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5173464
◆各国读者平均1个通宵读完!
◆通宵小说大师肯·福莱特悬疑经典。
◆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头号作家。
◆他的畅销小说《巨人的陨落》,各国读者平均3个通宵读完!
◆20部小说被译成33种语言,畅销80多国,累计总销量超1.6亿册。
◆花90分钟,来一次一生未曾想象的冒险!
◆《肯·福莱特悬疑经典》囊括了肯·福莱特5部经典作品:《针眼》、《危险的财富》、《寒鸦行动》、《大黄蜂奇航》和《鹰翼行动》。
◆《针眼》构思巧妙,一旦读了开头,就忍不住要一口气读到结尾。
◆《危险的财富》高潮迭起,犹如触电般的悬疑感!
◆《寒鸦行动》特别具有画面感的悬疑故事,紧张刺激,这无疑是福莱特十分受欢迎的小说之一。
◆《大黄蜂奇航》这部小说再次证明了—肯·福莱特是讲故事的天才!
◆《鹰翼行动》没有任何一个好莱坞编剧能够像肯•福莱特一样完美地讲述这次冒险。
◆在欧美出版界,肯·福莱特这个名字就是畅销的保证。
◆谁绝不放弃,谁就有一丝活下去的希望。
◆巨大的财富背后,往往有巨大的代价。
◆一天中无限黑暗的时刻,正是无比接近光明的时刻,人生也如此。
◆命运,只宠爱真正勇敢的人。
◆人人都爱自由,懂得捍卫的人,才能拥有自由。
推荐您购买读客其他畅销书:
《针眼》
一上市即受到广泛关注,并于次年获得爱伦•坡优秀小说奖,至1999年各国累计销量逾1000万册,是美国《出版人周刊》《时代周刊》等杂志强烈推荐的畅销小说。
《危险的财富》
一部维多利亚时代浮华糜烂的家族史诗,交织着贪婪和仇恨、自私与残忍、冷血的谋杀和虚幻的爱情。
《寒鸦行动》
二战期间,有一个全部为女性的情报部门,代号“寒鸦”。这群勇敢的女性在整个欧洲展开了激烈的抗击纳粹行动。然而,她们被出卖了。一张天罗地网正等待着“寒鸦”们……
《大黄蜂奇航》
一名少年无意间闯入了德军秘密基地,发现了纳粹所向披靡的秘密。翻开本书,直面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德空战的现场与真相。
《鹰翼行动》
奥斯卡获奖影片《逃离德黑兰》的前传!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曾真实发生在世界上那个极度混乱的角落。没有任何一个好莱坞编剧能够像肯•福莱特一样完美地讲述这场著名的冒险。
《针眼》构思巧妙,一旦读了开头,就忍不住要一口气读到结尾。
——《出版人周刊》
高潮迭起,犹如触电般的悬疑感!
——《旧金山纪事报》
特别具有画面感的悬疑故事,紧张刺激,这无疑是福莱特十分受欢迎的小说之一。
——《洛杉矶时代报》
这部小说再次证明了—肯·福莱特是讲故事的天才!
——《人物》
没有任何一个好莱坞编剧能够像肯•福莱特一样完美地讲述这次冒险。
——《辛辛那提调查报》
戏剧冲突和历史真实被如此生动地展现,引人入胜,肯·福莱特是真正的大师!
