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7847155
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传统非常丰厚的山西,一大批当时年龄四十岁左右的作家,以突出的创作成绩,在全国文坛打出一片天地,被称为“晋军崛起”。这批作家中,周宗奇是骨干之一。他们这些“晋军”作家,深刻理解黄河文化的底蕴,对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对普通民众的生存现状有着真切的体验,并且长期在基层工作,知识准备和生活经验具有相当的优势;同时,他们继承了山西老作家的优秀创作传统,又能够感应时代脉搏,寻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也更加适合时代的创作道路。
本书收集了周宗奇先生创作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中短篇小说十篇左右,约三十万字。均是在当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短篇小说,多发表于我省知名的杂志,如黄河、汾水等。他的作品多是深入基层、扎根人民,语言朴实,多为真实情感的表达。
新麦
咱那钱头儿
老干事吴诚
鼠审
黄金心
母亲,您为什么要走
母亲,您为什么不走
美之梦
松凤缘
挣命
古月劫
深夜,地革委主任宋仰民主持完发放救济粮的会议,下得楼来,但见一轮皓月升在中天,于那无限清静之中,照得满院的花草树木、曲径短墙、楼角飞檐影重重,似分明,又朦胧。一阵和风拂面,送来扑鼻的幽香。有只小小的夜鸟飞过,留下一串梦幻般的歌声。好一个三月桃花夜!
老宋的心情更好,愉快而平静,可以想到一些公务以外的普通事情。他转过月亮门,老远看见自家的新宅子里还全亮着灯火,不禁心里一喜,想道:“啊,她从老家回来了,一定是把老祖父接来了吧……”
老宋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但他的老祖父还依然健在,一直住在中川县白云寨故乡。老人家今年高寿九十一,耳不聋,眼不花,牙不掉,真个是所谓“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呢。老祖父的一生,是艰难而豪迈的一生,全部的遭遇,常人是经受不住的。他幼丧父母,在家乡的白云山上采石为生。中年丧妻,领着五岁的孤儿——老宋的父亲,在万泉河上拉纤活命。1943年,已经快六十岁的老人,又横遭丧子之痛:日寇宪兵队当着他和白云寨全村乡亲的面,把下山给游击队打粮的儿子和儿媳妇活活吊死了!那时候,老宋九岁,他的兄弟忠民才四岁。半夜里,老祖父强咽下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苦,冒死盗出儿子和儿媳妇的尸身,一口气背上白云山,掩埋在松林深处。他回到家里时,鸡才叫头遍。惨淡的月光照在哭着入睡的孤儿的脸上。老祖父伸出青筋暴突、骨节粗大的手掌,一边颤巍巍地替孙儿们拭去泪痕,一边在心里立下一桩誓愿:“娃们,莫要哭,也莫要怕!爷爷不守着你们长得顶天立地,成龙变凤,跟你们的爹娘一样,爷爷我就不上阴曹地府去!”而今,三十五年过去了,老祖父一生辛劳,终于两代抚孤成人,此恩此德,山高海深啊!所以,上个月一住上新房子,妻子玉敏就抢着回去接老祖父了。老宋自然极为赞同。是呀,该让老人家出来,跟上这么个好孙子露露脸啦。掐指算来,妻子已经走了十又四天,也该回来了。
老宋回到家里,才知道妻子并没有回来。保姆和孩子们已经睡了,却忘记了关灯。他有点不高兴地一一把灯拉熄,走进自己的卧室。他打开台灯,猛然看见桌子上放着一封电报,急忙拆开一看,不禁轻轻“啊”了一声,只见电报上赫然写着九个吓人的大字:“祖父病故,火速还乡敏。”老宋一下愣了,把电报翻看了好几遍,心情沉重地坐了下去。对面墙上,新挂起老祖父的一帧放大照片。此时,一点月光入窗来,恰照亮老人的风霜大脸、飘胸长须、傲然白眉。老宋目不转睛地望着相片,想到老人家艰辛一生,劳苦功高,正要享几天清福,却又猝然而逝,从此人间地下,难再相聚,好不叫人揪心啊!他凝视良久,不禁亲情涌动,哀思如潮,大大地激动起来。同时,他还模模糊糊地觉得,仿佛自己做过一件什么对不起老人家的事儿,是什么事儿,一下又想不起来,空留着一种负疚,更使他沉痛而怅惘。于是,他在老祖父的像前久久地走动起来。末了,他决定破例,请假,回家奔丧,给老祖父坐草送终,以尽为孙之义。他这样想定之后,心上顿觉轻松,便上床慢慢地入睡了。但立刻做了一个梦,梦见忠民兄弟穿着一身囚衣,手挥老祖父的枣木拐杖,怒冲冲向自己劈面打来,嘴里喝道:“狗官!狗官!我来找你算账!”一下把他吓醒了,头上冷汗津津,心儿怦怦直跳,细想梦中景况,既觉得十分可笑,却又叫他生出一种莫名的不安。他想到请假和派车的事,就顺手抓起了电话……
天一亮,老宋就乘车离开了机关。汽车出了城,朝着西北方向疾驰而去。一个多小时后,它已经绕过中川县城,真正飞奔在去故乡的路上了。很快就看见了万泉河,它好像就在铺着彩霞的河道里流着,显得那么壮丽高洁,肃穆庄严。白云山还躲在轻纱般的晨雾里,似乎在犹豫着要不要盛装露面。夜来下过一场春雨,田野沐着露水,显得生气勃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