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204759丛书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典诗歌文库(第一辑)
“十三五”出版规划第三次增补项目
作为诗歌的民族-阿拉伯民族的一部分,诗歌在巴林也体现了巴林文化的精髓,使巴林成为诗歌的王国。诗歌以其传统的风格在巴林继续着自己的存在,直到当代新诗歌运动在巴林出现。作为新诗歌运动的主体,许多年轻人积极地进行了诗歌创作的尝试。他们的尝试有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和良好的诗歌表现,其中一部分诗歌达到了相当优秀的创作水平。
总序/1
前言/1
易卜拉欣·本·穆罕默德·阿勒哈利法
责难时世和心的密语/3
萨勒曼·本·艾哈迈德·阿巴斯·塔吉尔
你是上天珍贵的宝藏(节选)/7
阿卜杜拉·本·阿里·本·吉布尔·扎伊德
政治诗(节选)/10
写在病榻上的最后的诗篇/11
易卜拉欣·阿卜杜·侯赛因·欧莱德
给天狼星的歌/17
阿卜杜·拉赫曼·卡西姆·穆阿维达
阿瓦勒的子孙/24
心的躁动/26
拉迪·苏莱曼·穆苏维
我的祖国阿瓦勒/31
妳可还记得/33
艾哈迈德·穆罕默德·哈利法
采珠人之歌/37
月光之下/39
阿卜杜·拉赫曼·穆罕默德·拉菲仪
一行诗/44
你从沙地里长起/45
游击队员日记/47
阿兹·阿卜杜·拉赫曼·盖绥比
一年之后/53
我们的爱/57
尤素福·哈桑
啊,被禁锢的美(节选)/61
沉睡的村庄/62
阿里·阿卜杜拉·哈利法
水上的足迹/68
桅杆的呻吟/73
白色女子/77
在我爱慕的人面前/80
祖国的记忆明亮/82
恋爱者的仙女……被爱人的自由/85
阿拉维·哈希米
走出昏迷的怪圈/91
爱之睛的伤痕/96
谁购买父亲的战刀(节选)/98
哈玛黛·赫米斯
你们有属于你们的时间,我有属于我的时代/101
阿卜杜·哈米德·高依德
我冬夜之忧伤/107
面庞/109
加西姆·哈达德
闯入记忆深处/114
私密/116
第五次尝试/文//117
一起遛马路的朋友/118
生存/119
梦的季节/120
船长/121
群马/122
阿里·艾哈迈德·舍尔高维
海鸥的悲伤/125
易卜拉欣·布辛迪
爱人……致大海/130
屈从大使在卑贱王国/132
赛义德·欧维纳提
第一次相见/136
时光/138
爱及其他/141
前 言
巴林是一个群岛之国,位于海湾中部,北邻伊朗,东西分别与卡塔尔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相望,是沟通世界东西交通的要道,也是连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印度河流域的必经之地。因此,巴林既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巴林风光旖旎,造船业与捕鱼业自古发达,素有“海湾明珠”“海湾绿洲”和“海湾新娘”的美称。
公元前三千年,阿拉伯半岛东部和巴林群岛成为狄勒蒙文明(公元前三千年至公元前四五○年)的发祥地,因此,古代巴林也被称为“狄勒蒙”。
在伊斯兰教兴起前,巴林岛就被称为“阿瓦勒”。“阿瓦勒”是当时一些部落崇拜的神,形似牛头,位于现今穆哈拉格岛上。直至十六世纪前后的整个伊斯兰时期,现今的巴林岛均被以其旧名“阿瓦勒”指称,巴林人也自称是“阿瓦勒”阿拉伯人。1
近现代,巴林为摆脱外族统治和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争取国家独立,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
二战后,现代民族国家纷纷建立,阿拉伯民族主义传到巴林,巴林要求独立的愿望日益强烈。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十六日,英国殖民者的军队撤出巴林,巴林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二○○二年,巴林国名改为“巴林王国”。
巴林面积很小,但是,作为诗歌的民族——阿拉伯民族的一部分,诗歌在巴林也体现了巴林文化的精髓,使巴林成为诗歌的王国。早在贾希利叶时期,著名的“悬诗”诗人之一塔拉法·本·阿卜杜就来自巴林的土地,为我们留下了著名长诗,开头是:
踏上赛赫麦迪的砾石地,
寻觅心上人郝莱昔日的牧场和营地。
遗址像刺在手背上的黥墨,
点点划划,印迹依稀。
一时间,情丝缕缕,
缠绕着不尽的眷恋和忧郁。
同伴勒马在身旁:
“坚强些,莫愁断了漠漠悲肠。”
诗歌以其传统的风格在巴林继续着自己的存在,直到当代新诗歌运动在巴林出现。
大约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左右,巴林的新诗歌运动以一种弱小的形式崭露头角。尽管开始之路充满困难和艰辛,但它终于克服了重重障碍,坚强地存在并发展着。
作为新诗歌运动的主体,许多年轻人积极地进行了诗歌创作的尝试。他们的尝试有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和良好的诗歌表现,其中一部分诗歌达到了相当优秀的创作水平。这个运动的苗头出现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其后的六十年代可谓是其深度酝酿和发酵时期,为其大步前进做着准备。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阿拉伯世界乃至全世界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呈现了高潮,深受解放思想、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影响。阿尔及利亚进行了解放战争;在亚丁和马格里布爆发了独立战争,埃及进行了反对殖民者的战争,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一切都使包括巴林在内的阿拉伯各国从落后的政治和社会的孤立中解放出来。
