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033085
1、苑子文2019全新励志作品集
苑子文,百万级畅销书作家,青年励志偶像、流量明星作者,微博粉丝逾370万,出版有《穿越人海拥抱你》等作品,累计销量突破300万册。同时也是影视新秀、综艺宠儿,多次参加公益活动,受聘中华儿慈会益童成长中心爱心大使。
2、苑子文、苑子豪等8位北大清华毕业生,分享激励人心的成长故事
1)慢热的人生注定是一场追赶/苑子文
2)感谢爷爷,成长路上不曾缺席/苑子豪
3)那时那刻,你的名字叫作奇迹/马旖浓
4)自卑女孩历险记/Lisa
5)如果不是你,我大概不会成为今天的自己/杜艾玲
6)人生的*粒进球/善哥
7)我的天才女友/Connie
8)如果生活没有按照我们设想的去过/Max
学会和自己的野心相处,你越勇敢,它越温柔。
3、特别收录8篇学霸高分秘籍
文科、理科,考前、考中,所有难点痛点,全面解答!
人生无处不惊喜,愿你闯关成功,并一路璀璨。
学会和自己的野心相处,你越勇敢,它越温柔。
百万级畅销书作家、青年励志偶像苑子文首次担纲,集合苑子豪等8位北大清华毕业生,分享中学、大学、初入社会三个人生阶段里*激励人心的成长故事:从小就慢热的“后进生”苑子文如何一步步战胜自己,迈进心仪的北大学府;在高三冲刺年,苑子文豪年迈的爷爷如何变身“保姆”,一路为他们保驾护航,*终顺利考入北大;身高体重超出同龄人的“自卑女孩”Lisa,如何走出阴影,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因为一个藏在心底的人,因为想离TA更近一点,而想变成更好的自己……
年少的记忆里,长大的现实里,始终萦绕在心头挥散不掉的,才是生命里那些一直支持自己走下去的力量。
编者序 给学弟学妹的一封信 苑子文
Chapter 1 慢热的人生注定是一场追赶/苑子文
Chapter 2 感谢爷爷,成长路上不曾缺席/苑子豪
Chapter 3 那时那刻,你的名字叫作奇迹/马旖浓
Chapter 4 自卑女孩历险记/Lisa
Chapter 5 如果不是你,我大概不会成为今天的自己/杜艾玲
Chapter 6 人生的第一粒进球/善哥
Chapter 7 我的天才女友/Connie
Chapter 8 如果生活没有按照我们设想的去过/Max
给学弟学妹的一封信/苑子文
学弟学妹,你们好:
我是你们曾经且目前还在经历着漫长并充满险阻的学习阶段的学长,很高兴能通过文字的方式,找到你。
每个人来到这世间,都带着自己的使命,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小孩子要快快长大,大人们要努力生活,学生要好好读书,教师要授业解惑……不同的使命面对的挑战自然是不一样的,而具体分配到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身上时,成长背景和人生经历更是大不相同。但相似的是,带着使命一路长大的我们,明明很想扮演好人生中的每一个角色,却又常常不得不直面自己的短板、弱点,不得不克服自己的懒惰、贪玩,也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结果和诸多的无奈,这是我们所有人都要面对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轻松生活。
想到这儿,是不是突然觉得好像生活稍稍公平了一点?
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时,每天满脑子都是高考。我无数次幻想过坐在考场上有如神助或者紧张得精神恍惚的场景,还没考试但早就把自己每一科可能考取的分数都估了个遍;我幻想着有一天迈进北大的校门时,该怎么庆祝终于挨过那些一天24小时都要全身绷紧、铆足了劲拼命学习的日子,又该何等潇洒地开始新生活;我幻想着读大学的这几年要挨个打卡想去的地方,还幻想着要去南方城市定居生活,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
但也只是想想罢了。
无论是开一分钟的小差,还是坐在操场上看着人来人往的教学楼发呆良久,不管自己愿意与否,我都得从神往中慢慢抽离回到此刻的现实。因为时间不等人,只停留在遐想里,是没有意义的,不管多不舍想象中的那个明媚的未来,哪怕是充满疲倦和失落,也还是要继续对着课本苦读。
我一直认为,容易成功的人,会选择给自己一些美好设想的激励,但同时也会清醒地从当下做起;而那些一味沉浸在自己的理想模式中、不愿意回到现实付诸行动的人,则更容易选择懈怠和放弃。所以这本书我首先想要分享的心里话,是希望你学会审视自己——是否能在有把握的事情上,足够脚踏实地。
这本书的主人公,都是实干的典型,我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让所有读到的人对自我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读大学之后,我变得很忙很忙,上课,参加学生活动,接一些社会上的商业工作。我特别骄傲地跟身边的人说,忙起来反而变充实很多。现在的我还算不上够好,但我正在快乐地试错,我很笃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对此我深信不疑。
