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7660024
日常饮食大有学问。正确地搭配,小食材也能发挥大功效,错误地搭配,吃再好的食物也没有用,甚至吃出疾病风险。本书以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为依据,从心、肝、脾、肺、肾的脏腑补益,阴阳气血的平衡,9种体质的调理,人体对四季、二十四节气变化的适应等多角度入手,系统阐述了中医饮食养生思想以及行之有效的食养、食补、食忌、食疗方法。真正告诉你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才能不生病。全书脉络清晰,语言简洁,方法实用,贴近百姓日常生活,打造了针对国人体质和饮食特点的日常饮食养生方案,是普通百姓日常饮食养生不可或缺的指导用书。
第一篇
饮食决定健康
——会吃才能身强体壮,益寿延年
第一章 民以食为天——要想活得好,先要吃得对
真正的饮食专家就是吃得对,不生病
均衡饮食,让健康的“木桶”无短板
求医不如求己,健康长寿吃出来
堪舆养生告诉我们,食物也分阴阳
膳食中暗藏科学的黄金分割法
自然什么时候给我们,我们就什么时候吃
吃对“四气”“五味”能治百病
别将食物最宝贵的部分扔掉
吃饭也要讲究“先来后到”
别人吃了治病,你吃了没准会致病
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第二章 日食而不知,很多病是吃出来的
病从口入,% 以上的病都是吃出来的
治癌?致癌? 的癌症都与膳食有关
世界上%的心脏病是由西餐引起的
吃得激素失调,带来无尽烦恼
导致衰老的神秘物质——过氧脂质
吃得不对,免疫力就下降
管不住自己的嘴,你只能越来越胖
别拿主食不当事儿,吃不够就出麻烦
第三章 熟知膳食宝塔,做个营养健康人
构建健康饮食金字塔
你吃对“维生素”了吗
补好矿物质,生命健康无忧
膳食纤维:人体的“清道夫”
生命的标志——蛋白质
人体最耐用的能源——脂肪
人体热能最主要的来源——碳水化合物
好水可提高你的生命质量
第二篇
从“买东西”而非“买南北”说起
——五行五脏相生相克的饮食智慧
第一章 五行五脏相对应,和谐平衡才健康
东西南北与金木水火土
《上古天真论》:五脏六腑本性最天真
五行相生相克,五脏自成一体
治未病:养护脏腑要遵照五行对应关系
天人合一:天地运作需要能量,脏腑健康先输营养
脏腑气血的盛衰从根本上决定了人能否长寿
脏腑平衡才能充分激发人体自我修复潜能
五行相生克,五脏有神明——养生要身心互动
五行土居中,五脏以脾胃为本
第二章 金生水,相应肺——肺主皮毛
肺为相傅之官,脏腑情况它全知道
养肺要谨防:风、寒、暑、湿、燥、火
五味五色入五脏:肺喜白,耐辣
补肺要多吃蔬菜、水果、花、叶类食物
秋养肺,饮食应以“少辛增酸”为原则
肺经当令在寅时,养好肺气可安眠
虫草鹅,颐养肺腑的宝物
黛蛤散,小方轻松为你镇咳
肺病食茼蒿,润肺消痰避浊秽
治疗便秘,润肺生津少不了
药食疗法助你狙击肺结核
消气解肿,肺气肿的食疗王道
以食养肺益气,让支气管炎知难而退
以食理虚润肺,拒绝哮喘来访
清凉素淡食物,轻轻松松为肺“消炎”
第三章 木生火,相应肝——肝主疏泄
肝为“将军之官”,藏血疏泄都靠它
中医解释的肝胆相照总有时
养肝三要:心情好,睡眠好,饮食好
五味五色入五脏:肝喜绿,耐酸
保肝润肺还是离不开中草药膳
春季阳气萌,养肝要先行
柴胡疏肝解郁效果好
大蒜是保护肝脏的上佳选择
每天一杯三七花,保肝护肝全靠它
日食荔枝三五颗,补脾益肝效果佳
玉米是清湿热、理肝胆的宝石
海参、鲍鱼壳滋补肝肾的效果不逊鲍鱼
肝肾阴虚吃什么来补补
坐骨神经痛,食疗加疏通胆经才是根本
对付脂肪肝,三分治加七分养
肝硬化患者要做到从细节爱惜自己
清肝饮食,让肝炎乖乖投降
拨开胆囊炎的层层迷雾
清胆利湿,食物是胆结石最佳的“溶解剂”
第四章 水生木,相应肾——肾主生发
肾为先天之本,藏经纳气为身体提供原动力
五味五色入五脏:肾喜黑,耐咸
冬养肾,藏阳气保精气
肾脏好不好,看看眉毛早知道
肾为坎卦,卦应水——补肾当属水中之物
剔透晶莹,珍珠润肾细无声
女怕伤肾,女人也需治肾虚
以食利尿消肿,肾炎患者的出路
肾病综合征,降“三高”升“一低”
治疗肾结石,就找消坚排石汤
为肾盂肾炎患者开出的食疗单
以食养肾调虚,走出尿毒症这片险滩
第五章 火生土,相应心——心主神明
心为“君主之官”,君安才能体健
养生先养心,心养则寿长
五味五色入五脏:心喜红,耐苦
夏季养心,防暑更要防贪凉
心脏有问题,耳朵先露出马脚
用透明的食物来补养我们的心脏
菠菜——敢与大自然做斗争的补心之神