——《纽约时报》
小说的长短对肯·福莱特作品在各国的畅销没有任何影响:其作品累计销量1.6亿册,被翻译成33种语言,风靡80多个国家。
——《华尔街日报》
高智商悬疑小说很罕见,肯·福莱特写的却每本都是。
——英国《书刊评介》
“关于二战的间谍小说,再没哪本能比得上这本了。”
——《出版人周刊》
“惊险刺激!”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非同寻常的构思,惊人的写作技巧,是肯·福莱特作品的独特标志。
——英国《出版新闻》
精彩到让人一直读,放不下来,刺激至极,令人惊喜。
——《洛杉矶时报》
地道的传奇经典,小胡子无赖、真挚的主人公、沦落的女人,各种人物轮番登场。
——《爱尔兰时报》
银行、妓院、杀戮这些元素,一个不落。
——英国《金融时报》
读来十分可口而又愉悦的悬疑惊悚小说。
——《星期日泰晤士报》
引人入胜的悬疑故事,巨大的阅读快感。
——《巴尔的摩太阳报》
“肯·福莱特再次证明了,他是写暗线埋伏笔的大师。”
—— 美国《中西部书评》
快节奏超刺激的情节,饱满真实的人物形象,看电影大片一样的阅读快感。
——《好书指南》
肯·福莱特的作品,再没哪本比这本更好看了。
—— 《哈特福德新闻报》(Hartford Courant)
“特别棒的阅读体验。《大黄蜂奇航》悬念丛生,高潮迭起,令人读了满足至极。
—— Amazon.com
《大黄蜂奇航》真的棒呆了!这本书,当之无愧地奠定了肯·福莱特世界大战经典悬疑大师的地位。特别棒的阅读体验。推荐,大力极力推荐。”
——New Mystery Reader Magazine
“全书情节紧张、悬念丛生、高潮迭起。肯·福莱特再次证明了:他是讲故事的天才。”
— BooksnBytes.com
一本好到不可思议、令人赞叹至极的小说。一个跟虚构故事一样刺激至极、精彩绝伦的真实故事。
——《今日美国》
针眼:
她迈进房间,并在身后关上了门,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突然想起一部美国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便说:“你肯不肯赏光给一个孤独的女郎买一杯酒?”这么说很蠢,真的,因为她清楚,他房间里没有酒,而她这身打扮也不像是要上街的样子;不过那勾引的意味昭然若揭。
看,出现了她期望之中的效果。他默不作声地向她慢慢走来。他的乳头上果真长着毛。她向前跨了一步,随后他就把她揽在了怀里,她阖上了眼睛,仰起了脸。他吻了她,她在他的搂抱中轻轻扭动着,之后,她便感到背上一下可怕的、难以忍受的刺痛,她张开嘴想叫喊出声音。
他之前就听到了她在楼梯上绊的那一下。如果她再等上一分钟,他就来得及把无线电发报机装回箱子,把密码本放进抽屉,也就不必要置她于死地了。但是没等他藏好证据,已经听到她在用钥匙开锁了,到她打开房门时,那把锥形匕首已经握在了他的手中。
因为她在他怀里轻轻扭动,费伯没能一下子就刺中她的心脏,只好用手指扼住她的喉咙,制止她叫出声来。他又刺了一下,可是她又动了,刀锋扎到了一根肋骨,只在她皮肉上划了一道口子。随后血便涌了出来,他明白干得不够干净利落,只要一刺不中,就会这样的。
现在她挣扎得很厉害,一刀是杀不死了。他还用手封住她的嘴,同时用拇指抠住她的下巴,倒推着她向门撞去。她的头碰到木板门上,发出很响的声音,要是没把收音机的音量关小就好了,可是他又怎么会料到这一步呢?
他在杀她之前犹豫过,因为好是让她死在床上——这样便于遮掩,他本来已经想妥了——但是他没把握不出声响地做到那一步。他扣紧了她的下巴,把她的头死死抵在门上,抡起锥形匕首,在她的喉咙上扯开了一个大口子。切口不规则,因为那匕首不是把利刃,而且喉咙也不是费伯熟悉的目标。
他向后一跳,避开喷出的股鲜血,然后立即又跨上前去,抓住了她,以免她倒在地板上。他把她拖向床,尽量不看她的脖子,把她放倒了。
他以前杀过人,因此他知道自己杀人后会有什么生理反应。他走到屋角水槽前,等待着。他可以在刮脸用的小镜子里看到自己的脸。他面色苍白,两眼发直,他看着自己,心里想:杀手。随后他就呕吐起来。
吐完之后,他觉得好受了些。现在他可以去工作了。他清楚必须做些什么,甚至在他动手杀她的时候,就已经盘算清楚了。
他洗了脸,刷了牙,清洗了盥洗盆。然后坐到桌前,靠着他的无线电。他看了看笔记本,找到了地方,开始敲击发报键。电文很长,报告的是有关一支军队集结起来开赴芬兰的消息,刚才被打断时,他刚发了一半。电文是用密码写在拍纸簿上的。他把全文发完后,用了“向威廉致意”来代替签名。
他把发报机按部就班地装进一个特制的皮箱里,然后把其余的东西放进另一只箱子里,脱下裤子,用海绵擦去血迹,随后便洗了个澡。
后他又看了看死尸。
他现在已经能够冷静地看待她了。这是在战时;他与她是敌我双方:如果他没杀死她,她会送了他的命。她始终是个威胁,如今,因为威胁已经解除,他的感觉就只有轻松。她不应该来这里惊吓他的。
不过,后一件任务实在叫他感到厌恶。他解开她的晨衣,撩起她的睡衣。她穿的是半短内裤。他撕开她的内裤,露出了阴毛。可怜的女人,她不过是想勾引他。但是他没办法做到让她在离开房间之前不看到发报机,而英国政府的宣传又已经使人人都警惕着间谍这回事了。不过说起来,英国人对间谍的疑神疑鬼也着实是荒唐可笑:如果德国情报机构拥有像报纸上推测的那么多间谍,英国早就战败了。
他退后一步,歪着头,看着她。有点什么不大对劲。他设想自己是个色情狂:如果我对尤娜·加顿这样的女人急不可待地要发泄性欲,而且杀了她才得以上手,我下一步该做什么呢?
