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781112
《下沉式景观Ⅱ》是一本讲解国内外下沉式景观设计的专业类图书。
本书是AND景观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安庾心先生的力作,是针对下沉式景观的设计理论、设计特点和案例分析设计类图书。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下沉式景观的历史发展、基本概念及设计原则;第二,与普通地面景观相比,下沉式景观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三,根据不同用途,不同类型的下沉空间景观设计案例精析。
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领读者走入下沉式景观设计的世界,书中包含了下沉式景观所需的专业理论、创新的设计思维解析、丰富的实景案例和效果图等。其中,景观和人文之间的关系、景观和地理的关系以及如何结合当地地形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下沉式景观,对下沉式景观设计的灵感启发和设计细节的把控大有益处。
作者以其专业的景观和建筑设计背景、多年的工作经验、指导实践经验,与读者分享更加高效合理的下沉式景观表现手法,希望读者们能够从中获益。
《下沉式景观Ⅱ》内容简介:全书共分三章,从景观设计的历史沿革、下沉式景观的设计事项,以及四个设计原则三个角度入手,中间穿插国内外的下沉式景观设计优秀案例,还有设计师的精彩分享。
*章由知名设计师安庾心先生介绍景观设计的历史发展,为景观建筑树立的一个正确的观念:如何去评价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失败,项目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可行性有多高,可以带来多少探讨性的课题。
第二章从下沉式景观设计要点入手,主要将下沉式景观广场必须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体现出来,并满足人们活动的多样化需求。在设计下沉式景观的同时,需要缜密考量其空间的吸引力、方便性和适宜性,以强化建构空间所要达成的目的、在空间内部串联动线的便利性以及空间在特定用途下的适宜性。
第三章讲述了下沉式景观设计的四个原则。空间尺度大小影响着下沉空间的意义和动机;层次分明能使得整个空间充满着吸引力;下沉式景观广场不仅可以方便人们,还可以为开发商带来良好的商业价值;整个下沉式景观空间,不仅需要好的设计,还需要文化背景的配合,才能相得益彰。书中的各个案例都很好地诠释着这些原则,配以设计师的详细讲解,让不管是景观设计学生,还是设计师和学者,都能从中获得设计的启发,从而设计出创新的作品。
第1章
景观与空间………………………005
第2章
下沉景观设计要点……………….015
第1节
采光……………………………………..018
第2节
降噪……………………………………..030
第3节
方位识别…………………………………038
第4节
交通舒缓…………………………………072
第5节
防灾………………………………………078
第6节
雨水收集与排水………………………….080
第7节
通风………………………………………088
第3章 下沉景观设计原则……………….099
第1节
空间尺度把控…………………………….100
第2节
空间层次设计…………………………….122
第3节
商业价值提升…………………………….150
第4节
场所文化营造…………………………….170
参考文献…………………………………206
很多人认为景观只是园林绿化,但我认为景观不限于此,更多的是户外空间的规划设计。具体来讲,我们运用许多大自然和非大自然的物料和设施,包括植栽、街道家具、艺术品、水景、公共设施等,营造景观设计的层次感。
景观设计师不像建筑师那样做出一个实体的结构,而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实际上,外部空间所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建筑更多、更广、更全面,所以做景观建筑规划的时候要考虑到景观层面与建筑层面的结合是否合适。其中关键的是景观空间的营造如何让人与自然产生互动和结合。
英语中景观的单词 landscape 源自德语 landschaft,而德语中这个词又源自荷兰语,意思是在荒野中由牧草地或农田所包围的人类居住的小屋群。这个词的原意具有相当的区隔性,意指只有经由人类创新改造过的荒地才可称为“景观”。
欧洲的景观设计以德国作为特色,美洲的景观设计以美国代表其独特的风格。美、德两国的景观设计经过漫长的发展,设计理念都很成熟,很有深度,而且自成体系。两者的景观设计都饱含了现代主义精髓,又各有千秋。
我们从美国和德国的景观设计体系中了解到不同区域对景观的理解,透过不同的历史发展脉络,就能领悟两者景观上所强调的不同的设计精神。
在过去,伴随着经济提升的是城市的快速建设与发展,人类文明的水平也因而提升。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工业化产业在城市中运转,带动着经济起飞,但也额外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19 世纪中叶,美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纽约被推动成为世界经贸中心:一方面纽约成为了世界繁华城市之一;另一方面,也给这个发达的新兴城市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享受纽约高度现代化的同时,对这个窒息空间的反感也日益加剧,并梦想有一个充满新鲜空气、无拘无束的美好环境。于是,一种追寻自然,崇尚自然的思潮在纽约掀起。1858 年,纽约当局计划设立中央公园(Central Park),希望在城市之中有一片可供市民休憩的绿洲。在设计竞赛中,景观设计师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1822-1903)与他的建筑师同伴卡尔弗特 · 沃克(Calvert Vaux)(1824-1895)所做的“绿草地”方案赢得首奖。这一竞赛掀起了全国性的城市公园设计与建设运动,成为了美国现代城市规划的先驱。