莲子性平温,最是养心助睡眠
南瓜能补中益气、益心敛肺
摆脱抑郁症,带色食物还你一个好心情
暴饮暴食最容易引发心脏病
饮食帮你拒绝冠心病的威胁
冠心病患者的养心茶粥
桂圆入心脾,巧治“失心症”
治疗心绞痛,四款食物最有效
第六章 土生金,相应脾——脾主统血
脾为“后天之本”,主管血液和肌肉
内热伤阴,生湿化热——饮食过度会伤脾
五味五色入五脏:脾喜黄,耐甜
不吃早餐最伤脾胃
胃经当令吃好午餐,就能多活十年
年老脾胃虚弱,管好嘴巴最重要
益气补脾,山药当仁不让
人参善补气,脾肺皆有益
茯苓性平和,益脾又安神
多吃鸡肉调和脾胃,提升自身免疫力
小米最补我们的后天之本——胃
没胃口多吃点香菜
十宝粥——补脾胃的佳品
糯米饭——御寒暖胃佳品
脾胃不和,可以喝一喝补中益气汤
补阴养胃,胃炎就会“知难而退”
对付胃痛,食物疗法最见效
治疗胃溃疡的“美食法”
食物祛脾湿,彻底解决男人脚臭问题
暴饮暴食胃难受,找到极泉便解决
第三篇
一阴一阳谓之道,合乎阴阳才精到
——食物的阴阳属性决定身体的平衡
第一章 平衡阴阳,调节人体健康的长寿砝码
阴阳为万物生存法则,阴阳平衡即养生
阴阳出错会生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掌握阴不足的警讯,及时阻止疾病入侵
疾病分阴阳,防治各有方
亚健康是轻度阴阳失衡
上火了,说明你阴阳失调了
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
第二章 温热为阳,寒凉为阴——多元膳食是平衡营养的法则
熟知食物的阴阳属性是健康之本
少吃热性食物是对付秋燥的有效方法
温性食物是阴型肥胖者的最佳选择
别让寒性食物害了过敏的你
吃对凉性食物不生病
粗细阴阳平衡:粗粮为主,细粮为辅
生熟阴阳平衡:生熟互补才合理
荤素阴阳平衡:有荤有素,不偏不倚
第三章 增阳则昌,减阴命长——食物是提升阳气最好的大药
阳气像太阳,维持生命要用它
脾胃运转情况,决定阳气是否充足
津为阳,液为阴,阻止外邪入侵
植物的种子最能补肾壮阳
走出误区:补肾并不等于壮阳
人体阳气不足,不可盲目补气
骨气即阳气,栗子鹌鹑汤养骨气,享天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着太阳养阳气
常练静功,控制人体阳气消耗
生命阳气勃发,重在养护脊椎与骨盆
梳发升阳,百脉顺畅——梳头也是养生术
强肾壮阳,国医有绝活
第四章 寒湿为阴,内热为阳——阴平阳秘靠饮食
阴阳不平衡,阴弱于阳,就会内热
寒湿伤阳气,损阳易生病
全球不断变暖,身体却在变寒
与其有寒再祛,不如阻之体外
让身体远离寒湿的养生要则
姜红茶是除寒湿的“工具”
吃出来的火气,食物祛火以毒攻毒
银耳胜燕窝,对付火气还得要靠它
泥鳅:浇灭虚火,祛除寒湿的能手
荷叶用处多,清热祛火不能少
小小豆芽也是祛火的能手
男女老少,清火要对症食疗
脑出血、脑血栓——都是“心火”惹的祸
肝火旺盛是导致血压高的罪魁祸首
第五章 阴阳要平衡,有补还得有排——一泻一补才不会被食伤
养生求平衡,“补”的同时不要忘了“泻”
进补如用兵,乱补会伤身
清茶一杯,补泻兼备
食物是最灵验的“消毒剂”
本草中的“排毒明星”
轻松排毒法:一日三餐要健康
体内自然排毒法——断食排毒
本草教你走出排毒误区
第四篇
一娘生九子,体质各不同
——以食物的偏性,纠正身体的偏性
第一章 平和体质养生:养生要采取“中庸之道”
平和体质,饮食调理最关键
平和体质饮食调养应采取中庸之道
饮食不伤不扰,顺其自然养护平和体质
平和体质的四季饮食规则
平和体质饮食上要注意调和五味
平和体质进补,要选食补远离药补
戒酒,别让坏习惯毁了你的体质
第二章 阳虚体质养生:温化水湿,畅通气血
阳虚体质养护阳气最重要
阳虚体质,多吃点养阳、补阳食物
清凉祛火最易伤阳
姜糖水,快速升阳的饮料
避免阳虚,女人孕期是个转折点
十个胖子九个虚,胖子也要补身体
现代阳虚体质者,需要注意你的冰箱
大量出汗非健康,损津就是损阳气
阳虚体质≠阳气不足
……
吃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主题,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吃的对象——食物,是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滋养着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人体气血津液的来源,为我们的日常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然而,就像一枚硬币有两面,饮食治病亦能致病,你所吃的食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的身体状态。吃错了,病从口入,人会生病;吃对了,防病治病,强身健体。