对!这种色情狂要看她的乳房!费伯俯向尸体,抓住睡衣的吊带,把睡衣一直捋到腰部。加顿太太那对丰乳登时裸露了出来。
法医很快就会发现,她并没有遭到奸污,但费伯认为这无关紧要。他在海德堡听过犯罪学的课程,他清楚,许多强奸都以未遂告终。何况,他并不想作假到那种地步,即使为了祖国,也不想那么过分。他并不是党卫军,有些党卫军会排着队去奸尸的……他不让自己再想下去。
他又洗了次手,然后穿起衣服。已经快半夜了,他要再等上一个小时才离开:晚点走更安全。
他坐下来,静静地思考是怎么出的差错。
毫无疑问是他犯了错误。如果他的伪装完美无缺,他就会安全。如果他完全,就不会有人发现他的秘密。加顿太太发现了他的秘密——或者确切地说,她再多活上几秒钟就会发现了——这就说明他并非安全,就是说他的伪装不够完美,所以说他犯了错误。
他应该在门上装一个插销。宁可让人以为他生性腼腆,也胜过由身穿睡袍的房东太太在夜间用备用钥匙打开房门,悄悄溜进来。
这是表面上的错误。深层的毛病出在他根本不适合扮作单身汉。他深知自己是个颇有魅力的男人,实在找不出理由来说明自己为什么会是单身。他把思路转到设想一种伪装足以解释这点,以断绝加顿太太一类的女人想入非非的念头。
他想从自己的真实身份上获得启发。他自己为什么选择单身呢?答案很简单。那是因为出于职业需要。至于是不是还有更深层的理由,他不想去弄清楚。
今天后半夜他要在露天里度过了,海格特丛林就蛮好。天一亮,他就把箱子寄存到火车站的行李寄存处,明天晚上他就到布莱克希斯的住处去。
他要换成他的第二种身份。他不大担心会被警察抓去,周末在布莱克希斯下榻的那个流动推销员跟杀死这位房东太太的铁路职员判若两人:住在布莱克希斯的推销员奢侈、庸俗、浮华,打着花哨的领带,梳着不同的发型,在酒吧里请人喝酒也毫不吝啬;警察要找的是一名小职员,按照描述,他邋邋遢遢,对呆鹅都不肯呸上一声,后来只因为一时欲火中烧而杀了人。谁也不会对一个身穿条纹毛料西装的帅气推销员怀疑地多看上一眼,他显然属于那种时时都充满了欲望的色鬼,而要女人在他面前裸露出乳房,是用不着他下手去杀她们的。
他需要再准备一种身份——他总是同时保持两种身份。他需要一个新工作,一套新证件——护照、身份证、配给证、出生证明。这要大冒其险了。该死的加顿太太。她干吗不跟往常一样喝完酒就睡觉呢?
午夜一点了。费伯后看了一圈这间卧室。他不在乎留下什么痕迹——这房子里到处都有他的指纹,但谁都知道,凶手正是一个叫费伯的铁路职员。他也不会因为从此要离开住了两年的住所而伤感,他从没有把这里当成是家。其实,他从来不把任何地方当作家。
他将永远记住这个地方,只因为在这里他学会了要在门上装插销。
他关掉灯,提起箱子,爬下楼梯,走出大门,消失在黑夜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