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20019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启迪三代中国人的心灵读本,80年长销2000万册
文学泰斗梁实秋经典散文精选集,80年长销2000万册,被誉为“启迪三代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华语文学经典,根植于中国的文化底蕴,有广泛的影响力
全书统分四大章节,“雅舍寄闲情”“人生忽如寄”“舍得方欢喜”“寂寞是清福”,全面展现文学泰斗梁实秋的创作才情和成就。
★书中传达的人生态度发人深省,启迪人心
《有舍有得是人生》是作家梁实秋80余年人生智慧的沉淀,传达了豁达洒脱的人生心境,“敢舍才能得,愿舍才易得”的箴言对当代焦虑、浮躁的青年人启发深远。
★全书四色印刷,色彩丰富明快
配以20幅知名水彩画家汪钰元先生典雅插画,给人以极致视觉享受。
文学泰斗梁实秋经典散文精选集,80年长销2000万册,被誉为“启迪三代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华语文学经典,根植于中国的文化底蕴,有广泛的影响力
全书统分四大章节,“雅舍寄闲情”“人生忽如寄”“舍得方欢喜”“寂寞是清福”,全面展现文学泰斗梁实秋的创作才情和成就。
★书中传达的人生态度发人深省,启迪人心
《有舍有得是人生》是作家梁实秋80余年人生智慧的沉淀,传达了豁达洒脱的人生心境,“敢舍才能得,愿舍才易得”的箴言对当代焦虑、浮躁的青年人启发深远。
★全书四色印刷,色彩丰富明快
配以20幅知名水彩画家汪钰元先生典雅插画,给人以极致视觉享受。
内容简介
《有舍有得是人生》深情讲述了文学泰斗梁实秋,80余年的人生故事,感怀与智慧,以“雅舍寄闲情”“人生忽如寄”“舍得方欢喜”“寂寞是清福”为主题,描绘万家灯火、文学评论、人生哲思,传递豁达洒脱的人生心境。
不管世风如何浮躁,生活如何艰难,都应保持一份高雅、恬静和淡然,有舍有得,才是人生。
不管世风如何浮躁,生活如何艰难,都应保持一份高雅、恬静和淡然,有舍有得,才是人生。
目 录
章 雅舍寄闲情
雅舍
书房
大街
谈学者
唐人自何处来
学问与趣味
流行的谬论
纯文学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
漫谈读书
树犹如此
第二章 人生忽如寄
我在小学
记得当时年纪小
清华八年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大学教授
考生的悲哀
写字
好书谈
晒书记
影响我的几本书
甚有心得
第三章 舍得方欢喜
诗人
孩子
猫
旧
信
日记
牙签
签字
胖
名片
第四章 寂寞是清福
谈礼
聋
让
挤
谦让
让座
谈谜
读画
书
音乐
雅舍
书房
大街
谈学者
唐人自何处来
学问与趣味
流行的谬论
纯文学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
漫谈读书
树犹如此
第二章 人生忽如寄
我在小学
记得当时年纪小
清华八年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大学教授
考生的悲哀
写字
好书谈
晒书记
影响我的几本书
甚有心得
第三章 舍得方欢喜
诗人
孩子
猫
旧
信
日记
牙签
签字
胖
名片
第四章 寂寞是清福
谈礼
聋
让
挤
谦让
让座
谈谜
读画
书
音乐
在线试读
雅舍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作柱子,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地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茆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士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梁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曰,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地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