吃对少生病,吃出健康来。五脏六腑、大脑、血液,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营养的供应,而你摄入了什么样的营养,便决定了拥有什么样的身体状态。吃错食物,就会引发疾病。例如吃太多的熏炙鱼或肉,容易患癌症;吃大量油腻食物,容易患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栓等疾病。而吃对食物,则能保持身体健康状态预防各种疾病。例如秋季饮用银耳百合莲子汤,能滋阴润肺预防感冒、支气管炎和哮喘病;多吃蒸煮食物,可预防胃炎、高脂血症;多吃应季食物,可减轻肾脏负担,预防高血压等。吃对千顿香,乱吃一顿伤,只要你管住嘴吃对食物就能降低大部分慢性病的发病概率。
会吃能治病,不打针不吃药,省下医药费。自古以来,食物与医药从来就没有严格的界限,中医中的很多药物本身就是食物,比如老百姓常用红枣治疗贫血、用秋梨治疗咳嗽、用洋葱治疗感冒等。现代研究表明,食物对疾病具有治疗功效,而且揭示了食物有效治病的机理:食物中含有各类植物化学物质,它们通过某种复杂的作用来抵抗致病因子以达到治疗人体疾病的目的。让许多人大吃一惊的是,研究证明,一些食物成分的有效性完全等同于现代医药,很多药物便是从食物中提取得来的。更重要的是,相对于现代医药和医疗技术而言,食物治病的形式对人体的影响十分温和,不会带来诸如打针吃药等痛苦的体验,而且简便轻松。因为这些有益的食物是我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大快朵颐的同时,便能收到良好的治病效果。
日常饮食大有学问。正确的搭配,小食材也能发挥大功效,错误的搭配,吃再好的食物也没有用,甚至吃出疾病风险。本书以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为依据,从心、肝、脾、肺、肾的脏腑补益,阴阳气血的平衡,九种体质的调理,人体对四季、节气变化的适应等多角度入手,系统阐述了中医饮食养生思想以及行之有效的食养、食补、食忌、食疗方法。真正告诉你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才能不生病。全书脉络清晰,语言简洁,方法实用,贴近百姓日常生活,打造了针对国人体质和饮食特点的日常饮食养生方案,是普通百姓日常饮食养生不可或缺的指导用书。
饮食决定健康,厨房胜于药房。通过阅读本书,你会吃得更加健康、科学、合理,达到强身健体和治疗疾病的双重目的, 真正做到“一册在手,远离疾病,健康常驻”。
五行相生相克,五脏自成一体
在中医理论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就是人体各系统固有的机能活动是一个动态平衡,在此平衡下人体本身就存在着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对损伤组织的修复力以及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和自愈能力。也就是说,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最和谐的灵体,它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只依靠自身的能力就可以达到和谐。
那么,人体内部的这种和谐存在是靠什么来维持的呢?中医把这一切归结到脏器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密切关系上。古代的中医学家将五行理论整理后,再依照各个脏器的特性对应到五行之中就得出了: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在五行学说中,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传统中医理论正是根据五行学说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如木克土,联系到五脏,肝属木,脾属土,那么肝就可以抑制脾,所以中医治疗脾脏方面的疾病往往是肝脾共治,这也是“扶土抑木”的原则。再比如,肝色属青,味属酸,如有面色发青、喜食酸味等症状,一般也可诊断为肝经受病。
