录制节目的时候虽然讲了,可是电视台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又把某些内容给剪掉了,这也是笔者常常感到遗憾的地方。既然有遗憾,那就听朋友的吧,写一本书,用文字来讲,把该讲的尽量细致全面地讲出来。
如今国人都十分重视养生,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这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每一个人都应该把养生保健当成自己的一种责任,不仅是对个人的负责,也是对家庭、对国家的负责。笔者曾反复地讲过这样的话,每一个人都学一些养生保健知识,保持个人良好的健康状态;作为子女,这就是对父母的爱!作为父母,这就是对子女的爱!作为一位在临床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医生,笔者看到太多的父母因为孩子的健康问题寝食不安,身心交瘁;也看到太多的孩子为了给父母治病不能安心工作,不能安心生活!
医圣张仲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一些医学知识,目的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学医既可以治病,也可以养生;既可以利家人,也可以利天下。
曾经见到这样一句蛊惑人心的话:“人的生命是用来折腾的,不是用来养生的。”这句话在各种媒体上广泛传播,影响不小。或许这句话的本意是想说,人应该充分实现生命的价值,这样的观点笔者是赞同的。不过,讲这句话的人为了强调实现生命的价值,却不小心否定了养生保健的重要性,他的这句话带有明显的、强烈的反对养生的“味道”。这句话鼓动人们要去尽情折腾,不要养生,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养生上面。如果哪一天你正在保养汽车,旁边过来一个人对你说: 你别保养了,快开到马路上去奔跑吧!这汽车是用来奔跑的,不是用来保养的。你说这人是不是有一点荒谬!谁说人们的养生目的就是养生?谁说人们养生不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谁说人们养生不是为了更好地折腾?如果一个人不注重养生,只顾折腾,他很有可能还没折腾几下,就开始扑腾了;还没有折腾几下,就折翅了;还没有折腾几下,就彻底折了!
笔者曾多次以“第一位重要的养生方法”为题作养生讲座。第一位重要的养生方法是什么?有人说养心养神是第一位重要的养生方法,有人说保持良好的睡眠是第一位重要的养生方法,有人说合理的饮食是第一位重要的养生方法。养心、饮食和睡眠三者都很重要,它们是并列最重要的!笔者曾经作了一首打油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养生何所谓,吃喝拉撒睡”,“养生在寻常,何须求金丹”。什么是养生?如何养生?把吃喝拉撒睡做好了就是养生,就能养生。养生方法就在我们寻常的生活之中,根本不需要什么仙方金丹,不需要虫草海参。“吃喝拉撒睡”五个字没有提到人的心神,养生当然不能忽略了养心养神。不过养心养神也不是超越寻常生活的事情,调和喜怒,静思戒躁,在寻常生活中就可以养心养神。
“食”字很重要。梁代的医药学家、养生家陶弘景说:“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而逾,饮食不可废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多。”意思是说,所有的疾病以及由疾病导致的死亡,都是由不合适的饮食造成的。饮食给人带来的危害和病患比不当性生活带来的要多得多。人们完全可以做到禁欲独卧,但是不可以一天不进饮食。饮食给人的益处多,给人的害处也多啊!唐代大医家孙思邈也说过相同意思的话。他说:“不知食宜,不足以养生。”如果不知道饮食宜忌,不知道吃什么好,吃什么不好;不知道怎么样吃好,怎么样吃不好,那就不要养生了!
谈到饮食养生,谈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笔者就要指出一种现象,人们常常重视主要食材的养生作用,而忽略食物调料对健康的影响。有一个故事能够说明这个问题。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 胡椒,“时珍自少嗜之,岁岁病目,而不疑及也。后渐知其弊,遂痛绝之,目病亦止。才食一二粒,即便昏涩,此乃昔人所未试者。”李时珍说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喜欢吃胡椒。他每年都害眼睛的病,眼睛刺涩,视物模糊,但从来没有想到是吃胡椒引起的,过了好多年才逐渐认识到原来是胡椒为害。于是他下决心不再吃胡椒,眼睛的病就痊愈了。但只要吃一两粒,眼睛昏涩的症状立刻就会发作。李时珍说胡椒导致眼病,这是前人都没有注意到的事实。是什么道理呢?因为胡椒的辛辣味道很强,性质很热,它只适合胃肠有寒湿的人吃。如果体内有热,或者得了热病的人吃胡椒,那么胡椒的热性就会使体内的火热加重,胡椒的辛辣味道还会使人体的正气散耗。不仅有眼睛病的人不宜吃胡椒,有咽喉病、口齿病的人也不宜吃胡椒。李时珍说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道理,往往“阴受其害”!“阴受其害”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受了毒害,他自己却并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如今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对于黑椒牛柳,人们可能只见牛柳,不见黑椒;对于火锅,人们有可能只见肉菜,不见锅底。总之,人们常常忽略了食物调料对健康的影响。
中医学对饮食营养学有独特的贡献。对于食物营养特性的认识,现代营养学讲热量,讲营养素,讲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中医学不这么讲。中医学怎么讲呢?中医学讲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讲补泻归经,还讲因人而异。笔者认为,只讲食物的热量和营养,不讲食物的四气五味、归经补泻,这样的讲法是片面的。食物所含有的不只有营养物质,食物还含有非营养物质。食物四气五味、归经补泻特性既来自它们所含有的营养物质,亦来自它们所含有的非营养性物质。营养性物质是身体需要的,非营养性物质也是身体所需要的。主要食材具有四气五味、归经补泻特性,食物调料也具有四气五味、归经补泻特性,而且食物调料的这些特性更加突出,更加强烈。所以在饮食营养、饮食养生的问题上,一定不能忽略了食物调料。
笔者常常感叹总是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认为老的、旧的知识是落后的,它们对老的、旧的知识常常抱怀疑的态度,怀疑其正确性。有一句老话:“顾人之病,多贵远而贱近,贵耳而贱目。”意思是说,人往往有这样的毛病,看重远方的、听说的东西,看轻近处的、身边的东西。笔者顺着这句话的意思,把人常常有的毛病总结为“五舍五求”: 舍近求远,舍简单求复杂,舍廉求贵,舍老求新,舍土求洋。人们对待新的知识和方法就像对待外来的和尚那样充满兴趣,往往高看一些,常常多几分期待。其实知识在不断更新,往往今是昨非,今天被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明天可能又给否定了。有些新知识的寿命也不过几年、十几年,如昙花一现,过眼云烟。而中医学的一些知识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优胜劣汰,糟粕去,精良存,至于今天,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甚至几千年的检验,其可靠性更强。酒越陈越醇!难道我们可以因为老旧而诋毁经典?
本书由笔者带领自己的9名博士学生一起撰写。9名博士分别是潘中艺(中国五矿集团)、马艳红(北京航天医院)、何丽清(山西中医药大学)、赵鲲鹏(甘肃中医药大学)、丁毅(北京朝阳中医院)、赵思佳(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晓峰(中国中医科学院)、王倩(北京宣武医院)和陈丽名(陕西中医药大学)。其实他们的工作都很忙,但无论多忙,只要老师一声招呼,他们一起响应,挤出时间,圆满地完成了撰写工作。由衷地感谢他们!
傅延龄2017年6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