“雅舍”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潆潆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人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
书房
书房,多么典雅的一个名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一个书香人家。书香是与铜臭相对的。其实书未必香,铜亦未必臭。周彝商鼎,古色斑斓,终日摩娑亦不觉其臭,铸成钱币才沾染市侩味,可是不复流通的布泉刀错又常为高人赏玩之资。书之所以为香,大概是指松烟油墨印上了毛边连史,从不大通风的书房里散发出来的那一股怪味,不是桂馥兰薰,也不是霉烂馊臭,是一股混合的难以形容的怪昧。这种怪味只有书房里才有,而只有士大夫家才有书房。书香人家之得名大概是以此。
寒窗之下苦读的学子多半是没有书房,囊萤凿壁的就更不用说。所以对于寒苦的读书人,书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豪华神仙世界。伊士珍《琅嬛记》:张华游于洞官,遇一人引至一处,别是天地,每室各有奇书,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问其地,曰:“:“琅嬛福地也。”这是一位读书人希求冥想一个理想的读书之所,乃托之于神仙梦境。其实除了赤贫的人饔飧不继谈不到书房外,一般的读书人,如果肯要一个书房,还是可以好好布置出一个来的。有人分出一间房子来养鸡,也有人分出一间房子养狗,就是匀不出一间作书房。我还见过一位富有的知识分子,他不但没有书房,也没有书桌,我亲见他的公子趴在地板上读书,他的女公子用块木板在沙发上写字。
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书房的用途是度藏图书并可读书写作于其间,不是用以公开展览藉以骄人的。“丈夫拥有万卷书,何假南面百城!”这种话好像是很潇洒而狂傲,其实是心尚未安无可奈何的解嘲语,徒见其不丈夫。书房不在大,亦不在设备佳,适合自己的需要便是,局促在几尺宽的走廊一角,只要放得下一张书桌,依然可以作为一个读书写作的工厂,大量出货。光线要好,空气要流通,红袖添香是不必要的,既没有香,“素腕举,红袖长”反倒会令人心有别注。书房的大小好坏,和一个读书写作的成绩之多少高低,往往不成正比例。有好多著名作品是在监狱里写的。
我看见过的考究的书房当推宋春舫先生的楬木庐为,在青岛的一个小小的山头上,这书房并不与其寓邸相连,是单独的一栋。环境清幽,只有鸟语花香,没有尘嚣市扰。《太平清话》:“:“李德茂环积坟籍,名日曰书城。”我想那书城未必能和褐木庐相比。在这里,所有的图书都是放在玻璃柜里,柜比人高,但不及栋。我记得藏书是以法文戏剧为主。所有的书都精装,不全是buckram(胶硬粗布),有些是真的小牛皮装订(halfcalf,,oozecalf,,etc),烫金的字在书脊上排着队闪闪发亮。也许这已经超过了书房的标准,微近于藏书楼的性质,因为他还有一册精印的书目,普通的读书人谁也不会把他书房里的图书编目。
周作人先生在北平八道湾的书房,原名苦雨斋,后改为苦茶庵,不离苦的味道。小小的一幅横额是沈尹默写的。是北平式的平房,书房占据了里院上房三间,两明一暗。里面一间是知堂老人读书写作之处,偶然也延客品茗,几净窗明,一尘不染。书桌上文房四宝井然有致。外面两间像是书库,约有十个八个书架立在中间,图书中西兼备,日文书数量很大。真不明白苦茶庵的老和尚怎么会掉进了泥淖一辈子洗不清!
闻一多的书房,和“闻一多先生的书桌”一样,充实、有趣而乱。他的书全是中文书,而且几乎全是线装书。在青岛的时候,他仿效青岛大学图书馆庋藏中文图书的办法,给成套的中文书装制蓝布面,用白粉写上宋体字的书名,直立在书架上。这样的装备应该是很整齐可观,但是主人要作考证,东一部西一部的图书便要从书架上取下来参加獭祭的行列了,其结果是短榻上、地板上,的一把木根雕制的太师椅上,全都是书。那把太师椅玲珑帮硬,可以入画,不宜坐人,其实亦不宜于堆书,却是他书斋中惹眼的一个点缀。
潘光旦在清华南院的书房另有一种情趣。他是以优生学专家的素养来从事我国谱牒学研究的学者,他的书房收藏这类图书极富。他喜欢用书护,那就是用两块木板将一套书夹起来,立在书架上。他在每套书系上一根竹制的书签,签上写着书名。这种书签实在很别致,不知杜工部“将赴草堂途中有作”所谓“书签药里封尘网”的书签是否即系此物。光旦一直在北平,失去了学术研究的自由,晚年丧偶,又复失明,想来他书房中那些书签早已封尘网了!