一所好大学真的可以带给你很多,它不仅是“安排”你学习、毕业,也是让你融入到生活当中去——改变看世界的角度、做喜欢的工作、交往对的恋人、理解父母和陌生人……总之,与之匹配的一切会一一发生。你去到的学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这是我希望你能明白的第二个层次。
以前读高中的时候,再苦再累我都跟自己说,过了这关就好了,但上了大学才发现还要写论文、准备各种考试。压力最大的时候,我又跟自己说,等正式工作了就好了,再也不用担心考试成绩,结果呢?工作中很多事情都非一锤定音。到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写作需要广泛地阅读,健身需要重复地训练,当导演要拉片,做偶像要学声乐跳舞,人生需要不停地学习……
充电,放松,调整状态,疲倦,接近崩溃,重新站起,继续学习……我们都处于一个永恒的循环向上的过程。这本书里的八个主人公,无一例外都是“持续学习”型人格,这一点我认为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只有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我们才能不断摆脱每个阶段的桎梏和负作用力,这是我最后希望与你共勉的。
我与其他七位北大、清华的同学,以高考为叙述背景,以自身经历为线索,尝试着回顾了自己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一部分记忆,并归纳整理了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的学习技巧,等待与你分享、共鸣。
这本书绝非教科书,依作者本人意见,部分作者姓名和内容采取了匿名化和指代性的处理。能把大家聚在一起不容易,真诚地希望所有读完这些故事的你,能有所感悟,鹏程万里。
苑子文
2019年5月15日
六年前我从考场走出来的时候,也未曾想过自己能到北大就读,遑论出书把这一点点经验写给你。但我始终相信努力总是没错的,有时候一次小小的尝试,就可以靠光亮更近一点。这个世界,只有人懒于做积极的调整,没有人会从一开始便甘于平庸。
——苑子文
回想过去的很多很多年,有些人会陪伴你走过某段时间的某段路,而有些人会在背后一直默默支撑着你的全部,他们的爱从不声张,却早已成为你生活里的一部分。
——苑子豪
我喜欢书里的每一个故事,喜欢他们在十几岁的年纪肆意生长的模样,更喜欢他们拼尽全力不让自己留下遗憾的潇洒。因为有了想去的地方,所以奔跑起来才会更有力量。
——晓敏(《一站到底》主持人)
把这本书推荐给你,是希望当你读完这些学长学姐们的故事时能明白,褪去光环,他们和你一样,不过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青葱少年;希望他们的故事,让你看到就在前面不太远的地方,有传奇等着你去参与、去交织、去创造。
——熊浩(复旦大学副教授、《奇葩说》辩手)
我高中三年是在杨村一中度过的,那也是最刻骨铭心的三年。
其实起初我是考另一所可以免学费的中学的,但很遗憾发挥得不好,没能考上。我一直都承认自己不是聪明的学生,但毕竟初中也努力过几年,成绩不能说拔尖,但至少考那所学校应该是足够的,于是我不想就这么轻易放弃。
后来我辗转要到了校长的电话号码,编辑了很长很长的短信,大意是诚恳地告诉他,如果他收了我,我会特别努力地学习,不顾一切地给学校争光 ;如果他相信我,我会拼尽全力考上清华或北大,请他接收我。
结果是,我与校长的短信往来中,只躺着三条,都是我自己发的。
后来父母帮我缴了一笔不菲的学费,送我去了当地最好的中学读书,我带着强烈的自卑感进入了高中,混在三个学霸的身边。他们有沧州的,有廊坊的,有天津当地的,都比我学习好很多。
这种感觉很糟糕,像是三年前初中刚入学时那样,我又一次陷入不想发言、不想表现、也不想被注意到的那种自卑中,循环往复。
我记得高中学习碰到的第一个钉子就是数学,而数学里碰到的首个难题是函数。我就是无法理解,看不懂,也想不通。有一次我拿着笔记本到盯晚自习的老师身边,问她 x 和 y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结果被老师以一种半信半疑的眼神,留在讲桌旁边罚站。我很清楚地记得,她非常不解地对我说 :“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也问?你站在这儿想,想不清楚,你就一直站在这儿。”
我尴尬地笑笑,如她所说站在一旁苦想。我用余光看见像我一样问问题的同学一个又一个地上来,但不一样的是,几分钟的时间,他们就得到了满意的解答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了,而我满脑子都是后悔,或许根本不该向老师表现我的愚钝。
那天晚上我到最后也没想明白,老师也还是给我解答了,我似懂非懂地走回座位,虽然大家都在低着头忙自己的事情,但我还是难为情到满脸通红,一屁股坐在了硬硬的板凳上,为自己的慢热感到失望。
不仅是数学,我在其他科目上也有很吃力的情况。高中时期的政治是需要有答分点的,有的问题明明一两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但一定要把理论知识作为答分点,然后结合实际再去补充作答。一开始我根本不明白题目和这些理论有什么关系,所以只会写自己认为需要阐述的内容,就连老师都觉得我很轴。
结果自然是得不到什么分。
