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5172215
★写给内向者的沟通心理学: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内向的人也可以?是的,内向的人往往更善于倾听,更善于从对方的思维角度出发,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信任。本书作者认为,所有的技巧都离不开交谈之道,就像蔡康永在《说话之道》所说的那样,“我不在乎说话之术,而是说话之道;我的说话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团队高级顾问、*受世界500强企业欢迎的沟通课程:
迈克贝克特尔现任富兰克林柯维公司(FranklinCovey)高级顾问,该公司由《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创建,据统计《财富》杂志100强中的90%和500强中的75%的企业都是其直接受教者。
本书作者曾先后为世界500强企业进行过2500多场讲座,是名副其实的金牌培训师!
★5句话搞懂人际沟通心理学,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来:
作者善于将复杂的事情用简单的几句话说明白,在本书中他将有效人际沟通的精髓概括为5句话,只要掌握了这几点就可以跟任何人都聊得来。
※畅销书《跟任何人都聊得来》精进版,《跟任何人都聊得来》曾获:
•企业家喜爱的商业图书评选候选书目(2014)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经管类好书榜
•豆瓣读书年度图书榜(2014 /非虚构类)
•《人民日报》2017年暑假推荐阅读书目(沟通交流类)
※学会在我们重要的人际关系中有效沟通,他们包括——
• 渐行渐远、不想投入的配偶。
• 一说话就想吵架的青春期少年。
• 多管闲事的亲戚们。
• 没完没了向我们提建议的朋友。
• 那些疏于打理庭院,以致树枝伸过篱笆、树叶落到我们院子的懒邻居。
• 变着法儿对我们冷嘲热讽的同事。
• 对我们百般挑剔的老板。
为什么越是亲密的人,我们越发挑剔?为什么越是重要的关系,我们越容易忽略?为什么越是重要的对话,我们越是努力回避?……
《高难度对话》是迈克·贝克特尔继《跟任何人都聊得来》之后推出的又一畅销力作。《跟任何人都聊得来》让内向人士与陌生人也有话说,《高难度对话》则更近一步,旨在帮助我们在重要的人际关系中建立一套有效的沟通策略。书中指出,人际关系难题的根源在于人的基本需求未能得到满足,”一个人格独立的人,他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这就为健康人际关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不能独立的人不能自己承担负责,总是指望别人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人际关系中的别扭和不愉快,大多由此而产生。本书将人的需求总结为六种–安全、冒险、成长、接纳、关联、价值,并由此引出了帮我们处理沟通难题的六种工具和六项技能。当我们掌握了合适的工具和技能,哪怕是面对艰难的对话,我们也可以远离内心的恐惧与挫败。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内向的人也可以?是的,内向的人往往更善于倾听,更善于从对方的思维角度出发,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信任。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是美国金牌培训师迈克贝克特尔多年沟通力培训课程,贝克特尔现任富兰克林柯维公司(Franklin Covey)高级顾问,该公司由《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创建,据统计《财富》杂志100强中的90%和500强中的75%的企业都是其直接受教者。
贝克特尔善于将复杂的事情用简单的几句话说明白,这也是他的讲座广受欢迎的原因。在本书中,贝克特尔将有效人际沟通的精髓概括为5句话:
1.要有自信,至少显得有自信;
2.事先做好准备,平时多留意收集信息;
3.千方百计让自己变得有趣;
4.学会倾听,真正对对方的话题感兴趣;
5.也是*重要的一点,永远从他人的思维角度出发,真正把对方放在你心上。
第一部分 人际关系难题的根源
1.不良沟通模式的形成
2.三种对话交流系统
3.六种基本需求
第二部分 高难度对话( 工具篇)
4.视角―― 学会正面对话和换位思考
5.信任―― 高难度对话得以进行的基础
6.本分―― 以陪伴的方式影响他人
7.情绪―― 人际关系的加油站
8.时间―― 与追求效率背道而驰
9.尊重―― 有效人际关系的基础
第三部分 高难度对话(技能篇)
10.营造安全感
11.消除畏惧
12.践行倾听
13.坦诚反馈
14.从善意出发
15.明确自己的目标
第四部分 亲密关系:让艰难对话愉快进行
16.有效的家庭关系
17.如何保持健康的关系
18.我们需要面对面说话
结语
参考文献
序言 把对方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第1章:坚持自己的个性,交谈才会更有趣
第2章: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第3章:为什么听不懂,为什么说不清
第4章:挑战我们心中的假设
第5章:找到共同的兴趣点
第6章:千方百计让自己变得有趣
第7章: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
第8章:学会倾听,别人才能聊得开
第9章:学会提问,别人才能聊得透
第10章:压力,一种积极的沟通力量
