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5583452
医学三字经【医道传承】本书共四卷,卷一、卷二仿效《三字经》的体裁以三言韵语概述医学源流、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则;卷三、卷四详论该书中所列各种病症的方药,并在书末简明扼要地论述了阴阳、脏腑、四诊等中医基础知识。该书是清代著名医家陈念祖毕生临床经验的高度总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完备而实用,将深奥的中医基础理论集约于不多的篇幅之中,而又以时俗浅近之语道出,是初学中医的良好入门读本。其所载病证和治方使后学者于临证时有理可据,有法可依,有方可用。本次整理以清嘉庆九年南雅堂刻本为底本,以清光绪三十四年宝庆经元书局校刻本为主校本,并参考其他相关书籍点校。
时方歌括【医道传承丛书*辑医道门径】嘉庆辛酉(1801年),河北一带大水,陈修园“奉檄勘灾恒山,出其方,试而辄效”,嗣后他将宝贵经验刊成本书,承前启后,别具一。书中收录了唐宋以后的中医常用方剂108首,以法统方,分为“补可扶弱、重可镇怯、轻可去实、宣可决壅、通可行滞、泄可去闭、滑可去着、涩可固脱、湿可润燥、燥可去湿、寒能胜热、热可制寒”十二剂。所载时方歌诀不仅叙方精辟,释方准确,而且辞藻流畅,文字韵味较强。间引李中梓、柯韵伯等医家诸论,对后学者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医家用药风和原方主治证的本意及精神实质有所帮助。本次整理以清嘉庆本衙藏版为底本,以清光绪十八年图书集成印书局铅印本为主校本,并参考其他注释本点校标点。
药性赋·药性歌括【医道传承丛书*辑医道门径】《药性赋》是中药学习启蒙书,依中药之寒、热、温、平四性将248种常用药物分为四类,用韵语编成赋体,便于初学者诵读记忆。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受用终生。本次整理以《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清光绪二十三年李光明庄刻本为底本,清光绪三十一年福记书局本为主校本,参考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总赋中具参考意义者,详加点校标点。《药性歌括》以四言韵语形式介绍了常用中药的性味、功能、主治,是历来师带徒的启蒙读本。本次整理以《寿世保元》日本正保二年岡月宗知据明周氏光霁堂本影刻本为底本,以《寿世保元四言药歌》清光绪二十年退省氏刻本为主校本进行点校,并按照原文内容列出药品目录,以便查阅。
长沙方歌括【医道传承丛书*辑医道门径】本书是对张仲景《伤寒论》中方剂的总结、整理,是一本方剂的启蒙读物。语言流畅,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阐发了有关辨证论治的要旨,内容丰富实用,便于记诵。书中以歌诀的形式将《伤寒论》除禹余粮丸外的112首方的方剂组成、功能主治、药物剂量及煎服方法等主要内容予以编撰,陈氏长子陈蔚与次子陈元犀另写方注,共成一帙。各方主要由原文、歌诀和按语三部分组成,有的原文、歌诀部分有注释,用以解释条文的机理和释词;按语部分主要论述方剂的功用、主治及遣方用药之理,以阐述陈氏学术思想。本次整理以南雅堂家刻本为底本,上海昌文书局印行的《增辑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本为主校本,参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年本精心点校。
医方集解【医道传承丛书*辑医道门径】庸医“执方医病,而病不能瘳,甚或反以杀人者”,皆因“知有方而不知方之解故也”,虽“古今方书,至为繁夥”,但为医方阐释者甚少。本书搜罗历代常用方剂900余首,其中正方388首,附方517首,按功用分为补养、涌吐、发表、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等21类。每方之下首注出处、次列主治病证及方药组成,再述方义及附方加减等。书虽名曰方解,实则病源、脉候、藏腑、经络、药性、治法、服法无不备录。清费伯雄谓“当时之医,每以《医方集解》一书奉为枕秘”。《中国医籍通考》称“是书既出,遂为后世方剂学之圭臬”。本次整理选用清康熙二十一年三槐堂刻本为底本,以同年宏道堂刻本为主校本,道光二十五年瓶花书屋刻本、光绪三年苏州扫叶山房刻本等为参校本进行点校。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新校【医道传承丛书·医道准绳】本书的内容主要取材于《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包括:精神五藏*、五藏六府阴阳表裹第三、五藏五官第四、五藏大小六府应候第五、十二原第六等。记录了晋代以前在医学基础理论和针灸治疗等方面带有总结性的主要医学著作,还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我国*部针灸学的专著,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