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949724
★律师张子雨写小说,这本身就是一种“都市传奇”。也因为职业,张子雨的小说总是有着精妙的构思,层层推进的节奏感和神秘性颇有几分侦探小说的神彩。收入本部集子的作品,集中描写都市生活中的边缘人物,通过巧妙地构思,富有张力的情节设置,将这些人的生活现状呈现给读者。在这些平常、繁琐的都市生活中,对爱情的寻找成为一条或明或暗的线索:坐在龙虾馆里的青年男女,还有不惜犯险的“人工”透析机——他们在生活重压下仍葆有一份对真爱的渴望,尽管这种爱情相对疏离、飘渺,甚至只是“疑似爱情”,但情感贯穿起全部作品,并成为表现都市人生态相的重要推进动力。爱情也慰藉了他们在城市中孤独无依的灵魂,为他们带来一定的温暖和幸福。
★在乡土传统深植的当代中国,想要讲好一个都市故事并不容易,因为,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外省人”,也是不由自主的“异乡者”。然而新世纪十年以来的中国都市,却集中体现了整个时代的巨大裂变。状绘都市生活,揭示人的存在,是“异乡者小说”书系的文学追求和潜在使命,第一辑5种重点聚焦当前都市生活集中性、话题性的现象,如房子、婚姻、教育、医疗、学术乱象、扶不扶、拆迁补偿等,展示时代深处的“炸与裂”,这既是一组当代浮世绘,也是笔尖下的“心灵史”。
导读/新都市中的小人物
树上停着一只什么鸟
贵妃醉酒
春天里的警察李冉
二手生活
爱情会在不远处等我
后记
“异乡者小说书系”总序
郝庆军
作家都是漂泊者。即便本人始终未离开过自己的故土和家乡,但作家们的心也是始终“在远方”。生活在别处,不只是一种哲学之思,而是一种切实的现代感。“故乡”是一个镜像,你通过这个镜像,反观自己,确证自身。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异乡者,但随着迁徙的频繁,流动的常在化,却没有多少“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倒是更多“住在哪里哪里便是家”的自在和潇洒。鲁迅先生有过“走异路,逃异地,寻找别样的人们”的生活经历,于是有了《呐喊》中的精彩小说;王蒙先生如果没有强烈感受“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的时空变换,也许不会有《蝴蝶》和《杂色》。
20世纪中国文学起伏跌宕,曲折回环,虽历尽坎坷,却始终伴随着中国现代化和中国历史变革。作家虽然到处流浪,到处漂泊,却感时忧国,给他们的创作带来无穷无尽的动力和素材。每个作家都有一个异乡,他们的笔下都有一群异乡者的人物形象。从郁达夫的零余者、寄寓者形象,到巴金笔下反抗封建婚姻的觉新、觉慧们,再到路遥小说中的高加林、孙少平们,这些异乡者的典型形象,反映了20世纪中国人精神层面中的某些重要特征。
到了21世纪,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迁徙、大流动、大变革,尤其是牵动几亿人口的中国城市化运动的兴起,为作家的创作带来一个巨大的课题和丰富的题材,那就是如何描绘中国城市化运动中新群体、新社区、新生活和新精神状态。前不久,湖北女诗人余秀华一首诗《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之所以引发轰动,感动了大半个中国的中国人,就是因为这首简短的诗高度概括了亿万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境遇,说出了亿万异乡者的内心独白和感情深处最柔软、最真实、最基本的诉求。文学的伟大力量在这里突然显现,就是因为文学具有直抵人心的特殊功能。
事实上,我们的小说家也并没有失职。21世纪以来的许多优秀小说家一直在观察和思考新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变化。2005年以来,以《那儿》为代表的底层文学的兴起,为新世纪小说增加了新的亮点和新的审美取向。底层文学实际就是另一种乡土文学,是另一种异乡者小说,它继承了鲁迅、沈从文开创的写实主义文学传统,不隐恶,不阿世,直面惨淡人生,忠实描写底层人民的喜怒哀乐。底层文学的描写对象多是底层打工者和混迹城市边缘的城乡建设者,因此有人把底层文学又称作打工文学。当然,当底层文学呈现出其意识形态倾向的时候,往往又接续了二是世纪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学的传统,表现出同情穷人、厌恶权贵的价值取向。发展到极端,这一取向往往表现出简单化与脸谱化的问题,立场为先和概念先行的创作模式往往使得某些底层文学变得艺术粗糙,表现力弱化,走向现实主义的反面,变成另一种空疏与虚假的文学。
人性是复杂的,社会是多元的,底层人民中也有丑类,上层社会也不乏善良本性。由于中国社会变化太快,阶层也不太固定,城乡之间开始打破壁垒,上下阶层开始互动转换。许多底层人士也会摇身变为富豪,一些精英人士因贪婪与放纵也会变成为人不齿的贪官污吏;知识分子固然受人尊敬,但在利益面前若无约束,也会变成“叫兽”。位卑者未必下贱,位高权重者未必高贵,同样,身居下僚也不见得情操高尚,上流社会不一定都是下流痞子。中国百年来的历史变化太快,而且这种变化还在加剧,所以,许多在城市打工的异乡人都有可能上升为富贵者,也有可能沦为底层人士,一切都有可能。
