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5101627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陕甘宁青回族穆斯林家族中的天水吴氏、灵武王氏、岐山马氏和西安乌氏四个较为典型的案例,作为陕甘宁青社会的缩影,对这些家族的兴衰和文化嬗变作了具体的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家族势力对地区社会的客观影响,探寻了家族在西北社会中积极和消极的作用。就研究对象辐射面看,显然是对西北回族穆斯林家族社会的一种综合性研究。首先,作者正面纠正了《辞海》中对“家族”的界定的含混和错误,指出:家族是在婚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由若干核心家庭(一对夫妻及其子女)或联合家庭(两对以上夫妻及其子女)共同组成的亲属集团。考量家族是否成立的重要标尺,也即联络家族的情感纽带,是他们自认为或被认为拥有某一位共同的祖先。其次,作者通过对回族穆斯林家族的历史回顾,探讨了家族和家族政治与西北多民族社会的互动关系,勾勒了穆斯林社会群体构成的模式和流变的过程。同时,将人文生态纳人生态环境范畴,综合考察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再次,还结合宗教学、社会学、民族学、文化生态学等理论和方法,对晚清以来陕甘宁青回族家族社会形成的动因以及家族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的流变和社会功能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如作者在本书中从宗教学的角度审视陕甘宁青穆斯林社会的传统积淀;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陕甘宁青回族家族的发展动因和社会功能;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人文生态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这种多学科方法的吸收和应用,不仅使本项研究得到了深化,而且还为读者全面认识和理解陕甘宁青回族家族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最后,在具体论述中,本书以陕甘宁青社会历史发展中*特色的家族和家族政治为切人点,进而解读陕甘宁青近现代回族家族社会,以及陕甘宁青社会人文生态的形成动因,由微观而宏观,点面结合,见微知著。作者提出的陕甘宁青回族社会具有的家族政治积习、家族制度与伊斯兰教互为民族感情和宗教精神的源泉等观点,可谓新论迭出,令人耳目一新。
目 录
序:家族组织与时代演进的对应语
导论:社会的家族与家族的社会
第一章 家族族群社会
一、家族的社会功能和学术界定
二、家族与族群研究的学术前史
三、家族、族群和种族学理关系的社会意义
第二章 陕甘宁青回族家族组织的社会土壤
一、回族家族社会组织的特点
二、陕甘宁青回族族群分布格局的人文因素
三、陕甘宁青回族家族制度的历史成因
四、陕甘宁青回族家族社会的信仰原因
五、陕甘宁青回族家族组织的社会成因
第三章 三代人与三个时代的对话
一、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三重场景
二、社会变革中的天水吴氏家族
三、陕西西安乌氏家族的近代变迁
四、陕西岐山马氏家族办学生涯
五、灵武王氏家族采矿史
第四章 陕甘宁青回族家族问题的综合研究
一、家国同构促成穆斯林家族与国家命运的一体化
二、回族家族与陕甘宁青社会的互动与共振
三、回族家族:文化冲突中的传统与现代
四、家族政治对陕甘宁青社会转型的综合评估
第五章 陕甘宁青回族家族社会的现代演进
一、陕甘宁青回族社会家族制度的负面效应
二、陕甘宁青回族家族组织功能的时代变迁
三、陕甘宁青回族家族的道德伦理
结束语重建的社会架构:从家族政治走向社会政治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家谱资料
附录二 作者采风部分录音资料
附录三 课题研究相关图片资料
附录四 乾隆御旨碑文
