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3246168丛书名: 中国人心理研究
目录
第1编 中国人情绪/情感的理念根基
第1章 镜里乾坤的东方与西方
3 / 何谓文化?·6 / 解释文化差异的理论模型·10 / 东方之理性与西方之理性·14 / 生态环境·16 / 文化之理想·18 / 文化的对称性和非对称性模型·21 / 对称性与关系型认知·24 / 倒置的宇宙·28 / 重审,何谓文化?
第2章 和:对称性的如履薄冰之舞
35 / 导言·36 / “和”之结构·39 / 和:对称性之保持与重建·40 / 辩证性思维·42 / 整体式思维·46 / 低认知调控·51 / 决定优质之和与劣质之和的关键·58 / 结语
第3章 在儒家的熔炉中修炼
65 / 导言·66 / 集体主义的动物模型·67 / 两种集体主义·71 / 以礼化权·73 / 化霸道为礼让·76 / 自我与群体:更深的结合·79 / 从群体到自我·82 / 诗,以礼塑情·85 / 重审儒家之理性·91 / 儒家思想永恒的遗产
第4章 借道家之羽翼翱翔
98 / 不合群的鱼·99 / 中国的隐士·100 / 不仕·101 / 驻留或离去·106 / 独立繁殖·108 / 道即“无限融合”·109 / 反长幼废尊卑·111 / 独处若比邻·113 / 创造力与社会生活:相反亦相成·116 / 道家思想的遗产
第2编描情于中国风物之中
第5 章 心疼的爱
125 / 又苦又甜之爱·129 / “疼”之语言学分析·132 / 心疼之日常使用·136 / 心疼之爱与同感共情·138 / 不忍之心与认知评估·140 / 基于养育关系的道德观·145 / 结论性意见
第6章 亲密的艺术
150 / 导言·151 / 感类:同感共鸣的宇宙·156 /感应之共鸣式反馈回路(刺激—反应)·158 / 原型对话中的心与心交·160 / 同感共鸣与心理同享·163 / 原型对话中的评论与主题·165 / 关注意向·167 / 兴:诗词之同感共鸣·172 / 日常生活中的亲密
第7章 自由与情感:真我与创造的道家丹方
179 / 不被情所左右的自由·180 / 乘情而往的自由·183 / 真诚乃随性·187 / 真情与自由·188 / 摆脱认知评估·190 / 摆脱认知控制的独裁·191 / 从认知到元认知·196 /道家永恒的遗产 ·197 / 落幕曲:情绪/情感中的善人与恶人
第8章 宠坏了(撒娇):感激之情的习得
202 / 导言·204 / 撒娇的生态环境·205 / 根植于人情的撒娇之理性·208 / 人情的算式不寻常·210 / 沐浴于感激的阳光之中·211 / 撒娇:陶醉于非对称性之中·213 / 唤起母性法则·215 / 有分寸的退行行为·216 / 喝花酒:自我的退行·218 / 不被宠坏就不是男子汉·220 / 有分寸的放纵·222 / 偿还人情的时间点·224 / 结语
第3编中国人的创造力
第9 章 中国人的创造力:隐逸及隐逸之追求者
233 / 导言·234 / 关系型认知与非关系型认知·235 / 没有创世神话的创造·236 / 隐逸与道家思想中的创造力·238 / 创造自我·240 / 理想的心灵世界·241 / 精制环境·242 / 艺术家的隐士造型·244 / 自由的技能·247 / 社群/亲密的技能·252 / 后记
第10章 品味:从审美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256 / 导言·257 / 一品三味·258 / 品味之简介·260 / 品味的时序结构·261 / 品味之元叙事性·265 / 品味的认知结构:动物模型·266 / 自我参照·270 / 投入的超然·275 / 品味是自我调节的模式·280 /品味在当代的应用
第11 章 空:顿悟性的情感转化
287 / 导言·288 / 启发式思维,简单却精明·290 / 事物的要点·294 / 中国人之“悟”·297 / 中国佛家思想之“空”·297 / 二阶欲望·298 / 道德蓝图·301 / “空”之中的情感转变·306 / 结语
第4编 结论
第12章 情感为何物?来自野生土长知识花园中的答案
313 / 导言·314 / 情感的定义·316 / 延展心灵假说·318 / 将信息留在外界·321 / 发展中国人之情绪/情感理论·324 / 从“聚焦于由感而发之体验”视角看情感·328 / 结语
336 / 中英文术语对照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