我们欣喜地发现,小说家在描写这些现象的时候,已经打破了过去的老旧眼光,他不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些现象。不会太“左”,痛恨富人,把富人们描写成洪水猛兽;也不会太“右”,把底层人士看得一文不值,把一切美好的价值都归功于成功人士或少数精英。他们深受五四精神的洗礼,也警惕精英文化的傲慢与偏见,身上有了强大的免疫力,所以,他们笔下的人物,都是活的中国人,充满了中国精神,镌刻着时代印痕。
在2015年主编这套“异乡者小说书系”,并不刻意表现什么,也没有野心标举什么,而是因为一些志同道合的小说家自然相遇,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而已。第一辑收录了包括我在内的五位小说家的小说集,既是一种尝试,又是一种期许。尝试着建立一种模式,一种新的工作方式,把一些优秀作品推出去,集中向读者展示一种风度,一种魅力,一种人生态度。
至于期许,自然是期许更多的同道小说家加入到我们的行列,向着前面的光亮,举起手中的火把,共同出发。
爱情会在不远处等我
一
女朋友和我分手了。
这不怪她。是我,也一定会和自己分手。这话有些拗口。我是说如果我是文敏,也一定和那个叫王维的家伙分手。这下你听明白了吧?我说话一直就是这样,读文学书不多,所以说话没有条理。而且最气我父亲为什么把我和一千多年前的大诗人取一样的名字。
文敏其实还是爱我的,我也很感激她能做我女朋友。和我分手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主动要求下岗。也不是因为下岗,而是因为下岗引发的争议。事情是这样:我在一家小公司上班,因为勤快——这得益于女朋友的培养,老板出差时喜欢带我。比如订房间、订车票、订饭店、订菜单、订酒好坏甚至订小姐等等。公司一个陈大姐丈夫下岗,儿子在读大学,总是穿十几年前的衣服。老板看她脸泛菜色,就说她影响了公司对外形象。其实公司有什么形象啊,老板趴在小姐身上的时候怎么不说公司形象啊!后来说烦了就决定让她下岗。陈大姐当时眼泪就下来了。公司员工们用眼神安慰她,换个眼神敬佩老板。我说老板,你不能让她下岗,人家不容易。做人要厚道。这是句信手捻来的电影台词,记不住是那部电影的了,如果记住了我会起诉这部电影的。老板对我当众顶撞非常愤怒。你敢说我不厚道!你厚道是吗?你替她下岗。员工们用眼神赞叹老板语言如此幽默机智,又用眼神劝我认个错,或许能挽回败局。我说好啊,把下岗指标给我,但不许让她下岗。谁赖谁狗日的!
反正我要走了,而且走得很男人。我就没必要把眼睛变成“痒痒挠”了。
文敏认为我没有“耍酷”的资本。陈大姐下岗是早晚的事,而且有人会对她负责,不需要你摆POSE。即使争取下岗指标,至少也应该和她商议一下。她说我不在意你有没有工作有没有钱,我在意你是不是在乎我。你对工作不负责任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对自己不负责任就是对她不负责任。我说这是我自己的事,我不想让你为我担心。
文敏冷笑着点头。好,这就是你不在乎我的证据。当初你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感动了我。我同意和你好。现在我觉得你的观点是:我的事就是你的事,你的事还是你自己的事。你是个没有责任感的男人。我们分手吧。
我不知道她立论的依据是什么,可也反驳不了她。我一直反驳不了她,习惯了。但她让我难堪了。我继续很男人地说分手就分手。谁不分手谁小鳖。文敏脸色在变,我有些慌乱。不过,我们以后还是朋友,没有爱情了我们还有友谊。
文敏像电影上的恋人分手一样哭着跑了。我则用嘴“嘻”了一声以表示我的不在乎。等她跑远了,我一屁股坐在马路上。心被掏空了。
我做了什么呀,把怎么好的女孩放走了。我对得起谁呀,我都对不起我自己。
和文敏分手后,我充分地检讨了自己。没有在“恋爱期”内好好地爱她,我记得自己只给她买过一次围巾,两次鲜花还有五次糖葫芦。两次鲜花还是女朋友生日那天,在她“失口”说出来后才买的。
告诉你我很穷,但你不能说我小气。因为“穷”是客观原因,而“小气”是主观因素。
我下岗后也琢磨了一段时间自己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其实能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很多人没有办法了去找政府,静坐、呼口号,似乎只要政府点头了他们就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我不找。
“府”是什么?是家。比如我家在过去就要嵌上“王府”大牌。“政府”当然就是政策、政员的家。你到人家家里闹什么?
他们只知道“做什么”,不知道“能做什么”。我就觉得自己比他们强。文敏常常撇嘴,她撇嘴很好看,为了看她撇嘴我就常常和她谈远大的理想,将来的洋房、宝马车、XO、大阳台之类的。
分手了我也想她,谁也不能让我不想她。我删除了她的手机和QQ,有个电影叫什么来着《离婚了就别来找我》,更何况是恋人呢。可我总能记得她的手机号码,我无法删除脑海里的细胞,我气我自己。那串熟悉的数字总是时不时地显现出来骚扰我。
但在形式上我不能让文敏觉得我不男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