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58047
编辑推荐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正阳先生素有“江南美丑”之称,曾获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家终身成就奖。孙正阳先生自幼学戏,功底扎实,在表演上做到兼容并包,谐而不俗,形成了具有个性的表演风格。他戏路宽广,善于刻划人物内心,塑造的角色“丑而不丑”,诙谐雅致,故得“江南美丑”之誉。代表性剧目有《海周过关》《秋江》《挡马》《凤还巢》《柜中缘》《法门寺》《小放牛》等。本书清晰记述了孙正阳从艺之路上的点点滴滴,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孙正阳先生“丑中见美”的艺术特色。读者读此书,不仅可领略孙正阳先生成就非凡的艺术人生,也可对传统京剧丑角艺术形成更深入的认识。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正阳先生的个人传记。本书从孙正阳先生从艺之路上的一个个小故事、所扮演的一个个角色开始讲述,彰显了孙正阳先生“丑中见美”的艺术特点,值得后辈学习和研究。
目 录
第一章 耀眼童星
一、 家庭熏陶
二、 戏校生涯
三、 搭班锤炼
四、 多看、多学、多练
第二章 自成一家
一、 加入国营剧团
二、 适应新社会
三、 风华正茂
四、 立业成家
第三章 动荡年代
一、 风雨前夜
二、 非常年代
三、 成功塑造反角
四、 长艺苦海
第四章 艺术新境界
一、 老兵新声
二、 江南“美丑”
三、 漂泊异国
第五章 老骥伏枥
一、 退而不休
二、 与台北新剧团合作
三、 重排《十五贯》
四、 他的学生和家人们
第六章 丑中见美
一、 创新的艺术思想
二、 装扮的外形美
三、 能唱善念
四、 很会做戏
五、 至善的为人
前 言
总序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海派文化。海派文化,既有内化和融入上海市民的行为做派和思想观念层面的,也有浸润和映射在文化艺术创作领域的,海派京剧便是一例。海派京剧,植根于京剧文化传统,又深受上海城市文化精神的滋养,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格局和艺术品性,进而有了更强的发散作用。从某种意义上看,海派京剧是海派文化丰富发展的结晶和象征之一。关注海派京剧,对于认识和光大海派文化精神,对于正在建设中的上海现代城市文化具有启示作用。有鉴于此,上海人民出版社与上海京剧院携手编辑出版“海上京剧名家系列”,作为“菊坛名家丛书”的一个组成部分。上海是一座拥有丰富京剧文化传统的城市。近代以来,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兴旺,演艺市场也随之繁荣,上海城厢戏园林立,班社聚集,观者如云。从皮黄戏被命名为京剧,到中国第一座新式戏院的诞生;从戏剧改良运动,到早期京剧时装戏的出现;从潘月樵、夏月珊发起成立伶界联合会,到以周信芳为代表的海派京剧艺术家群体的崛起等一系列影响中国近现代戏曲进程的标志性事件均发生在上海。20世纪初以来,上海确实地成为京剧繁盛的高地和重镇,并辐射影响全国。京津各地的京剧名伶无不以南来上海演出为荣,并大量驻留上海。南北京剧名家云集上海,相互交织交融,既催生了海派京剧风貌和风格,也形成了京剧在上海有海派与京派竞相生辉的宏大气象。新中国成立之后,上海的京剧与时代同行,与城市同步,几乎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代表性的剧目和艺术家群体,乃至事件。同时,剧目、人才和观念诸多方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上海京剧始终延续着对中国京剧文化艺术事业的贡献。本丛书的编辑出版,由海派京剧而起,却以“海上京剧名家”命名。这是考虑到海派京剧概念内涵的丰富性,以及“海派”与“京派”艺术门派在上海滩比肩而立,互有影响,甚至彼此浸染的实际状况,期望有较为宽阔和兼容的编辑视野。丛书以人物传记或人物评传作为载体,以近现代以来在上海具有影响力的京剧艺术名家为对象,试图通过一个个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与艺术创作和创造的过程,通过具体生动的个案体验乃至生命历程,反映京剧在上海的交融衍变和发展的状况。根据上海京剧院的意见,第一批立传的四位艺术家为童祥苓、孙正阳、夏慧华、陈少云。我们深知编辑这套丛书的艰难,之所以执念于此,是觉得了解我们这座城市的过往和传统,对于今天和未来的重要。
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京剧院
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京剧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