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24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7183396丛书名: 文化南京丛书.第3辑
内容简介
历史曾经无比眷顾南京。自今以溯,凡五千年,建业情怀,金陵风物,那些附着在历史虚境上的形声色意,所谓楚秦王气、南朝烟雨、赵宋残阳、明朝宫阙、天国风雨者,或托于古巷,或附于丘阿,或以诗表,或以词生。凡此种种,都在这座古城千年的皇皇之旅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文化意味,总让人们在她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中细细品味出她撼动人心的魅力。
目 录
总序
前言
自然物产篇
摄生东南推栖霞
矿产丰富多宝藏
秋叶满山看红霞
历史建筑篇
栖霞寺的兴建
牌坊
霜红苑
明镜湖
千禧钟楼
月牙池
《明征君碑》
山门
弥勒佛殿
毗卢宝殿
玉佛楼
鉴真大师纪念堂
斋堂
藏经楼
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
舍利塔
千佛岩
三圣殿
飞天壁画
品外泉
乾隆行宫
白鹿泉
青锋剑
白乳泉与试茶亭
纱帽峰
般若台
珍珠泉
叠浪岩
桃花涧
天开岩
一线天
《禹王碑》
碧云亭
凤翔峰
三论宗祖庭
人物事件篇
明僧绍
明仲璋
僧祐
僧朗
吉藏
玄奘顶骨舍利
宗仰
茗山
真慈
栖霞诗萃
后记
前言
自然物产篇
摄生东南推栖霞
矿产丰富多宝藏
秋叶满山看红霞
历史建筑篇
栖霞寺的兴建
牌坊
霜红苑
明镜湖
千禧钟楼
月牙池
《明征君碑》
山门
弥勒佛殿
毗卢宝殿
玉佛楼
鉴真大师纪念堂
斋堂
藏经楼
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
舍利塔
千佛岩
三圣殿
飞天壁画
品外泉
乾隆行宫
白鹿泉
青锋剑
白乳泉与试茶亭
纱帽峰
般若台
珍珠泉
叠浪岩
桃花涧
天开岩
一线天
《禹王碑》
碧云亭
凤翔峰
三论宗祖庭
人物事件篇
明僧绍
明仲璋
僧祐
僧朗
吉藏
玄奘顶骨舍利
宗仰
茗山
真慈
栖霞诗萃
后记
在线试读
自然物产篇
摄生东南推栖霞
栖霞山,亦名摄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0公里处,宁镇山脉中段,与茅山逶迤相连。古时山中生长有野参、当归、首乌、茅苍术、茯苓、甘草等多种药革,食之可以摄生祛疾,益寿延年。故名之摄山。
自古以来,南京地区的中药材就颇负盛名。秦汉时期,《淮南子》、《神农本草经》等书中,对句曲山、钟山等处的多种药材都作了详细的记载。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周公后裔茅盈弟兄三人隐居句曲山,采药炼丹,施医济民,受惠民众咸改称句曲山为茅山,至今山上仍有三茅宫,纪念茅盈三兄弟。六朝时期。除葛洪、陶弘景两位著名的医药学家从事采药炼丹、著书立说外,一般士大夫也非常热衷于采药养生。南朝刘宋大诗人鲍照(约414~466),就曾在秣陵任上时亲自到江宁横山一带采过药草,并写下了《过铜山掘黄精》诗,其中写道:“土肪闷中经,水芝产内策。贤饵缓童年,命药驻衰历。矧蓄终古情,重拾烟雾迹。羊角栖断云,榼口流隘石。铜画昼沉森,乳窦夜涓滴。”此诗生动地记录了鲍照上山采药的经过、情景和感悟。南朝萧梁时的目录学家阮孝绪(479~536),曾因母亲生病,单身到钟山挖掘太子参,供其母服用。可见当时百姓采药自用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了。
隋唐以后,南京地区的中药材有了很大的发掘,出现了许多新的品种,对此《舆地志》、《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正德江宁县志》、《重刊江宁府志》等,均有明确的记载。明代,南京药材史上出现两件大事:一是郑和从海外带回的异国草药,如丁香、乳香、没药、胡椒等,在狮子山、牛首山等地栽种;二是李时珍在南京刊刻《本草纲目》时,在其子李建元和徒弟庞宪的伴随下,远涉郊野,到栖霞山、茅山等处采集药材标本,以补充《本草纲目》的内容。
……
摄生东南推栖霞
栖霞山,亦名摄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0公里处,宁镇山脉中段,与茅山逶迤相连。古时山中生长有野参、当归、首乌、茅苍术、茯苓、甘草等多种药革,食之可以摄生祛疾,益寿延年。故名之摄山。
自古以来,南京地区的中药材就颇负盛名。秦汉时期,《淮南子》、《神农本草经》等书中,对句曲山、钟山等处的多种药材都作了详细的记载。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周公后裔茅盈弟兄三人隐居句曲山,采药炼丹,施医济民,受惠民众咸改称句曲山为茅山,至今山上仍有三茅宫,纪念茅盈三兄弟。六朝时期。除葛洪、陶弘景两位著名的医药学家从事采药炼丹、著书立说外,一般士大夫也非常热衷于采药养生。南朝刘宋大诗人鲍照(约414~466),就曾在秣陵任上时亲自到江宁横山一带采过药草,并写下了《过铜山掘黄精》诗,其中写道:“土肪闷中经,水芝产内策。贤饵缓童年,命药驻衰历。矧蓄终古情,重拾烟雾迹。羊角栖断云,榼口流隘石。铜画昼沉森,乳窦夜涓滴。”此诗生动地记录了鲍照上山采药的经过、情景和感悟。南朝萧梁时的目录学家阮孝绪(479~536),曾因母亲生病,单身到钟山挖掘太子参,供其母服用。可见当时百姓采药自用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了。
隋唐以后,南京地区的中药材有了很大的发掘,出现了许多新的品种,对此《舆地志》、《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正德江宁县志》、《重刊江宁府志》等,均有明确的记载。明代,南京药材史上出现两件大事:一是郑和从海外带回的异国草药,如丁香、乳香、没药、胡椒等,在狮子山、牛首山等地栽种;二是李时珍在南京刊刻《本草纲目》时,在其子李建元和徒弟庞宪的伴随下,远涉郊野,到栖霞山、茅山等处采集药材标本,以补充《本草纲目》的内容。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