第11章:如何应对棘手的交谈
第12章:战胜交谈拖延症
第13章:学会记笔记,为人际关系加分
第14章:移动互联时代的沟通技巧
结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致谢
引言 房间里的大象
我的女儿萨拉问我能否为她打造一款特别的家具,我满口答应:“当然没问题!”事实上,这算是我许诺给她的圣诞礼物。
这是两年前的事儿了。
问题是,我并不知道该怎样打造这个家具。我善于按照计划开展行动,但拙于直接在行动中摸索。这件事情并没有既定规划,我试着思考怎么做,但毫无结果。所以,我就把这事儿搁置了好几个星期,期待着解决之道会在脑海中慢慢浮现出来,然后我就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了。
但一两个星期之后,什么都没有改变,事情毫无进展。“女儿的家具”被我搁置了一周又一周、一个月又一个月——因为我被难住了。当我对什么事情束手无策的时候,我的默认做法就是拖延,而不是一鼓作气去解决它。
每次萨拉跟我说话的时候,我都小心翼翼地回避这个话题。我不想让她失望,也不想承认自己的无能。我们从来不聊这事儿,她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了。我猜想她要么对我很生气,要么对我很失望。但我没有问她,所以也不确定——我想,我其实是不敢去问。
我终于意识到,这样的状态在我们中间形成了一道彼此心照不宣的隔阂。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女儿是我最愿意与之聊天的人之一,我希望我们父女之间亲密有爱。但是,我的沉默筑造了一堵无声的墙,两年来,这堵墙越来越高。
当我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就马上和女儿说了我的感受,并向她道歉,希望尽我所能去化解自己造成的隔阂。
我说这些的时候,她回答说:“是的,房间里有只大象。”
“房间里有头大象”用来形容某些显而易见的事情正在发生,可所有人都避而不谈,而且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场景:我坐在客厅一端,我的女儿坐在对面的另一端,我们从大象腿之间的缝隙里互望,试着说话。那头大象几乎塞满了整个房间,气味难闻,而且非常聒噪,但是我们都不提它。
一旦我们承认了它,我们就会想: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是怎么进入房间的?跟大象比起来,门这么小,根本不可能让它通过!
听着似曾相识?在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人与你分享着“一头大象”——你们对某些事儿心知肚明,却没人愿意提及?没人愿意谈是因为提起来会很不舒服,还会惹得人们心烦意乱。大象待在那儿的时间越长,人们就越难开口。但是它又扎眼、又难闻,妨碍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
所以,那个大家伙当初是怎么进门儿的?
在它还小的时候进来的。
如果这头大象刚刚进来的时候我们就坦诚交流,就能轻轻松松地将它引出门去。但是当我们坐视不管,任由它留下来,日复一日,小象不断长大,再处理起来就麻烦多了。一旦它长成庞然大物,我们可能需要拆房子、请求专业协助才能处理它。
当我最终向女儿承认了“那头大象”,她说:“如果你早点儿告诉我你做不出来,我们可以花上一天的时间好好商量商量,直到我们找到解决办法。”那想必会是我们父女一起度过的非常美好的一天。我们可以去咖啡馆喝杯咖啡,也可以一起去逛五金店或者木材市场。
我爱我的女儿,而且我很开心我们一起解决了问题,她很高兴我做好了那件“家具”。我们家里再也没有“大象”的臭味儿了。
明白了吗?我们一定要提防房间里出现小象,如果你放任它们待在房间里,它们真的会长得很大、很大。
——蔡康永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已。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史蒂芬·柯维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每当我想要学习某项技能的时候,我都会先找一本关于这项技能的书,然后通读这本书,尽我所能掌握其中的知识,最后才试着动手。通常我都会成功,但这样做要花费很长时间。
举个例子,假如我家水龙头漏水了,我会先找一本《管道问题不求人》之类的书――看看管道工作原理,然后了解不同类型的管道,哪些原因可能导致管道漏水及常用的应对方法,接着确认我的工具,最后才动手修理。拆解这个水龙头的时候,我得一手拿书,一手拿扳手。此后每做一步,我都要停下来对照着书本检查这一步做得对不对,熟悉熟悉下一步的做法。
后来我遇到了我岳父。他每一次想做什么,从来不会看书,抓起工具就干,他在观察和实践中摸索解决办法。几乎每一次,他都能完成他想要做到的,而且比我用的时间少得多。
他们是滑水之家,所以当我娶了他女儿之后,他决定教我滑水。“可别再弄一本滑水书喽,”他说,“我给你一根绳子,再把你从船尾推下去,你最好给我抓紧了!”这次,我很快就学会了滑水。
许多年过去,我已经改善不少了,虽然我仍然喜欢从书本中学习新技能,但我认识到了行动的意义。对维护人际关系来说,这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错综复杂,而且往往没有章法可循。读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实践中摸索。
那么我们就先从书本开始吧,本部分将探寻人际关系和沟通在最基本的层面是如何运行的。一旦我们奠定了这个基础,就能掌握自己所需要的交流工具和技能,在与人交往时就能进退自如而不是勉强维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