因为纽约中央公园的规划建设,美国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景观建筑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纽约中央公园于 1873 年竣工,历时 15 年,园内有总长 93 公里的步行道,9000 张长椅和 6000 棵树木。主持的设计师欧姆斯特德基于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提炼升华了英国早期各派自然主义景观理论家的分析,且深受风景的“田园式”“画意”思想的影响。他认为田园风格是缓解城市生活不良影响的良策,而采用“画意”风格,则能够获得一种丰富、广博而神秘的效果,有利于人们的身心放松。欧姆斯特德敏锐地认识到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大背景下城市居民的游憩和亲近自然的需求,在综合考虑的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原始地形、水体、绿化、灌溉、建筑、审美等方面后,为纽约市民设计建造了一处优美而充满自然气息的日常游憩场所。
纽约中央公园成为开放式城市公园的传奇。当西方的设计师开始为普通大众设计时,东方的帝王依然在自己的皇家园林中做着千秋万代的统治梦。我们看一看同一时期颐和园和圆明园的设计,就知道皇家园林和大众园林的根本区别了。美国现代景观建筑从中央公园起,就已不再是只有少数人游玩的奢侈场所。景观设计走入普通人的生活,满足普通人的需求,应当说是现代社会与民主的馈赠。美国人在喧嚣繁荣的大都市中开辟出这样一个巨大的公园,这一创举得到了举世的称赞。
欧姆斯特德在美国景观界的地位如同孔子在中国哲学里的地位,他被认为是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而欧姆斯特德的理论,则是将“美”和“好”很好地协调在一起,并提出了一个更深入本质的问题:即城市的景观设计如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如何解放生产力。“美”是指“美学”,有传统,有现代,总而言之就是为了“美化”;“好”的意思就是要生态,要可持续。《美国城市的文明化》就是由当年欧姆斯特德写给政府当局的信件和演讲稿组成的,这本书真实地表达了当年欧姆斯特德的想法,表达了他对于城市景观设计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美”和“好”,甚至“美好”的理解。
在欧姆斯特德的时代,纽约、布法罗、旧金山三个城市的规模堪称巨大。大规模城市造成的结果是城市周边的农民想要进城享受优质的服务,需要花费非常长的时间;同时在城市工作和定居的人也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抵达他们原本属意的乡村去休憩娱乐。所以,透过城市景观的建设,改善这些问题,让城市人口在短距离内享受到乡村的宁静和自然,用方便的方式提升工作之外的生活质量,这种“美好”的城市规划,成为了欧姆斯特德思考的重点。
美国纽约州高度集约的城市发展,在工业化过程中产生了相当严重的污染,为了减缓环境破坏的影响,城市景观、公园绿地的概念在城市中开始萌芽。纽约中央公园竣工后,城市绿地景观的概念开始对世界各地居住在大城市的人们产生了生活模式层面上的影响,人们不用再跑去郊区,在城市中就可以亲近自然,也将过去仅贵族阶层才能享有的庭园空间,普及给社会大众使用。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不仅改变了庭园在世界历史上的定位,也改变了公园绿地在城市中的使用定位与概念,可以说是美国景观的缘起与代表。
西方总体的景观设计理念基本上是写实的、理性的、客观的,重图形、重人力手工、重秩序、重规律,以一种天生对理性思考的崇尚把景观设计纳入到严谨、认真、仔细的科学范畴。其中,美国的景观理念继承了西方景观理念共有特点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优秀设计理念。
美国的先民们为了躲避欧洲的腐败堕落,从遥远的欧洲来到美洲这块新大陆,在没有欧洲封建宗教和制度的种种束缚下,开拓了一片崭新的世界。他们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间获得了的自由和释放。面对整片荒野,他们感受到原始自然的神秘和广阔,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憾。自然界纯真、朴实、充满活力的特点对美国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造就他们充满自由、奔放的性格。美国人对景观的专注往往只集中在没有人类触动过的自然环境上。面对广袤无际的大自然,人们无法触及它的全部,但却渴望认识了解它。所以,美国有了黄石国家公园、大峡谷、化石林国家公园、佩恩蒂德沙漠、佛罗里达大沼泽地等自然保护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着无限的创作魅力。美国人对自然的渴求,追求自然的朴实、亲切、神奇,充满活力,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和审美之中。
第1节
采光
采光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阳光中有着人类所需要的养分,在大自然的演化法则中,阳光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随着文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经济资源在都市的的过度集中,造成人口的拥挤,不得不运用高楼大厦来减缓人口拥挤所产生的问题,因此,水泥丛林应运而生,但这也造成许多采光上的问题。高楼大厦挡住了日照,让许多城市中的空间在多数时间内笼罩在阴影之中,对于地下空间来说,下沉式景观的地位更是相当重要的,好的采光与绿意在都市中被奢侈地享受,因此,下沉式景观的设计经常搭配着商业空间设计的需求去思考其空间的规划,以便提升地下商场的经济效益。下沉广场的设计,不仅增加了光的照明和阳光射线与人的解除,还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进行节能。
第2节
降噪
下沉广场的空间在降低噪声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来看,建筑物周边一般来说都是以平坦的空间为主,而其空间的边界大都以车用道路为主。因此,车道中所产生的噪声污染会是一个平凡发生的环境及空间课题。解决噪声有很多的方式,而将广场空间以下沉的设计手法处理便是其中之一,主要是运用空间变化的方式来避开噪声声波传送的路径,在其中,也可以透过增加一些景观设施来加强降低噪声的效果,像是运用水景墙景观设施,就是利用落水的声音来柔化噪声所产生的干扰,还有运用凹凸墙板材质的表面,来进行声波的干扰以达到降噪的效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