后来我疯狂地做题,总结相似题目之间的规律,想不明白,我就死记硬背,背下解题步骤,记下分析思路,哪怕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写,但也先写下来。结果很莫名其妙地,有一天我突然明白过来了——原来如此。
老实说,那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真好,那种掌握之后的欢喜,像是蛰伏太久的蜉蝣,更让我坚信不管是做什么,都像小时候看的武侠片里一样,需要先做很多“无用功”,然后才可以天下无敌。
高中的前两年,我和弟弟寄宿在当地某户人家里,管住不管吃,每隔几周可以回一次自己家,过个周末,然后再回来寄宿。我还记得有一天下大雪,我们俩拎着妈妈新晒好的被子和一大包吃的喝的返校,车开到小区门口的时候,我们坚持要自己下车,不让他们送到屋里,因为不想把那种温馨的家庭氛围带到冷冰冰的学习环境中,担心这样容易脆弱和分心。
我们拿着大包小包跑进卧室,挤在狭窄逼仄的空间里把手上的东西一样一样放下。尽管床头的暖气已经开到最大,但刚从冰雪天里进屋的我们还是很冷很冷,于是我和弟弟就互相把手放在彼此的卫衣帽子下面取暖。
等换好新的被子,身体也渐渐暖和了过来,我和弟弟便各自埋头做起复习题来。那时候想得少,没什么多余的心理活动,唯一的想法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这一间小小的出租屋里,我熬过无数个大夜,困了就站在楼下靠着墙壁背书,累了就坐在窗边找作文思路。高中的成绩偶尔起伏,考过第一,也有过严重失误,但向来如同一台理性缜密的机器一样,还来不及狂喜或者受挫,就又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当中了。
这种没日没夜熬不出头的日子,实在是太艰难了,我每天都要在心里一遍遍地给自己打气,一定、一定、一定要更努力地去学,哪怕吃再多的苦也要拼一个问心无愧的结果,等学出来,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才算不辜负这十几个平方米里所有的暗暗用功。
其实到了北大之后,我听过很多学霸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意外地发现大家都描述得很轻松,甚至很多人都说高中下了晚自习,基本上不熬夜,回家洗洗就睡了,周末休息的时候还能发展个兴趣爱好。
我在心里浅浅地笑了。
相比这些天才学霸,对于我这种慢热型的人来说,是永远没办法这么轻松面对人生难题的。我一直相信,哪怕是天赋异禀的人都要靠运气才能谈论成功,更何况不那么聪明的人,哪有理由稍有成绩就放松停歇。
所以我曾经真的很努力,几乎是吃着饭看书,走着路背书,熬着夜看书,连洗头发都在背书,只要你能想到的时间,我都在学习。那时候洗手间的镜子旁,贴满了一整面墙的便利贴,刷牙的时候我就背古诗、背单词 ;晚上熬夜熬不动了,就跟弟弟商量着轮流睡觉,每个人睡半小时,然后再起来换另一个,就这样带着使命感,互相督促,延长能够学习的时间。
为了能熬夜,高中的我咖啡都是一小箱一小箱地买。因为喝了太多的咖啡,像是产生了免疫力,有时候感觉就像喝水一样不管用了,我就索性干吃咖啡粉,一包下口,顺着喉咙化出咖啡浓浓的特有的味道,不知道是真的起了效果,还是心理作用,一般这时候能清醒一整个晚上。
不像现在很多人喝杯咖啡看本书的悠闲,那会儿对我来说,咖啡就是提神的药,没时间品味,也不放糖,硬是捏着鼻子一口就喝下去。所以高中毕业后一直到现在,我都很少再喝咖啡了,像是条件反射一样,仿佛它代表着痛苦的味道,只要一喝,就会胃痛。
后来由于工作安排,我去了很多高中、大学做演讲,每到这时,我从不刻意回避自己曾经因为苦读才能离理想大学更近一点这个事实,对我来说,慢热的人生就注定是场费力的追赶。
我常常对学弟学妹讲,苦不会白吃,不是因为已经站在了北大的校门口,才去讲我曾经有多么努力才能站在这里,而是因为曾经无数次不计辛苦地付出、无限接近扛不下去的极点之后的那么一小点坚持,才有机会站在梦想学府的门口。也因此,我深信,所有的努力都是成功路上的基石,在谈天赋之前,首先要端正态度。就算是天才,如若不经过磨砺与敲打,无论如何也无法成为闪闪发光的金子。
在十年如一日的苦读之后,我有惊无险地考上了北大。从那一刻起,回看我的学习轨迹,大概一直处于一种先混沌后清醒的循环,而在这种循环里的向上觉醒,就是一种成长吧。
所以,其实你现在的学习情况如何,或者工作情况如何,都不是那么重要,以前学习不好的人,一样可以考上北大 ;现在的工作重复、没有价值,或者被其他人抢功,也不重要,一时一刻不是成功,厚积薄发才是大智慧。我一直相信,真正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潜力意识、行为习惯,锻炼自己的思维、提升自我的能力,以及历练内心,获得灵性的成长。
你得把自己当回事,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把工作也当成自己的事,短暂的落后,只是因为每个人的速度不同、起点不同,但这些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就像跑一场马拉松一样,你要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意志,你要相信时间,得扛住,坚持下来。
因为苦心人,天不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