五行生克的关系,也经常用于精神对五脏功能的影响。《黄帝内经·素问》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运用五行相克关系来调整情志,从而治疗精神性病症。
在五行关系中,讲究的是平衡,如果五脏中的任何一个脏器的能力较其他脏器强或弱,就会破坏这种平衡。例如夏天天气炎热,自然容易产生心火太旺的症状,但是冬天肾气不足时,水克不住火,也会造成心火太旺的症状出现。所以心火旺的人冬季就应该早睡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多晒太阳,以保养肾阳。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人体本身其实就是最和谐的整体,五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维持整体的内环境稳定状态,脏腑功能正常协调,化生精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形神得以充养,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五脏六腑间的协调,是通过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实现的。有生有制,就可以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以保证生理活动顺利进行。
治未病:养护脏腑要遵照五行对应关系
《黄帝内经》有个最重要的医学理念:“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对这句话通常有两种解释:一是,中医注重预防,在没生病前就要把致病因素弄清楚,从而将疾病消于未形成之前。另一种解释是,高明的中医不治已经生病的这个脏器,而是要治还没有生病的脏器。举个例子,如果得了肝病,就暂时把肝放在一边不治。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肝病是由什么造成的。
中医认为水生木,水是肾,木是肝,肝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肾精不足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先把肾水固摄住,让肾精充足了,肝病自然就好了。还有一点就是木克土,如果患有肝病,可能还会伤及脾脏,因为脾是土。公司管理也是一样,这里出现问题了,就要查明到底是什么造成现在的糟糕状况,同时还得要能管得住下面的一个环节,不要让它去影响其他方面,这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真正内涵。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人身体的各器官以及意识状态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治疗疾病方面也要有整体的观念,不能只见局部,不见整体。中国人有句俗语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来形容医术非常差的医生。当患者出现疾病的症状时,医术高明的中医会仔细观察病人,利用医术和长期积累的经验,找出疾病的真正根源。
而在这一寻找根源的过程中,我们所根据的就是五脏六腑与五行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我们刚才举的例子当中,肾属水,肝属木,根据水生木的原则,相对应地去处理肾脏与肝脏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运用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医理念。
中医是讲究整体的,身体的某处发生病痛,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只关注疼痛的部位,而要对其他部位也要做相应的检查,因为此处的疾病可能是别的部位的病变引起的。肝脏发生病变,根源可能在肾脏上,这些就是五脏对应五行的关系在实践上的运用,也是中医讲究整体的力证。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