汗牛充栋,未必是福。丧乱之中,牛将安觅?多少爱书的人士都把他们苦心聚集的图书抛弃了,而且再也鼓不起勇气重建一个像样的书房。藏书而充栋,确有其必要,例如从前我家有一部小字本的图书集成,摆满上与梁齐的靠着整垛山墙的书架,取上层的书须用梯子,爬上爬下很不方便,可是充栋的书架有时仍是不可少。我来台湾后,一时兴起,兴建了一个连在墙上的大书架,邻居绸缎商来参观,叹曰:“造这样大的木架有什么用,给我摆列绸缎尺头倒还合用。”他的话是不错的,书不能令人致富。书还给人带来麻烦,能像郝隆那样七月七日在太阳底下晒肚子就好,否则不堪衣鱼之扰,真不如尽量地把图书塞入腹笥,晒起来方便,运起来也方便。如果图书都能做成“显微胶片”纳入腹中,或者放映在脑子里,则书房就成为不必要的了。
大街
《大街》是美国辛克莱?路易士(一八八五年—一一九五一年)的重要作品之一,刊于一九一二○零年。中文译本张先信译,一九七六年二月今日世界出版社出版,六百三十七页。
厚厚的一部小说,拿在手里几乎像是一块砖头似的重,能令人从头看到尾,这就不简单。一个故事并不等于是一部小说,可是一部小说一定要有一个故事。《大街》的故事是这样的——
凯洛尔?密尔福特是美国明尼阿波利斯明尼亚波里斯附近一所小型学院的毕业生。她在学校里是相当活跃的,有多方面的兴趣,有轻盈的体态,有反叛的性格,有改革家的抱负。毕业之后在芝加哥学习图书馆学。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遇到了维尔?肯尼柯特,他是明尼苏达州明尼苏他州地鼠草原的一位医师,此人性情和善,头脑冷静,但无太多的想像想象,比她大十二三岁。一个秀丽少女和一个富裕的未婚男子遇在一起,发生恋爱是很自然的事,那种关系是“生理和神秘的混合”。结果是他们结婚了。她当然是跟了他到地鼠草原去,去做家庭主妇,但是她并不志在做家庭主妇。他告诉她,地鼠草原需要她去做一番改革。
可惜一到了地鼠草原,凯洛尔大失所望,原来那地方是风气闭塞的穷乡僻壤,人民抱残守阙,愚蠢落后,并不欢迎改革。那条大街便是标准的丑陋的标帜(志)。“传统的故事为什么都是谎话?人们总把新娘进门形容得美好无比,认为姻缘都是十全十美。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我现在没有任何改变。而这小镇——我的天!我怎能住得下去,这是一座垃圾堆!”她的丈夫很满意于他的家,他说“这是一个真正的家”!他唱起灶神歌:
我有一个家,
可以随心所欲,
随心所欲,
这是我和妻儿的窝,
我自己的家!