同样,也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阿拉伯人在一九六八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失败,引起了阿拉伯人更多的紧张、焦虑,使一些人感到灰心丧气,这种对阿拉伯人心灵的巨大的打击,影响了阿拉伯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这一残酷的打击,也使阿拉伯人从彷徨中清醒过来,并使思想解放、政治解放和社会改革的口号以及一切已经失去和丢失的意识重返心里。这种巨大的反差和尖锐的矛盾,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成为阿拉伯世界文化一个最精彩的时期,民族的、政治的,甚至感情方面的梦想直触云端。
就是在这个时期,巴林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有了许多重大发展,影响了包括诗歌在内的各个方面,使巴林的新诗歌运动获得了新的思想、新的内容,并在表现形式上获得了新的启迪。这一运动终于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具有了清晰的轮廓。
这一时期涌现出的最突出的诗人有:艾哈迈德·穆罕默德·阿勒哈利法、阿兹·阿卜杜·拉赫曼·盖绥比、阿卜杜·拉赫曼·穆罕默德·拉菲仪、阿里·阿卜杜拉·哈利法、加西姆·哈达德和阿拉维·哈希米等。
由于他们在诗歌领域里的地位和思想能力的差异,这个运动中的诗人们,在对诗歌创作的精通、对诗歌创作的贡献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由于他们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均怀着深厚的情感,致力于真诚有益的实践,因此,从总体来说,他们的作品都具有优秀诗歌的艺术要素。
他们的诗歌的一个最主要特点是,内容多是围绕着客居异乡、焦虑、彷徨、希冀、希望遗失和愿望死亡,其原因是,他们都饱受现实生活之苦的折磨,各种压力几乎让他们不能承受,因此,他们力求解脱,希求完美。其手段就是用强有力的、能够反映现实、对现实进行深刻解析的诗句进行表达。这使得我们面对的是这样一种社会倾向:深深根植于他们心中、并推动他们去触及朴素的、被压制的人们面对的问题和忧虑,进而呼吁解决他们的困难。方法就是真实地、自然地对这一切进行表达。他们期望的是体面的生活,正确的价值观;他们追求的是一个充满正义,没有痛苦、恐惧和欺压的理想的人类社会。
易卜拉欣·本·穆罕默德·阿勒哈利法
(一八五○年至一九三三年)
出生在巴林的穆哈拉格岛,是当政的巴林阿勒哈利法家族成员。当时,巴林各地有许多宗教学校,他在其中学习了教法、阿拉伯语、算数等。一八八五年,他陪同被流放在亚丁的父亲来到了伊斯兰教圣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访问了阿拉伯半岛上的许多城市,会见了知识名流和学者,受益匪浅。一八八六年返回巴林。
一九一九年,易卜拉欣·本·穆罕默德·阿勒哈利法被任命为巴林知识委员会主席。一九二二年,在著名的黎巴嫩作家、旅行家艾敏·利哈尼访问巴林时,他与其结识,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此,书信往来。后者通过自己的巨著《阿拉伯君王》,向世界介绍了易卜拉欣·本·穆罕默德·阿勒哈利法,他写道:他对文学和诗歌的爱好胜于对政治的关注,是巴林文人骚客的领袖,亦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他在黑札兹地区师从著名的学者,熟谙各门艺术,以自己的真知灼见成为具有现代意识的巴林人;他不仅博览阿拉伯报刊,还关注世界的思想与文化成就,是巴林学校委员会第二任主席,为巴林的文化振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他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巴林民族运动的领袖们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领袖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他创办的文学论坛的学生。他积极参加了巴林旨在传播知识、促进政府管理改革的文化与社会斗争。
关于易卜拉欣·本·穆罕默德·阿勒哈利法离世的时间,一说是一九三○年,另一种说法是一九三三年。大多数人倾向于第二种说法。
在诗歌创作方面,易卜拉欣·本·穆罕默德·阿勒哈利法显示出了坚实的阿拉伯传统诗歌的基础,而巴林的现代诗歌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的诗歌主要使用了传统诗歌中的“长律”,并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用词简单,很少使用艰涩难懂之词;
二、较严格地遵循传统韵律;
三、由于他是一个从政者,与许多政治问题有着激烈的碰撞,从而使他的诗歌中有很多模糊的象征性寓意,作为对现实描写的一种替代,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现实的形象遮盖起来。
易卜拉欣·本·穆罕默德·阿勒哈利法是巴林现代诗歌的先驱,他的诗歌属于传统复兴派,即新古典主义。
责难时世和心的密语
时世能消除我对它的责难
让我把应得的权利拿取?
我的运气在世事与众生之间蹉跎
人们参差各异,但时世对此否认执意。
我将在高尚行为的纸张上热情书写
挥动我的决心和见解之笔。
我向时世询问我的道路
走向我的命定,可时世迟迟不语。
如果我疏忽地表现出了动机
是因为心思的内涵不能隐蔽。
清醒者将明晓愚昧的无知
明白事理者睹见真意。
生命已被任性的手耗尽
不经意的日月使它衰老迅疾。
人怎能忽视自己的命运
无视对生命的耗费。
他的一切美好行为
人们永远将其纳入记忆。
人不应该接受存在的短缺
要努力使行为完美。
带着缺点不足虚度一生
正是极大的羞耻。
刚刚离开“无”的角落
“存在”的圆月立刻展现天际。
知识的秘密教导做人
它是照亮人生道路的火炬。
知识对不明事理者无用
缺失不能得到补益。
人若身无美德
将面对屈辱卑微的威胁。
人若枉行多积
对生命逝去的恐慌加剧。
分分秒秒的虚度
搅乱渴求知识者的心绪。
知识使年轻人幸福永驻
拥有知识者与光荣永不分离。
警觉的人啊,我以生命起誓
知识就是年轻人的灵魂和智力。
写于一八八七年
(王复 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