附录五 民国时期西北建设考察团绘制的西北宗族分布图
后记
导论:社会的家族与家族的社会
第一章 家族族群社会
一、家族的社会功能和学术界定
二、家族与族群研究的学术前史
三、家族、族群和种族学理关系的社会意义
第二章 陕甘宁青回族家族组织的社会土壤
一、回族家族社会组织的特点
二、陕甘宁青回族族群分布格局的人文因素
三、陕甘宁青回族家族制度的历史成因
四、陕甘宁青回族家族社会的信仰原因
五、陕甘宁青回族家族组织的社会成因
第三章 三代人与三个时代的对话
一、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三重场景
二、社会变革中的天水吴氏家族
三、陕西西安乌氏家族的近代变迁
四、陕西岐山马氏家族办学生涯
五、灵武王氏家族采矿史
第四章 陕甘宁青回族家族问题的综合研究
一、家国同构促成穆斯林家族与国家命运的一体化
二、回族家族与陕甘宁青社会的互动与共振
三、回族家族:文化冲突中的传统与现代
四、家族政治对陕甘宁青社会转型的综合评估
第五章 陕甘宁青回族家族社会的现代演进
一、陕甘宁青回族社会家族制度的负面效应
二、陕甘宁青回族家族组织功能的时代变迁
三、陕甘宁青回族家族的道德伦理
结束语重建的社会架构:从家族政治走向社会政治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家谱资料
附录二 作者采风部分录音资料
附录三 课题研究相关图片资料
附录四 乾隆御旨碑文
附录五 民国时期西北建设考察团绘制的西北宗族分布图
后记
在线试读
第一章 家族族群社会
一、家族的社会功能和学术界定
既往关于中国传统社会家族组织和家庭形态的研究,切人点几乎无一例外地着落在先秦文献中出现的“室”、“家”、“族”、“宗”四个相近概念,试图从它们各自的结构特点上找到较为明确的定义。例如,认为“族”是“五世以内的父系宗亲所组成的父系家庭”,“宗”是“较大级别的世系集团”;或者说“家”是“较小的宗族”,宗是“较大的宗族”等等。然而,这种将古代文献中的某些提法与现代学科的最新概念简单等同或类比的做法很不恰当,对古代社会家庭、家族研究中的诸多课题之所以长期以来“研”而不“究”,与这种近乎公式化的分析逻辑定式有莫大干系。因为“室”、“家”、“族”、“宗”这四个概念在先秦时期文献中的含义原本就存在内涵或外延上的交叉,它们都可以是较大的血缘团体的称谓,也可以是较小的血缘团体的名字,例如“族”一般可泛指同姓集团。即使是在特指家族组织的意义范围内,“族”和“室”、“家”、“宗”的含义也并非清晰可辨,因此,依据“室”、“家”、“族”、“宗”这些早期历史典籍中固有的概念来说明中国社会家族组织的整个结构,往往并“不能准确辨析不同时代的家族组织和家族制度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甚至反而造成一些自相矛盾的说法。”研究问题的前提既然还存在含混模糊之处,得出的结论焉有不错的道理?
……
一、家族的社会功能和学术界定
既往关于中国传统社会家族组织和家庭形态的研究,切人点几乎无一例外地着落在先秦文献中出现的“室”、“家”、“族”、“宗”四个相近概念,试图从它们各自的结构特点上找到较为明确的定义。例如,认为“族”是“五世以内的父系宗亲所组成的父系家庭”,“宗”是“较大级别的世系集团”;或者说“家”是“较小的宗族”,宗是“较大的宗族”等等。然而,这种将古代文献中的某些提法与现代学科的最新概念简单等同或类比的做法很不恰当,对古代社会家庭、家族研究中的诸多课题之所以长期以来“研”而不“究”,与这种近乎公式化的分析逻辑定式有莫大干系。因为“室”、“家”、“族”、“宗”这四个概念在先秦时期文献中的含义原本就存在内涵或外延上的交叉,它们都可以是较大的血缘团体的称谓,也可以是较小的血缘团体的名字,例如“族”一般可泛指同姓集团。即使是在特指家族组织的意义范围内,“族”和“室”、“家”、“宗”的含义也并非清晰可辨,因此,依据“室”、“家”、“族”、“宗”这些早期历史典籍中固有的概念来说明中国社会家族组织的整个结构,往往并“不能准确辨析不同时代的家族组织和家族制度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甚至反而造成一些自相矛盾的说法。”研究问题的前提既然还存在含混模糊之处,得出的结论焉有不错的道理?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