他不是不明白凯洛尔的心情,他说:“我不期望你认为地鼠草原是天堂。我也不期望你一开头就特别喜欢这个地方。但是慢慢的你会喜欢它的——在这里,自由自在,所接触的都是世界上好的人。”
但是事实上凯洛尔所接触的竟是一些庸俗而鄙陋的人。他们喜欢的是瞎咀嚼,玩桥牌,谈汽车,打猎捕鱼。
她的家庭内初一场风波是因钱而起,她手里没有钱,有时候很穷。“我用钱的时候必须向你恳求,每天如此!”于是他塞给她五十块钱,以后总记得按时给她钱。
在校园中她努力应付,但是究竟品类不同,难以水乳交融。有几个人比较谈得来,例如她丈夫从前追求过的一位女教师维达?薛尔文,一位有学问的律师盖?包洛克,一位瑞典的流浪汉迈尔斯?勃尔斯泰姆。但是在凯洛尔的生活中引起轩然大波的,是新来镇上在一家裁缝店里工作的二十五岁的小伙子。他名叫埃里克?华尔柏,瑞典人,大家取笑他,说他的服装和言谈都有点女人气,称他为“伊丽沙白”。凯洛尔觉得他“光芒四射,与众不同……从他的脸上可以看到济慈、雪莱……”。她径自到裁缝店去见华尔柏,谈得甚为投机,以后便常有来往,一同出去散步、划船。有一天乘趁医师不在家,他溜进她的院子,她引他入室,登楼、参观卧室……然后“她不禁全身瘫痪,头往后仰,两眼微闭,陷入一阵多采多姿的迷惘”。男女之事,有太多的人喜欢做义务的传播,于是风风雨雨,她的丈夫焉能不有所闻?有一次撞见他们在野外,遂使事情到了摊牌阶段。肯尼柯特一点也不鲁莽,只要求她和他一刀两断,并且以引咎的口吻向她解释说:“你明白我的工作性质吗?我一天二十四小时,马不停蹄地在泥浆和大风雪中到处奔跑,拼命救人,不分贫富,一视同仁。你常说这个世界应该由科学家来统治,不应该让热狂的政客来统治,你难道不明白我就代表着此地所有的科学家吗?”言外之意是说,莫怪一个做医师的丈夫为工作所限制而无暇和你经常的谈情说爱。事实上,除了无暇之外,这位医师的气质也是一个问题。凯洛尔敬重他,但很难在爱的方面获得满足。多少妻子因此饮恨终身而不敢表达她的衷曲!这一场风波的结果是夫妻外出旅行三个半月。凯洛尔随后离家,远赴华盛顿觅得一份工作,但是一年后对工作也不无厌倦,“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目中无人的哲学家,只是一个已经衰老的女公务员”。她的丈夫到华盛顿来看她,对她说:“我希望你回来,并不请求你回来。”后,凯洛尔回去了,可是并不觉得自己完全失败,她于表现反抗精神之后回到地鼠草原去继续做一个贤妻良母,继续对社区活动积极参加。
这样的一个故事,平铺直叙,很少曲折。背景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时间是次世界大战前后,主要人物与情节是一对夫妻的悲欢离合。作者对于庸俗的乡镇做作了深入的讽刺,对那些知识浅陋、头脑顽固、胸襟狭隘,而又自满自足的人物做了相当含蓄的攻击。我们要注意:这庸俗与阶级无关。哪一个阶层都有它的庸俗分子与庸俗见解。《大街》里的人物包括了上、中、下三个阶层,各有其可厌的人物画像。凯洛尔值得同情,但是肯尼柯特不仅值得同情,而且值得敬重。一个家庭应该由男人做一家之主,使女人沦于奴隶地位,以烧菜洗盘断送其一生吗?一个女人应该接受传统环境所炼成的缰锁,在感情生活方面永远受着压抑,而不许越雷池一步吗?这样的问题,《大街》都提出来了,虽然不曾说出明确的答案。文学作品的目的,就是要提出问题,而不是一定要提供答案。像《大街》这样一部有名的小说,在美国现代文学中已有定评,中译本前无序言,后无跋语,我想这缘故大概即是要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意义。后应该一提的是译者张先信先生的译笔既忠实又流利。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作柱子,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地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茆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士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梁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曰,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地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
