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166987
一 概念内涵
(一)插花地
(二)飞地
(三)行政区划
二 选题背景与时空说明
(一)选题背景
(二)时空说明
三 价值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四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理论创新
(二)思路、方法与资料创新
第一章 学术研究回顾
一 插花地研究
(一)研究概况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三)深入研究插花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 行政区划研究
(一)政区原理
(二)政区沿革
(三)政区边界
(四)政区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
(五)西南行政区划研究
第二章 川(含渝)黔交界线的形成与演变
一 贵州布政使司的建立与川(含渝)黔交界线的初步形成
(一)永乐十一年(1413)前今贵州行政区划格局
(二)贵州布政使司的建立
(三)川(含渝)黔交界线的初步形成
二 播州杨应龙叛乱与川(含渝)黔交界线的首次大调整
(一)播州杨应龙叛乱
(二)川(含渝)黔交界线的首次大调整
(三)政区沿革(1413-1600)
三 康雍年间川(含渝)黔交界线的再次大调整
(一)川(含渝)黔交界线的再次大调整
(二)政区沿革(1601-1728)
四 1729-2000年川(含渝)黔交界线的局部调整
(一)政区沿革(1729-2000)
(二)川(含渝)黔交界线的局部调整
(三)川(含渝)黔交界线的正式形成
第三章 明清以来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基本情况
一 明清时期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基本情况
(一)1413-1600年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基本情况
(二)1601-1726年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基本情况
(三)1727-1912年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基本情况
二 民国时期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基本情况
(一)秀山县与松桃县交界地区
(二)沿河县与酉阳县、彭水县交界地区
(三)彭水县与务川县交界地区
(四)南川县与桐梓县交界地区
(五)綦江县与桐梓县交界地区
(六)习水县与綦江县、江津县交界地区
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基本情况
(一)概况
(二)典型个案
第四章 明清以来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产生的原因
一 犬牙交错的政区划分原则
(一)犬牙交错原则的基本内涵
(二)犬牙交错原则在川(含渝)黔交界地区的运用
二 山川形便的政区划分原则
(一)山川形便原则的基本内涵
(二)山川形便原则在川(含渝)黔交界地区的运用
三 明代的卫所
(一)基本情况
(二)卫所与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
四 元、明之土司
(一)基本情况
(二)土司与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
五 土地私有制下“地随人走”的土地管理政策
(一)土地私有制
(二)“地随人走”的土地管理政策
(三)土地私有制与“地随人走”的土地管理政策
六 贵州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贵州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二)贵州自然地理环境与川(含渝)黔交界地区的插花地
第五章 明清以来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的影响
一 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容易产生管理冲突与管理空白
(二)不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三)不利于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二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一)土匪、盗贼横行
(二)纠纷策源地
三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不利于田间地头管理
(二)不利于统一规划与经营
四 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
五 典型个案:赤水河流域犬牙交错政区格局的影响
(一)赤水河流域犬牙交错的政区格局
(二)赤水河流域犬牙交错政区格局的影响
(三)解决赤水河流域犬牙交错政区格局的对策与建议
第六章 明清以来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清理拨正
一 明代的清理拨正
(一)镇远知府周瑛的建议
(二)巡按贵州御史萧端蒙的建议
(三)川湖贵总督李化龙的建议
(四)巡按贵州御史杨鹤的建议
二 清代的清理拨正
(一)雍正年间的清理拨正
(二)道光年间的清理拨正
(三)咸丰年间的清理拨正
(四)光绪年间的清理拨正
三 民国时期的清理拨正
(一)川黔两省自行清理拨正(1940-1944)
(二)内政部主持下的清理拨正(1945-1946)
(三)长坝槽之争
(四)龚滩设治之议
四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清理拨正情况
第七章 清理拨正插花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明清以来的清理拨正经验总结
(一)明清以来清理拨正的总体特征
(二)明清以来清理拨正不彻底的原因
二 清理拨正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清理拨正插花地的客观必然性
(二)清理拨正插花地面临的新形势
(三)清理拨正插花地应注意的问题
附录一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
附录二 省市县勘界条例
附录三 县行政区域整理办法大纲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