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767271
本书收录了3本已出版的关于马克思的译著,分别是《马克思的自白》(12万字)《马克思的青年时代》(12万字)《爱的启蒙》(6万字)。内容涉及马克思的自我剖析、马克思与燕妮高尚的爱情、马克思与恩格斯等人感人肺腑的友谊、马克思对三个女儿的教育观等。还原了一个真实又伟大、平凡又神奇的伟人形象。
(代序)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代表作《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中共中央为了纪念这个光辉节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纪念大会。在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指出:“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新进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中国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要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中国财富出版社为了认真贯彻习主席的讲话精神,配合党内即将掀起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潮,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马克思故事集》,让广大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位伟人,了解他青年时代立下“为人类服务”的铿锵誓言,了解他目标始终如一、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了解他脚踏实地、勇于攀登社会理论高峰的崇高精神境界,了解他敢于追求纯洁美好爱情的火热激情,了解他珍视友谊、和朋友并肩奋战的高尚情操,了解他敢于挑战圣贤、锐意创新、“怀疑一切”的勇于批判的大无畏精神。一个个普通的小故事,仿佛一颗颗小小的水滴,能够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使得广大读者能够深入了解
这位顶天立地、光明磊落的伟人的人格魅力和优秀品质。
这部故事集是编者将1983年马克思逝世100周年时与友人合作翻译出版的几部有关马克思的书籍,重新修订而成的。在重新编撰的过程中又做了一些提炼和删减,全书共有两个部分:上篇是“马克思的青年进代”;下篇是“爱的启蒙”。原作者以马克思传记、书信及其他多种有关著作为素材,别具一格,深入浅出,生动地描绘了马克思与燕妮的高尚爱情,马克思与恩格斯感人肺腑的友谊,还详尽地阐述了马克思与燕妮培育女儿们的方式方法。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得马克思的三个女儿迅速成长为品格高尚、意志坚强的革命者。
这部《马克思故事集》将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十分生动的辅助教材。愿以此书与广大读者共勉。
孙维韬
2018年5月
他舒适地坐在安乐椅里,一边思考着,一边不慌不忙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
“我于1818年出生在摩塞尔河畔的一个古老的德国城市特利尔。我们有八个兄弟姐妹,我们的父亲当年虽然穷困,却很想让我们每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在社会上有个受人尊敬的地位……1835年,我17岁,从特利尔中学毕业,去波恩上大学。在那里,我遵从父亲的心愿攻读法律专业。这就是我独立生活的第一年……”
在一座古老的德国城市的街道上,行驶着一辆出租马车。宽敞的大街、一幢幢整齐的楼房、各式各样的招牌、有铁栅栏围着的街心公园……我们来到莱茵河畔的波恩城,来到这街道清静的波恩城。这里行人稀少,一切都显得那么安宁、庄严,只有那辆缓慢行驶着的出租马车,发出轧轧的车轮声和嗒嗒的马蹄声。
出租马车上的乘客是一位上了年纪的、戴着高筒礼帽的先生,他用漫不经心的目光扫视着大街小巷,没有流露出过分的兴致,也不显得那么焦急……噢,这就是他要找的那幢楼房,也正是他此行的目的地。于是,老先生走下车来,迈上人行道,从马车夫手里接过自己的手提包,付清车费后,不慌不忙地走进楼里去。
他顺着一踏上去就轧轧作响的木板楼梯走上二楼,稍微喘了一口气,才
去牵动铃绳。
一位胖太太小心翼翼地从门里探出头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吗?”
“请原谅,我的儿子是租住您的房间吗?”
“噢,您是法律顾问先生吧?”那女人若有所悟地说,“请进吧……可惜,您家学生此刻不在……”
“他不在吗?”
“嗯……请您赏光,进来坐吧。”那女人看到客人有些踌躇,便格外热情,“您大概远道而来,请到这边,进屋吧……这位学生,可能有事要多耽搁些时候,是啊,年轻人嘛,在这个年龄这是常有的事……”
但客人的样子及其面部表情表明,他显然无意谈笑。法律顾问先生慢慢地环顾着儿子的房间,他在这里所见到的一切,使他至少产生了一种遗憾的感觉。椅子上、桌子上凌乱地堆放着书籍,烟头满地乱扔。一开门,那些没有整理的、散乱的手稿,一页页被风吹到地板上,法律顾问先生急忙弯下腰去把它们拾起来。
“这位学生是严格禁止我整理他的房间的。”女房东带有歉意地说。
客人顺便看了一页手稿,随即便对整个手稿产生了兴趣。他把手稿拿在手里,不知什么使他感到惊奇,然后朝女房东的方向看了一眼。
“如果您不反对的话,我想在这里稍微休息一下。”法律顾问先生提出。
女房东会意地点点头,走开了。
但是,立刻又走了进来。
“要杯咖啡吗?”
“好的,谢谢您。”客人心不在焉地回答。
停了片刻,他决定整理一下房间,把烟灰抖到纸篓里,把书一本一本整齐地排列起来,腾出长沙发的一角,坐下来,擦着额头上的汗珠。
黄昏,在古老的波恩城的街头,有一群纵情游荡的大学生。他们横排走着,嬉笑打闹,吵吵嚷嚷。过往行人,无不吃惊。一座楼房的一个窗户打开了,有人探出头来说了一声:
“你们什么时候才不干这种缺德事呀?怎么总不让人睡觉呀!”
这伙人停住脚步,吃惊地朝上看。安静不一会儿,有人便挖苦说:
“我们碍着谁啦?喂,你说呀,你这个老东西!”
楼上的人缩回了头,“砰”的一声关上了窗子。楼下传来一阵讥笑声。这伙人又在窗下站了一会儿,然后继续走去,此刻,街头响起了歌声。
他们走着走着忽然又停住了,一个年轻人在惊慌地望着二层楼上的窗户。屋里有灯光,有个人影在闪动。
“伙计们,我屋里有人!”
“是姑娘呗,还能有谁!”
“我上去看看!”
“可别给拖住啦!”
年轻人没心思开玩笑,他离开朋友们,径直朝楼门走去。
后面的人冲他喊道:
“快点下来,卡尔,我们等你!”
室内点着蜡烛,亨利希·马克思一动不动地坐在安乐椅里。
“爸爸!”卡尔轻轻地叫了一声。
他跨进门槛,小心翼翼地把门掩上。
老马克思仔细地打量着儿子,他此刻大概正忧虑着年轻人那种有害的浮躁。卡尔的样子也显得很不自在,他跑得满脸是汗,但他屏住气,竭力保持平静,然而这样故作姿态,反而更加使人感到可笑。
“你好,卡尔!”
他们终于热烈地接了吻。
父亲说:“很久没有收到你的信,你把我们全忘了。我和你妈妈不知如何是好,所以我就来了……”
“你吃点什么东西了没有?”卡尔不安地问。
“吃了,谢谢。你的女房东给我煮了咖啡……噢,现在我才明白……”父亲用目光扫视了一下房间,“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呀,要挤出半个小时的工夫写封信也确实相当不容易。”
“别说了,爸爸,这是我的过错……告诉我,你身体好吗?妈妈怎么样?索菲娅呢?你看到燕妮了吗?”
评论
还没有评论。