“雅舍”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潆潆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人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
书房
书房,多么典雅的一个名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一个书香人家。书香是与铜臭相对的。其实书未必香,铜亦未必臭。周彝商鼎,古色斑斓,终日摩娑亦不觉其臭,铸成钱币才沾染市侩味,可是不复流通的布泉刀错又常为高人赏玩之资。书之所以为香,大概是指松烟油墨印上了毛边连史,从不大通风的书房里散发出来的那一股怪味,不是桂馥兰薰,也不是霉烂馊臭,是一股混合的难以形容的怪昧。这种怪味只有书房里才有,而只有士大夫家才有书房。书香人家之得名大概是以此。
寒窗之下苦读的学子多半是没有书房,囊萤凿壁的就更不用说。所以对于寒苦的读书人,书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豪华神仙世界。伊士珍《琅嬛记》:张华游于洞官,遇一人引至一处,别是天地,每室各有奇书,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问其地,曰:“:“琅嬛福地也。”这是一位读书人希求冥想一个理想的读书之所,乃托之于神仙梦境。其实除了赤贫的人饔飧不继谈不到书房外,一般的读书人,如果肯要一个书房,还是可以好好布置出一个来的。有人分出一间房子来养鸡,也有人分出一间房子养狗,就是匀不出一间作书房。我还见过一位富有的知识分子,他不但没有书房,也没有书桌,我亲见他的公子趴在地板上读书,他的女公子用块木板在沙发上写字。
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书房的用途是度藏图书并可读书写作于其间,不是用以公开展览藉以骄人的。“丈夫拥有万卷书,何假南面百城!”这种话好像是很潇洒而狂傲,其实是心尚未安无可奈何的解嘲语,徒见其不丈夫。书房不在大,亦不在设备佳,适合自己的需要便是,局促在几尺宽的走廊一角,只要放得下一张书桌,依然可以作为一个读书写作的工厂,大量出货。光线要好,空气要流通,红袖添香是不必要的,既没有香,“素腕举,红袖长”反倒会令人心有别注。书房的大小好坏,和一个读书写作的成绩之多少高低,往往不成正比例。有好多著名作品是在监狱里写的。
我看见过的考究的书房当推宋春舫先生的楬木庐为,在青岛的一个小小的山头上,这书房并不与其寓邸相连,是单独的一栋。环境清幽,只有鸟语花香,没有尘嚣市扰。《太平清话》:“:“李德茂环积坟籍,名日曰书城。”我想那书城未必能和褐木庐相比。在这里,所有的图书都是放在玻璃柜里,柜比人高,但不及栋。我记得藏书是以法文戏剧为主。所有的书都精装,不全是buckram(胶硬粗布),有些是真的小牛皮装订(halfcalf,,oozecalf,,etc),烫金的字在书脊上排着队闪闪发亮。也许这已经超过了书房的标准,微近于藏书楼的性质,因为他还有一册精印的书目,普通的读书人谁也不会把他书房里的图书编目。
周作人先生在北平八道湾的书房,原名苦雨斋,后改为苦茶庵,不离苦的味道。小小的一幅横额是沈尹默写的。是北平式的平房,书房占据了里院上房三间,两明一暗。里面一间是知堂老人读书写作之处,偶然也延客品茗,几净窗明,一尘不染。书桌上文房四宝井然有致。外面两间像是书库,约有十个八个书架立在中间,图书中西兼备,日文书数量很大。真不明白苦茶庵的老和尚怎么会掉进了泥淖一辈子洗不清!
