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492825
《焊接手册》第3版于2008年1月出版,至今已有7年了,这期间出现了一些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广大读者也陆续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帮助。为了保持《焊接手册》的先进性和权威性,满足读者的需求,焊接学会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商定出版《焊接手册》第3版修订本,以便及时反映焊接技术新成果,并更正手册中的不当之处。鉴于总体上焊接技术没有大的变化,本次修订基本保持了第3版的章节结构。在广大读者所提宝贵意见的基础上,焊接学会组织各章作者对手册内容,包括文字、技术、数据、符号、单位、图、表等进行了全面审读修订。在修订过程中,全面贯彻了现行的****标准,将手册中相应的名词术语、引用内容、图表和数据按新标准进行了改写;对陈旧、淘汰的技术内容进行删改,增补了相关焊接新技术内容。
《焊接手册 第3卷 焊接结构 第3版(修订本)》一书的读者对象是以制造业中从事焊接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主;同时,这部手册对于焊接科研、设计和教学人员也是一部解决实际问题时必备的工具书。
修订本出版说明
《焊接手册》第3版序
《焊接手册》第3卷第3版(修订本)前言
《焊接手册》第3卷第3版前言
第1篇焊接结构基础
第1章焊接结构常用金属材料
1.1焊接结构常用金属材料
1.1.1结构钢
1.1.2特殊钢
1.1.3非铁材料
1.1.4复合材料及其金属基复合材料
1.2焊接结构选材基本原则
1.2.1母材的选择原则
1.2.2焊接材料的选择原则
参考文献
第2章焊接接头及其几何设计
2.1焊接接头的作用和特点
2.1.1焊接接头的作用
2.1.2焊接接头的特点
2.2焊接接头的几何设计
2.2.1焊接接头的分类和基本类型
2.2.2熔焊接头的几何设计
2.2.3压焊接头的几何设计
2.2.4钎焊接头的几何设计
2.2.5相关知识链接–铆接接头与栓接接头
2.3特殊的熔焊接头的几何设计
2.3.1电子束焊接头
2.3.2激光焊接头
2.3.3电渣焊接头
2.3.4焊接节点
2.4熔焊接头坡口的几何设计
2.4.1坡口与坡口类型
2.4.2坡口的几何参数与加工要求
2.4.3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接头坡口的几何设计
2.4.4埋弧焊接头坡口的几何设计
2.4.5坡口的几何设计原则
2.5焊接接头几何参数对接头工作应力分布的影响
2.5.1熔焊常用接头几何参数对接头工作应力分布的影响
2.5.2电阻焊常用接头几何参数对接头工作应力分布的影响
2.6焊接接头的几何设计原则
2.6.1焊接接头的一般设计原则
2.6.2常用焊接接头的几何设计注意事项
2.7焊接接头在焊接结构设计图样上的表示方法
2.7.1焊缝符号与焊接方法代号
2.7.2焊接接头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
2.8相关知识链接–结构钢焊接接头的强韧性匹配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第3章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3.1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及测试
3.1.1力学性能试样取样的一般原则
3.1.2基本力学性能测试
3.1.3焊接接头的断裂韧度
3.1.4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
3.1.5焊接接头的蠕变与持久性能
3.1.6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性能
3.1.7其他力学性能试验方法介绍
3.2焊接接头的不均匀性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3.2.1焊接接头宏观力学不均匀性的一般特征
3.2.2焊接接头宏观力学性能不均匀性对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
3.2.3金相组织非均匀性的影响
3.3不同结构的设计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要求
3.3.1一般考虑
3.3.2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接头强韧性匹配
参考文献
第4章焊接应力与变形
4.1基本概念
4.1.1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
4.1.2材料物理特性和力学特性的影响
4.1.3不同类型焊接热源的影响
4.1.4焊接热源引起的瞬态应力与变形
4.2焊接应力
4.2.1焊接应力分类
4.2.2焊接残余应力测量方法
4.2.3焊接残余应力的作用和影响
4.2.4焊接残余应力在构件中的典型分布规律
4.2.5控制、调节与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4.3焊接变形
4.3.1焊接变形分类
4.3.2典型构件上的焊接变形
……
第2篇典型焊接结构设计
第3篇焊接结构生产
前言:
焊接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基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的各个领域。从核能发电到微电子技术,从探索宇宙空间到深海资源开发,从汽车制造到家电生产,均离不开焊接技术。焊接技术已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生产成本、可靠性与寿命。由于焊接结构具有尺寸不受限制、容易实现异种材料复合连接、质量较轻、整体性和密封性好、制造成本低等优越性,焊接结构的应用越加广泛。