闻一多的书房,和“闻一多先生的书桌”一样,充实、有趣而乱。他的书全是中文书,而且几乎全是线装书。在青岛的时候,他仿效青岛大学图书馆庋藏中文图书的办法,给成套的中文书装制蓝布面,用白粉写上宋体字的书名,直立在书架上。这样的装备应该是很整齐可观,但是主人要作考证,东一部西一部的图书便要从书架上取下来参加獭祭的行列了,其结果是短榻上、地板上,的一把木根雕制的太师椅上,全都是书。那把太师椅玲珑帮硬,可以入画,不宜坐人,其实亦不宜于堆书,却是他书斋中惹眼的一个点缀。
潘光旦在清华南院的书房另有一种情趣。他是以优生学专家的素养来从事我国谱牒学研究的学者,他的书房收藏这类图书极富。他喜欢用书护,那就是用两块木板将一套书夹起来,立在书架上。他在每套书系上一根竹制的书签,签上写着书名。这种书签实在很别致,不知杜工部“将赴草堂途中有作”所谓“书签药里封尘网”的书签是否即系此物。光旦一直在北平,失去了学术研究的自由,晚年丧偶,又复失明,想来他书房中那些书签早已封尘网了!
汗牛充栋,未必是福。丧乱之中,牛将安觅?多少爱书的人士都把他们苦心聚集的图书抛弃了,而且再也鼓不起勇气重建一个像样的书房。藏书而充栋,确有其必要,例如从前我家有一部小字本的图书集成,摆满上与梁齐的靠着整垛山墙的书架,取上层的书须用梯子,爬上爬下很不方便,可是充栋的书架有时仍是不可少。我来台湾后,一时兴起,兴建了一个连在墙上的大书架,邻居绸缎商来参观,叹曰:“造这样大的木架有什么用,给我摆列绸缎尺头倒还合用。”他的话是不错的,书不能令人致富。书还给人带来麻烦,能像郝隆那样七月七日在太阳底下晒肚子就好,否则不堪衣鱼之扰,真不如尽量地把图书塞入腹笥,晒起来方便,运起来也方便。如果图书都能做成“显微胶片”纳入腹中,或者放映在脑子里,则书房就成为不必要的了。
大街
《大街》是美国辛克莱?路易士(一八八五年—一一九五一年)的重要作品之一,刊于一九一二○零年。中文译本张先信译,一九七六年二月今日世界出版社出版,六百三十七页。
厚厚的一部小说,拿在手里几乎像是一块砖头似的重,能令人从头看到尾,这就不简单。一个故事并不等于是一部小说,可是一部小说一定要有一个故事。《大街》的故事是这样的——
凯洛尔?密尔福特是美国明尼阿波利斯明尼亚波里斯附近一所小型学院的毕业生。她在学校里是相当活跃的,有多方面的兴趣,有轻盈的体态,有反叛的性格,有改革家的抱负。毕业之后在芝加哥学习图书馆学。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遇到了维尔?肯尼柯特,他是明尼苏达州明尼苏他州地鼠草原的一位医师,此人性情和善,头脑冷静,但无太多的想像想象,比她大十二三岁。一个秀丽少女和一个富裕的未婚男子遇在一起,发生恋爱是很自然的事,那种关系是“生理和神秘的混合”。结果是他们结婚了。她当然是跟了他到地鼠草原去,去做家庭主妇,但是她并不志在做家庭主妇。他告诉她,地鼠草原需要她去做一番改革。
可惜一到了地鼠草原,凯洛尔大失所望,原来那地方是风气闭塞的穷乡僻壤,人民抱残守阙,愚蠢落后,并不欢迎改革。那条大街便是标准的丑陋的标帜(志)。“传统的故事为什么都是谎话?人们总把新娘进门形容得美好无比,认为姻缘都是十全十美。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我现在没有任何改变。而这小镇——我的天!我怎能住得下去,这是一座垃圾堆!”她的丈夫很满意于他的家,他说“这是一个真正的家”!他唱起灶神歌:
我有一个家,
可以随心所欲,
随心所欲,
这是我和妻儿的窝,
我自己的家!
他不是不明白凯洛尔的心情,他说:“我不期望你认为地鼠草原是天堂。我也不期望你一开头就特别喜欢这个地方。但是慢慢的你会喜欢它的——在这里,自由自在,所接触的都是世界上好的人。”
但是事实上凯洛尔所接触的竟是一些庸俗而鄙陋的人。他们喜欢的是瞎咀嚼,玩桥牌,谈汽车,打猎捕鱼。
她的家庭内初一场风波是因钱而起,她手里没有钱,有时候很穷。“我用钱的时候必须向你恳求,每天如此!”于是他塞给她五十块钱,以后总记得按时给她钱。
在校园中她努力应付,但是究竟品类不同,难以水乳交融。有几个人比较谈得来,例如她丈夫从前追求过的一位女教师维达?薛尔文,一位有学问的律师盖?包洛克,一位瑞典的流浪汉迈尔斯?勃尔斯泰姆。但是在凯洛尔的生活中引起轩然大波的,是新来镇上在一家裁缝店里工作的二十五岁的小伙子。他名叫埃里克?华尔柏,瑞典人,大家取笑他,说他的服装和言谈都有点女人气,称他为“伊丽沙白”。凯洛尔觉得他“光芒四射,与众不同……从他的脸上可以看到济慈、雪莱……”。她径自到裁缝店去见华尔柏,谈得甚为投机,以后便常有来往,一同出去散步、划船。有一天乘趁医师不在家,他溜进她的院子,她引他入室,登楼、参观卧室……然后“她不禁全身瘫痪,头往后仰,两眼微闭,陷入一阵多采多姿的迷惘”。男女之事,有太多的人喜欢做义务的传播,于是风风雨雨,她的丈夫焉能不有所闻?有一次撞见他们在野外,遂使事情到了摊牌阶段。肯尼柯特一点也不鲁莽,只要求她和他一刀两断,并且以引咎的口吻向她解释说:“你明白我的工作性质吗?我一天二十四小时,马不停蹄地在泥浆和大风雪中到处奔跑,拼命救人,不分贫富,一视同仁。你常说这个世界应该由科学家来统治,不应该让热狂的政客来统治,你难道不明白我就代表着此地所有的科学家吗?”言外之意是说,莫怪一个做医师的丈夫为工作所限制而无暇和你经常的谈情说爱。事实上,除了无暇之外,这位医师的气质也是一个问题。凯洛尔敬重他,但很难在爱的方面获得满足。多少妻子因此饮恨终身而不敢表达她的衷曲!这一场风波的结果是夫妻外出旅行三个半月。凯洛尔随后离家,远赴华盛顿觅得一份工作,但是一年后对工作也不无厌倦,“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目中无人的哲学家,只是一个已经衰老的女公务员”。她的丈夫到华盛顿来看她,对她说:“我希望你回来,并不请求你回来。”后,凯洛尔回去了,可是并不觉得自己完全失败,她于表现反抗精神之后回到地鼠草原去继续做一个贤妻良母,继续对社区活动积极参加。
这样的一个故事,平铺直叙,很少曲折。背景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时间是次世界大战前后,主要人物与情节是一对夫妻的悲欢离合。作者对于庸俗的乡镇做作了深入的讽刺,对那些知识浅陋、头脑顽固、胸襟狭隘,而又自满自足的人物做了相当含蓄的攻击。我们要注意:这庸俗与阶级无关。哪一个阶层都有它的庸俗分子与庸俗见解。《大街》里的人物包括了上、中、下三个阶层,各有其可厌的人物画像。凯洛尔值得同情,但是肯尼柯特不仅值得同情,而且值得敬重。一个家庭应该由男人做一家之主,使女人沦于奴隶地位,以烧菜洗盘断送其一生吗?一个女人应该接受传统环境所炼成的缰锁,在感情生活方面永远受着压抑,而不许越雷池一步吗?这样的问题,《大街》都提出来了,虽然不曾说出明确的答案。文学作品的目的,就是要提出问题,而不是一定要提供答案。像《大街》这样一部有名的小说,在美国现代文学中已有定评,中译本前无序言,后无跋语,我想这缘故大概即是要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意义。后应该一提的是译者张先信先生的译笔既忠实又流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