2012年我国钢产量达到7亿t,近50%的钢材需要经过焊接制造成有用的工程结构。我国在大型焊接结构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例如长江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0MW,26台轴流式水轮机,每台水轮机的环座外径16m、高4m;转子直径10m,质量450t,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不锈钢焊接转轮;世界著名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建筑顶面呈马鞍形,钢结构总质量5.3万t,焊缝总长31万m,消耗焊材2000余t;世界先进水平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干线全部采用X80高钢级管线钢,总长4895km,管径1219mm,壁厚15.3~33mm,该高压长输管线具有抗强震和断层活动的止裂能力。我国第一台煤直接液化反应器,直径5.5m,长62m,壁厚337mm,质量2060t,为世界上最大的加氢反应器,采用双丝窄间隙埋弧焊技术。目前,我国已是世界机械制造大国、机电设备第二大出口国。已能独立制造60万kW超临界和100万k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秦山核电站二期3号机组堆内构件全部实现国产化,三代核电堆型AP1000反应堆正在中国建造,并全面掌握AP1000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风电装机总容量已超过1200万kW,列全球第四位,单台3MW海上风电机组已投入运行;1000万t炼油设备国产化率已达90%;汽车年产量已超过20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我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制造时速达350km的高速列车并掌握动车组技术的国家;开发的17.5万t好望角型散装货轮,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已能独立制造30万t大型油轮和液化天然气船,据2011年统计,我国造船完工量达7665万载重t,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5.1%,居全球首位,2012年“辽宁”号航母完工和“蛟龙”号7000m深潜成功,开启了我国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的新篇章;飞机制造业也正在形成涡扇支线客机、大型运输机、舰载机及直升机等系列生产能力;研制成功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发射各种轨道飞行器和探月的能力。自2003年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成功上天,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到2012年神九与天宫目标飞行器成功在轨对接,为2020年建成我国的空间站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所有这些装备的制造均离不开焊接技术,同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焊接技术的进步。现在我国还是名副其实的家电生产大国,2014年我国家电制造业实现工业销售14139亿元,家电出口突破3400亿元,我国家电企业正在走向全球化竞争的时代。
现代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广泛采用新材料、先进焊接方法和新装备,正在对焊接结构的设计与制造产生深刻的影响与变革。我国制造业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能耗高、材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和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普通结构钢虽然仍是焊接结构的主体材料,但随着轻合金等新材料在航天航空、高速轨道交通设备、汽车、舰艇与船舶中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焊接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满足结构轻量化、节能和特殊性能的需求。绿色制造理念正影响着焊接结构制造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将成为焊接结构制造业面临的新挑战。
《焊接手册》1992年出版以来,历经再版,凝聚了几代焊接人的集体智慧和丰硕成果,成为了中国焊接学会当之无愧的经典著作,她承载着传承、指导和培育一代代中国焊接界精英的使命和责任。《焊接手册》第3版已经出版7年了,这期间涌现了许多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新标准。为了诠释《焊接手册》在焊接行业的权威和领袖地位,有必要根据近几年焊接行业的发展进行适当修编。
《焊接手册》第3卷第3版(修订本)秉承了第3版的总体结构。修订本仍分为3篇共33章。第1篇为“焊接结构基础”,第2篇为“典型焊接结构设计”,第3篇为“焊接结构生产”,共280余万字。修订本修改了第3版书中文字、数据、符号、单位及图表的差错,采用了国家或行业的现行标准和名词术语,更换了标准编号、图表和数据,删除了淘汰的内容,增补了新的技术、工艺、方法、材料等内容。
本次《焊接手册》的修订本,是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和《焊接手册》编委会的领导下,经全体作者的共同努力工作完成的,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卷涉及焊接结构的设计、制造、生产管理、结构服役及再制造,内容广泛,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虽然工作尽力,但难免存在疏漏乃至差错,我们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随时批评指正,以便本卷重印或修订时不断完善。
主编史耀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